残疾运动员的事迹5篇
事迹材料可以激发人们对于困境的克服和成功的渴望,事迹材料可以引导人们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下面是无忧文档小编为您分享的残疾运动员的事迹5篇,感谢您的参阅。
残疾运动员的事迹篇1
如果说体育运动是人类与自身极限做斗争的典范,那么残疾人体育就是典范中的典范,搞体育是苦行当,搞残疾人体育更是苦上加苦。我省田径运动员王满意冲破孤独和隔膜,自尊、自强、自信、自立,在艰苦条件下,不畏艰难,以坚韧的意志刻苦训练,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在强手如林的竞技场上,获得了奖牌,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王满意男,视力残疾,现年27岁,国家残疾人田径队主力队员,国内残疾人体坛中长跑领域的一颗耀眼明星,保持着男子t12级、t13级10000米等多项全国纪录。
1990年7月18日,定西市陇西县永吉乡许家湾村,陇东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里,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啼哭,一个小男孩降生了。这对于已育有一女、面朝黄土背朝天艰难谋生的农家来说,是多么大的惊喜呀,爷爷遂取名叫他“满意”。然而,当喜悦尚未散尽,家人便发现满意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虽辗转数家医院治疗,却不见好转,勤劳憨厚的双亲只好强咽泪水,艰难地担当起抚养伺候的重任。在这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小山村里,他的生活才更开始,便被无情的病魔笼上了一层阴影,对他的未来父母一度陷入了绝望。
1998年,同龄的孩子早都进入学堂,可面对已8岁的满意,父母也无计可施,思来想去,索性便由10岁的姐姐带她上学。满意清楚的记得第一次上学的情景,五公里的山路,绊倒,爬起来,又绊倒,再爬起来,不知摔了多少跟头,头碰肿了,稚嫩的小手上也被划出了血,姐弟俩终于搀扶着走到了学校。上课时他只有把脸附在课本上才能模模糊糊看见字,“一个瞎子怎么看书呢”?一时间,同学们对他热嘲冷讽蜂拥而来,好心的老师也劝他以后不要再来了。可倔强的满意依然每天一个来回,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他身残志坚,刻苦顽强,乐观进取的精神,深得同学和老师的称赞和尊重。
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长年累月的翻山越岭艰难求学,反而使他的奔跑天赋日益显现出来。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少儿时之不幸乃人生一大笔财富。这种不幸激发起了他向命运挑战,向运动极限挑战的勇气。
20xx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亲戚推荐他参加市残联组织的运动员选拔,又黑又瘦的他根本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但在运动能力测试中,他脱颖而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代表定西市参加了全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一举夺得男子t12级800米金牌。首次参赛就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无疑是对他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也更加坚定了“跑”下去的信念和决心。
20xx年,王满意被抽调到省队参加集训,迈出了他运动生涯的关键一步。但那时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运动成绩,在同批集训的所有队员中,他是最差的。满意意识到了自己面临的挑战,但是充满了自信,自己虽然身体素质较差,但大家都是刚进省队,都在一个起点上,只要加油练就一定能赶上,就有希望。每天早上,多数队员都得让教练三番五次地催促才起床,但他总是第一个起来跑步,做柔韧练习,做力量练习。因为她知道要赶上别人,就要多下功夫,就要比人家吃更多苦。
20xx年,王满意作为我省田径队后备队员,由教练重点指导和培养,每天7—8个小时的训练量,教练考虑到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有时特意减小强度,但他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除了踏踏实实地、一丝不苟的完成教练员制定的计划,还主动加练。蹲杠铃是一项艰苦而单调的专项素质训练,一般每组要做80次,有的队员得让教练看着才能做下来,但他从来不用。开始教练发现他总比别人后完成,以为他在蹭时间,细观察才发现,他每组总是多做5到10次。规定做10组蛙跳,他偷偷地做上13组甚至15组,满意在暗暗地给自己加量。攀登何惧千山仞,仅仅两年时间,他的力量素质提高很快,成绩也从最差的位置跃居全队第二。
20xx年4月,全国第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在重庆举行,考验他的时刻来到了,在男子t12级5000米决赛中,发令枪响起的一刹那,王满意如同脱缰的良驹一般疾速冲了出去,但初次参加全国比赛的他因经验不足,在后半程被对手赶超,获得一枚银牌。
赛后,满意沉默了许久。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到手的鸭子却飞了?“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不光要有良好的耐力,出色的技术,恰当的战略战术也很重要,何况你还需要提高自己”。教练的一席话让他懂得了很多。在之后的训练中,他更加刻苦了,人之一,他之十,加班加点,主动为自己上量。向一块训练的健全专业运动员看齐,每次训练下来,他都累得爬不起来,但仍然坚持。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意志与信念的考验,不论是冬天雪花飘飘,寒风凛冽,还是夏天烈日当头,酷暑难耐。训练场上都有他那熟悉的'身影。刻苦训练,不懈拼搏,除了让自己取得好成绩之外,还有对亲人、教练包括残联组织的回报,不辜负他们的殷殷希望,珍惜每一个机会来提高自己,把出生之时带来的隐忧,再通过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化成踏实的喜悦和人生的安然。让所有人都看得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他一样可以搏得痛快,走得精彩。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20xx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在广东肇庆举行,在男子f12级5000米比赛中,已积蓄了很久的满意,希望用成绩证明自己,最终他以较大优势如愿获得了金牌。在不被人看好的贫瘠甘肃,突然涌现出这么优秀的残疾人中长跑人才,令国内许多同行都有些吃惊。但之后他不断突破自我,在20xx年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田径比赛中,勇夺f12级5000米金牌和10000米银牌,受到省政府表彰奖励,并被共青团甘肃省委和省青年联合会授予“甘肃青年五四奖章”。20xx年入选国家队,20xx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他一人囊括了t12级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三枚金牌,并以33分43秒56的成绩打破了沉睡6年之久的全国万米纪录。
一次次地攀登,一次次地夺冠,这个十来岁的孩子屡屡打破全国纪录,为我省及定西市争得无数荣誉。20xx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夺得1金2银,并打破全国t13级万米记录,荣膺省政府残工委“20xx—20xx年度全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个人”;20xx年在杭州举行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夺得2金1银1铜,并打破1500米的全国纪录,被陇西县残工委授予全县“十一五”残疾人“自强模范”;20xx年在福建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夺得2金1银的好成绩,同年被省委宣传部和省残联授予第三届“甘肃省优秀残疾人”称号;20xx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夺得2金1银,被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xx年—20xx年度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个人;20xx年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一举夺得男子t13级1500米、5000米、10000米和全程马拉松得四枚金牌,被新闻媒体称为“四金王”,被省政府记一等功一次。王满意同志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积极乐观,顽强拼搏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成为激励广大残疾朋友走出家门、参与锻炼、迎接挑战的榜样和典范,20xx年,以王满意为原型并由他主演的微电影《奔跑的满意》推出,受到广大观众和残疾朋友的一致好评,本人多次被省市广播电台、电视台采访和报道,20xx年5月,荣获陇西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向上向善爱岗敬业好青年”荣誉称号。
谈及未来,满意坦率的说,他将全力冲击亚残会和残奥会。成功的大门永远向有准备的人敞开着,我们相信他会飞的更高!
残疾运动员的事迹篇2
xx,1963年11月29日出生在巴州区梁永镇寨门村一个普通百姓家庭,有过3年多的快乐童年,三岁时,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小儿麻痹症使他双下肢重度残疾,失去行走的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家人没有放弃他,在别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家人也把他背到学校,让他读书识字,后因种种原因,他辍学了。
为了以后能自力更生养活自己,1976年刚满12岁的他走上了拜师学艺的道路,跟随一个补鞋师傅学习了三年补鞋,每天早出晚归,付出了超出正常人几倍的努力。期间,看到和自己同龄的孩子还在读书求学,他消极过,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最终他选择了勇敢面对这一切,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就这样,他用他那半截的身躯,从事过补鞋,养猪等多项工作,不但养活了自己,还接济了家人。
1994年,三十而立的他有了不满足,觉得不能就这样仅仅养活自己,而是要生活得更好,能为社会做点什么。仅仅只是读了1年书的他开始学习电器维修,其中的艰难只有他自己知道,不懂电路知识就死记硬背,不认识字就向别人请教,别人都回家休息了,他还在修理铺看电路、认标识,不知烧坏了多少机器,赔了多少客户的机器。终于他熟练掌握了修理各种家用电器及电机的维修技术,目前已成为梁永镇家喻户晓的维修能手,每年纯收入达10万元左右。
xx靠自身努力,不等不靠,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提高了家人及自己的生活品质。但他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他深知在身边还有很多像他这样身残无助的人,他想到了帮助他们。20xx年,他用多年的积蓄在梁永镇街道开办塑料厂,聘用员工15人,其中残疾人有14人,解决了部分残疾人的生活困难,也树立了部分残疾人的生活信心。虽然塑料厂后因市场等多种原因而关闭,但他帮助更多残疾人的`想法一直没变。
20xx年春,他拖着残疾的身体,到梁永镇升平村考察,看到了大片撂荒的土地无人耕种,产生了利用撂荒土地开展农业养殖项目的念头。xx与升平村村民蒋新华取得联系,在该村租赁撂荒土地120亩,买了30头种牛、50头种羊、维修加固2口堰塘计70亩,放养鱼苗10万尾,新建巴山土鸡养殖场一个,存栏10000多只,累计投资达60多万元。当时,环境很艰苦,一是缺资金,这笔不小的资金除了自己历年的积蓄就是从亲朋好友处借;二是缺技术,当时xx在农业养殖领域还是一个“门外汉”,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凭着虚心求学、大胆创新的精神,逐步走出困境,在20xx年底初见成效。xx靠着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的精神改变了自身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同时他看到升平村有几个残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贫困,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实在的他有一股闯劲和干劲,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他脑海中又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再次帮助这些残疾人就业,目前在他种养殖基地有职工26人,其中残疾人24人。
残疾人本身就特别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关爱,而xx却做到了去关爱别人。有理想、有目标,才能有未来,xx计划在20xx年再投入100万元,再建120亩的皂角园和70亩的葡萄园,同时加大对肉牛、肉羊养殖的投入,拓展市场,打造一个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更好地为当地残疾人服务。
残疾运动员的事迹篇3
周霞,是来自湖南苗乡的“湘妹子”,打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不平凡。
因为周霞自小患上了罕见的皮肤病,这种病很奇怪,它会导致皮肤粘连严重,进而影响到肌肉骨骼的生长,尤其是对于手臂,所以,打从出生时候,周霞的左手就完全不能伸直。
但是更残忍的还在后头,在某一年,周霞还遭遇了车祸,造成她脑部受损,导致原本就已经不能伸直的左手更加的萎缩,甚至左脚也遭到创伤。
命运的打击,没办法击垮她,反而促使她更加乐观开朗地面对这一切,周霞并没有对于生活失去了本应该有的热情,反而信心十足地过每一天。
周霞与其他女孩一样,也喜欢和同学一块出门、一块聊天玩耍,对于周霞来说,自己与其他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可以跑跑跳跳的,做自己喜欢的事。
一路到周霞10岁那年,是命运被改变的那一年。
那一年,名叫李刚的教练发现了这个孩子,李刚是来自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残疾人体育协会的教练,他自己本身也是残疾运动员
所以在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周霞,就觉得周霞所散发出的活泼好动的气质,与其他的残疾孩子不同,完全就是一个运动员的`“好苗子”,当下就决定要收周霞为徒弟,来训练跑步。
而本身没事就喜欢运动的周霞,也很乐于接受训练,于是乎从10岁起周霞开始接受了正规的残疾运动员训练,而李刚也成为他的“基层教练”,之后李霞也进入业余体校、市体育学校,接受更完整系统性的学习。
随后,在教练李刚的推荐之下,周霞进入了残疾田径省代表队。
李刚曾经说过:“很多人在电视上看周霞跑步,都说不像残疾人,但她这些年因为疾病,在训练上吃了不少苦。”
的确,周霞一路以来走得不容易,因为残疾运动员的训练跟一般训练不同,首先训练员要先代入同理心来训练,毕竟每个人的伤残程度不同,训练的内容就必须“量身打造”,要构思很多方法来帮助训练。
而每位运动员能够承受的训练都不尽相同,所以要在有限的训练当中,训练出最完美的状态,对于选手来说,承受的辛苦都是比一般运动还要辛苦的。
但“皇天不负苦心人”,周霞的努力,终究收获了饱满的果实。
周霞先是在省中的比赛,崭露头角,之后在2015年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女子田径项目中,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的好成绩。
终于在历经重重关卡,周霞取得了代表国家站上世界运动员殿堂——“残疾奥运”的机会,入选2021年8月第16届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之中。
2016年里约残奥会田径比赛女子,t35级100公尺的比赛中,周霞以13秒66的成绩打破该级别残奥会纪录并荣获金牌,在拿到金牌的三天后,周霞在田径女子200米t35级的比赛中再一次的打破该级别记录,以28秒22的成绩获得冠军。
胜利的故事还在继续。
2021再批国家队战袍,参与延迟一年举办的2020东京残疾奥运会,如同5年前参与里约残疾奥运一般,她再一次的刷新了记录。
这次除了超过自己的原先成绩,周霞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展示了中国速度,为国争光,自豪而荣耀。”
2021年2020东京残奥,8月27日,女子100米t35级决赛中,她以13秒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冠。
隔两天的2021年8月29日,周霞在女子200米t35级的决赛以27.17秒同样打破世界纪录,拿下金牌。
夺得金牌那天,远在湖南的爸妈工作工厂的宿舍,欢声雷动,正在田里工作的奶奶,在记者告诉孙女夺冠的消息,也是非常感到骄傲。
而金牌到手后的周霞,心怀感激的感谢支持她的人们,当记者问她有没有喜欢的运动偶像的时候,她豪爽的回答了令人吃惊的答案:“我喜欢我自己啊,我就是我自己的偶像!”
开朗的周霞,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但是这些奖章都抵不过她这些年来为了田径而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造就了周霞今天的成功。
残疾运动员的事迹篇4
xx县“麟龙”挂面掌门人xxx,自小身患先天性髋关节脱臼(俗称“跛足”),历经43载春夏秋冬,一瘸一拐,跛脚而行,身残志坚,自力更生,敢想敢干,百折不挠,不仅自己创业实现理想抱负,并且带动众多残疾人士脱贫致富,成为xx残疾人励志自强创新创业的典型代表。
年少持家,身残志坚勇担当
1988年,xxx家遭不幸,父母相继生病住院,家中负债累累,举步维艰。为了帮助家庭减轻负担,年仅13岁的xxx忍痛放弃学业,随亲戚到广东打工。因身体残疾,四处碰壁,几经波折才在亲戚的帮助下进了一家毛纺厂当“缝盘”学徒。
返乡创业,自强不息展抱负
十年艰辛,十年付出。1997年,为了回家照顾体弱多病的父母,xxx揣着在外打工挣得的3万多元积蓄,从广东回到xx老家。
在亲戚帮助下,xxx盘下县城繁华地段的一家干鲜店,初次经商,缺乏经验,不善经营,当年就亏损2万多元,门面租金都难以支付。但这并没有让她意志消沉,而是更加坚定了她干就干好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认真分析市场需求、改进销售模式等方法,生意开始步入正轨,同时逐渐向经营广安特色农产品转型。
时至20xx年,xx特色农产品在市场长期供不应求,xxx代理的手工挂面、手工空心面常常“断货”,xxx决定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手工面加工厂。同年9月,她拿出多年经商的`全部积蓄,租赁400余平方米的生产厂房,注册“麟龙”手工面认证商标,当年生产“麟龙”牌手工面20余吨,实现产值30余万元。20xx年又投资100余万元,新建1000余平方米的工厂大楼,全新升级生产设备。
20xx年8月,xxx被四川省残联授予“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20xx年3月被xx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xx县残疾人自强模范。同时,因诚信经营,xxx被县个协吸纳为会员,先后担任组长、理事等职务,被广安市个协评为优秀理事。
心怀感恩,致富不忘馈桑梓
在“麟龙”手工面厂成立之初,她积极与县残联、县就业局对接,主动联系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残疾人,并通过中介市场、张贴招聘广告、工友介绍工友等方式,广泛吸纳残疾人入厂就业。
每逢“全国助残日”期间,她都积极配合县残联工作,自发组织企业残疾人宣传队,每年都能募集资金近2万元,为县委县政府和县残联争取社会支持、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出了表率。
10年来,她先后帮助1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目前企业尚有常年务工残疾人23名,年均务工收入达3.5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全力投身公益事业,20xx年5月,她出资在九龙镇补巴桥村建造一座公路桥,解决了乡邻出行难题,并长期联系资助3名残疾学生。如今,xxx已经成为xx县残疾人创业的一面旗帜,她的故事激励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守护梦想、砥砺前行。
残疾运动员的事迹篇5
xxx,男,1995年11月出生,先天性视力二级残疾,南浔经济开发区xx人。
家中奶奶和父母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虽然如此,25岁的他仍坚持时刻用“身残志不残,不做生活的废人”这句话激励自己,靠自己的力量勇敢面对生活,始终不忘“政府为我,我为人民”,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奉献社会。
身上有伤才知别人的痛
xxx对家庭总是抱以爱心和信心,对家人不离不弃,从没有因为自己的先天残疾而抱怨父母,也没有因为家境的贫困而怨天尤人,对社会的弱势群体更是抱以同情和鼓励。一个看起来阳光又腼腆的大男孩,用他瘦弱的肩膀,用他的大爱和善良,为家庭撑起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未来。
用双手创造光明——
在南浔区残联的帮助下,xxx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现在已经成为了湖州新东东盲人按摩有限公司的一名技师。从店里老师傅那里得知,xxx工作的时候虚心向人请教,向书本学习,空闲下来就跟同事切磋技艺,每天拿着书仔细琢磨,细心观察穴位、经脉线图,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夸赞。一天下来不管多累,他始终面带笑容,他说自己还能模糊地看到这个世界,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愈发减退,但比起双目失明的人已经幸福的多,希望自己可以感染到身边的每一名残疾人,生活每天都在继续,还是要开心地过。对于生活,他说要加倍努力,决不能让人瞧不起,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强者。
行孝道知感恩——
命运没有给他健康的身体,xxx却用奋斗证明了自己顽强的灵魂。父母和奶奶都身体不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初中一毕业他就开始打工,挣到钱后就为家里添置生活必需品,有多余的钱就存起来给他们看病用。正值青春年少之际,他却缺少了同龄人的嬉笑玩耍,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
“等我长大了会挣很多钱,然后带你去环游世界。”这句话相信不少人都对家人说过,可最终也只是剩下了“等”。20xx年底,xxx决定实现这个承诺。他提前做了大量的攻略,带上奶奶来了一场特别的旅行。这一趟20多天的旅程,他一路推着坐轮椅的奶奶,细心照顾,游览了首都北京、革命基地延安、古都西安、拉萨等多个地方,对于他和奶奶来说都留下了各自的“专属回忆”,也让奶奶在暮年感受到了“在路上”的曼妙,领略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在参观景点的时候,听奶奶讲她年轻时候的故事,更让“感恩”这个词富有了灵动性,也让“孝道”有了更深的'内涵。
公益的脚步从未停歇——
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使命投入到无限的人民服务中去。”“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段历史的积淀,一种精神的升华。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它融入我们的血脉,走近我们的生活。
20xx年,刚满18周岁的xxx,第一次捐献了300毫升全血,此后便踏上了无偿献血的爱心之路。20xx年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xx年捐献了血小板。截止目前,xxx累计捐献血小板19次,全血8次,献血总量达到了7100毫升。在他的影响和鼓励下,他的父母开始理解他并支持他的做法,夫妻两人从20xx年也开始献血。不仅如此,全家人都登记了器官捐献,希望能帮到更多有需要的人。20xx年的一场意外,导致xxx的左腿骨折,需要手术用血。这场事故让他明白了血液对生命的重要性。他说,政府在他家困难的时候给了他帮助,树立了他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现在他也要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回报社会
在他得到第一份工作,领取第一份工资后,他没有去大街上挥霍或是下馆子庆祝,而是捐献了500元给南浔区慈善总会,帮助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回家过年。不仅如此,xxx已经连续三年参与南浔区慈善一日捐捐款,从一开始捐款300元增加到现在的500元,他表示想通过自己的做法,照亮他人的内心,让全社会对残疾人有新的认识。残疾人走出家门需要健全人的关怀,残疾人要比健全人更有爱心。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间,爱心人士纷纷为疫情防控捐资捐物出力。深受各种爱心行为的感染和号召,他自发带头捐款并号召亲朋好友共同为疫情防控出力。他的脑海中又萌生出一个想法:要让全家人都加入慈善这个温馨大团队,用善行温暖这个世界。他就是这样,通过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他用行动诠释了那个朴素的真理:人生的价值不在索取,而是奉献。即使身有残疾,但仍然可以活出完整的人生。
小小军人梦——
残疾人由于身体原因很难走入军营,但很多的残疾人朋友都身残志坚,心系国防。xxx从小就有个军人梦,看的最多的就是抗战片,因此对军人这个身份,有着一种不一般的向往和崇敬。他说,军人这个词对他来说,就是英雄和神圣的代名词。军人是最能吃苦耐劳的,为了国家的安全,时刻准备战斗,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20xx年的时候,他深知不可能还是在每年征兵季去报名,为的就是想感受下征兵体检时的那种氛围。每每看到身穿军装的人,心里就莫名的喜欢,也越发觉得遥不可及。他告诉自己,每个人可能都有个军人梦,或许无法实现,但永远放在心里,让他成为一种美好,也不失为一种甜蜜。
20xx年,xxx正式加入南浔区残联志愿者服务队,参与了趣味运动会、技能培训等活动中的志愿服务,热心帮助照顾其他残疾人,弘扬了“奉献千秋唯觉少,一片赤心可对天”的志愿精神,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和带动更多的人。每年区残联都会组织各类培训、比赛活动,他都是以参与者或志愿者的身份积极报名参加,休息日的时候还去参加一些社会组织的义工活动、阳光跑团等等。
正是这样一个需要他人关爱帮助的人,做到了自强不息、奉献社会,不求回报,不求扬名,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温暖,也为自己未来的前行之路燃起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他的每一分努力、每一分收获都来之不易,因此尤其感谢社会的关爱和政府的扶持。他说:“我是一个残疾人,只要做人有追求有信念,去奋斗,去拼搏,去争取,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