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政策法规 > 内容

高校师范生“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模式探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3 06:04:31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jts/gjts201201/gjts20120119-1-l.jpg
  摘 要:师范生的顶岗支教,教师的置换培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和大学生认知发展理论,文章以“四方联动,两端对接”的“顶岗支教—置换培训”为例,探索师范生职前教育实习模式,分析教师职后培训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四方联动,两端对接”;“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教师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如何切实提升职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教育工作,成为高等师范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越来越受到师范院校的重视,其地位和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顶岗支教—置换培训的开展有国家政策背景的扶持,是师范教育客观环境的体现,更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缺乏、师资亟待提升的现实需求。这种模式适应了大学生心理认知的发展规律,它不仅能有效锻炼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能带动置换学校、地方教育的发展,是一种多方共赢的模式。本文以“四方联动,两端对接”的“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模式为例,对高校师范生职前教育实习模式作一分析。
  一、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是指有师范专业的高校在农村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选派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支教,选派教师进行实习组织指导,对基地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工作,来缓解农村学校师资不足,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农村教师业务素质,实现实习和支教一举多得效果的实习方式。该模式正好将师范生培养和农村教师培训两端进行对接,搭建了一个共同体平台,不仅促进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而且积极推动了教师教育改革,实现了高师院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实习生多方共赢。
  (一)理论基础
  本文的“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模式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思想以及威廉·佩里的大学生认知发展理论为根基,同时后现代课程理论、实践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的相关原理共同奠定了这一实践模式的理论发展基础。
  “教学做合一”源自陶行知的教学理论。陶行知曾在《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一文指出:“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教师。”他又说:“要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就拿什么来训练教师。”[1]由此可知,陶行知倡导的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培养和培训教师。而“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正是这样一个有效的师资培训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学校、学生等多方需求的合格的教师人才。
  佩里的大学生认知发展理论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总结,共梳理出了学生认知发展的三种水平、九个阶段。[2]当大学生处于二元性思维模式时,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大致处于“非黑即白”的水平。随着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发展,他们眼中的世间万物逐渐有了“灰色地带”的出现,甚至认识到“黑白灰”共存的情况,此时即佩里所说的“相对主义思维模式”水平。在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后,大学生逐渐进入“承诺”水平,树立符合自身风格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根据佩里的理论,我们可以理解为大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从清晰到模糊,再到清晰的螺旋上升过程,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真正能帮助大学生尽快提升认知水平的重要手段,也可以说是决定性的手段,我们认为正是社会实践。对于师资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具体到本文提出的实践教学模式,只有将课堂所学理论与到一线学校进行顶岗支教实践密切结合,学生才能通过实践尽快提升认知水平,并塑造符合地方学校教学需求的个人职业风格、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实现人才培养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此外,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后现代课程理论、实践论等理论也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师资人才的重要性,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二)相关研究综述
  研究界一般认为忻州师范学院于1997年开始实行的顶岗支教实习即是真正意义上的顶岗支教实习的形成标志。由此推算,顶岗支教实习工作开展至今有近15年的历史。然而,在这短短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关于顶岗支教实习和置换培训的研究方兴未艾,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大部分的成果是依托具体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有的主要是对实习经验和实践模式的分析总结,如张仰奋、张淑清、刘红梅、张旺君、苏勇等的研究成果就主要体现在这方面。[3][4][5][6]有的成果是对顶岗支教、置换培训理论的归纳,吴琼、徐红、丁远坤、张璇等就围绕这一方面开展了研究和探讨。[7][8][9]还有的则透过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了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的新思路,如张淑清、刘景宜、刘茗、王鑫、罗文华、张军等的成果。[10][11][12][13][14]此外,关于顶岗支教研究的综述研究也已有不少成果,详细描述了我国顶岗支教的研究现状。[15][16]这些研究文献不仅丰富了教育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而且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四方联动,两端对接”的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模式吸取了上述成果,是一套能拉动社会多方力量、实现高校人才与地方学校需求全面对接的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能进一步丰富顶岗支教和置换培训的研究成果。以下对该模式的内涵、运行、实施效果等作一分析。
  二、“四方联动,两端对接”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模式
  (一)“四方联动,两端对接”的内涵
  1. 四方联动
  在高职教育中“四方联动”并不是个陌生的词汇。刘洪一在《“官校企行”四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关于高职教育有效运行机制的思考》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表述:“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官、校、企、行)是中国高职教育运行体系中的四个相关体;四方的科学定位和建立有效联动的机制,是实现高职教育办学目标的关键……所谓“联动机制”,就是“官校企行”四方力量在发展高职教育的行动上达成了一致性。”[17]可见,联动机制即多方合力共同打造和培育符合企业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职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积极倡导的教育教学机制。
  本文所说的师范院校顶岗支教—置换培训实践模式中的“四方联动”,其内涵表述则有所不同。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模式的“四方联动”,即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实习学生四方在互动中形成合力,共同完成“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计划、组织、督导、考核与评估等工作,形成有力的合作机制,保证师范生实习工作的质量。就其本质而言,该模式的“四方联动”与刘洪一的说法是相通的,即寻找高职教育教学中关键的四个环节并建立起紧密、有效的关联机制,共同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其中,高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要共同制定实习与培训计划,共同管理和评价实习学生和置换培训的教师;高校与实习学校之间要共同管理和评价实习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教育行政部门与实习学校要共同选拔参加置换培训的教师,共同管理和督导实习学生;高校与实习学生之间要共同完成岗前训练,共同完成对实习的最终考核和评定;实习学校与实习生之间要共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注重教学质量和实习的效果(见图1)。此外,在经费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都要拨出专项经费开展教师顶岗支教—置换培训的工作,实习学校也要出资保证实习教学和置换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而置换教师、高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在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期间也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四方联动”还指该模式运作过程中资金上的多方合作与联动。可见,只有来自“四方”的人员、经费、管理等都全面到位,才能保证顶岗支教—置换培训工作的有效运作和顺利实施。

《高校师范生“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模式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校师范生“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模式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