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经验体会 > 内容

校企文化共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9 06:07:57     阅读: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并未与高职院校的建设获得同步发展,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与高职院校发展息息相关的企业文化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与提升,二者之间有着融通共生的必然性,需要在领会政策、合作引领,全员参与、上下同心,全程融通、多管齐下等三个方面加以努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校企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3-0010-03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正式实施明确了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法律地位。随后,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至目前,我国高职(专科)院校為1 341所,占全国普通高校的52.3%,2016年招生总数约为345万,占全国普通高校当年招生总数的47%[1],已成为高等教育独具特色且举足轻重的部分,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举办带来了高等教育类型的多样化,让更多青年能接受高等教育并顺利就业,同时承担和履行着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使命,并已取得了累累硕果”[2]。
  但作为统合性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的建设不仅体现在物质和制度层面,还体现在精神层面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更应处于学校各项工作的统领位置。毋庸置疑,目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滞后于各方面建设,无法赶超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的节奏,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校园文化逐渐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等精神文化的总和,包含学校历史传统、师生价值观念、校园氛围以及育人环境等多个方面。从其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位于表层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布局、育人设施、图书资料等)、处于中层的校园制度文化(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组织运行机制等)以及处于深层的校园精神文化(历史传统、办学理念、校训、教研活动等)[1]。其最终目标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师生施以影响,从而实现对其性格、思想、灵魂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塑造。
  受限于参差不齐的办学基础,高职校园文化总体尚未呈现出应有的内涵。2006年开始,国家大力推动高职示范校、骨干校的建设,但校园文化的建设未能“携手共进”,存在着以下一些需着重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发展主题不突出
  回顾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现有的1 341所高职院校除小部分为普通高校派生外,绝大部分是由中专学校升格、成人类高校转型而成。在升格、转型前,高职院校的前身大体已具备了运行成熟的校园文化系统,升格、转型后,高职院校教师群体的基本状况及素质等并未发生较大变化,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基本还是沿用原有文化模式。
  高职院校兼具“高”与“职”双重属性,有别于本科院校、中专和成人类高校。突出高职性,使高职学生深切体会强烈的职业价值导向和职业氛围,从而完善学生的职业人格,高职校园文化才能彰显其意义,并发挥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落在实处,关键在于教学环节应体现出职业性。目前,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从总体上渗透、纳入课程体系欠缺常规化,随意迹象明显,职业性在整体上体现偏弱。
  (二)高职文化建设核心偏离
  校园文化是在师生实现长期培养目标过程中形成,需要师生全程全员参与到它的规划与建设中。在实际操作中,相当一部分的高职校园文化的规划与建设工作主要由学生管理部门来主抓,而直接参与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并未参与其中。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未得到较好的体现,责任感也未能得到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校园文化建设未能获得师生的心理认同,不能转化为自觉的建设行为。
  物质文化无疑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但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能舍弃精神文化层面建设。探究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核心偏离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职院校发展历史较短,办学场所普遍较为紧张,解决日益增加的生源与紧张的教学实训场所之间的矛盾成为燃眉之急;另一方面,精神层面文化的建设无论建设周期还是建设难度,都比物质层面的建设难度更大。
  (三)高职发展区域特性欠缺
  高职院校承担着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使命。2011年,“66.1%的高职院校坐落在地级城市或县级区域”,“2011届高职毕业生有35%在院校所在市就业,68%在院校所在省(含本市)就业”,“全国100所骨干高职院校中,超过50%位于地县城市,个别院校还是当地仅有的一所高校,他们不仅肩负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而且担负起促进当地文明建设、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3]。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与当地政府、企业唇齿相依。
  多数的高职院校通过专业共建、基地共设和人才共培等多种形式与当地企事业进行广泛合作,为其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因此,笔者认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着眼于突出对优秀区域性企业文化的吸纳,促进毕业生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缩短对企业的适应期,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顺利过渡。
  二、企业文化的特性
  企业文化源起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归属企业管理范畴,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壮大过程中所形成的用以规范员工行为乃至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其涵盖了企业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以及制度文化。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企业间竞争要素的转变,企业文化逐渐上升为影响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要素,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三性”。
  (一)功利性
  客观来说,企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获取更大更多的利润。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企业领导人将个人的商业价值观念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转变成为企业员工对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等的一致认同和遵守,从而使企业在商业市场中谋得更好生存环境和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从这一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成为了企业生存的一种手段。

《校企文化共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校企文化共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