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经验体会 > 内容

张维友教授谈: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动向与合格的英语教师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4 06:11:42     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教师节讲话中,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送给广大教师,成为教师自勉和师范院校教育培养的新目标。师范院校,作为未来教师的摇篮,作为教书育人的学府,其教风、学风对优秀教师队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2007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监控”。结合这些新导向、新思路,我们对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维友教授进行了采访。
  
  一、华中师范大学是以教师教育见长的重点大学,请谈谈贵院英语本科课程的特色及经验。
  
  华中师范大学的英语专业历史悠久(80多年),学术底蕴深厚,师资力量较强,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高,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该专业有几个特点:1.华中师范大学八大品牌专业之一;2.湖北省外语类唯一立项建设的品牌专业;3.湖北省唯一的英语重点学科;4.湖北省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两个英语专业之一;5.湖北省唯一的英语博士点。招生和就业多年来一直处于全国领先行列。
  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四大特色:1.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在长期的培养过程中,形成了华师的优良传统。近年来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英语文学课程和文化类课程的含量。比如我们的新的培养方案,从一年级开始就注意对学生的文化熏陶,把过去的泛读课改为文学文化课,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课程的内容不断加强,方法改进,一些基础课程逐渐被文学课程取代,文学课从大课堂变为小课堂,最后全部取代综合英语。2.强调语言基本功的打造。尽管我们招收的学生进校时分数高,但我们十分注意英语“四会”基本功。当教师的语言基本功尤为重要,凸显语音语调、基本词汇、基础语法等,如实施过“语音关、语法关、读写关”等。3.强调教师职业技能培养。除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必修课程外,专业课加大外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如从三年级开始选用我们自己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师范类教材《综合英语教程》,把师范技能渗透到语言学习过程之中;同时,加大外语教学法的含量,突出师范实践课,如微格教学。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引入了“学习策略和技巧”课程,从理论和实践上铸造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4.强调语言文学的修养。由于培养目标的使然,我们要求学生注重英语语言文学知识的扩展和提高。所以我们的选修课全部集中在语言学和文学领域,对学生要求“专”而不是“复合”。“专”就是专外语教师职业素养,专英语语言和文学知识,让学生在语言文学方面有良好的熏陶。
  
  二、华中师范大学是国家确定的2007年免费师范教育的六所师范大学之一。请问实施免费教育后,英语专业有什么新思路和新举措?
  
  免费师范教育对教育部的师范大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造就未来的教育家”。因此正在拟订新的培养方案,新方案将遵循三大原则:
  1.学科专业大类培养和教师教育特色培养相结合。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学科专业教育仍按大类培养的方式进行,教师教育以提高学科专业教育质量为基础和前提。师范专业的学生同时完成主修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学习。
  2.专业能力强化和整体素质提升相结合。改革方案以强化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尤其是课程教学组织能力)为重点,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以引导学生在强化课程教学组织能力和全面开展研究型教学两个方面相互促进、互相提高。
  3.职前专业培养和职后继续教育相结合。依循“本科教育—中学教育服务实践—继续教育—再实践”的路径培养优秀教师的思路,构建“本科学士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有机连贯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
  
  对学生教育素养的要求:
  乐教—— 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良好的师德、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懂教—— 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掌握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状况。
  会教—— 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技能。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普通话和板书达标;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较好地掌握开展班级活动的技能。
  善教—— 学科专业基础扎实,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后续发展潜力。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3+1模式):以“主修专业课程(3)+教师教育课程模块(1)”的模式设计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师范专业的学生应同时完成主修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学习,方可获取教师资格证书。
  
  三、张院长的涉猎很广,文学、语言学都有所研究,最后选择语言学,是否因为它前景广阔,或者容易做一些?
  
  决定一个人的研究领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因素就是指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人们往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事感兴趣的东西容易深入进去,当然也容易出成果。客观原因是指社会对自己的约束与限制。比如一个人到一个工作单位,发现从事同样学科领域的人太多,而有些领域又无人做。为了学科的平衡发展,单位领导可能要求你重新考虑自己的教学或研究领域。这样,一些人就不得不放弃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重新进入不熟悉的领域。但是,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受后天影响的。如果一个人下决心从事某个领域的研究,坚持不懈,专心致志,那么付出就会慢慢结出果实,而个人的兴趣便会随之转移。
  任何学科领域都有广阔的前景,成败结果多取决于个人的勤奋和努力的程度。以本人为例,上世纪80年代初首次出国,到美国访学,学的是美国文学,回国带了大量的文学资料,也写过一些有关文学的小文章;但后来工作的需要,逼得我改换领域,转到语言学了。最初是以教英语词汇学开始的,后来慢慢扩展到语言学其它方向。当然,语言学是一个大的学科领域,可以分出众多的小学科。同一个大学科门类的学科或多或少都有联系,从事研究的时间长了,自然会逐步打通。这就是为什么,研究语言学的人会了解几个学科领域的缘故。相反,如果研究只限于某一个狭小的领域,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四、语用学这门学科的专著读起来枯燥难懂,而听张院长的课既生动又有趣,收获颇多,发现语用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用。请问张院长是通过哪些途径掌握那么多生动翔实的例子?上理论课讲出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诀窍又在哪里?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交际中运用的科学,特别是研究句子或话语与之使用的语境和情景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和运用与对现实世界认识的关系;(2)说话者如何使用和理解言语行为;(3)句子结构如何受会话双方之间关系的影响。由此可见,语用学研究的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面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话语。“指桑”可以“骂槐”而不会产生交际困难,这是为什么?为何有人说话词语句法正确,却往往达不到交际目的?为什么有时说话遭误解,等等,等等。它们背后的运作机制是什么?与人们认识世界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语用学要回答的问题。请看下述两个对话:
  A.张:(老师进教室发现窗子全关着,说)教室的空气不太好。
  王:我去开窗子。
  B.张:(老师进教室发现窗子全关着,说)教室的空气不太好。
  王:因为窗子都关着。
  两个对话语言都通,但交际的结果迥异。如果张三说话的目的是希望王五打开窗子,那么A显示交际成功,而B则是失败的。相反,如果张三想知道为何教室的空气不好,那么B交际成功,而A为失败。为什么同样的话语会导致两种不同的理解和反应?有哪些因素制约着交际的成败?这就是语用学要探究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如果发话人是学生,而受话者是教师,同样的话语就不适宜。这又是为什么?这同样属于语用学研究的范畴。语用学研究的语料都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言语行为,只要留心观察,注意聆听,时时处处都能找到鲜活的材料,那么讲课自然就会生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弄懂语用学理论的精神实质,并能与人们的语言实际相结合。如果对理论一知半解,生搬硬套,任何一门科学都会讲得索然无味。

《张维友教授谈: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动向与合格的英语教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张维友教授谈: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动向与合格的英语教师.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