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五篇汇编]扶贫政策汇编
我的扶贫故事五篇 【篇一】 2017年10月,按照市局安排,我从原XX村第一书记XX同志手中接过交接棒,怀着工作热情,继续发扬XX同志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从此以后,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而村民却成了我的熟人。
XX村面积大、户数多、人口多、村情复杂,虽然自己之前在XX国土所工作了好几年,积累了不少基层工作经验,这无疑是一个优势,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感觉到轻松和喜悦,恰恰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角色的转变、同村干部的沟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以及村子的发展等等成了面临的众多难题。
为此,我理清思路,要想顺利的开展工作,就必须沉下身子融入XX村这片土地上,让自己充满“泥土味”。我积极深入到群众中去,走访调研,沟通交流,把熟悉村情、民情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工作之余,经常利用与群众拉家常、同村干部交流等方式,了解群众真实想法,帮助村里挖掘各种致贫原因,多方搜集信息,积极同村干部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同样在农村工作,不仅心要细,还得做一个粗人,给老百姓讲政策理论性的东西他们听不懂,因为群众关心的无非是自身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对待他们,只能用“土方子”,用通俗的语言向群众宣传政策,用简单高效的方式解决群众所需。
一片土地能否收获果实,管理至关重要,同样村子的发展也离不开严格管理,因此,我结合搜集到的信息,紧紧围绕发展村级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强化班子建设,并把单位严格的工作作风带到村里,以身作则,坚持驻村制度,促使村干部坐值班制度更趋于规范化。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各项政策和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激情。改进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通过加入村民微信交流群等方式,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积极与村干部交流自己的想法,为下一步工作开展筑牢坚实基础。
尽情释放汗水味,真心收获人情味 担任第一书记初期,我对每户贫困户都进行了认真走访,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和家庭状况,针对家庭存在的困难进行帮扶。记得有个贫困户给我说:“我不要你们给我送钱,就是想给我媳妇找点活干,因为我两都是残疾,不好找工作,现在就想让帮扶干部牵个线,介绍个工作,哪怕是看门扫地,能靠自己双手养活这一家子就行。”于是我第一时间到镇劳动保障所进行沟通,为贫困户的妻子争取到了公益性岗位,在村里担任保洁员,这样他们既不用出门打工,也能照顾到家里。类似的情况还有好多,我觉得贫困户能有靠劳动致富的想法,我们应该多鼓励支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哪怕是我们多付出一些汗水也值得。
但贫困户中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劳动能力,比如患疾病或年迈无劳动能力的,无法用劳动力创造财富,向这样的贫困家庭我们应该在生活上多关心,经常入户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有困难需求就多替他们想办法解决。为了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减轻家里负担,我奔波于镇办和村子之间,争取为10户贫困户签订了《产业帮扶协议》,让贫困户享受到政策红利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脱贫的希望。
扶贫工作中面临最大的困难在于去除一些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记得有户贫困户家里的灶房有点漏水,让我帮忙想办法进行改造,在联系了镇城建办和市住建局之后,了解到并没有相关的改造补助政策,于是我同双万干部郭林浪联系市残联,为他申请了残疾人公益性岗位补贴3120元,鼓励他自己进行修补,但他本人仍不愿意花钱,就想依赖政府,而且每逢市镇两级检查都会反映这个问题,给我的工作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后来我告诉他:“帮扶干部的主要职责是‘帮’,而不是‘承包’,不能把所有问题都推给帮扶干部,为你家里三个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就是让你们补贴家用,如果这种依赖政府的思想不改变,我就申请把残疾人公益性岗位补贴的三千多元取消。”最终他决定自己进行修补。
在鼓励易地搬迁贫困户装修新房的时候,也遇到过很多情况,有的贫困户说没钱装不起来,有的则一直等着政府给装修,以及各种各样不装修的借口。为此我组织帮扶干部入户一是明确告诉他们政府不管装修,不能有了粮食,还等着厨师进门做饭。二是和他们交流谈论自己贫困户的理解应该是落后时奋起直追的人,而不是跌倒了,被帮扶干部扶起来却仍不愿意奔跑的负面形象,不能让帮扶干部留了汗水,还伤了心,不能让政府帮了忙,却反过来不支持政府的工作。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和鼓励,目前XX村9户易地搬迁户中,8户已经进行装修,现在我们的帮扶干部依然坚持在做剩余的1户的思想工作。
有的人问我是怎么培训我们的贫困户的,为什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是有求必应,甚至时不时还会毫不客气的“教育”他们一番,但贫困户满意度却挺高的,入户走访没有哪户不说帮扶干部的好。我认为,帮扶不只是解决他们眼前的问题,而是把他们骨子里的“惰性”彻底改掉,坚决杜绝贫困户等着上门送钱送东西的心态。他们渐渐明白,只伸手不动弹村里人会看不起他们,甚至让人觉得没有“人情味”,只有自己劳动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样就达到了“标本同治的效果”。
对贫困户我引导他们不能等不能靠,在其它工作中我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记得高晓玲副局长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期间,总是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宣传带头干,而我们也坚持发扬这种工作精神。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带头对问题区域进行整治清理,植树节时我同两委干部组织党员、积极分子进行义务植树,秋冬绿化工作开展以后,继续组织党员干部及贫困户清理绿化区域杂物。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持续开展“百名党员包千户”活动,带头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政策宣传、民生建设等活动,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逐步摆脱了“党员干部不如一般群众的困窘”,让干部群众也意识到,“双万”干部进村不光是为了解决本村这几户贫困户的困难,更多的是真心实意为了推进整村各项工作的发展。
有许多人认为第一书记就是挂个职,啥事都不干。我想说他们错了,从基层党建到脱贫攻坚,从环境整治到信访维稳,从文化娱乐到项目建设,每件事情都有第一书记的参与,每项工作都有我们留下的汗水味。驻村留守回不去,熬夜加班整资料,随时会来的检查都是常态,甚至在晚上驻村期间都会遇到种种事情,有拿着酒瓶要加入贫困户的醉汉,赖着不走问我借钱的村民,半夜敲门让我调解家庭矛盾的老人等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村委会遇到过一个流浪汉,赶也赶不走,找来村干部也问不清来类,最后我只能悄悄报警,等警察来后却在他身上搜出一把螺丝刀和一把木工刀。当时我非常害怕,但第二天又要面临检查,我只能把门反锁住,继续加班整理资料。
虽然困难很多,但是没有退缩,工作再忙,我们也未曾抱怨。作为千百名第一书记中的一员,我认为一定要让自己身上充满泥土味、汗水味、人情味,扎根农村,服务农村,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一心一意为民服务。
【篇二】 我是一名扎根基层30年以上工龄的普通干部,在即将退休的岁月,镇党委、政府领导交给了我一项光荣任务叫“扶贫”。虽然我经历了很多,也做出了不少令领导和同事们满意的事,但在扶贫这件事上我还是头一次,我的力量就犹如大海里的一滴水那么微小,可是在接接触贫困户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我所做的是代表党委和政府,落实的是国家的扶贫政策。
我的扶贫对象户名叫XX,70多岁,农民,家住XX镇XX社区,家庭人口3人,妻子XX,儿子XX都是二级智残者,属于低保贫困户。2014年7月建档立卡,2017年指定为我的扶贫包保户,当年12月通过各项政策扶持正式脱贫。
我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一年里,首先要掌握的是十大扶贫政策,带着政策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知其所需,找准扶贫突破口,对照政策帮其落实了“351”、“180”家庭医生签约和零付费的健康扶贫,卫生饮用水和有线电视免费看,社会保障兜底,小额贷款分红,安排余兆园在社区乡村公路清理垃圾就业,XX本人搞养鸡、养鹅、养猪等特色养殖增收,到2017年底全家收入达到了35000元以上,人均万元以上远远超出了上级指定的脱贫线。
除了在政策上帮扶,我还每月一次的上门慰问、拉家常、打扫卫生清洁居住环境,送衣送物,指导养殖,真正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服务,从禽畜进家到出售,我是开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接送的,鸡鹅猪我在外张罗着客户,接到了贷款钱又帮着存到银行,整个过程都没有让贫困户费一点神。
2018年和2017年的前几个月都是贫困户脱贫巩固期,我依旧坚持不定期地上门慰问,有求必应,他们把我当成了他们家里脱贫的救星,凡事都要同我聊聊,我们真正建立起了朋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在感谢我的同时更感谢的是党的扶贫政策,如今的扶贫政策早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篇三】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上周我到挂点XX镇XX村走访结对帮扶贫困户。
停好了车,我们一行几人来到了XX家中,看到工作组人员,XX立即倒水请我们入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谢政府、感谢扶贫干部,要不是大家的关心,我们家去年也不可能脱贫啊。”作为帮扶干部,对这句话我是深有感触的。2016年,脱贫攻坚刚开始的时候,我第一次来到XX家,破旧的土坯结构房子,刚下过雨的院子泥泞不堪,家中有一个10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还有患糖尿病、肺结核的父亲和摔坏腿卧床不起的母亲。XX弟弟与生病的父亲和卧床的母亲共同生活,由于弟弟外出务工,照顾老人的责任全部落在了XX身上。他老婆也受不了家庭的穷苦,多次要与他离婚,后面就跑去广东打工了。那时的他总是一脸愁容,一家4口人的生计全部落在了这个男人身上。那时,他总说家里没钱,要照顾老人没办法发展。经过XX镇、区后勤中心、XX村委、结对帮扶干部共同制定帮扶计划,最终,XX家获得了异地移民搬迁指标,在区政府对面的布山古郡小区,以1万元获得一套90平方的安置房,同时拆旧房子获得补助3万元,还享受低保、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帮扶政策。经过3年的帮扶和发展,XX住进了新房,自己在XX镇务工,老婆也不闹离婚且经常从广东回家看望子女了,家里的收入明显增加了。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XX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对生活也越来越有信心,比起三年前明显胖了不少。
走访完XX,我又去走访XX,问他:“家里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身体还好吗?家里的黄牛怎么样?”他高兴地告诉我:“现在的政策已经很好了,就像我们村里人说的‘拉你你要走,背你你要搂’,我不乘着政策发展的东风,也太对不起你们了。现在家里的牛已经发展到6头,母牛马上就要下崽,想扩大牛栏,多养几头牛,但是建设牛栏没有资金,希望你们能给予我一些支持。”看着此时信心满满的XX,我由衷地为他高兴,也为他担心,并表示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帮他争取资金扩建牛栏。回想起2016年刚来到XX家中的情景,他老婆和女儿一见人就躲起来,他的儿子也是躲在门后瞧着。XX告诉我因为家穷娶了个智力有问题的老婆,先后生下两子两女,大儿子大女儿都没问题,小儿子小女儿精神却有问题,如今大儿子外出务工失联 ,大女儿已出嫁,家里就靠他一人维持生计。2016年,在我的帮助下购买了第一头黄牛,并帮其争取获得当年的以奖代补补助3000元。虽如今XX的黄牛发展到6-7头,但一直没有出售过,且2018年心脏突发疾病,身子大不如前,老婆和小儿子都是二级智力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小女儿是三级智力残疾,自身今年已63岁,全家没有正常的劳动力。离开村子,XX信心满满的笑容和那句朴实的“拉你你要走,背你你要搂”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虽然他已经63岁,却能够杜绝“等靠要”思想,积极发展产业,努力摆脱贫困。他的故事感动着我,身体虽然很累,可心里却很高兴。
山路在延伸,心路在扩展,脱贫攻坚虽然一路困难重重,但我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聚集社会各界的力量,最终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带领贫困户走上齐步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不是梦想。
【篇四】 杂草丛生的小路、破旧开裂的土墙、昏暗斑驳的光线、衣衫褴褛的穿着、深深下陷的眼窝、饱经风霜的面容,这是我初次来到XX村,“精准扶贫”走访中所见到的一幕,也是直击内心,让无数人忍不住心酸的一幕。
2017年,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攻坚脱贫工作,作为我们基层的XX县教育工作者当然也得参与其中,组织将我安排到XX镇XX村落实脱贫攻坚任务,我很荣幸成为XX村扶贫干部的一员。
说实话,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中有颇多的不满,因为我们是教书育人的教师,三寸讲台是我们的阵地,我们没有官员们所具有的特殊权利,没有充沛的资金,教师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难,怎么去帮别人脱贫呢?我很不乐意。虽然心中有再多的不满,但我还是按照教育局以及学校的安排踏上了我的帮扶目的地——XX县XX镇XX村。
2017年7月,烈日当头,和学校的众多同事一道,手提资料袋,开始了我的扶贫之路。在第一次去罗昌凡老人家之前,我心里多少有些忐忑:如何凭借个人之力帮助他们脱贫?怀着这样一种心情,在扶贫专干的带领下我很快找到了罗老家,来到罗老家门前,影入眼帘的是一栋刚建好的毛坯房,我心里想,这家还不错嘛,都盖新房了。进入家中,老人在家,罗老皮肤黝黑,赤裸着上身,下身穿一个大裤衩,庄稼汉形象十足。我首先做了自我介绍,说我是XX县XX小学的老师,是他们家的帮扶责任人,他们非常热情,聊天中知道罗老常年患病,需要药物维持。不多久,一个高个老奶奶迎出来,声音大而粗,穿一件半旧汗衫,原来前几年身患乳腺癌,正处于术后恢复期。烈日下的矮墙边,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妇女正在捶黄豆,没和我们搭讪,自言自语的说个不停。从罗老的介绍中,才知道这是老人家的媳妇,患有精神疾病。于是我担心:像这种家庭,能不能通过短期的努力按时脱贫?聊天中,还知道家中唯一的劳力在外务工——儿子罗金苗。一个孙女在外上学,这似乎又让我对这个家庭看到的希望。随后通过交谈,我确定了今后的帮扶目标,并给罗老讲解了许多国家的扶贫政策,让老人家了解政策,两位老人表示非常感谢。离别之际,罗老一直念叨说国家的政策就是好,他们在几年前领到了国家的危房改建资金,对家里的危房进行了改建。
离开罗家,我们来到附近的第二位贫困户李叶春家。了解到李叶春患尿毒症已7年之久,原来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汉子,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只是患病之后才返乡治病,从此债务高筑,陷入贫困。
从罗老、李哥家出来,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这样的两家人,真的是需要我们的帮助呀。思前想后,觉得自己刚开始的想法真的是不应该,与两位老人比起来,自己苦点累点又算什么呢。想到这里我的心中不由得轻松了许多,更坚定了自己今后帮扶两位的信心。
2017年9月,出于恻隐之心,我带上新鲜水果,再一次来到李叶春家中,见到眼窝深陷、瘦骨嶙峋的李叶春。这些年李叶春能够挺过来,他心里万分感谢党的好政策。如今,健康扶贫政策的实施,让李叶春在化疗费、医药费上压力少了许多。前不久,在我们的帮助下,村里为他配了一台三轮车,减少了其往返县城医院的车旅费。在我们产业政策的宣传引导下,我多次鼓励他,生病不要紧,关键心理包袱要甩开,这一次,他鼓起勇气,在扶贫干部及村干的带领下,申请了产业扶贫,承包了自家门前的一大片鱼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收入,早日实现脱贫。
2017年10月4日,天下着大雨,是个星期天,我再次来到了罗昌凡老人家,来到家中,我向两位老人说明了此次入户的目的,拿出了从村部里带来的一些资料进行完善,随后给两位老人讲解了健康脱贫“1579”综合医保补充政策。看着屋外的大雨,罗阿姨挽留我在她家吃饭,我再三言谢,说我还有工作,以后我会经常来的,免不了要打扰的。随后我冒雨回到了村部,完成了相关表格的填写。
2018年春节将至,天空还飘着雪花,其中夹杂着些许雨丝,我和叶专干再一次踏上了扶贫路——节前慰问。再见罗老,虽然他吐字不清,表达困难,但是他伸出的双手和刻满了皱纹的笑脸温暖了初春的寒冷。
磕磕绊绊的交流中,我们有了心的交融!他家里有3亩地,收入靠儿子罗金苗在外打工。住在城里,不经意间我的心里常常想起XX平原的几位贫困户家,善良和淳朴的几家人啊!偶然也是必然的相遇,让我们的心里常常多了一份无形的牵挂! 后来,无数次行走在去往罗老、李大哥家的路途中,我的步伐愈显得坚定。因为党的好政策,每次去,罗老和李大哥家都会有新的变化! 2018年3月的一天,艳阳高照,罗老家院子平整,收拾干净,更显庄稼人勤劳善良的本色!来到刚刚撒上菜籽的门前菜园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抬头发现罗老脸上的皱纹舒展了许多! 远处,池塘埂上,李大哥撑腰巡视鱼苗长势,疾病未除,但李大哥仍坚持奔波在化疗的行程中,对生命出现奇迹充满自信,对辛勤洒下的鱼苗充满希望! …… 在这短短的八个月的扶贫路上,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任务,我们要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困苦,更要帮他们度过难关,是我们和他们交流的绝好的机会,通过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我们常常说心连心,但如果没有踏足贫困户的家中,没有亲眼看到过他们勤劳的身影,不了解他们生活的坎坷,就不可能深刻地认识贫困户,深刻地了解他们的精神力量。
在XX村扶贫的过程中,随处可见到劳动的力量,生命的奇迹。以至于在我的人生中,让我树立起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劳动是最光荣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在他们身上,让我学会了百折不挠的精神。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难何其之多,只要携带一颗坚持的心,荆棘遍布,也阻挡不了前行的脚步。
我是一位教育人,扶贫路上我义不容辞!2017年,我和罗老,李大哥家有了无数次约会。2018年,我们还会有更多如此幸福的约会,我期待!因为这约会温暖了彼此的心;
这些约会,让我们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
这些约会,让我们的青春在XX平原扶贫路上熠熠闪光! 真心希望这些贫困群众在我们扶贫干部的带领下打起精神、迈开脚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我坚信:XX县脱贫摘帽必会成功! 【篇五】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代县令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为民情怀,一直激励着后人,《管子》也记载,“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当前,中共中央开展的“精准脱贫”攻坚战役就是最大的顺民心工程,为民好政策。
2015年,按照统一部署,我带领扶贫队员走进贫困村,针对村里的基础设施差、村民的身体状况不好(患癌症的就有十来个)、自然资源贫乏、缺乏劳动技术等缺陷,我主动与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和村支两委一道共同研究致贫原因和帮扶对策,寻找脱贫路子。五年的扶贫之路,没有轻松写意,只有担当与奋斗。回想起与贫困户交往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感慨:唯有用心,精准扶贫才有保障;
唯有动情,精准脱贫才有希望。
家境贫寒不可怕,志气贫穷不可扶 刚走进贫困户XX家,三个孩子的境况让我震惊,“两个弱智,一个先天性疾病”,要说养活一家,以XX夫妇的吃苦精神,肯定是没有问题,但是,要想把三个孩子的病治好,并培养成人,那可要付出一番代价。我通过多方努力,为三个孩子寻医求药,联系政府职能部门,为其寻找扶贫、救助政策,同时,我本人也力所能及地给予解决家庭实际困难,树立XX夫妇脱贫致富信心。2016年9月初,是XX父亲的60大寿,老人家一直在冷水滩住院治疗,耗尽了家里积蓄,听说所有亲戚要为其祝寿,我立即到医院看望老人,为其送上了祝寿的酒水、慰问金和三个孩子的学习用品。所有亲戚都被感动,XX夫妇当众表态,“唐政委,请你放心!我家里虽然贫寒,我夫妻俩坚决做到穷不失志,一定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尽快脱贫致富,把家庭搞好,把身体搞好,不给政府添麻烦。”家庭贫寒可以改变境况,而意志消沉了,用什么办法也无法改变。
深入群众知疾苦,方得民心志成城 XX街道尚木井村的基础设施非常差,组与组之间的道路还没有修建水泥路,特别是村里的饮水条件差,该村有十余人患有癌症,30余人常年卧病在床,村里的青壮年又没有劳动技术,只能靠外出干苦力维持生机,致使该村成为了省级贫困村。我与村支两委多次深入走访调查,了解村民的家庭状况、生活生产状况以及村里的集体土地的使用情况,积极与交通、农业、畜牧水产以及林业等部门或行业 衔接,寻找政策和技术支撑,帮助解决村级企业和个体种植、养殖困难,同时,给村里筹措资金,时至2017年底,我们为村里修建一座“连心桥”,打了一口“思政井”,修缮了村公所,改善了群众办事和生活环境,办起了一个村级企业,培育了一个养殖专业户和几家种植大户,提高了村里的集体收入,解决了村里饮水难、行路难的问题。人心齐,泰山移。通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树立起来了,邻里的关系融洽了,整个村里呈现出一片祥和、积极向上的景象。
润物无声云化雨,激励斗志力无穷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保江山难”。脱贫以后的贫困户有许多遗留问题,甚至于政策性问题需要解决,这往往是被遗忘或忽略的地方。凼底乡的桴江村已于2017年之前整体脱贫,为了确保脱贫不脱政策,保证无一人返贫,我们进驻桴江村后,发现一部分贫困户存在“贫困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大家害怕再也不能享受贫困户的待遇,存在思想上失衡,面子上过不去的现象。于是,我们要求做到“设身处地激斗志,想方设法解难题”,让贫困户找到心理支撑点,为他们找到了发财致富的路子和信心。
两年来,每逢农忙、清明节、春秋季开学、春节等重要时节,我们坚持每一个月深入贫困户家里走访,与贫困户拉家常,了解生活生产状况,关注年长、多病贫困户的健康,得到了贫困户、桴江村支两委和凼底乡党委的一直好评。
我结对的贫困户XX夫妇带领妹妹常年在外打工,留下两个老人在家,一边照顾两个孩子读书,一边打理着十来亩田地,同时每一年还要养三四头猪、两三百只鸡鸭。每一次走访,我都是在田地里找到他的父母。去年,我第一次走进XX家里时,他的父亲卜宏彬就给我提出一连串问题,“唐政委,我家小孙子怎么没有教育扶贫补助?”“我家的房屋2016年建好,怎么没有危房改造资金啊?”“我家门口的水泥路可否修好?”“我家养的鸡鸭、鱼有补助吗?”为了让老人吃个定心丸,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很中肯地告知:“卜叔叔,只要别人家享有的扶贫待遇,我们家就享有;
如果那一项扶贫补助少了或没有了,我去找书记、区长解决,绝不用您去跑路!”然后,我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每一个月去看望一次卜叔叔和蒋阿姨,关心两个孩子的学习,关心两个老人的身体,关心家里的农作物和家禽家畜的长势。。。。。。一个个细致入微的感动,一次次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走进了两个老人的心里,走进了这个家。
今年春节前,XX家里的200只鸡鸭全部长成,仅仅靠两个老人挑着去卖,过了年也卖不完。我立即与朋友们联系了销售市场,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记得卖鸡鸭的那个中午,我带着我的妻子一边给予称重,一边给予收钱,人家还张口闭口叫我“唐老板”,我真没有顾及什么称呼,忙活了三个小时后才去吃的饭。饭局中,卜叔叔感动得说不出话,我送他上车时,他像一个小孩一样哭了,“唐政委,你两老婆太好了,你们比我的儿女、我的外甥还好!”从此以后,卜叔叔逢人就说,“唐政委比我儿子、外甥都好!” 润物无声云化雨,激励斗志力无穷,众志成城传帮带,国富民强一世功。通过五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脱贫攻坚,不仅仅要树立贫困户的脱贫信心,培养致富的能力,还要培育结对帮扶的信心和责任感,帮扶工作队员要主动走进贫困户,用心用情去感化,真心实意去帮扶,想方设法解难题,脱贫,就是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