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方案大全 > 内容

精选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实施方案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1-05-06 15:17:25     阅读:

  精选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实施方案

  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装备,提升农产品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下面是无忧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精选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电商在农产品销售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等7部门关于印发“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农规〔2020〕2号)精神,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优势,大力推动农产品产销衔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特制定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三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区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超越。

  (二)基本原则。以建设“武夷山水”品牌为抓手、以互联网为手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五大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农产品产销衔接、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城乡融合。

  (三)总体目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全面开展工程建设,到2022年底,基本实现培育1-3个具备一定产业化、规模化基础的重点优质特色农产品,形成1条产销一体化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提高农产品销售水平,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为便捷、顺畅、高效。

  二、重点任务

  (一)以市场化为导向,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1.加强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推动建立优势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联盟,将市场需求及时传导到生产端。建立市场信息反馈机制,针对农产品市场供求形势和消费需求特点,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制定销售计划,精准安排生产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实施“农业云131”信息工程,跟踪农产品市场动态变化,提高市场信息传导效应。积极构建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以数据信息指导生产和服务农产品出村进城。到2022年,基本建成蔬菜、食用菌、生猪、百合花、水产养殖等主要特色农产品大数据。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做强企业标准规模引领示范。围绕蔬菜、食用菌、生猪、百合花、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产品,鼓励引导地方和企业制定优质特色农产品田间管理、采后处理、分等分级、包装储运、产品追溯、信息采集等各环节标准。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宣传贯彻实施,细化标准化生产和流通操作规程,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一致性。大力推进果蔬标准化基地、规模化种植养殖场(站)等生产条件建设,切实提升优质特色农产品持续供给能力。支持打造长富、享通、跃农、百合花协会、猪业协会等一批产业化联合体,形成以农业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和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深化农业生产现代数字转型。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装备,提升农产品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建设一批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的集成应用,提升田间管理、良种繁育、绿色种养、订单跟踪等智能化生产水平,推进农产品生产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从2020年到2022年,每年建设现代农业智慧园、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2个以上,累计建设6个以上。重点推进区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建设项目(生猪养殖)建设。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农机总站、林业局、数字办,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实行检打联动。严格管控网络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查处网络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将主要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省级追溯管理系统监管。不断强化产品检验检测和“一品一码”管理,完善溯源体系建设。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5.高质量培育农产品品牌。突出“武夷山水”品牌,围绕我区“一颗菜、一篮菇、一朵花、一头猪、一袋奶”五大特色农产品,分别从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禽产品等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中筛选出30家以上符合试点条件的企业,作为我区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整区域试点建设主体,力争15家以上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农产品5—10个。建立区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整区域试点(质量可追溯)信息平台,实现企业生产质量可控,信息共享,产品可追溯,管理有秩序,具有良好操作规程的生产模式。持续开展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全程追溯体系建设,强化粮油、蔬菜、禽蛋、猪肉、水产品生产过程严管,争取区优势农产品全部纳入“武夷山水”品牌授权。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林业局、广电中心、供销社分社,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加快提升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农商对接、农超对接的骨干企业,广泛参与农产品出村进城服务。支持大型批发市场、商超连锁店、品牌连锁店、城乡农贸市场等,积极参与工程实施运营。鼓励电商企业、互联网企业拓展涉农电子商务业务,推动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发展。从2020年到2022年,每年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示范家庭农场3家以上,累计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9家、示范家庭农场9家以上。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发改科技局、商务局、林业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以数字化为目标,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1.全方面完善农村设施信息化。大力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农村宽带、光纤、移动网络、卫星网络等基础设施覆盖面,满足农业用网需求。统筹推进信息通信、广播电视网络与道路、电力、冷链物流等公共基础设施协同融合。着力探索益农信息社可持续运营机制,结合16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优势,充分发挥电信部门的作用,加快建立“省级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县级运营中心+村级益农信息社”发展模式,重点支持智云动能等本地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推动农业生产设施智能化改造,形成一些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共同构建可持续运营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益农信息社、县级运营中心的作用。

  责任单位:区发改科技局、数字办、工信局、商务局、广电中心、供电公司,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推广绿色种养结合模式。着力技术创新,打造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大力推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五节一循环”技术集成模式,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复制推广享通蔬菜种养循环一体化模式,实现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模式。积极开展“降肥降药”和废弃物回收利用行动,重点实施灜洲农业物联网试点建设,加快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鼓励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生产全产业链上使用“五节一循环”技术集成,并优先给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项目资金补助。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提升产地农产品商品化能力。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加强产地预冷、清洗分拣、初深加工、包装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地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和设施设备使用效率。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以高效化为保障,打造现代物流运输体系

  1.建设由村到区物流网络。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公益服务、便民服务、培训体验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发展网上种菜采摘、团购配送、网络宅配、APP订单等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加快金融助理和流通助理推动农产品上下流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支持淘宝、京东、邮政等大型电商平台到农村设站布点,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发展,不断完善区乡村农产品销售物流网络。

  责任单位:供销社分社、区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工信局、林业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支持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搭建。以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主要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为重点,新建、改造和升级一批智能化、数字化储藏保鲜设施装备,大力提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水平。支持建设改造冷库设施、批发市场建设低温物流专区和零售企业建设终端低温设施。对企业现有冷库改造提升项目,对新建3000立方米(以上)保鲜库等智能型高端冷藏设施项目,对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建冷库容积3000立方米及以上的冷藏设施、冷链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低温物流专区的项目,对生鲜农产品零售企业建设低温仓储配送中心、冷库,购买冷藏车、冷柜、蓄冷保温(隔热)箱等设施设备,按照上级补助标准推荐申报,经主管部门认定后给予相应补助。

  责任单位:区发改科技局、市场监管局、数字办、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工信局、林业局、供销社分社,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以网络化为平台,完善产品现代销售体系

  1.推进完善网络销售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区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牵头联合全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带动小农户,统筹推进生产、加工、品牌、标准、品质控制、金融、物流、培训等服务,加强供应链管理和品质把控。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大力发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推动传统批发零售渠道网络化,引导各类平台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网络展销,重点扶持哒配等电商平台发展壮大。支持在市区设立优质特色农产品直销中心或运营中心,推动农产品进城直销,促进全区特色农产品上线销售。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工信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分社,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创新模式做大现代电商销售。大力推广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短视频+网红”等新模式,探索生鲜农产品网上直销、“时令预订”“网订店取”等业务。支持中央厨房建设,构建“互联网+食材供应+中央厨房+冷链配送”新型运作模式,鼓励发展团餐配送、食材配送等服务。推进电子商务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乡村旅游、乡村文化等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开展农产品众筹、订单农业、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云农场等模式。扶持“武夷一方田”、“哒配”等电商企业做大做强。

  责任单位:区数字办、商务局、农业农村局、文体旅局、林业局、供销社分社,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力度。结合益农信息社信息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等,加大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公益培训力度。支持各类企业开发服务“三农”的手机应用,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管理生产、网络销售等能力,打造一支“懂信息、会经营、能应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服务“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从2020年到2022年,每年培训农村网络应用技术人员8000人次、农村电商带头人100人次,累计培训农村网络应用技术人员2.4万人次、农村电商带头人300人次以上,覆盖全区主要行政村。培育一批创业创新典型县、优秀带头人,支持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农村互联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建设。从2020年到2022年,每年创建“双新双创”园区(基地)1个,累计创建2个以上。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教育局、发改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林业局、人社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制定工程推进工作方案,遴选运营主体,明确重点任务、建设项目、政策措施、责任单位、时间要求等,扎实推进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做好信息沟通、进度报送,适时组织开展进度跟踪评估,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各相关责任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制订年度实施计划,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工程基础设施、生产基地、人才培育、电商、物流行业等资金扶持力度。鼓励电信企业推出个性化、针对性资费优惠措施,支持电商发展。全面落实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建设,提升物流配送保障水平。完善基层创业就业人员支撑服务,加强农村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

  (三)强化典型示范引领。通过观摩会、现场推进会等方式,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运用网络、电视、报纸、新媒体、融媒体等,大力宣传“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激发农村创业创新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努力营造支持农产品出村进城的良好氛围。

  (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依法打击侵权假冒、虚假交易、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加强网络交易信息化监管,建立“风险监测、网上发现、源头追溯、属地查处”机制。

《精选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精选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实施方案.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