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计划 > 内容

故乡的优秀教案8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4-11-24 10:01:05     阅读:

教案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教学经验和资源,预先写好教案可以使教师更好面对课堂的突发情况,无忧文档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故乡的优秀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故乡的优秀教案8篇

故乡的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了解杨梅的可爱特点,学习作者把事物观察仔细、把事物写细致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描写杨梅树、果的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数预计:二教时

第一教时

学习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程序:

一、板书课题

1、读题,想:你是怎么理解题目中爱字的意思的?(引导学生用爱字组出适合题目的词语)

2、议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小结。

二、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写的是什么?)

(2)点画课文的生字词语。

(3)遇到不懂问题在书中打上?,或学习课文还想知道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体会。

3、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小结后指导学习课文生字。

三、齐读课文,巩固认知,指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

1、哪一节写的是杨梅树?哪几节写的是杨梅果?

2、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认识课文详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心得后作汇报。

四、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情况后,进行语言文字巩固训练。

1、你对课文内容了解了什么?

2、组词练习、读读写写重点词语。

3、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教时

学习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

一、简述上节的学习内容,点明本节的学习要求。

二、学习第一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讨论:这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小结,投影开头的方法和作用。

三、学习第二节

1、投影本节内容,指导学生朗读后思考问题:你读懂了(或知道)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读书体会。

3、指名汇报读书心得后,教师板书:树枝绿叶长。让学生思考:感受的杨梅树怎样?(引导学生说出可爱)。

4、小结和归纳后,投影课文句子和词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学习三六节

1、投影杨梅果图片和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3-6节的课文内容。

2、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中认识的杨梅果是怎么样的?

3、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杨梅果的形状、味道、颜色等方面作汇报。

4、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后作板书:形状、味道、颜色,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果的形状、味感、颜色等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要求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点画在关的句子、词语)。

5、加深对杨梅颜色变化的了解,投影颜色变化过程。

6、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7、学与用。让学生观察和介绍他们熟悉的一种水果,进行说话训练。

8、总结这部分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谈谈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五、总结全文的学习要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的是杨梅,表达的是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板书:表达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附板书:

枝绿叶长

形状

表达作者

热爱故乡的

味感

思想感情

颜色

故乡的优秀教案篇2

关于《大海啊,故乡》教案

一、创设情境

1、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

2、请你分别模仿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选择你喜欢的声音,我们一起创设出海边的气氛。

3、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

4、大海是这样美丽,请你来汇报你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吧!

5、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谁能说一说大海的物产有哪些呢?

6、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听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二、新课教学

1、初听这首歌曲,请你的身体随着音乐做动作。

2、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

3、复听歌曲,你对哪句歌印象最深,用你喜欢的声音哼唱出来。

4、把你哼唱的歌曲用手中的.乐器进行模仿演奏。

5、感受这首歌曲的拍子,并随着节拍用打击乐器伴奏。

6、再听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

三、编创与活动

7、分两组,排练节目,要求有唱歌、跳舞、打击乐器和器乐演奏的同学。组长负责分配每个人的职责。

8、两组同学排练的节目进行汇报表演。

9、评价一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更好,为什么?

10、老师今天还带来几首歌曲,听一听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似之处。

11、听《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枉凝眉》《葬花吟》,介绍歌曲作者王立平。

12、合唱歌曲《牧羊曲》,加入武术动作。

三、课堂总结

13、王立平爷爷写了这么多动听的歌曲,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的人,希望你们也能热爱我们的家乡,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故乡的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懂得爱家乡是爱祖国最基本的体现。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为课后练笔做准备。

3、在弄清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基础上,继续练习分段。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理解词语贪婪、吮吸、伸展。从而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

教学难点:通过训练引导学生理解第3段,为学生写作做准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用投影片书写课后作业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析题:

1、读题;你能从一个词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吗?

2、用删读法理解文章会写什么。

(1)我爱故乡会写什么内容?

(2)我爱杨梅会写什么内容?

(3)回到文题我爱故乡的杨梅回答。

(二)自由读文,知道都介绍了故乡杨梅的哪些方面。(杨梅树、杨梅果)

(三)为更好地理解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二、检查自学情况

(一)读准字音。

1、出示卡片,读准生字的音节并组成课文中的生词。

2、重点读音指导:吮汁津

(二)指导理解词义。

1、生词通过理解。

贪婪原指不知满足。本课指杨梅树尽情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吮吸原指把嘴唇聚拢吸取。本课指杨梅树吸收春天的雨水。

2、熟悉的词语通过做动作、扩词了解其词意。

(1)伸展可让同学们通过动作伸展理解杨梅树得到雨水的浇灌,枝叶迅速生长。

(2)欢笑可拆词再分别扩词理解杨梅树旺盛的生命力。

三、初读课文,弄清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分自然段读文,并说出自然段的意思

五、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总述爱故乡杨梅分述爱杨梅树爱杨梅果。)

六、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说每段段意

第二课时

一、齐读文题,交待本节课学习任务

(通过训练理解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练笔打基础。)

二、学习第一段

(一)指名读,思考:第一段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作者的家乡在江南,爱故乡、爱故乡的杨梅。)

(二)这一句与文题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一)出示投影课后作业3,请学生读。这实际就是课文的第2段。

(二)通过大家讨论理解带点的词语。

1、贪婪吮吸表达了杨梅树渴望春天、细雨。

2、伸展欢笑体现了杨梅树的枝叶长得茁壮、旺盛。

(三)通过删读理解作者写杨梅树抓住了杨梅树的特点,枝条四季长绿,叶子狭长。

1、画出的.词不读。体会写出了杨梅树的什么?

2、板书色形了解杨梅树的特点。

(四)进一步从句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只有故乡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才能生长出那么茁壮,充满生机的杨梅树,以此表露作者对故乡、对杨树的热爱之情。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一)读第3段,介绍了杨梅的什么,分别用一个词说明。(板书:形色味)

(二)按形状、颜色、味道三部分进行分析。

1、读第3自然段知道杨梅树什么时间结果,及过渡段的作用。

2、读描写杨梅形状的句子。

(1)找到描写其形状的句子。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提问:用对比的方法写其形,你了解了什么?这样的形状就一定可爱吗?

(2)读后两句体会作用。用删读法体会后回答: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这两句通过作者的亲自尝,去感觉体会出作者的喜爱之心。引发读者也想去品尝的心愿。

(3)总结学习杨梅形状的方法。

先找写外形的句子,然后体会作者品尝时的感受,最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3、用此方法学习第5、第6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按上述学习方法同桌讨论。

(2)填空,理解颜色的变化。

杨梅先是xx,随后变成xx,最后几乎变成xx。

提问:几乎是什么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逐渐成熟。

(3)写杨梅的味道,写了由生到熟、又酸又甜越吃越爱吃,还举例小时候贪吃杨梅的情形。

提问:为什么写小时候贪吃的情景?

二、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深化文章中心

三、总结板书,指导背诵

重点指导背诵作者描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

四、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指导生字字形的记忆、巩固

故乡的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与理解“贪婪、狭长、细腻、甜津津、细雨如丝”等词语。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积累运用。

3、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在自己的说话中。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说起杨梅,我们很熟悉,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介绍一下杨梅吗?(指名说3-4个,评价简洁:形状、颜色、味道)

2、揭题:同学们,作家王鲁彦离开家乡十几年,一提起杨梅就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笔下的——我爱故乡的杨梅。自由。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1页,快速标好小节,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读:

(1)我们班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老师都不忍心打断了,这些词语会读了没有?自己先试试。

(2)指名当老师带读。谁来带读?正确的跟着读,错误的帮他纠正。(出示词语,重点落实:贪婪、吮吸、细腻)

(3)齐读。

3、整体感知:

(1)词语也读得很好,接下来比比谁最会发现。第一组词语写了杨梅——?(板:树)那么第二组词语写的是杨梅——?(果)(平时我们所说的杨梅就是指杨梅的果实。)

(2)请你再看看这些词,它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果的呢?(板:形、色、味)

(注:有可能从后往前推)

三、品读语言,渗透写法

(一)学习第二小节:树

1、作者是怎么介绍杨梅树的呢?用心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做做动作。

2、做动作,理解“贪婪地吮吸”:谁来演演杨梅树?(师读,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他表演得怎么样。)

( “吮”就是吸的意思,“吮吸”就是合拢嘴唇吸取液体,就像——(婴儿吮吸奶水一样。)那么贪婪地吮吸呢?就是不知满足地吸。)

3、我们一起来做做“贪婪地吮吸”这个动作。

4、采访:可爱的杨梅树,你为什么这么贪婪地吮吸春天的甘露?

长叶子:杨梅树是四季常青的,但吸收了春天的甘露可以长一些新叶。

长果子:为了结出累累硕果,为了丰收的'喜悦,为了能给故乡人民带来可口的水果。

5、让我们都把自己当作杨梅树,一起看屏幕读一读,演一演。(全体起立)

(二)学习四、五、六小节:果

过渡:如此富有生命力的杨梅树,难怪作者会这么喜欢,他孕育的杨梅果更讨人喜爱呢!

第一层面:清楚

1、请默读课文4到6小节,划出写杨梅果形状、颜色、味道的句子,然后读读。

2、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出示句子),请用心读读这些句子,感受杨梅形状、颜色、味道方面的特点。

3、我们来合作读读,我读黑色部分,你们读红色部分,第一次配合,要默契哦。

第一层面:具体

1、这5个句子已经把杨梅的特点说得清清楚楚了,4——6小节还写了什么内容呢?选择一部分,用心读读。

2、随机交流:

第4小节:

(1)还写了把杨梅含在嘴里的感觉。是什么感觉?(板:感觉)

(2)理解“细腻”:哪些东西手摸过去或者含在嘴里会感觉细腻?(同学们用手摸摸自己的小脸蛋,你们的皮肤这么光滑柔嫩,就叫细腻。把刺变得平滑了的杨梅含在嘴里的感觉就跟亲着你们小脸蛋一样舒服。

(3)找找这么柔嫩的感觉,用我们的声音、表情来表达感受。(柔嫩、温软、柔和 )

指名读、范读、男女生读

第5小节:

(1)写咬开后看到的颜色。

(2)理解“几乎”: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到底有没有变黑?——他不是真的黑,而是太红了,像黑的。——红的发黑,如果你还不信,那就轻轻咬开一个杨梅,就可以看见那鲜艳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染满了鲜红的汁水。(板:看到)

(3)齐读。

第6小节:

(1)举了个例子,把杨梅的味道很形象地写了出来。(板:举例子)

(2)假如你就是那贪吃的小作家,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情景?看看能不能用你们的声音、表情,让我也看到一个贪吃杨梅的小孩。(读)

3、小结:作者通过写将杨梅含在嘴里的感觉,写咬咬开后看到的颜色,举小时候贪吃的例子来把杨梅写具体了。

4、合作读

他写得这么好,我也想读了。我读前面概括性的句子,这些写得形象、具体的句子让你们读,有没有信心读好?

5、回归情感:

作者能对杨梅观察得这么细致,描写得这么细腻,都是因为——我爱故乡的杨梅。(标:爱)?

四、运用写法,学说杨梅

1、我们也学着作者的这些写作方法,来再次介绍杨梅,比一比谁介绍得好。请选择一个方面来介绍,可以借助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

2、自己先试试。

3、第一方面:指名说(1生),点评(观察、感觉、看到、例子),再说(2生)。

第二方面:指名说(1生)。

第二方面:同桌互说。

五、回归课题,领悟内涵

1、作者把杨梅写得这么细致,题目就取我爱杨梅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加故乡呢?(故乡的代表性事物)

2、出示资料:

王鲁彦,浙江宁波人。由于抗战爆发,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别的城市去生活。人在他乡,对于家乡的一景一物都会倍感亲切与留恋。杨梅勾起了作者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作者正是借着这小小的杨梅抒发对故乡的深沉的爱。

指名一生读,或师读。

3、总结:看来,把一个事物写详细,能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能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故乡的优秀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3、拓展阅读,用学文中积累的语言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之处,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打出杨梅果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你知道杨梅生长在哪儿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家鲁彦一起,走入那如诗如画的江南,同他一起去品味他的故乡的杨梅。

二、轻声读全文。

课文围绕杨梅,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杨梅树、杨梅果(形、色、味)

三、看课件(杨梅树)。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春天的杨梅树吧(播放课件)。

投影片打出第二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一片片狭长的叶子怎么会在雨雾中欢笑呢?(引导学生想像风吹叶动、雨落枝摇、嫩叶如洗的情境,体会枝叶舒服、高兴的心情。)

如果你是春雨中的杨梅树,请做一做舒展的动作,体会杨梅树的快乐。

指名感情朗读。

配乐背诵(或用给音乐片配音的方式试背。)

教师过渡:看书上插图,你观察到了什么?

杨梅树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四、自学4-6自然段(杨梅果)。

默读、画批,说说你从哪儿体会出杨梅果惹人喜爱?读读这些句子。

自学后,小组交流。

五、全班学习交流。

1、形状: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如:一个浑身长满小刺的家伙怎么会可爱呢?(让学生抓住软软的'、平平的、细腻而柔软来体会杨梅果形状的可爱。)

有了感受读一读。

补充原文节选再让学生读一读:

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好比最甜蜜的吻,使人迷醉呵。

2、颜色: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插播课件,看一看杨梅颜色的变化。

用上先是随后最后说一说杨梅颜色的变化。

感情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3、味道:

引发讨论:酸倒了牙齿怎么还可爱呢?

读一读,用朗读让听者体会到杨梅甜美的味道。

补充原文一段,再读一读:

呵,相思的杨梅!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

六、品尝杨梅。

教师取出备好的杨梅果(取自北方的杨梅罐头),请同学们细细品味,暂且不要说出自己的感觉。待全班同学都尝过之后,师问:什么滋味?甜不甜?和我们刚刚读到的杨梅果一样吗?

师:这是北方种植的杨梅(或告诉学生取自超市买的罐头),请你想一想,此时的作者身在异乡,又在病中,望着窗外和故乡一样的绵绵春雨,如果你是作者,会怎样?

补充读原文的最后一段:

唉,唉,故乡的杨梅呵。(用读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

七、选择喜欢的段落感情朗读。

八、再一次齐读课题: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故乡的优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过程与方法:以老师教唱,学生跟唱为方法。

知识与技能:

1、能用亲切柔和,优美连贯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能准确拍击海浪的节奏并运用到歌曲中生动地演唱。

3、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唱法。

教学重点: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海浪的节奏:XXX.XX|XXX—︴

教具准备:音乐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播放自然声响:海浪声)

教师: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交响乐。你听是什么声音?

学生:是海浪冲击岩石的声音

二、学唱歌曲

1、初听音乐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初步感受歌曲。

2、配乐朗诵歌词,初步理解歌曲内涵。

3、复听音乐教师范唱,进一步感受歌曲。

学生随伴奏声哼唱并划拍,体验三拍子节拍特点,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以听唱法代替视唱歌谱,降低学习难度)

4、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来分析乐谱,感受歌曲带给的情感共鸣。

(1)旋律:歌曲中出现那些音符和记号?有什么作用?

(2)节奏: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深入体验歌曲

(3)重复

教师:“大海啊,故乡”重复出现,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不同?是否有些多余?

练习并讨论回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罗嗦,恰恰相反,每重复一次感情的发展更进一步,使情感得到升华。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达这份深情。

(4)旋律线(教师指导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重点唱高潮部分。

教师:划出的旋律线象什么?

学生:象大海的波浪。

5、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领唱和齐唱)

6、艺术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

三、表现创造:

教师:在音乐学习中,音乐要素的完美运用使我们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现在就让我们以集体的智慧来为这首歌添上精彩的一笔。分两种不同形式来表现歌曲:朗诵和演唱,并谈各自感受。

四、拓展延伸

五、教师总结

六、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故乡的优秀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产生热爱家乡、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感受山区的孩子在收获季节采摘的乐趣。

2.懂得父母等亲人关爱自己,自己也应当关爱他们。

3.懂得做人做事要自尊自强,有一颗善良的热情的心。

4.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

5.学习略读课文,粗知大意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产生热爱家乡、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感受山区的孩子在收获季节采摘的乐趣;懂得父母等亲人关爱自己,自己也应当关爱他们;懂得做人做事要自尊自强,有一颗善良的热情的心。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

3.初步做到端正、整洁的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写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难点: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愿意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发挥自己想象力、,学习有创意的阅读。

2.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激发创作兴趣,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赞美北京的,感受作者爱家乡、爱北京的深厚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知道北京市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国际大都市,感受作者爱家乡、爱北京的深厚感情。

2.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强烈的热爱故乡北京的感情知道作者是怎样赞美北京的,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和搜集材料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生活在首都北京,首都北京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我们身为首都的小主人,谁能把自己了解到的北京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北京的.名胜古迹有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的民俗文化有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的风味小吃有__________________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北京的.(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

二、新授

1.这首诗歌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2.为什么作者说“唱不够”、“道不尽”?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重点指导第二小结朗读,体会北京的历史悠久同时北京又是一座现代化程度很高、发展非常迅速的城市有感情的朗读第三小结,体会北京充满现代化气息

3.北京市民居住有哪些特色?咱北京人的饮食偏爱是什么?为什么不写高楼大厦、生猛海鲜?

4.有感情地读读你最喜欢的段(为什么喜欢它)。

5.再看全文,体会这篇课文的写作结构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尤其是最后一节与开始的第一节完全相同,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再一次表白对北京的爱,抒发作者唱也唱不够、说也说不完的热爱故乡北京的情结。

6、想不想用你得笔也去描写咱们的故乡北京,去过( )名城也走访了不少( )( )地告诉你,我还是最爱咱们的背景不说( )的( )也不说( )的( )唱不够( ),道不尽( )单想那( )、( )便生出一片热爱北京的浓浓情。

自己说一说,写一写。

7、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小结: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把它谱成曲子,就成了一首京味歌曲,想欣赏吗?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三、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后反思:这是一篇表达作者对北京的热爱的课文,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的热爱,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有些困难,如:细悠悠、密茸茸、脆生生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并注意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2.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汉字,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课文?

有的同学都背下来了,背给大家听听,评一评谁背的最好

二、课文还为我们带来12个生字朋友,用以前的识字方法,看谁记得又快又好。

记住字形

坛 旋 韵 佳 浓

边记边组词

府 厨 厦

肴 浆 耸

指导书写

你认为那个字最难写,老师和你一起写强调写字格式、要求抄写词语

三、布置作业

1.听写生字词,检查一课的知识学生掌握情况;作业辅导。

2.听写字词

甜丝丝、脆生生、细悠悠、密茸茸、京腔京韵、名厨佳肴、甘美芬芳、大厦、高耸、耸立、旋转、客厅、浓厚、豆浆、厨房。

故乡的优秀教案篇8

一、教材情况分析:

1.本文语言优美但篇幅较长,所以宜片段朗诵,

不宜全文诵读。(读一遍需近20分钟)

2.本文用了不少引起回忆的衔接句,但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明显。所以宜由教师点拨,使学生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多半能体验思乡情绪,也能感受到文章很美,但他们自己往往“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会抒”。所以教学本文意在启迪如何以我手写我情。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选材特点:(榕树多、奇)

2.理解文章组材特点:(物→事→情)

3.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情韵悠长、描写细腻)

四、教法媒体选择及课时安排

1.点拨、诵读教法

2.投影胶片等

3.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2—3分钟)

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比如萧乾的友人因为当年住北京总布胡同时,院里有一棵枣树,所以她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枣核”这一物上;香港作家黄河浪,因为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上。他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动,写下本文呢?请大家一起从第5节浏览至第10节。

二、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15分钟左右)

明确:驼背的榕树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另一棵树也为农人遮阳歇凉提供场所,为我幸福酣眠提供场所。它们在我心中,不仅仅是树,还是理想的启迪放飞者,道德的见证教化者,爱心的赐予传达者,农人的庇护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榕树,汇聚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乡风物之一。这部分回忆片段犹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回忆画卷徐徐展开。

三、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20分钟左右)

明确a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

b这样的标题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

c此外,榕树在文章结构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请看课文1—4节和11—13节,分析课文是如何拉开回忆的序幕,又如何收起回忆的画卷的。

明确:1.从第3节开始回忆

2.1—2节的序幕里突出的背景是什么?画面中流动着怎样的情?(明确:是榕树;浓郁、幸福的感情。写狗是为了烘托情。)

3.第3节是故乡榕树的一个特写镜头。这一节里“迷濛的烟水,苍茫的群山”表明他现在距故乡很遥远,但,再远也挡不住思乡的视线,割不断思乡的情感。你瞧,他对榕树叶子的记忆多么细腻真切!请齐读3节末句。

4.第4节是与榕树有关的两个广角镜头,注意一下句子的衔接特点,颇似顶针格修辞。好处是有连绵不绝之势,仿佛悠长的乡思,缠绵温馨。请读一遍。

?弯弯的月亮》写忆中故乡,语言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放歌曲,放投影胶片:“歌词”)

5.为什么不说“记忆里的故事”象天上星星一样多,而说“象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明确:就近取譬,扣题、新颖。

6.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启下文回忆

7.11—13节先以“快摇镜头”的方式徐徐收束画卷。再由哨音、榕树回到现实,让我与忆中树对话询问,产生一种彼此思念的意境美。结尾轻声呼唤,传达了绵绵不尽的乡思。

8.总结:本文是由眼前树而引起回忆的。忆时先特写再广角,前者使榕树的形象清晰而遥远,后者为下文分镜头回忆榕树设下了背景。

下文以分镜头的方式展开回忆的画卷,分别有两次集中抒情。所以,以《……》为题,还起了使形散神聚的作用。

四、学习过本文后,你有什么作文方面的收获?(2—3分钟)

明确:1.写思乡之作,要注意选择,对你别别具深意或故乡富有特色的景或物。

2.思乡之作,常常以“眼前→回忆→眼前”的方式结构全文。

3.类于顶针格的语言组织有情韵悠长的效果,细腻描写所忆之人、物,有真切动人的效果。

五、作业

课后请仿照本文,写一篇寄情于物的怀旧之作

六、板书设计:

故乡的榕树

胶片??

??

特殊

形状奇

理想的启迪者

放飞者(伙伴)

友情

传说奇

道德的寄寓者

教化者(爷爷)

一般

功用奇:

爱心的传达者

实现者

(祖母)

亲情

特殊

劳人的荫蔽者

慰安者

(乡亲)

乡情

夏夜的造境者

催眠者

(我)

胶片二

胶片三

眼前树

思乡之作:选材(寄情于物)

别具深意,富有特色

忆中树

组材(插叙方式)

容量很大,开合自如

特写镜头,广角镜头

语言(类于顶针)

分镜头(5、6、7、8、10)

情韵悠长,绵绵不绝

(细腻描写)

真切动人如在目前

不丰不杀恰到好处

眼前人与忆中树交融

(两地交通,彼此相思)

七、教学后记

教学本文,我有一些深刻体会

①正确解读本文。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96年12期p26上,有宁夏/朱宗明的教案,是借《乡愁》导入的。我以为十分不妥。a.《乡愁》与本文虽同抒乡愁,但作者具体情况不同;在台与在港心态绝不会相同的。

b.《乡愁》有苦味,《故……》有甘味;《乡愁》有悲观怅惘气息,《故》则是神秘感恩气息。市一中的曹德山说,授课结束时应提一下作家之所以会如此思乡,是因为港陆分离。我也觉得不妥。因为香港回归指日可待,且未必在港才会有此情调、此内容的怀乡,在他处也一样会怀乡的。

②长文如何短教?本文很长,读一遍要20分钟。只读精粹之处甚至应会背,其余可略过。其次,内容较好懂,仅须在结构关键处,内容难解处指点一下即可。我在市一中上这节比赛课时,只用一节课不仅教完全文,还详析了特写处、第4节、第5节写理想处,第10节写玄想处,还让学生当堂背诵了3、4、5、10节中以上详析之处;听了《弯弯的月亮》的部分旋律。

③语言美应当领略,如以上所说之处。尤其让学生颇有收获的是:a.怎样借语言加强抒情意味?可以用类于顶针之法,如4节,又如《弯弯的月亮》,它与所想表达的绵长不绝的思乡之情相一致。

b.可以对一细节处详描。如第3节对叶子,给人之感觉是虽距离(时空)遥远而记忆极其清晰。再如写老祖母处亦然,祖母神态栩栩如在眼前。

c.可以充分想象,如写放飞理想时,理想美好在何处,远大在何处等等,俱通过相关词语表达,且>3句,若去掉其中一句,效果立即大减。

④结构上,此类文章有一常见模式:眼前—回忆—眼前。本文之长处在于:它把琐碎思绪借榕树以串联凝聚,形虽散而神不散。

⑤文章材料的选择、排序、衔接的道理应跟学生讲清,才能有效指导今后作文。

⑥先在广角镜头中两树合写,再写形状、功用、传说皆奇的老榕树,然后合写两树的共同功用;写共同功用时,又先写一般功用:众人歇息乘凉;再写特别功用,单写我乘凉时的独特感受。这样安排材料,整体感觉是从特殊→一般;细部感觉则从一般→特殊。

《故乡的优秀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故乡的优秀教案8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