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模板5篇
教案应该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以支持学生的学习,教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和修改,无忧文档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铜、队”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美,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愿意吗?请你给我招招手,(我就跟你招招手)、点点头、笑一笑、去旅游。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少先队员分别到了哪些地方?板:(海边、乡村、公园)
三、随情境学文、识字
1、学习第四小节:
⑴先来看看要做哪些准备吧。你看到了什么了?指名说,引导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出示图片: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⑵师:要想去玩呀,得先拿生字参观券啊!
(出示:“铜号”、“红领巾”)认识生字“铜、号、领”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读对了,这张参观卷就送给你了。我们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吹响铜号,戴好红领巾,欢声笑语的去郊游。大家是多么高兴啊!你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2、情境延伸,学习第一小节:
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出示:海边景色)⑴预设学路1:
①师:(出示海边景色),你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②小朋友说的真好!这里啊藏着几个生字宝宝,说说怎么记住他们的.(引导识记生字方法),记好了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卡片:海、鸥、滩、军、舰、帆)
③师:蔚蓝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大军舰,一条彩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无数游客在美丽的沙滩上玩耍。好美丽的海边景色啊!(出示图片: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你想读吗?(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⑵预设学路2:
①师:前面是什么地方,到处一片翠绿鲜红?
师:(出示:乡村景色),你看到了什么了?(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这里的生字宝宝也想考考你。通过了,我们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稻(禾字旁跟禾苗有关)
自主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师:一方鱼塘,小鱼们在快乐地游来游去。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儿正向你们招手呢,小村子美吗?谁想用朗读来表现它。(出示: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自由读、指名读、四人小组赛读)。
⑶预设学路3:
①师:我们已经到了最后一站。(出示:公园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你会读这两个词语吗?(出示:石桥、翠竹)并且认识“桥”“翠”。特别注意“桥”的右边是“乔”而不是“交”。
②师:瞧,一竿竿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
(出示图片: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
同学们,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那那些认识的生字宝宝,你能认的出吗(开火车认读,玩摘苹果游戏,检查生字)
四、诵读全文
1、师:同学们,这些美丽的景色呀,都在我们的课文里。快来读读吧。翻到课本第16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评价)
3、多种形式读(对读,拍手读,男女生读)
师:让我们想象着刚才看到的美景,尽情地读一读。(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出示词,认读词语
2、出示课文,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二、创境学文,培养语感
1.出示图片,感受美景。教师不由自主状随着学生一起说出:海鸥,沙滩,军舰,帆船;垂柳,稻田,鱼塘,果园;翠竹,小溪,石桥,飞鸟。
2.感受美景,导入数量词。
(1)感受美景,感受数量词。师:这些东西美吗?我们再次来欣赏。师口中念念有词:啊,一只漂亮的海鸥;啊,一片美丽的沙滩??
(2)导入数量词,出示课题。大家看,像一只、一片、一艘这样的词我们把它叫做“数量词”(板书:数量词)。你们能从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并用笔把它们划出来吗?
3、指名用我们书本中的数量词来说一说呢?
4、我还能说(看谁说的多)
三:指导书写,练习背诵。
师:读了,说了,同学们的嘴巴越来越灵活了,老师还想检验下同学们字写得好不好,大家有信心吗?
1、(课件出示“园、旗、领、群”等字。)
⑴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找出关键笔画。⑵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笔顺。
⑶学生照样子书写。
⑷写完后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和结构美。
2、小组分节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流利、最整齐。3、师生“对口令”游戏:老师说数量词,学生说出相应的事物。
4、(课件出示全文),学生带着喜爱之情试着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游戏“找朋友”
2、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数量词学的这么好,老师有一首“数量词”歌也不错,想送给你们。大家听听吧??(出示课件)
一盆花、一杯茶、一棵树、一台电视、一辆车、一幅画、一双鞋、一件衣服。
3、大家想生活中的例子,也学着说说。(视时间灵活处理要作为课内延伸或作业)
4、出示图片,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什么。(课件出示)。
5、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用上数量词说一说。(小练习)
【教学总结】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通过观察图画,能说几组反义词,积累词语,恰当运用词语。
2、读通、读懂简短的课外文章,愿意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
3、学习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4、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重点难点:
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通过观察图画,能说几组反义词,积累词语,恰当运用词语。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动物植物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发现许多汉字具有相同的部件。
a、出示基本字:牙 令 皮 隹,引导学生认读。
b、引导学生给这些基本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学生自己上台板书。
c、出示书上内容,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看图说反义词。
a、 出示书上插图,读学习伙伴的话。
b、 各组说反义词,看哪组说得多。
二、日积月累
1、读记四字词语。
2、选词填空。
a、 读读词语“漂浮、飘扬”
b、 引导口述:什么东西会“漂浮”?什么东西会“飘扬”?修改意见
c、 默读思考,填写词语
d、 朗读填好词语以后的句子。
3、写话
a、 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b、 展示例话,师生共同朗读。
c、 学生分组模仿老师范文,写几句自己的心里话。
d、 评议部分学生写的话。
4、读短文
a、 自由练读,扫除生字障碍。
b、 教师范读,断句正音。
c、 模仿朗读,读通读顺。
d、 读懂短文,思考讨论:先生为什么夸奖韩愈真聪明?
三、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a、 课件出示:“动物、植物擂台赛”。宣布“打擂”规则。
b、 学生按动物组、植物组分列就座。
c、 言语激趣。
2、推举“打擂”人员。
a、 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料,互相交流。
b、 各组评选最佳资料。
c、 引导学生将相同的动物、植物资料合并、整理。
d、 组内演讲,推选“武功”高手。
3、“擂台比武”
a、 第一场比武:种类多。
b、 第二场比武:生长特点。
c、 第三场比武:对人类的贡献。
d、第四场比武:比一比谁讲的动物、植物有趣。
四、总结、颁奖
五、布置作业
讲所搜集的资料制作成手抄报。分组合作制作,也可以单独制作。图文兼备,可以剪贴。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这句话反复出现,课堂语言啰嗦,建议换成资料中别的介绍性语言)。
二、字词来挡路
禹 凿 垒 妻
野 荒 塞 雄
淹没 倒塌 冲走
叮嘱 开凿 敬仰
爱戴 顾不得 欣欣向荣
三、自探提示。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思考: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
(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要重读。
4、学生自由练读。
5集体齐读。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
五、解疑合探
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写了谁治水?
(鲧、大禹)
2。他们俩治水的结果是?
(鲧——失败 大禹——成功)
3。为什么大禹成功了,而父亲鲧却失败了?
第2自然段,鲧治水的方法——堵
4。那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洪成功的?读第3自然段。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5。那禹为什么能成功?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的方法吗?
(这五个问题前后衔接紧密,这样问太琐碎,建议表格出示,自学讨论解决)
人物
治水方法
结果
6。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的人)
六、质疑再探
1。文中还有哪里在写大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4自然段)
2。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思考:(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思考: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3。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孩子默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同桌交流
(师总结:治水成功;奉献精神。)
七、联系实际
找一找还有哪些有着奉献精神的人?
(加一个环节,深化主题)八、拓展延伸
1、心里装着百姓的人,百姓会世世代代敬仰爱戴他。禹的名字也因此名垂千古,《史记》中就曾这样记载大禹治水:
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师范读。解释:普天之下要数禹的功劳最大,他带领人们劈开了一座座大山,改良了一片片沼泽,疏通了一条条河流,让天下安定,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其实我们在坐的每个人都是大禹治水的受益者,是他首创了变堵为疏的治水方法,驯服了肆虐的洪水,造福了天下百姓,让我们带着对禹崇高的敬意来再来读读这句话。
八、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堵 →引
无私奉献
世代敬仰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篇4
课题
狐狸分奶酪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理解文中的狐狸究竟是怎么“帮”熊哥哥和熊弟弟分配奶酪的,帮助学生认清楚狐狸的狡猾之处。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它们三个的对话,理清脉络,体会故事的深层含义。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多音字“俩、便、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预设: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由读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
(2)根据课本上的读音读生字,多读几遍。
(3)和同学一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检查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带注音的生字卡片,先读生字,再读课文。
(2)齐读,开火车读。
(3)赛读。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自学生字词。
2、和同学分读课文。
3、学习生字,生字比赛。
1、我会拼写词语。
niú nǎi kāi shǐ
()()
zhēnɡ chǎo zǐ xì
()()
zháo jí yǎo zhù
()()
dì yī ɡōnɡ pínɡ
()()
2、我会读。
哥哥开始这时过来
怎么仔细公平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写了几个人物?
(2)用自己的话讲述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3)启发学生思考狐狸分奶酪时的心理活动。
1、朗读课文,理解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2、与同学讨论下这种分奶酪的办法不妥在哪里?
3、揣摩狐狸分奶酪时的心理活动。
3、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四、巩固生字,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巩固本课所应该掌握书写的生字词。
2、布置作业。
1、学生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所得。
2、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4、选字组词。
始治
()理开()
急忘
()忙遗()教
教学反思
1、把生字认读和句子朗读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了生字,也对课文中有难度的句子进行了训练。
2、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抓住字的关键笔画和间架结构是写好字的前提。因此我重点选择了“吵、咬”这两个口字旁的字,进行了细致地指导,但学生写的还是不尽如人意,对于这一类字,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巩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习重点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与朗读能力。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生字词,认读。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5、 《狐狸分奶酪》这则童话故事的起因是_____,过程是_____,结果是_____。
二、精读课文。(用时:25分钟)
1、综述故事发展过程,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
2、注意在表演过程中要表现出狐狸的狡猾之处,以及熊兄弟俩的失望与生气。
1、分角色表演课文故事,注意狐狸和熊兄弟俩的动作、神态。
2、全班评议,指出不足和表演得好的地方。
6、我想对那只狐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想对熊兄弟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课文,感悟拓展。(用时:10分钟)
1、小结: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需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以及体会狐狸的狡猾之处。
2、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都没多吃一口或少吃一口,他说的对吗?想想熊兄弟俩会怎么做?
1、朗读课文。
2、想想这个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与同学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7、续写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课堂上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大部分孩子在朗读中能有所感悟,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为表演故事作了铺垫。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故事,学生热情高涨。在课堂上,他们演得投入,仿佛已经走进了故事中。在充满情趣的课堂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童话故事的乐趣。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选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重在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生活。其意旨在于:重温历史经典故事,了解曹冲巧用木船称大象的好办法,感受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
本文较为突出的特点:
1.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的清楚明白,是引导学生有序表达的好范例。
2.运用对比的手法,对官员与曹冲称象办法的进行比较描写,突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突显曹冲年少聪慧。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直、才、到底”等词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设计说明:识字与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把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作为本课教学的第一目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后练习“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借助关键词句“赶象上船、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在船舷上做记号、称石头的重量”读懂曹冲称象的过程,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使单元教学重点得以落实;“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后习题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谈自己的想法,这也是针对单元教学重点而设的,但这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更是难点,要在教学中予以引导、落实。】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小木船或塑料盒、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头、秤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杆、柱、低”5个生字,会写“别人、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6个词语。体会“到底”表达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初步了解曹冲与官员不同的'称象办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质疑交流。
(一)观看大象视频。
1.学生观看交流:这是什么动物?看后想说什么?
2.识记生字词“议论”。
(1)师小结:你们刚才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就是在“议论”大象。
(2)出示卡片,齐读、个别读。引导发现“议论”都是言字旁,与说话有关。
(3)师引:有一个小孩想出了称象的好方法,是谁?引出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学习“称”(通过引导组词“称象、称一称、称重”加深印象,巩固读音。)
(二)围绕课题质疑:
读题目,大家想知道什么?(预设:“曹冲是什么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三)简单介绍故事历史及曹操、曹冲的身份。(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预设:古时候,即距离现在一千八百年左右。曹冲字仓舒,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曹冲自幼聪慧过人,在称象时不过7岁,去世时年仅13岁。)
?设计说明:首先,通过观看大象视屏引发学生对大象的直观感受,以此获得感性经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质疑课题,即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也引发学生亲近历史,为探究历史故事中的“观象、议象、称象”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读好长问句,认写相似字。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二)反馈指导
1.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课文段落。
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中的长句。
(其中“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即是问句又是长句,指导读好停顿,再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个别读。
称象秤杆柱子到底做事七岁站出来大船然后
3.辨识、书写“称”“秤”“杆”。
(1)识记:由“禾”联想“种、秧、秤”。自古以来,劳动人民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他们用“秤”来公平准确地称重(教师出示称,实物讲解)。由“称”带出“杆”,并将“杆秤称东西”连起来读三遍。
(2)书写“杆、秤、称。”(各写一个,同桌互评,自己对照字表修改。)
?设计说明:通过随文识字,联想识字,比较识字,比较写字的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会写、会认三个容易混淆的字“称”“秤”“杆”。真正体现教师教的价值,即教学生所需,教学生所难,提高学生对相似字的辨析能力,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概率。】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认识大象。
(一)自读课文1-2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大象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找句子,反馈交流。
2.课件出示句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学生齐读、个别读。强调重读“又高又大、一堵墙、四根柱子”,突出大象的高大。
4.教师引读:他们先感到大象_又高又大_,再看到它的身子像一堵墙_,它的腿像_四根柱子____。
5.课件出示大象图片及句式,学生练说:
大象的耳朵像___________,象牙像___________,尾巴像___________
(二)比较句子,模仿运用
1.问:官员们看了怎议论的?
2.课件出示句子:
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比较读,交流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引导关注“到底”,多了“到底”表示更好奇,更认真探究)
(2)给“到底”换个词。(究竟)
(3)学生用“到底”练习说话
(提示:如很想知道这头象怎么运来的,用“到底”问一问。)
?设计说明:“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并迁移运用。通过用“像”来说“象”,及了解关键词句“到底”意思,用“到底”说句子等训练方式,提升了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大象的大有更立体的了解,对大象的重也有更强的好奇心。】
四、自读课文3-5自然段,找出官员和曹冲的称象方法。
(一)质疑: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官员们和曹冲分别想出什么办法?用记号标出相关句子。
1.学生读书,找句子,交流汇报。
2.课件出示句子。
3.引导学生比较读两种办法。
4.教师总结板书:官员:用秤称象曹冲:用船称象
(二)设置悬念:官员和曹冲的办法,到底那一种更好呢?我们下节课再探个究竟。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找出两种办法并读好,让学生对官员的办法与曹冲的办法有个初步的印象,同时,设置悬念“官员和曹冲的办法,到底那一种更好呢”,引发学生探究欲望,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埋下伏笔。】
五、学生练习写字。
1.出示“别人、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
2.教师范写“底”(强调斜钩要拉长一些。)
?设计说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书写的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能力,但教师也要抓住较难的字,示范讲解。】
板书:
曹冲称象用船称
又高又大
官员们称象用秤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做、岁、站、船、然”5个字,会写“力气、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然”6个词语。体会“直”、“才”、表达的意思。
2.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词语。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句子:妈妈用秤杆称了称大西瓜。
?设计说明:复习巩固是提高学生识记生字效率的必要方法。教师通过听写句子再次巩固学生对“秤、杆、称”的认写,同时让学生明白学的文字是可以运用到生活中。】
二、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官员与曹冲的称象办法,曹操赞同谁的?说出理由。
(一)思考汇报:
1.曹操赞同谁的办法?
赞同曹冲的。
2.说理由:
课件出示: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二)引导学生读这两句话。(读出曹操面对两种方法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直”。
1.“曹操听了直摇头”直可以换个什么词?(不停地、不住地)
2.从“直”体会出什么?(曹操非常不赞同官员们的想法,因为砍树造大秤,费时费力;造了大秤也提不起。)
3.带着体会男女生比较读第3、4自然段,读出曹操对官员们办法的不满意,不赞同;对曹冲的办法的欣赏、赞同。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抓关键词句判断曹操对两种办法的不同态度,提高学生概括、理解、判断的能力。】
三、学习第4自然段,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一)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引导学生自疑自答:对于这个办法,有什么不明白的?
(教师可以引导: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等)
2.学生说称象步骤,教师现场演示。(课前先准备好装水的盆、小木船、
玩具象、小石块、秤等,让学生根据曹冲的办法来说怎么做,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3.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
4.借助排序中的关键词句说说称象的过程,提示用好“先、在、然后”
有序表达。
(二)交流讨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1.设疑:说说曹冲称象办法好在哪里?
2.生交流回答
(预设: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丝毫无损。)
?设计说明: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懂得曹冲称象好在哪里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只有学好重点,才能突破难点。曹冲称象的步骤语言逻辑性强,一环紧扣一环,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说清楚弄明白称象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疑自答--学生说步骤、老师演示称象过程--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用‘先、再、然后’等连接词把过程说具体清楚”这四个教学步骤,层层深入,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办法逻辑关系理解的更加清晰,表达更加有序,从而轻松地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四、夸一夸曹冲。
(一)质疑:这么好的办法,曹冲几岁想出来的?
1.交流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2.比较读一读,体会“才”的意思。
(预设:“才”突出表现曹冲年纪小。)
3.学生读句子:读出惊讶、夸赞的语气。
(二)想成为小曹冲吗?动动脑筋想想,你还有哪些好办法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
(三)拓展探究: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设计说明:通过启发学生说出我们科技进步的今天,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培养创新思维。】
巩固练习:
一、学曹冲比聪明,看谁读的准。
身体像堵墙,腿像四根柱。
站在大象前,官员来议论。
到底有多重?砍树做称杆。
谁能提得动?七岁曹冲解,
先赶象上船,画上吃水线。
再赶象上岸,用船来做秤。
装石到线止,称石知象重。
照着说法做,果然知重量。
学习小曹冲,勤想又敢说。
二、看拼音,写词语。
ránhòuzhànlìsuìyuèzhùzichènggǎn
(然后)(站立)(岁月)(柱子)(秤杆)
精选阅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探究新知
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2.师引导: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指名3个来读。
师: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一、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官员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分小组读)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3.师: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师: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6.师: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那么有谁能用:
(师板书: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师:谁再来用其它的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曹冲的办法?
7.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四、归纳总结
现在看来,依靠科技无穷的力量,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才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爱动脑筋,祝你们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五、当堂练习
选字填空。
在再象相像
①这件事过几天()说吧!
②河边来了一头大()。
③你不要()他一样贪(tān)玩。
④你现()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吧?
⑤朋友之间应该互()帮忙(bāngmáng)。
板书设计:
称象
官员们曹冲
造秤 以船代秤
宰象割块以石代象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
称出(重量);
先……然后……再把……再……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