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综合实践总结 > 内容

教育事业家陈嘉庚教育思想新探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4 06:09:21     阅读:


  摘 要:陈嘉庚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一个特殊地位,不仅有其历史贡献,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研究、弘扬其教育思想,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陈嘉庚;教育思想;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0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7)05-0001-02
  
  陈嘉庚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这不仅由于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国内和南洋兴办了几十所大、中、小学,树立捐资办学的典范,更由于他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对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有其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陈嘉庚的教育事业,蕴含着明确而深邃的教育思想。
  陈嘉庚所创办的教育事业,我身受其泽;陈嘉庚的办学精神,素为我所景仰;而陈嘉庚的教育思想,我的认识很浅。这里只能谈点学习陈嘉庚教育思想新的体会。
  我认为:陈嘉庚教育思想,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兼采西方现代文明思想而形成的。
  尊重知识,尊敬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士为四民之首”,剔除其“劳心者治人”的封建糟粕,多少反映了对知识与人才的尊重;“礼贤下士”,更是历代所称颂的美德;“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治理国家,建设社会,必须依靠教育。而振兴教育,又必须“尊师重道”,因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中国文化的传统中,教师具有崇高的地位。这种遗风,多少还保留在中国纯朴的农村社会和一些受中国文化传统影响的东方国家中。陈嘉庚少年时虽然只两度在私塾念了约十年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略有一知半解”而已;但生于农村,长于中国文化传统气息浓厚的新加坡华侨社会中,不难设想其受过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他一生的言论中,随处可见。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经济凋敝,教育窳败,民众愚昧的现实,亲受“海外孤儿”任人欺凌的痛苦,培育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立下了“救亡图存,匹夫有责”的壮志和“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信念。这一信念,贯穿于他一生的教育实践中,老而弥笃。但是,时代毕竟不同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的20世纪初,经济实力成为富强的基础;在列强军事与经济的侵略下,他认识到非振兴实业不能富强。而他本身又是一位早年参加辛亥革命的实业家,为革命活动与工商业的经营往来于得西方现代文明风气之先的南中国和南洋,广泛接触革命家、实业家和学者,使他得以用当时的新思想净化掉那些旧文化传统中不合时代潮流的糟粕,在东西方文化交汇处形成了他办实业、兴教育的报国思想。
  陈嘉庚的报国思想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发展教育,而发展经济有赖于发展教育。他说:“振兴工商的主要目的在报国,但报国的关键在提倡教育。”“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也就是说,在报国的两大任务中,他对兴教育看得比办实业更有深远意义。因此,当他企业经营失败,经济陷于困难境地,有人劝他减少厦大、集美两校投资时,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宁可变卖大厦(企业),也要支持厦大!”如此思想,不但比之当年的实业救国论者看得更全面,也比今天那些只追求产值而忽视教育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陈嘉庚教育思想,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精华而弃其糟粕,兼采西方现代文明思想而斥其消极影响。
  中国有尊师的传统,又有严师的要求。“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法言》)“凡学之道,严师为准。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学记》)陈嘉庚正是认为办好学校,“第一问题”是要有优秀的师资。而对于优秀教师,必须给予优遇。他在办学过程中,筹集资金、建筑校舍、充实设备,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自无待言。而他殚精竭思,多方请聘,则是为了遴选优秀教师。积累多年的办学经验,他感叹“最难者教师,此为笫一问题”。严师难求,所以他非常重视师范教育。为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他创办集美学校,首先设立的是师范与中学两部。开学第一年,中学只设两班,师范竟设三班。其后,集美学校先后办了普师、简师、女师、幼师和乡村师范多种班级。创办厦门大学,首先建立的是商学与师范两部。商学部为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和职业学校教师,而师范部则为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其后,师范部扩展为文学院、理学院和国内外知名的厦门大学教育学院,其中教育学院下设教育原理、教育心理、教育行政、教育方法四个学系。他还经常资助优秀青年升学或留学.多方培养新师资;对于优秀教师,则不惜重金礼聘,给予优厚待遇,但决不把教师当做被雇佣者。他在一封办学的指示信中说:如果“聘请教师如同市上购物,可以到时选择”,则“稍好教师早被他人聘走,决无待价而沽之理”。陈嘉庚当时所办学校,对教师的尊重,待遇的优厚,在一般公立学校之上,厦大、集美在一个时期,名师荟集,声名卓著,海内外学生慕名远道前来就学者甚多。
  名师吸引来自全国和南洋的优秀学生,优良的学风、设备和优厚的待遇使学生安心向学,集美学校不但校舍宽敞,设备齐全,中学生免交学费与宿费,只交膳费;师范生全免,学校还提供被席、制服,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养士”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传统遗风。
  但是,中国文化传统也存在许多糟粕,如封建宗族帮派和地域观念、重男轻女以及求学只读死书等。陈嘉庚竭力打破宗派观念,反对“办学而分帮派”。主张办学不应有“区域意见”、“省籍区别”。如劝说集美陈氏各族私塾,联合起来办成“乡立集美两等小学校”;召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16所华侨学校通力合作,成立“华侨南洋中学”;创办厦门大学,规定“大学生不分省界”;当潮州拟办大学时,他更进一步指出:“潮州创办大学,非但为潮州之大学,乃中国之大学;不但为中国之大学,将来亦可为东南亚之大学。”又如陈嘉庚否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陈腐观念,在闽南首开女禁,设立女子小学,给就学女生以生活津贴,鼓励女子上学,其后还在海内外办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多所。再如,陈嘉庚极力反对旧式教学内容与方法,认为“对学生不但教其识字而已,其他如知识、思想、能力、品格、实验、体育、园艺、音乐以及其他课外活动,均须注意,与正课相辅并行”。这个道理,在今天看来很简单明白,但在近百年前,新学旧学交争之际,陈嘉庚显然站在新学前沿。他在集美学村,不但为学校建筑当时可谓规模宏大的图书馆、科学馆以拓广学生知识,而且建置了美术馆、音乐馆、军乐亭、俱乐部、体育场等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他对于体育,尤为重视,指出“有一部分同学只着意攻书,而对于课外运动不甚注意,是未悉三育并重之宗旨也”。上述这些事例,都可以说明陈嘉庚在办学过程中,结合东西文化之精华而弃其糟粕,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并付诸实践,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
  陈嘉庚的教育事业与教育思想,不但有历史的贡献,而且有现实的意义。陈嘉庚作为爱国华侨领袖与实业家,为祖国与华侨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感召海内外无数爱国人士,捐资兴学之风,代代相传。陈嘉庚的教育思想,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仍有重要的启示:为什么陈嘉庚把发展经济与发展教育并列为振兴中华的两大任务,并且把兴教育作为办实业的前提,而不是只追求产值而把“教育优先”挂在口头上?为什么陈嘉庚不惜耗尽全部资财办学而不是斤斤于教育投资?为什么陈嘉庚在实践上尊师、严师而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这些,难道不正值得我们思考么!今天,我们正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建设和谐社会,推进教育现代化。研究、弘扬陈嘉庚教育报国的思想和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是有现实意义的。
  1989年7月初稿
  2007年8月修改稿
  [责任编辑 沈 勇]

《教育事业家陈嘉庚教育思想新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教育事业家陈嘉庚教育思想新探.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