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总结报告 >  教研活动总结 > 内容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7 06:10:55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jlt/wjlt201602/wjlt20160205-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jlt/wjlt201602/wjlt20160205-2-l.jpg
  摘 要: 针对目前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和考试作弊的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以1747名辽宁省大学生的考试作弊影响的测试数据为依据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大学生的考试作弊动机、态度对考试作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考试作弊的影响差距很大,可以通过控制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减少考试作弊。研究结果将为减少考试作弊现象、改进考试制度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 考试作弊 动机 态度 考试制度 理论模型
  一、引言
  大学生作弊行为越来越普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1]。一位中国作家称当前的状态为大学生的“流行病”,并列举了发现的各种学术诚信问题,超过75%的学生在校园里的大部分考试中存在某种形式的作弊[2]。在世界很多国家,研究人员记录了同样的现象,例如,在超过60所美国校园里近50000名本科生中进行的一项大调查显示,大约70%的受访者承认至少在一个书面作业中存在作弊行为[3]。
  考试作弊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各国都有相关研究,不同国籍、不同专业的学生作弊的动机和态度也是相差甚远[4]。在中国过去30多年的学生作弊的研究中,探究者专注于识别学生的作弊行为和怎么阻止学生的作弊行为。研究涉及作弊学生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等因素,并没有提供一致的结果[5]。
  本文就辽宁省内高校学生作弊的态度和动机展开研究,探讨辽宁省各专业的大学生在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实验结果使用结构方程建模,研究了内在的、外在的影响因素,动机取向,以及态度的特点。通过模型分析,得出一些相关启示,为全国大学生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二、理论模型的建立
  为了更充分地发掘动机和态度对作弊行为的影响,我们针对辽宁省的大学生做了下面的测试。本测试采用的模型是美国史密斯等人关于作弊行为模型的扩展版本,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建模分析动机和态度因素对作弊行为的影响。目前进行的研究限制了态度因素对指定的作弊行为的影响范围,包含内在、外在动机对作弊行为的预测[6]。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方法
  学生样本选择辽宁省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大学和东北大学,问卷在课后进行,保证老师不在场,学生匿名填写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1747份。我们从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和婚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三所学校相似。样本中,从年级分布看,大一579人,大二252人,大三659人,大四257人;从年龄看,大约75%在18到22岁之间;从性别看,男孩占53%,女孩占47%;对婚姻与否的回答,92%的应答者未婚。
  结合理论模型,设计了调查问卷,由于篇幅所限,因此做以省略。数据分析采用多指标测量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技术,以保障结构模型试验的有效性。
  四、结果和讨论
  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路径系数显著表明每个因素和表现指标之间的关系(P<0.05)。测量模型充分分析了所有因素彼此共变的契合,表1显示23个虚拟路径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和最大似然结构系数。
  结果显示,该理论模型的测试结果从23条路径的16条路径中获得合理的强有力支持,无动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学术表现、作弊可能性、事先作弊,中立、遏制、疏远在理论模型中的测试结果和猜测基本吻合。此外,所提供路线的测试结果为内在动机和遏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部分支持,没有假定的外在动机路径的支持,内在动机和两个作弊结构之间并没有表现出假定关系,内在动机对学术表现和中立确实有间接影响,拥有内在动机的学生往往有较高的学术表现,往往不需要作弊和证明自己的行为,那些被欲望驱使的学生往往不会通过作弊实现自己想学好的目标。
  结果所提供的路线也支持无动机对两个作弊结构和中立的影响,无动机已经被广泛地定义为完成一件事情的驱动力和意愿。无动机的学生不控制自己的行为,相反他们的行为是非管制和非故意的,由个人意图和调控做出作弊的决定。如果认为自己的行为无法控制,他们就无需证明自己的行为,通过测试结果断定无动机是外在动机的极端形式。无动机的人群避免在作弊上取得成就但绝对不会允许自己成绩失败,如果他们发现自己身处险境,尤其是大学生在考试期间,就会选择作弊避免考试不及格。
  测试结果也表明,内在动机和无动机之间的关系和假定基本吻合,然而外在动机和无动机之间并没有表现出假定关系,此测试结果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第一种可能的解释为:相比于外在动机定义和衡量下的外部监管力,无动机更具监管力,如果外部监管力是驱动力,则无动机可能吸收大部分的方差;第二种可能的解释为:考虑到疏远的影响,疏远的测试结果和假定基本吻合,被严重疏远的学生具有更大的作弊倾向和更高水平的中立。测试结果是基于疏远和外在动机的协方差,在学校被疏远的学生更加容易被学习成绩和急于从学校逃离的意愿驱使,外部动机可能已经占据足够的方差否定被疏远的直接影响。测试结果还表明威慑的影响与假定基本吻合,威慑与作弊的可能性呈负相关,威慑的次数越多,学生越不容易作弊。但是强调作弊通过威慑完成是不对的,往往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解释作弊,这些做法我们不提倡。
  五、结语
  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我们对这一普遍现象缺乏调查和系统研究,体现了探究大学生作弊的出现情况、影响大学生作弊的因素、大学生作弊的方式等问题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等院校的调查分析,建立动机和态度对考试作弊影响的因素模型,分析动机和态度与考试作弊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以为全国很多院校的考试制度改革提供一定指导。
  参考文献:
  [1]刘金铁,李喜林,刘军朋,等.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调查及控制策略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105-108.
  [2]郑洁欢.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研究现状[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10):100-103.
  [3]Stephen B.Salter,Daryl M.Guffey,Jeffrey J.McMillan.Truth,Consequences and Culture:A Comparative Examination of Cheating and Attitudes about Cheating among U.S. and U.K.Student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1,31:37-50.
  [4]Kenneth J.Smith,Jeanette A.Davy,Debbie Easterling.An Examination of Cheating and Its Antecendents among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Major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4.50:63-80.
  [5]刘金铁,季贵斌,白博,等.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影响因素研究与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32-34.
  [6]Fogerty,T.J.,J.Singh,G.K.Rhoads and R.K.Moore.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Burnout in Accounting:Beyond the Role StressModel[J].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2000,12:31-67.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