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教案,,第1课时
教学 内容 3* 月是故乡明 第(1)课时 备课 日期 月 日 课型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
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 重难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自主预学】 课前搜搜:
1. 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世界著名语言学大师。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在北大朗润园,通过对故乡月色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体味吧。
2.预学生字和新词,熟读课文。
【自主展学】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学生欣赏新学堂歌,互相交流读诗的感受。
3.教师评议并小结:自古以来,月亮是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在描写月亮的诗文中倾注了作者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作者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经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感受文中蕴含在 “月”中的思想感情。(板书课题:月是故乡明)学生齐读课题。
4.(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评议、小结。) ①想到季羡林老人的文章《月是故乡明》的主旨应该是“思念家乡”。
②想到了与月亮相关的其他诗句,如李白的《古朗月行》等等。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认读生字。
①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语。
徘徊 烟波浩渺 篝火 萌动 澄澈 风光旖旎 瑞士 莱蒙湖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耄耋 燕园圣地 点缀 ②指名多个学生读,指名学生领读,齐读。
③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燕” ①yàn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
②yān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
举例:
a.我现在已经年近老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3)理解词语:学生自由发言,全班交流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自主练学】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月是故乡明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
(2)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3)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4)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者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
【自主拓学】 五、图片展示,欣赏故乡的明月。
多媒体出示多幅图片“故乡的明月”,字幕出示课文内容,学生用感官来感受“月是故乡明”,朗读字幕。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