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内容

什么是重点部位 关于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环境整治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整体水平的调研报告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5-17 16:01:03     阅读:

关于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环境整治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整体水平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课题调研的总体要求,结合“深化大城建、大城管改革,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的整体思路,市治理办牵头排查梳理了全市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环境突出问题,深入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就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环境整治,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整体水平作了认真思考和研究,形成了该调研报告。

一、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全市部分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环境突出问题还未得到有效治理,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站、公共交通场站、机场、学校和市场周边等区域仍然是环境问题的高发区和重灾区,“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

(一)环境“脏”。一是道路路面脏。部分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质量不高,沿线袋装生活垃圾清运不及时,垃圾暴箱暴桶,道路中央常有积存“灰带”,有些地段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等。二是建筑立面脏。老旧建筑,特别是老旧居民院落,墙体年久失修,立面陈旧污损。例如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旁红瓦寺11号大院,还有茅草房。三是盲点死角脏。有些盲点死角杂草丛生,有的待建工地和废弃场地成为临时废品分拣堆放场所和建筑垃圾倾倒场所。如地处**和**交界处的航空港,夜间非法倾倒渣土现象十分严重。

(二)秩序“乱”。一是交通秩序乱。车辆乱停放,非机动车随意穿行,行人随意横穿马路、翻越隔离栏,出租车、长途客车随意停靠上下客,三轮车非法载客,“三乱”(即机动车驾驶员及乘车人乱吐痰、乱扔垃圾、乱丢烟头)等行为屡禁不止。二是市容秩序乱。商家店铺出摊占道,流动商贩沿街叫卖,部分少数民族群众长期占道经营,随意乱吐乱扔、乱贴乱画、乱摆乱放、乱牵乱挂、乱搭乱建,小餐饮企业和游动烧烤摊油烟扰民、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扰民等现象较为突出。三是经营秩序乱。有的商家价格欺诈、缺斤少两、制假售假、强买强卖,食品餐饮店铺无证经营,随意更改经营类别,非法销售含有迷信、低俗、色情内容的玩具、文具及出版物等。四是社会秩序乱。两抢两盗(抢夺、抢劫、入室盗窃、盗抢机动车)、坑蒙拐骗、流浪乞讨人员强讨等刑事治安事件时有发生,车托、店托、票托、饭托、酒托等“托”影不断,个别汽车客运站周边存在团伙争抢客源、暴力抗法行为。

(三)设施“差”。一方面,设施配套不足。如菜市场、停车场、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和文化体育设施等配套不足。按照《成都市食用农产品市场规划(2006-2020)》,中心城区规划农贸市场518个,而目前仅为206个(其中,无证59个,临时26个,占道17个);
**北站日均客流量约20万人次,而广场现有车位仅236个。另一方面,设施改造滞后。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北站候车面积仅为7200平方米,导致大量旅客站外候车。部分中小街道,特别是背街小巷路面坑洼不平,人行道方砖缺失破损,路名牌、报刊亭、配电箱、垃圾箱等街面公共设施破败污损,严重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

二、问题成因分析 以上突出问题虽然表象千差万别,但根本原因却是基本相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责任不明。由于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环境管理涉及部门众多,职责边界不清,导致管理缺位、越位和错位,且缺乏相应的高位协调机制,致使管理效能低下。属地政府(包括街道办事处)与相关市级部门工作衔接不顺畅,信息交流不对称,导致政出多门、各行其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

二是机制不全。突击式、运动式整治依然是当前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式,日常监督检查、考核评价还没有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长效治理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没有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环境治理工作平台及其相关信息资源没有实现互联共享,工作联动机制不健全,协同联动治理格局没有形成。

三是保障不力。专项配套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维护、升级、改造资金不足,导致老旧居民院落整治、街道立面打造、民办农贸市场改造升级进展缓慢。负责具体实施的街道办事处,缺乏人、财、物的有力保障,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是氛围不浓。部分市民和外来人员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形象意识、公德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法规公约,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乱倒垃圾、乱穿马路、乱停车辆和践踏花木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许多市民对破坏环境行为听之任之、视而不见,主人翁意识不强,全社会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参与环境治理的氛围不够浓厚。

三、对症下药逐一突破,切实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重点难点,明确责任主体,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和办法,力争用2—3年时间逐一加以解决。

(一)着力解决城乡结合部环境突出问题。一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城郊结合部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二是进一步明确城郊结合部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的工作责任划分,健全完善总体规划、整治目标及实施方案。三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探索激励机制,发挥居民主动发现和自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积极性、创造性。四是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扭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五是通力合作,重拳出击,积极开展属地与部门联合执法专项行动。

(二)着力解决**站及周边地区环境突出问题。一是强化治安秩序常态化管理。加强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建设和治安巡逻工作,提高综合防控能力。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联动机制。积极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车站流动人口管理机制,提升综合管控能力。二是提升交通组织与管理水平。加强**站广场出租车和公交车场站管理,完善场站隔离设施和交通标识、标牌等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地铁联动优势,深化动态和静态交通管理互补的日常管理模式。加大对非法营运等行为的整治力度,确保道路畅通和秩序井然。三是加强市场经济秩序管理。强化诚信体系建设,严把市场准入关,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旅客投诉机制,认真受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四是管督并举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化环卫作业市场运作机制,加强环境卫生检查考核。加大环卫硬件投入,确保街面市容环境卫生。落实网格单元管理责任制,抓好重点部位流动摊贩、违章占道等集中整治。

(三)着力解决公共交通场站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突出问题。一是合理规划和设置机动(非机动)车停车场(点),规范车辆停放管理。二是设置严管区,增设视频监控设施,强化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抓拍取证,及时处理违章车辆,提高执法效率。三是完善交通隔离设施,确保各类车辆、行人各行其道,规范行、停秩序。四是及时发布车辆班次信息,有效引导乘客乘坐正规运营车辆,挤压非法运营行为生存空间。五是对非法争抢客源、争夺非法营运地盘的涉黑涉恶团伙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对长期从事非法运输的经营者依法予以惩处。

(四)着力解决机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突出问题。一是加快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对机场周边区域城市规划科学定位,完善市场、商业中心及停车场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大扬尘治理力度。增加扬尘治理卡点和监督处罚力度,杜绝非法运渣行为和乱倒渣土行为。三是加强日常巡查和执法。增加日常巡查力量,加大对机场周边环境的检查密度和执法力度。

(五)着力解决学校周边的环境突出问题。一是建立健全环境问题发现和通报制度,校地协同、联动负责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加强突出问题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汇总并通报相关执法部门。三是强化学校安全责任,实行市、区、街领导包片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六)着力解决市场及周边环境突出问题。一是加快立法步伐,适时出台相关市场管理法规,有效提升各类市场依法建设管理水平。二是坚持农贸市场公益性质定位,加强政府政策、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保障农贸市场(菜市场)发展建设需求。三是有效规范无证市场,将无证(照)市场的清理和管理纳入目标考核,严格执行市场管理“第一责任人”职责。四是加大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强化经营户作为履行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自律意识,依法查处制假售假违法行为。

(七)着力解决市容秩序管控中的突出问题。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部门联动,综合施治。一是在严格查处和规范流动商贩占道经营行为的基础上,规划、引导商贩入市经营或在临时规范场地内交易,特别是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少数民族商贩的引导疏导工作。二是坚持对生产、经营场所不能满足业态要求的越门经营、油烟扰民等行为进行严格规范或查处,引导经营户调整业态或改善经营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市容、扰民等问题。三是坚持条块结合、协同联动、综合施治,严格依法查处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扰民的问题。四是完善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制度,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会审机制,加大户外广告监管力度,按“谁设置谁负责”原则,切实落实户外广告设置监管责任。

(八)着力解决流动人口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一是健全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与治安防范管理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社区管理工作责任。二是加大流动人口聚居地管控,强化人员信息和暂住出租房屋登记管理工作,加强暂住人口、出租房屋信息采集利用。三是强化无正当职业、昼伏夜出且经济反常的重点流动人口管控力度。四是加大监控等技防设施投入,着力打造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科技防范网络体系。

(九)着力解决交通秩序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一是深化“停车乱”治理工作,健全机动车临时占道停车管理台帐,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科学设置停车场指示标志。严格执行违法停车抄告制度,加强对违法停车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深入开展交通违法行为的综合治理,严查严处中小街道交通违法行为,严格公共汽车专用车道管理,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三是深入开展机动车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强化渣土运输车辆监管,严查严处违规运输车辆,重点查处渣土运输车辆无证进入禁行区域,未随车携带运输线路、时间核准单,在禁行区域不按规定时间、路线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

四、夯实基础完善机制,全力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按照“高位协调、统一调度、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工作思路,夯实工作基础,完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水平。

(一)构建指挥统一、协调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充分授权赋能,强化市、区两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在解决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突出问题上,赋予组织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评权力,以着重研究、解决所辖城郊结合部、公共交通站场、学校和市场周边重大环境问题的综合整治。建立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环境整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市、区两级政府综合目标考核一并进行奖惩。

(二)完善设计科学、运行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健全“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综合施治”的运行机制。一是厘清“条块”职责,明晰管理边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坚持属地化管理,属地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分别为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具体负责辖区内环境问题的巡查发现、及时处置和重大问题及时上报等工作。三是坚持部门联动,在市区两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高位协调下,最大限度地整合和调度属地政府及关联部门力量,建立常态管理和突击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环境问题的整治工作。

(三)建设配套完善、便民利民的公共基础设施。加大财力投入,不断完善城郊结合部供(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讯、广电等基础设施和学校、社区卫生站、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和建设重点区域内特别是城郊结合部和学校周边的农贸市场、停(洗)车场、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市政基础设施,优化区域内业态布局,配套完善环境治理和城市管理所必须的基础性设施,使之与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同步发展。在公共交通站场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如遮雨(阳)棚、站点电子显示屏等,以满足和方便群众出行需要。

(四)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环境治理氛围。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和外来人员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秩序的自觉性,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强化舆论监督引导,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及新兴媒体加大对城郊结合部、公共交通场站周围和学校周边环境、交通、治安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宣传先进典型,曝光不良行为,占领舆论制高点。大力推进居民自治,指导社区(村)建立居民(村民)自治组织,支持引导各类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治理,打造社区社会生活共同体,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治理问题涉及面广,且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重点问题、突出问题也将随之转移,加之问题成因及管理对策与上述类似,故未面面俱到、一一陈述,如流动烧烤摊点整治、外来人口群租管控、国省高速路段管理、无证经营小餐饮(作坊)取缔、未实现社会化管理的校园环境整治等问题,将通过城市管理整体转型升级,在理顺体制、健全机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并同步加以整治和规范。

《什么是重点部位 关于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环境整治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整体水平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什么是重点部位 关于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环境整治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整体水平的调研报告.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