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酱园传奇
一、昆明筑城简史
昆明这片群山围住的坝子,汉时就建了城池,当时叫郭昌城,因为那座遥远的古城,由西汉一个叫郭昌的将军所建。
西汉是中国扩充疆土成就最大的朝代,今天广阔的中国疆域,大致在汉将的东征西讨中形成。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郭昌曾跟随汉朝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元封四年(前107年),他以太中大夫身份当了拔胡将军,驻军朔方。后领兵攻打昆明,无功而返,被汉武帝夺印罢官。
当时昆明是一片滇池边河道纵横的荒地,郭昌纵马领兵,远道而来,虽然疲惫,却人多势众,武力强悍,掠地夺疆不在话下。正因为如此,他才率兵建起城池。不过那座传说中的郭昌城,恐怕只是土围院,大概比今天的大院稍宽,说它是一座临时兵营,也许更合适。
郭昌在昆明坝子里围院驻兵,为何无功而返?原因是当时的昆明坝子空无人烟,汉武帝并非要一块荒地,而要郭昌率兵前进,攻打云南的繁华部族。可云南群山参天,烟瘴密布,完全无路可走,哪里有人群?郭昌将军一无所知。他在北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战无不胜,在云南却一筹莫展。威严壮阔的云南原始高原,能留他一条命,让他活着回去面见汉武帝,已够宽容大度。
星转斗移,在一千五百年前的晋代,昆明这块地方又建过苴兰城。所谓苴兰城,估计是一个更大些的土围院,因为那份历史也只是传闻,后代的昆明地方史专家,均无法考察其故址。
只有唐代时建成的拓东城,最为今人所知。
从拓东城起,才有了正式的昆明筑城历史。
这份历史说长比不上中原或西北,说不长已经一千二百年,也算源远流长。今天昆明人熟悉的拓东路这个街名,这个奇异的词语,就与昆明的筑城史同期诞生,共同生长。
开创昆明筑城史的人,并不是昆明土著,而是大理洱海边的白族先民。
那时中国处于李姓统治的唐朝,之前,崇山峻岭中的云南,各大姓部族已经兴起,正在完成高原上的战国争雄历史。大理六大部落中,南诏一枝独秀,平定洱海地区称王。此时的云南东北部,爨氏做大,众多部族合并,虎视眈眈。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军队向云南推进,在滇池地区建了安宁城,再挺进大理时,遇到了顽强抵抗。大理的南诏与土番联手,在洱海边大败十万唐朝士兵,并一路追击到四川,杀得八百里蜀地为之一空,掠大批人财物返回。
大理南诏国为巩固地盘,防止后患,在昆明的盘龙江边择地驻守。那时,云南滇池地区的盘龙江畔水草丰美,地广人稀,河道纵横,群兽出没。零散的土著居民,在大理士兵骑马而至时闻风惊逃,退入了山林。
于是,唐广德二年,即公元764年,一座古代城池在滇池地区的盘龙江畔诞生。它是大理国向云南东部拓展的历史见证,这座城早期也就叫做拓东城。元朝之后,昆明成为云南省会,明朝时大批汉人进入。后人为纪念历史,把昆明城中的一条街,取名为拓东路。
今天昆明城里为人熟知的圆通寺、东西寺塔、西山华亭寺等香客云集的佛教胜址,均为当年全民信佛的大理人所建。
这历史跟酱油有何关系呢?
罗养儒的记述,能做出大概回答。
罗养儒著的《纪我所知集》也许少有人知,但一本叫《云南掌故》的书,很多人都有耳闻,它是《纪我所知集》的现代书名。
罗养儒是广西昭平县人,其父罗实夫为云贵总督岑毓英有姻亲。他少年时随父举家迁往昆明,是前清附生,也就是科举岁试考取后的预备生,后毕业于法人设立的中法学校及云南省法政学堂讲习班,并在云南警察厅考取中医师。
他曾任滇越铁路局局长巴杜的法文翻译,1915—1917年出任《中华民报》、《中华新报》主编。后创办《微言报》并自任主笔,又任法国驻滇总领事馆文案,并在云南省财政厅编辑过《财政公报》。但他最为后人所知的成就,是其撰写的《云南掌故》一书。
这部著作集罗养儒的十年之功,详尽介绍了云南近代的社会历史、民俗风情和轶闻奇事,其中一节,分析过昆明人口的构成。
罗养儒认为,昆明土著主要为彝族,这部分本地古代人口,早在两三百年前就从城中绝迹,靠近城边的土著彝族,已在几百年的汉人迁入中被同化。只有更远山村的彝族,比如大板桥一带的撒梅人,西边沙朗山区的村民,还保留着自己的彝族文化。
按理说,南诏建了昆明拓东城,大理居民应该成为昆明的主要人口,但事实不是这样。大理人建昆明拓东城,只为设一个军事城堡,并没有大规模移民。洱海一带土地广阔,山河秀丽,百姓丰衣足食,移往异乡只是受苦。
所以,昆明城的人口,都由四方八面而来。这些人分为几种,一是庄蹻开滇时进入的楚人;二是随郭昌而来的汉代西北人;三是诸葛亮南征带来的陕西人和西凉人;四是唐代征伐云南,兵败后被俘流转的中原人;五是元朝攻打云南进来的蒙古人;六是随明将沐英进入的江南人。
清朝时吴三桂任云南藩王,也带入万人之众,那些人口出自中国八省,但汉族人口进入昆明最多的年代,还是明朝。
之后,川黔粤桂、湘鄂苏赣等省,多有为生计所迫,几十年上百年迁往云南的零散移民,这些人或在城里做生意,或开业经营,代代传承,生息繁衍,成了昆明人的一部分血脉来源。
昆明文化就是驳杂的外地文化。以米线为例,昆明的过桥米线传自云南蒙自,小锅米线传自云南玉溪,脆哨肠旺米线传自贵阳,吉庆祥的火腿月饼原名四两坨,由随京官入滇的清朝糕点师傅,根据大理的酥皮喜洲粑粑改造而来。昆明这座省会城市,既是云南经济与文化的荟萃之地,又是典型的多元文化交融之处,它的历史由中国大部分地区和云南各地县市的人口共同创造。
所以昆明的酱油技术来自外地,再传遍全省。
清末民初,滇越铁路通车,那件事在云南和中国很重要,在世界史上也是一个独特事件。中国的滇越铁路,与奥地利的塞默林铁路和印度的大吉林喜马拉雅铁路齐名,并称世界最古老的三大铁路。其中奥地利和印度的两条铁路,已于1998和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