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内容

2021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10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1-04-21 14:12:35     阅读:

学习10位“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付出更多努力,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更大贡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篇一

社区很“小”,它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又很“大”,老百姓的生活起居、吃穿住行,都与它密切相关。在各地城乡社区,有这么一群辛劳的工作者:在疫情防控的一线,有他们坚守的背影;在脱贫攻坚的战场,有他们挺拔的身姿;在民生服务的前沿,更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是群众的贴心人,连起千家万户,他们就是城乡社区工作者。

在社区这片最基层的土地上,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只有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才能赢得大家的口碑。

疫情防控前线,他们守护社区安全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广大社区工作者义无反顾走出家门,坚守在社区最前线,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平安。上海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虹第一社区党总支书记华磊就是其中一员。

“人口信息摸排、口罩登记、测量体温、运送物资、半夜去接境外回沪社区居民……方方面面工作都要做好,否则整个防控系统有产生漏洞的风险。”提起那段经历,华磊记忆犹新。瑞虹第一社区有1700多户居民,防控境外疫情输入任务重。华磊从2020年的大年初一就开始忙碌,在冬日凛冽寒风中,她和志愿者们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制作疫情防控作战图,以四色标识实时更新每户情况……她创新工作方法,提出的境外回沪人员管理“预摸排—接人—入户—日常管理”闭环流程,不仅守护了社区安全,还在全市推广。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张丽萍带着社区网格员、党员、楼长、下沉干部24小时值守一线。她结合社区疫情防控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8个临时党支部,动员125名党员冲锋上阵。由于连日过度劳累,张丽萍一度晕倒在防控一线,但仅仅休息了10个小时,就返回了工作岗位,“同事们都在奋战,我不能躺在家里,要和大家并肩作战!”她说。

疫情防控中,北京顺义区空港街道吉祥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绳桂玲最牵挂的是社区里的空巢独居老人。她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与空巢独居老人结对帮扶,实行“每天一面”制度。每天不管多忙,她都定好闹钟,按时给老人打电话或上门探望,有事就帮着办,没事就陪老人聊天解闷。

“守护好社区里的每一位居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绳桂玲说。

脱贫攻坚战场,他们带领群众奋斗致富

常年穿着一件套头衫,脚蹬一双解放鞋,这个质朴得像山花一样的“85后”苗家妹子叫杨宁,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江门村山多地少,长期陷于贫困之中。2010年,杨宁作为江门村第一个女大学生村官上任时,村里的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多元。为了带领村里的群众脱贫致富,杨宁在这里一扎根就是10余年。她带着贫困户发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产业,创办了农产品品牌,户均增收3200多元。为拓宽销售渠道,她还带领农村创业青年成立了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2019年销售贫困户特色农产品300多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余元。如今,江门村94户326人成功脱贫。

带领乡亲兴修水利告别“望天收”;拆除老村复垦土地,发展高效农业;拓宽改造商业街、建设裴寨社区;发展红薯产业、服装产业和红色文化旅游业……在河南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裴春亮致力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不仅让裴寨村这个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了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的新型农村社区,还通过“1+N”带动扶贫模式,带动太行山区5万多名群众脱贫致富……

一个经济发展滞后村,如今成为年集体收入100多万元的富裕村——黑龙江海林市海林镇蔬菜村的变化,离不开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窦乃兴的努力。当年,为了建设新型大棚,发展蔬菜经济,他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建成300多栋新型大棚温室。如今,全村棚室规模已发展到3400多栋,菜田面积达到6500多亩,年产各类精品菜1.2亿斤,出口外销8000多万斤,产业收入超亿元,蔬菜基地被评为“国家级蔬菜棚室示范区”“黑龙江标准化农副产品出口基地”。

在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有一个叫五星村的偏远小山村,村里有位村民心目中的好支书——余绍容。10余年前,在抗震救灾中,她舍生忘死转移群众;如今,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路上,她又成了村民致富的带头人。为了发展黄连种植,只有初中学历的她靠着不服输的闯劲儿,带着村里的年轻人到周边县市学习取经,结合本村实际,形成了“党支部+专合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人均年收入由5年前的2000余元提高到了现在的1万余元。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我会做好服务,带领乡亲们继续奋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余绍容说。

民生服务前沿,他们为群众排忧解难

城乡社区,是民生服务的最前沿。社区里的每一件事,在社区工作者眼里都是民生服务的大事。

在福建石狮市湖滨街道玉湖社区,提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林丽娜,大家都交口称赞。为了给社区群众尤其是生活困难群众提供更多保障,林丽娜在玉湖社区组织成立了“石狮市玉湖爱心慈善会”,并将每年12月25日定为“玉湖社区爱心日”。10余年来,“石狮市玉湖爱心慈善会”共募集善款1000多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学子上大学和老弱病残居民1500多人次。

在陕西山阳县南宽坪镇安家门村,村党支部副书记宁启水多年来承担着商洛地区4个条件最为艰苦且不通公路的山村的抄电表和线路维护等工作。486个用户散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高山与峡谷之间。最远的万佛山村,来回一趟近百公里。每次上山,他的背篓里除了电工器具,还有为山上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免费捎带的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十几年来,宁启水累计徒步7万余公里,穿坏了100多双鞋,坚持免费捎带生活用品达5吨……

辽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娟带着600多张写有自己电话的小纸条,挨家挨户到居民家中走访。对于群众反映的100多条诉求,她一一列出解决时间表发给大家,请大家监督和支持。社区的孤寡老人李月梅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生活不能自理。刘娟白天安排专人护理,晚上自己住在老人家里照看。在她的影响下,社区居民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把每周六定为社区志愿者服务日。20多年来,社区坚持开展志愿服务,如今灵西社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党建品牌。

“社区工作就是群众工作,要真诚实在,否则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刘娟说,“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只要群众脸上挂着笑容,我们苦点累点不算什么。”

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篇二

顺义区空港街道吉祥花园社区的一位居民写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叫作《五个她》。文中的主人公有五个称谓,同事们管她叫绳书记、绳主任;社区的老人们叫她绳闺女;街坊四邻的孩子们叫她绳妈妈;而这位主人公身边的年轻人,更愿意围着她叫绳姐姐。今天的《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栏目,晓新带您来到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吉祥花园社区,一起认识一位在工作与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热情洋溢的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和她聊一聊基层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一声“闺女”,一次诉求

绳桂玲来到吉祥花园社区八年了,这八年间绳书记与社区居民之间从陌生到熟悉,早已从简单的工作关系变成了朋友,更变为了亲人。在绳桂玲的心中,做基层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社区的居民们。一声“闺女”,一次诉求,绳桂玲的基层工作做得踏实且执着,她用十足的干劲儿与充沛的热情穿梭于社区居民之间,处理着一件又一件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往往就是身边的居民们更为迫切的需求和期盼。

居委会解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用绳书记的话来形容,就是“哪儿有房顶塌下来的事情”。然而就是这一件件的小事,做起来也并不简单。为了深入了解居民的需求,为居民们办实事儿,解难题,绳书记带着她的团队开设了吉祥花园社区党支部“移动办公桌”零距离服务,将办公桌搬到社区里,与社区居民面对面了解问题;社区居民人手一张卡片,上面印着绳书记的电话号码,24小时开机,随时随地接听。说起这张卡片的用意,绳书记这样说道:“我就想让居民们有事儿千万要给我打电话,不用考虑我此时此刻在干什么”。

有压力,更有动力

八年的时间,绳书记用她的热情和真情感染着吉祥花园社区每一位居民,社区里有些老人家里面有事,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找自己的孩子,而是打电话给绳桂玲,因为他们知道,“绳闺女”一定会马上赶过来!

绳书记就像一个充满了正能量的小太阳,为社区居民们办实事儿,办好事儿。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除了日常忙碌的工作之外,绳桂玲的家中还有一位病人每天等待着她去照顾。绳桂玲的爱人患病多年,每周三天时间要到医院做检查,绳书记在工作之外除了要抽出时间陪爱人检查、取药,还要为正在上学的孩子准备饭菜,一天24个小时,绳书记一分一秒都不敢耽搁。问起绳桂玲是否也有感到压力太大的时候,她这样说道:“我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人,我不想把压力带给我的团队,也不能把工作上的压力带给家人”。

11月22日,市委书记蔡奇在西城区检查2019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时强调,要抓好民生保障工作,以为民办实事的成效检验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绳书记的眼中,做好基层工作的动力来源于社区居民,而在社区居民们的眼中,绳书记则是为他们创造更加美好而幸福的生活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位“家人”。绳桂玲只是平凡基层岗位上的一员,还有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们,用自己的真情和大爱展现着不普通的担当与作为。

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篇三

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据市委统一安排,9月19日,刘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

学习党的十九大代表刘娟同志先进事迹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对照身边典型、先进榜样,找差距、补不足,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刘娟同志20年来始终奋战在基层一线,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楷模。她所在的灵西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和谐社区”“全国平安家庭示范社区”等100余项荣誉称号。2019年9月,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授予刘娟同志“辽宁好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在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市委决定把学习刘娟同志先进事迹作为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对照先进、见贤思齐,勇于担当、守正创新,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事为轴心,转起来、干起来、忙起来,为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贡献。

报告会上,刘娟同志结合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用真诚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先进事迹。她把居民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家里事,凭着热心、真心和诚心这“三心”,

为社区居民做了很多好事实事,把曾经“脏乱差”的社区变成整洁有序、邻里互助、民主和谐的全国文明社区。刘娟同志的报告深深打动现场每一名党员干部,引起了强烈共鸣,使大家受到了深刻教育。

刘娟同志对党、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无比深厚,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无比热爱,她的先进事迹生动展现了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新时代践行党的宗旨的生动诠释,是鞍山这座城市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把刘娟同志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广泛开展向刘娟同志学习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落地落实,为鞍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努力奋斗,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篇四

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总有这样一群人,无论大事小情,他们都要去管、都要去办。他们,就是扎根基层、默默耕耘的城乡社区工作者。

近日,中宣部、民政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在他们心里,自己是居民群众的倾听者、守护者;在他们眼里,居民群众不是外人而是亲人。他们用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奉献,把温暖播撒在社区每一个角落。

用心用情播撒关爱

在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吉祥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绳桂玲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社区好闺女。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容易忽视健康问题,绳桂玲每天不管多忙,都定好闹钟,按时给老人们打上一通电话,定期上门探望。

独居老人邢阿姨,2014年被查出患肺癌晚期,她不仅因治疗花光了本就不多的积蓄,之后更是因为病情严重,生活无法自理。

得知这一情况后,绳桂玲立刻送邢阿姨去医院并主动垫付了挂号费、检查费。尽管绳桂玲自己家中也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需要照顾,但邢阿姨住院期间,绳桂玲仍坚持每天为邢阿姨送饭送水。这一照顾,就是整整4个月。

2019年,邢阿姨决定卖掉房子,搬去养老院生活。临走时,她拉着绳桂玲的手,激动地说:“你虽然不是我的亲生女儿,但是对我的爱却胜似亲生女儿。”

共同播撒亲情的,还有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娟。

智力残疾女孩李丹出生后不久,父亲就离家出走,母女俩靠低保和捡破烂过日子。不幸的是,李丹19岁那年,妈妈突发脑出血去世,李丹成了孤儿。

知道这一情况后,刘娟来到李丹面前说:“去我家吧,我做你的妈妈。”从这一天起,李丹有了新妈妈。

一开始,刘娟的家人不理解她。刘娟说,“经历不幸、遭遇打击后,最需要有人拉一把。我是社区的干部,社区群众也是我的亲人,我怎能不管呢?”听完以后,刘娟的家人深受触动,成为她的坚强后盾。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要用责任与担当、温暖与友爱打开更多社区居民的心灵之窗。”刘娟说。

离群众多近,对群众就有多亲

凭着一双腿往返10多万公里山路,为山里老人背负运送八余吨物资,穿坏了上百双草鞋……十多年来,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南宽坪镇安家门村党支部副书记、宽坪供电所安全监督员宁启水用一双“铁腿”,为山区群众送去了温暖。

自1999年参加工作后,宁启水承担了商洛市4个条件最为艰苦且不通公路的山村的抄表、收费和线路维护等工作。486个用户散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高山峡谷之间,最远的万佛山村,去一趟来回近百公里。

每次上山,山里人常用的背篓就没离开过宁启水的肩膀。背篓里除电工器具外,还有为困难群众捎带的油盐酱醋、大米、面粉等生活必需品。

住在万佛山顶的盛庆全老人,一年难得下一次山,生活用品基本都是宁启水背上来的。盛庆全说:“这些年多亏了宁启水,他每次来都问我家里还需要什么。地里栽的菜秧子、吃饭用的油和盐,都是他给背上来的。”

尽管很多人劝她离开,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村委会主任、80后女孩杨宁心里,自己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江门村的土地:“每一天我都有被村民们需要的感觉。我为我的坚守感到自豪!”

记得到村子后不久,杨宁发现许多留守儿童在村里无人管护,手脏脸脏,这既不卫生又不安全。杨宁心中十分焦急。于是她筹划建成“留守儿童之家”,每天抽出时间,辅导孩子们学习、一起玩游戏、进行心理疏导,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此外,杨宁还特别关爱特困户:贫困户梁海春因病瘫痪在床,家里有3个小孩读书,生活十分困难。杨宁连续6年资助孩子上学的全部费用;残疾老人潘健强卧病在床,无人照顾。杨宁便带他到医院看病,还专门到县城为他买来药品……

“能实实在在帮助到一个农村家庭,让我觉得工作很有意义。”别人眼中的“苦日子”,杨宁却格外珍惜。

勇当带头人,甘当“忙碌人”

多年来,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裴春亮始终致力于把当地的群众都带富。

2005年,在外打拼20年、已小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裴春亮,毅然回到家乡裴寨村。面对乡亲们渴望脱贫的眼神,他暗下决心,发出“乡亲不富誓不休”的誓言。

裴春亮首先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做起,捐资3000万元,无偿为全村村民建造新居,让全村153户595名群众住进了整洁美观、功能齐全的新房子。同时,他又带领党员群众兴建钢架地温大棚、玻璃日光温室等750余座,成立蔬菜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高效农业,使每亩土地年收益从五六百元增加到五六万元,有的甚至达到十多万元。

裴春亮还创新电商扶贫方式、筹建电商扶贫大厦,推动3000家淘宝商户在裴寨落地生根,带动贫困户家家“网上淘金”、户户“线上脱贫”。

从事社区工作6年多来,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虹第一社区党总支书记华磊,努力挥洒青春热血,当好服务社区的“忙碌人”。

针对社区老人的不同文化需求,她挖掘有文艺特长的党员,组建十余支文体团队。团队活动丰富了社区文化,也让居民们走进了社区大家。

为更好地丰富社区老人的精神生活,华磊动员社区达人黄阿姨担任组长,建立一支“快乐老宝贝”团队。黄阿姨带领“老宝贝”们每天两次定时定点开展健身活动。平时哪位老人没来锻炼,团队成员便会上门探望关心;较年轻的老人主动帮年长的老人带菜;成员们烹饪的美食都会一同分享。

为满足社区中青年的需求,华磊又建立了社区足球队、羽毛球队、篮球队,又根据小朋友的需求建立亲子群,开展富有特色和针对性的活动。

此外,作为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的队长,华磊和队员们还不定期组织青年宣讲团通过室内讲座、户外路演等方式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年龄阶段社区成员,开展分众化、有针对性的宣传。

心有温度,行有力度。这位80后女孩,正以群众的需求期盼为导向,在社区大家庭中绽放青春。

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篇五

心底无私“家”乃兴

——记海林市海林镇蔬菜村党委书记窦乃兴

人物小传:

窦乃兴,海林市海林镇蔬菜村党委书记,先后获得省“十佳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2月被评为全省农村“百名好支书”标兵。

早就听说窦乃兴的大名。

尚未谋面,便多次听人谈起他所在的蔬菜村:全村1900多户、6900多人,村集体固定资产超过3亿元,每年依靠出口、外销蔬菜创收达1.6亿元——十足的“富门大户”气象!

蔬菜村最早名叫“幸福大队”,可在窦乃兴“当家”之前,村民离“幸福”却很遥远——人多地少,多数人家还没跨过温饱线。

这么薄的一份家底儿,窦乃兴是如何创下这份大家业的呢?

担不起和担得起的责任

“瞧,海林市的大半个城根儿都被我们村的土地包围着。”在窦乃兴的办公室,他指着挂在墙上的“海林市正摄影像图”介绍着村情。快60岁的人了,却有着40岁的精神头儿,讲到高兴处,他吊高了嗓门。

没错,地处城郊是蔬菜村最大的优势。可如果守不住底线,优势也可能变劣势。

多年前,村集体有一处位于黄金地段的旧厂房,一位“朋友”多次找到窦乃兴,让他把厂房和地皮低价转给某单位用于开发农贸交易市场。窦乃兴摇摇头:“蔬菜村还没有私卖公产的先例。”

“没有先例,那就由你开先河。”为了说动窦乃兴,对方承诺给他一定的“好处费”。

窦乃兴不为所动:“肥了自己,坑了集体,这个责任我可担不起!要么合作开发,要么免谈。”

最后,对方只得同意和村里合作建市场,双方财产分红、折股各半。

2010年,合作方因单方面原因自愿退出。按行价折算,该市场的产权房屋作价2000多万元,扣除总投资和退股的400万元,集体净剩资产1600多万元。

“除了依法征地,决不卖掉一寸土地;除因公共事宜征占房屋,决不卖掉一砖一瓦。”这是窦乃兴立下的规矩。

“我出土地,你来建设。”近20年间,蔬菜村通过“借鸡生蛋”、联合开发的办法,逐步积累固定资产3亿多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村里的经济实力强了,更多的富民想法就有了实现的条件。

过去,蔬菜村一直是当地的“菜篮子”,家家都有菜窖,村民们春天借钱买菜籽、化肥,秋天推着小车卖完菜就得还“饥荒”,忙活一年却见不着闲钱。

“人多地少,咱就得靠科学种田。”穷则思变,窦乃兴提出了建设现代化蔬菜棚区的设想:“将来在大棚里种蔬菜,一年四季都能种。大伙儿只管种菜,销量上不用担心。”

“真能扯!”有的村民觉得他异想天开、说大话。

认准的事儿就要干到底。“要是赔了,责任算我的。”窦乃兴苦口婆心地动员村民跟着干,并召开村“两委”会定政策:“凡是统一标准、同一时限内建起的20栋以上的棚室小区,每个温室给1.5万元、大棚给5000元的补贴。”

很快,村民们就被他说动了,被政策打动了。十多年过去,全村陆续建起4100多栋蔬菜棚室。最终,事实证明了窦乃兴的眼光。

老党员张建华家有4亩多地,一年收入十多万元,“现在看,人家老窦当初还真不是吹牛。”

如今,在这个将蔬菜出口俄罗斯并远销广东、上海的蔬菜专业村,每户年收入10万元稀松平常。

舍不得和舍得花的钱

在当地,窦乃兴有个外号更有名——“窦小抠儿”。

“他太抠了。”按理说,作为大门大户的“当家人”,出手也应大气,可没承想,记者采访中听到好多村民这样评价他。

碳素笔没水了,窦乃兴从不买新的,换个笔芯接着用;打印纸必须双面利用,写材料时,草稿必须用废纸。

有人说:“他花每一分钱都斤斤计较,感觉就像从他身上割肉似的。”

村“两委”的办公场所是一栋三层楼,从外看颇为气派。可这个十几号人办公的小楼,每年暖气只供到3月末就停了,因为窦乃兴觉得:“冻不着就行。”

仅供暖这一项,窦乃兴每年硬是为村集体“抠”出来3万多块钱。

2005年春天,村“两委”要新建一座占地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公开招投标之后,窦乃兴找来“懂行”的人一起反复核定预算。施工期间,窦乃兴领着村干部“监工”,对建材使用严格按预算执行,多花一分钱都不行。包工头无奈苦笑:“唉,这个‘窦小抠儿’,一点儿空间都不给我们留……”

去年,村里要在高速路旁打广告,广告商报价近12万元。窦乃兴听后摇摇头,一点儿一点儿往下砍,最后以9万元成交。

“这份家业来之不易,决不能花一分冤枉钱。”这是窦乃兴的花钱原则。

然而,在村民用钱上,“窦小抠儿”却可舍得了。

2013年7月中旬,五保户赵庆武家的危房在雨季更加令人提心吊胆。窦乃兴召集“两委”班子商议,决定由村里帮赵庆武改造危房。最后一算账,花了6万多元。这几年,光帮助贫困户、五保户改造危房,村里就花了不下50万元。

凡是有利于提高村民素质的事儿,窦乃兴也都格外大方。

为了提高村民的种植技能,早在20多年前,他就一次性购买了2万多元农技方面的书籍;2000年,村里还不富裕,但他“勒紧裤腰带”,花20多万元买来40多台电脑成立信息中心。

同时,对日常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的优秀党员、模范村民,窦乃兴也“不惜重金”:从2000年开始,每两年表彰一次,每次拿出5万多元予以奖励。此外,每年重阳节,为全村50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红包,总数达30多万元。

村民们心里都明白:“窦书记的抠门是对自己,而大方是对村民。这些年,就亏了他自己。”

当不了和当得了的“家”

多年前,几个归村集体所有的鱼池发包给了村民。一些朋友经常找窦乃兴:“想带几个朋友过去钓鱼,你给打个招呼。”

鱼池承包给了个人,如果不给钱,人家回头会在承包费里扣,这笔账最终还是要算在村集体头上。

为了不损害集体利益,窦乃兴总是委婉地答复对方:“这样,我个人出200块钱,你们去钓吧。”对方一听,便不好意思给他添麻烦了。

此外,村集体名下的一些饭店也发包给了个人。有时候,一些领导、亲友找窦乃兴:“有朋友过来,给安排一顿饭吧。”

窦乃兴也是类似的答复:“吃完告诉我,我个人去埋单。”对方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在有些人看来,这不过是人之常情的“小事儿”,可窦乃兴却说:“创业难,守业更难。虽说有这么一份儿家业,可要真败起来,几天就能败光!”

他自己更是从不占公家便宜。1995年春,蔬菜村建综合楼,大楼主体完工后,因后续资金跟不上而被迫停工。情急之下,窦乃兴筹得50万元垫付了工程款,保证了工程如期交付,村集体因此获得1400多平方米的门市房产权。

当时,窦乃兴的妻子开美容院正需场地。有人出主意:“村里不是欠你家钱吗?趁机按低价买一间门市房开美容院。”这番“好言”被窦乃兴拒绝了,他让妻子去另租门市。

村子富了,窦乃兴的生活却一直完全“靠工资”。村里人多,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到场,用同事的话说:“就他那点儿工资,估计都不够‘随份子’的。”这些年,反倒要靠妻子挣钱贴补家用。

前几年,家里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从买房到装修,全是妻子花的钱,而窦乃兴为这个小家的唯一贡献就是一台电视机。

窦乃兴开玩笑说:“咱挣得少,在家里没地位,说话都不硬实。”

30年前,窦乃兴和妻子几乎同时起步——他为蔬菜村“当家”,妻子创业开美容院。30年后,妻子挣出一个富裕的小家,而他却为全村攒下了一份大业。

在他那个小家他不当家,可他却管着一个近7000口人的大家。村民遇到需要拿主意的事都愿找他做主,因为大家信他、服他。村子大,诉求多,每天早上八点一上班,村民们就陆续上门。很多时候,他躺在沙发上便睡着了。

“说不累是瞎话,真累啊,累出一身病。”58岁的窦乃兴用手撩了撩自己的“乌黑秀发”说:“头发都白透了,全是染的。”

“他要是没有人格魅力,我早走了。”蔬菜村党委副书记、大学生村官康伟坦言,“跟着老窦确实累,但跟着这样的人干,不浪费人生。”

对老窦,村民们是服气的,不仅因为他的干事能力,更是冲着他的为人。2014年年底,在全村175名党员到会的村党委换届选举中,窦乃兴再次全票当选。

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篇六

他们,把居民群众的“鸡毛蒜皮”当作“头等大事”;他们,把家家户户的喜乐悲欢印在脑海留在心头。他们是城乡社区的“守门员”,是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更是一方百姓的“贴心人”。

近日,中宣部、民政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这些看似最平凡的社区工作者,用坚守和奉献书写不平凡的人生答卷。

当“头雁”:只为家乡更富美

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曾是一个省级贫困村。2005年,裴寨村换届选举。已是当地知名企业家的裴春亮决定回到家乡,帮乡亲们致富。

捐资3000万元,无偿为全村村民建造新居;带领党员群众打深井、建水库、修水渠,让乡亲们吃上干净水;成立蔬菜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当选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裴春亮,带领村民将全村人均年收入由2005年的不足千元提高到现在的近两万元。

“要不是裴书记,我都不知道还要受几辈子穷。”村民们打心底感激裴春亮的付出。

“山里的大学生都往外跑,你却从山外跑回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村委会主任杨宁至今记得,刚刚选择回乡时父母和亲友不解和失望的眼神。

从大城市回到小山村,杨宁不是没有过犹豫。但乡亲们的热盼和支持让她坚持下来。

家乡竹子资源丰富,但收购价低。为减少中间环节,她自费到外地寻找商家,建收购点。当地昼夜温差大,适合种西瓜,她组织村里留守妇女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为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她还当起了“微商”。

10年来,杨宁带领江门村94户326人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降到低于0.05%。

要让乡亲们也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在祖国大江南北,许多像裴春亮、杨宁一样的乡村社区工作者,胸怀赤子之心,不懈奋斗着。

在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镇,有一个名副其实的蔬菜村。村子菜田年产各类精品菜1.2亿斤,其中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外销南方省市8000多万斤。

说起村子的致富之路,离不开蔬菜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窦乃兴。

蔬菜村人均耕地不足2亩,如果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村民连温饱也解决不了。经过多方考察,窦乃兴鼓励村民重点发展蔬菜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

建棚室初期投资大,村民有些犹豫。窦乃兴就第一个干,以实际效果说服村民。

几十年来,窦乃兴一年的休息时间不超过5天。“蔬菜村才是他的家。”妻子的“埋怨”道尽了一位基层工作者的辛劳和付出。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五星村早在2018年就脱贫摘帽。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村子的发展。

五星村许多村民常年在外地务工,因疫情无法返岗,生活陷入困境。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绍容急村民所急,推荐40余人参与村子修路工程,暂时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国内疫情稳定后,她积极组织协调,有序安排村民返岗就业。

如今,余绍容又带领村民们投入乡村振兴大潮中。“等村里黄连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我要引进设备对黄连精加工。未来条件允许时,我们还要修建黄连康养胜地。”说起未来计划,余绍容充满干劲。

谋创新: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但“小巷总理”们个个有“法宝”。

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吉祥花园社区居民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居民习惯将厨余垃圾、固体废弃物垃圾甚至有害垃圾混合放置。

如何解决社区垃圾分类难题?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绳桂玲大胆创新,提出“发动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方法,通过小手拉大手,共建绿色文明社区。

此外,绳桂玲和同事们还推出社区“绿地认领”新举措。如今,已有200余位居民参与,认领绿地2000余平方米。“谁的绿地谁负责”,小小一纸认领公约,激发了居民主人翁意识,促进社区环境整体提升。

针对社区特点精准施策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对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华磊来说,由于社区中老年居民比例较高,如何让这些“老宝贝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了她的工作重点之一。

为此,华磊发掘出具有文艺特长的党员,由他们带头,组建合唱队、旗袍队等10余支文体团队,帮助老人们度过愉快充实的晚年生活。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居民结构复杂,相当一部分是回、满、蒙、藏等少数民族居民。

为了增进邻里了解,拉近邻里关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丽萍和同事们连续多年坚持举办以“百家宴”、团拜会等为内容的“社区邻居节”,并探索实施“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让民族团结花在社区内盛放。

心贴心:守望社区万家灯火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南宽坪镇安家门村党支部副书记、宽坪供电所安全监督员宁启水工作的区域地处秦岭南麓,山大沟深,村民居住分散。

每次进山,宁启水总爱背一个背篓。里面装的除了电工器具,还有为山上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免费捎带的生活必需品。农忙时节,背篓里还会多出化肥等生产资料。

住在万佛山顶的盛庆全老人,一年难得下一次山,生活用品基本都是宁启水背上来的。“这些年多亏了启水。”老人满是感激。

多年来,宁启水背送的物资累计5吨以上,用坏了8个背篓,穿坏了120多双鞋。

当宁启水在大山深处前行时,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娟也在为社区里的大事小情操心着。

被判刑和强制戒毒的社区居民张利绵刑满释放回到社区。但迎接他的却是亲戚、邻里和朋友的避之不及。父亲病故的打击,更让他不知如何面对生活。刘娟得知情况,多次主动与他联系,帮助他料理父亲后事,还给他介绍新工作。后来,张利绵被确诊为双肾坏死,又是刘娟垫付了7000多元医药费,还和丈夫、儿子轮流护理。

“姐,没有你,我早不知死多少次了……”张利绵眼含热泪地对刘娟说。

要凝聚社区民心,唯有以心换心。

福建省石狮市玉湖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林丽娜通过走访了解到,对于社区许多家长来说,孩子下午放学时,他们正忙于工作,分身乏术。该怎么帮助大家?早在2014年,林丽娜就提出联合专业社工机构在社区试点开展“四点半课堂”放学后免费托管服务。为了进一步提高托管服务质量,林丽娜又积极推动在学校设立“四点半课堂”。

“四点半课堂”是林丽娜扎根社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一个缩影。20多年来,她始终用爱心、耐心、恒心温暖着居民。“丽娜和我没有血缘关系,却比我的亲女儿还亲。”玉湖群众的评价,是她最珍视的回报。

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篇七

4月19日晚,中央宣传部、民政部通过中央电视台12套社会与法频道发布2020年度“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及其先进事迹,石狮市湖滨街道玉湖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工会主席林丽娜成功入选并接受表彰。她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社区工作者。

自1993年担任玉湖社区主干及工会主席以来,林丽娜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倾注在社区工作中。20多年来,她以社区为家、视居民为亲人,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利,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她紧抓机遇大胆采用筹资和贷款等形式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兴建玉湖果蔬批发市场,短短几年内,市场从占地5333平方米一跃成为40000平方米,从一个小农贸市场发展成为闽南地区果蔬集散地,使社区财政收入增长至2000多万元。

做好社区工作的同时,林丽娜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为困难群体送去阳光般的温暖。2006年,林丽娜召集成立阳光太太志愿者团队,15年来,她带领阳光太太志愿者围绕“阳光暖老人”“阳光护家庭”“阳光进校园”“阳光照他乡”“阳光伴我行”“阳光映军营”六大志愿服务工程,践行“用阳光般的心,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核心理念,爱心足迹不仅遍布石狮,更走向全国。据不完全统计,15年来,阳光太太志愿者协会共发动社会捐款捐物价值1500多万元,全部用于扶贫济困、助学兴教、疫情防控等,平均每年开展爱心活动50多场次。林丽娜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据了解,“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宣传推选活动由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共同开展,通过宣传“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发挥好典型模范的激励引领作用,把学习宣传工作同__学习教育,特别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把学习宣传工作的成效转化为服务居民的能力和实效。

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篇八

在全国“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评选活动中,海林市海林镇蔬菜村党委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窦乃兴,凭借扎根基层的优秀事迹成功入选。

据介绍,中央宣传部、民政部日前共同开展了“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宣传推选活动,按照优中选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城乡社区治理改革创新成果的原则,遴选了10名“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候选人。最终,海林市海林镇蔬菜村党委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窦乃兴凭借扎根基层的优秀事迹成功入选。

据了解,自1986年以来,窦乃兴带领村“两委”始终坚持“依托城区、多业并举、以企强村、以菜富民”的工作方针,将一个近7000名村民的经济发展滞后村,建成了城乡融合、和谐稳定的富裕村,并带动了附近2个乡镇的蔬菜产业发展。他在村居合并和“强村带弱村”等工作中敢于担当,积极推动遗留问题的解决,扭转了软弱涣散局面;30多年来记录民情日记40余本;建成省级村档案室,利用档案调处矛盾纠纷;每年对全村65周岁以上老人发放总计45万元的生活补贴,对残疾特困户在建房、合作医疗等方面给予补贴;组建村老年艺术团、民乐队等,每年演出50多场,丰富农村社区文化生活。窦乃兴还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篇九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社区治理重要论述,充分展现城乡社区治理改革创新成果,展示广大城乡社区工作者担当作为的良好精神风貌,中央宣传部、民政部近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此次发布的绳桂玲、刘娟、窦乃兴、华磊、林丽娜、裴春亮、杨宁、余绍容、宁启水、张丽萍等10位先进模范,是广大城乡社区工作者中涌现出的优秀代表。他们中,有的不断创新社区工作方法,为居民解决民生难题,发动居民共建美好社区;有的二十年如一日,用心用情用力为居民服务,实现了“后进”社区到远近闻名的先进社区的蜕变;有的“抠小家”“富大家”,用一股闯劲儿将经济滞后的革命老区村发展成资产过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的脱下军装在社区一线闪光,用最美的青春书写年轻人担当;有的积极发动社会慈善力量参与,整合各方资源为社区困难群众点燃生活的希望;有的致富不忘乡亲,毅然回乡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有的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扎根山村十余载,带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摘帽奔小康;有的舍生忘死当好“主心骨”,在地震灾后重建中用“苦黄连”换来百姓的“甜日子”;有的时刻把村民的冷暖挂在心上,用两条“铁腿”领着大山里的贫困村走上了致富路;有的全力做好社区民族团结工作,用真情拉近各族居民群众和谐互助邻里关系……在脱贫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城乡社区工作者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再次证明,广大城乡社区工作者是实现人民脱贫致富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根基的重要力量。

发布仪式现场播放了10位“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视频短片,从不同侧面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感悟。中央宣传部、民政部负责同志为他们颁发“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证书。

广大城乡社区工作者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__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服务群众,努力成为社区带头人、居民贴心人、事业传承人,为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根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篇十

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曾是一个省级贫困村。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裴春亮,扎根太行山,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不仅让一个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为全国文明村,还以“1+N”扶贫模式,让11个村11800多口人实现搬迁脱贫,带动太行山区5万多群众脱贫致富。

2005年,裴寨村换届选举,乡亲们把希望寄托在裴春亮身上。面对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和乡亲们渴望脱贫的眼神,他暗下决心,发出“乡亲不富誓不休”的誓言。他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做起,捐资3000万元,无偿为全村村民建造新居,让全村153户595名群众住进了功能齐全、整洁美观的裴寨新村。他带领党员群众打深井、建水库、修水渠,让乡亲们吃上干净水、种上水浇地;拆除老村复垦土地600亩,兴建钢架地温大棚、玻璃日光温室等750余座,成立蔬菜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350余户1250多名群众发展高效农业,使每亩土地年收益从五六百元提升到五六万元。裴春亮引导村民家家入股,筹资5亿元创建了拥有多元产业的春江集团,裴寨村人均年收入由2005年的不足千元增长到2019年的1.8万多元。

裴寨村的日子越来越好,与周边村的落差就越来越大了。裴春亮提出,以裴寨村为依托,整合全乡11个行政村1万多人,成立公共配套设施齐全的裴寨社区。为了缓解裴寨社区群众的就业问题,裴春亮先是把7米宽的老街扩建成25米宽的商业街,建起1000多间门店。又把村边的荒沟整理成建设用地,采取免费提供厂房、减免水电费等措施,引进3家服装企业,打造了可供2000人就业的服装产业园,群众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太行山区一带盛产红薯,2016年,裴春亮倡导举办了“中国太行首届红薯粉条文化节”,销售了10多万斤粉条,乡亲们大呼想不到,裴春亮也感到异常振奋。从通过“公司+农户”模式,规模化发展红薯深加工产业,到注册“裴寨村”特产商标,让红薯等土特产变身高端商品。裴春亮的“红薯革命”,让当地的“土蛋蛋”变成了“金豆豆”。以红薯粉条酸辣粉为主打产品的河南九月天食品有限公司,代加工的品牌达178家,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近万人就业。郭三苹、裴有红、冯贵花等贫困户月工资达到4000多元,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因红薯而改变了生活。

要想富,先修路。裴春亮说,现在,他要修的是“网上之路”。他推动形成了“乡党委政策引领、裴寨村硬件支撑、公司网上经营、贫困户参与其中”的四方联动机制,筹建电商扶贫大厦,3000家淘宝商户在裴寨落地生根,带动贫困户实现家家“网上淘金”、户户“线上脱贫”。井南洼村31岁的贫困户代艳萍,经过一个月的培训,成为淘宝店主人,月收入5000多元。越来越多的“裴寨”新农人,通过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平台,不仅自己走出了贫困,还成为助农脱贫的带头人,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后,裴春亮的劲头更足了。他了解到,辉县西部太行山区的西沟、东寨、平甸、潭头4个村453户1798口人,还散居在海拔900多米的深山中,脱贫能力很弱,决定发展旅游把群众带动起来。他捐资8000万元,配合当地政府实施“宝泉花园”扶贫搬迁工程;筹资5亿多元开发建设河南宝泉旅游度假区,安排搬迁村民在景区就业,并带动景区周边西沈庄、东沈庄、周庄等村600多个家庭,从事农家乐餐饮、民俗纪念品开发、土特产销售等旅游服务业,带动山区群众直接就业2000余人,间接就业1万多人。2017年,宝泉景区被评为“河南省旅游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在确保“不让一个人掉队”的脱贫路上,裴春亮像扎根太行山的崖柏,正在用“最美奋斗者”的初心坚守、使命担当,唱响“乡亲不富誓不休”的奋进之歌。

2021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2021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2021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观后感学习心得10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