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案例库建设探索与尝试
[提要] 《审计学》内容宽泛,牵涉到多个学科领域,理论体系结构零散,实务过程又难以接触,给教和学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案例教学法被一致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最佳途径。我们针对《审计学》中的不同内容,搜集整理了不同类型的案例素材,以适应教学需要。
关键词:审计学;案例库;教学改革
本文得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财务审计学》精品课程项目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2日
一、研究背景
审计学专业是我院2003年恢复招生的专业,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审计学》是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与学历来为授课教师和学生所头痛。《审计学》又是建立在会计课程、财务、税法、经济法等等其他基础课程之上的后续课程,在内容上是其他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结构上又自成体系;在渊源上现代审计学发轫于西方,因此在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及行为习惯上也多有隔膜,中西方企业的所有制、规模、运营方式等特性的差异导致了我国审计实务与西方审计实务之间的一些不同,这些不同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在学习审计时的困惑,因为从理论上我们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本身与西方审计是没有差异的。
近年来,案例法在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试验与推崇。1910年科波兰德博士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率先使用案例讨论法进行管理学教学。1912年哈佛大学MBA课程首次采用个案教学模式。1921年科波兰德出版了第一本案例集,并全力在哈佛商学院推广,由此奠定了案例教学法用于管理学教学的实践基础。
二、《审计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审计学科具有的特点。社会对审计人员与一般的财会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审计的工作的全过程对审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而职业判断的准确性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实践经验。正因为如此,各国在其审计准则中都明确强调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学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并且非常注重适当的专业训练。这种职业的特点使得审计比其他学科应更加注重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理应考虑社会实践的需要,在学生的培养中加强技能与实践环节,缩短与社会需要的差距。
2、教学实践的必然之选。从事审计教学实践的教师普遍反映审计课程难教,而学生则普遍反映难学、枯燥。的确,审计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体现在:(1)课程内容条块分割,逻辑性不强,这一点明显区别于以报表或账户为线索的会计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系统把握;(2)审计课程各种概念太多,有时概念之间又相互交叉渗透,使得教学内容在顺序上难以把握,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一次性全部理解,另一方面前后重复又使得学生产生厌烦情绪;(3)审计工作的职业判断环境依赖性太强,使得审计教学中从理论上似乎难以给出明确的、可操作的指导,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只能得到方向性的认识,不像会计课程中掌握了一些可操作的技能;(4)实际上审计课程有着严谨的逻辑和贯穿一致的理念,有时甚至需要对专业用语的“字斟句酌”和深刻意会。在学习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和逻辑上的错误。
3、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许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实际需要。案例教学转变课堂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把理论学习放到大的社会背景中,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并且加深对于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审计人员与一般会计人员相比,要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职业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因而审计教学较其他同类课程教学目标更为高远,要求审计教学具有更加超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借助于现实的教学案例对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三、研究现状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教学方式上要求以“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取代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AECC第2号公告强调以案例教学、小组报告、实况模拟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的情形。
我国的专家学者们都认识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案例教学的优点以及对采用案例法教学后的预期。如,叶雪芳(2001)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采用案例法进行审计教学的必要性,指出“运用审计案例组织教学,对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在改革传统的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为启发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突破”。石爱中(2005)从审计学的学科属性角度出发,建议审计学的教育,应该有大量的案例教学,应该要有实验室的实践,还应该要有校外实际审计项目的实习。刘永泽(2004)在会计教育课题研究中也指出案例教学一直是高等学校会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至少应包括财务会计案例、财务管理案例、审计案例和管理会计案例。要搞好案例教学,主要应抓好案例搜集与整理这一环节。
近几年来,关于审计案例方面的专著也多了起来,李晓慧(2002)主编的“审计实验室”系列,可谓审计案例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但其操作性不强,主要从会计处理的合规性角度编写案例,案例的分析一般为这样的会计处理是错误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制度应该怎样处理。并未突出审计概念、审计流程与程序。
高雅清(2003)所著“上市公司审计案例分析”则是实务工作底稿的集合,按照业务循环收集了作者所承接过的不同公司的案例,实务性很强,但缺少分析,可以作为一本参考书,但是在课堂中结合讲课使用,则有所欠缺。
此外,业内著述更为多见的是一些重大的案件性质的案例,这些案件都曾在发生的当时产生重大影响,各种媒体报道较为多见,因此获取较为容易。如杨庆英(2001)所著“审计案例分析”及刘华(2005)所著“审计理论与案例”,这类案例的共同特点是引自媒体的报道,注重与司法、经济、会计等层面的分析而缺少审计的技术性视角。
综上所述,专家们对《审计学》案例教学法都表示了积极提倡的姿态,而关于细节性的、操作性的具体方法和案例库的建设鲜有提及,经典性的案例资料尚未出现,这也说明了审计学案例教学法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实务界人士和教学工作者在案例的收集整理上作出了一些成果,但一些过于侧重于底稿细节,而另一些则过于专注于媒体的报道。
四、我院《审计学》案例建设的尝试
我院历来对教学研究非常重视,特别是对新专业、新教法的鼓励,学院通过项目资助的形式对《审计学》案例的搜集整理进行了支持。本次案例建设的核心理念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审计概念和审计流程、掌握实施各项审计程序的目的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案例类型包括背景性案例、操作性案例、分析讨论性案例和综合案例,背景性案例与操作性案例是案例库的主体。
背景性案例主要使学生了解本学科所处的大环境、发展历史、政策的制定背景、行业的发展情况、职业前景及职业技能要求等情况,尤其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的介绍,应在介绍这些抽象概念之前,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介绍这些概念提出的历史事件,这样就可以对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做出透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划包括中国审计市场状况、职业规范体系的演进、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审计与IT、风险导向审计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