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乡镇街道公文 > 内容

中国学前教育改革进程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3 06:27:40     阅读:


  编者按:改革的目标是方向性的,要求改革者在大势所趋中不停地前行。从我国幼教改革的历程来看,改革仍在途中,过去、现在及未来都要在不断地针对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的问题……作为幼教工作者,能抱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改革,如何面对改革带来的种种困顿与不解,归根结底还是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性问题。且听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华爱华教授娓娓道来。
  进入21世纪,伴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一系列学前教育领域国家文件的正式出台,中国的学前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成果令人鼓舞,不仅课程的变化巨大,教师的进步和幼儿的发展更是可喜。然而,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
  当改革将观念更新、课程变革,直至教师的专业提升一一摆上日程,我们却从一线听到越来越多的无奈和抱怨。“一个阶段刮一阵风,一个时期掀一种浪,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追风赶浪。”“改革是不断地创造新名词,专业发展是不停地接受新概念。”“培训时听听有道理,实践时一点行不通,说得容易做到难。”“计划、记录加反思,生成性课程开发加研究报告,没完没了地写。”“主题环境布置加区角材料自制,没完没了地做。”“今天的教师真难当,心好累。”“让领导来做做看,让专家来试一试。”……
  表面上看这是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但实则不然。近些年来,我屡屡追问自己,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专业性等等问题,我也经历了四个反思阶段的心路历程,在此分享,以期唤起更多幼儿教师的专业自省。
  心路历程 :专业自觉性缺乏是职业倦怠的根源
  一般来说,职业倦怠可能存在两种原因。一种是,每天的工作熟练到机械重复,以至毫无创见与激情,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还有一种是不能胜任,面对复杂工作,感到难以胜任,以至疲于被动应付。
  两种原因导致的都是丧失自我、被动工作。而幼儿教师的工作倦怠更多归因于后者。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应该是创造性劳动。创造性是自由意志的体现,即力所能及的自我挑战。但是,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现实是有挑战却不自由。工作中充满被迫性和被动性,表现在“做,不知其所以做”。不仅仅是“不想做而不得不做”,而且是“不知道为什么做和怎样做,而不得不做”,结果是盲目做,进而导致形式主义。
  当我们的幼儿园课改提出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及一系列新的具体理念,比如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去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现象、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大课程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环境、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自主学习、幼兒园与家庭共育等等,课改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这些新理念以及带来的新的专业要求,与老师们的专业胜任力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改革进程下的两种角色、两种心态、两种“热”
  西方当代社会学家鲍曼在洞悉当代社会的特征后,把“观光者”和“流浪者”隐喻为后现代性的两种人格类型。“观光者”因为厌倦了家而出发,发现外面世界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流浪者”因为失去了家而出发,发现世界具有难以承受的冷漠。我认为,这一隐喻的精彩就在于揭示了由当代瞬息万变的社会特征形成的一种人格心态。“旅行”意味着“移动”,而“移动”意味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则寓意着某种程度的“不安全感”。
  那么,在学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谁是“观光者”,谁是“流浪者”呢?
  有一批人是掀潮、领潮、弄潮的,他们为改革摇旗、呐喊、助威,总是在恰当的时候、合适的时机介绍一种理论,推出一种模式,阐发一种高论,为所倡导的或所反对的东西做出某些阐释、发表某些评论、寻找某些理由。专业理论工作者充当的多为这类角色。这一切对他们来说,是得心应手的,因而是主动的。他们如同观光者,拿着旅游线路图,图上那一个又一个新奇的景点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吸引着他们在改革的旅途上不断探索,并为旅途中的不断发现而兴奋着,虽然辛苦,却自由而浪漫。
  还有一大批改革潮流中随波逐流的老师们,已不能再固守着那熟悉的家园,因为惯用的措施无效了,习惯的做法过时了,熟悉的标准没用了,只好被推着上了路,却不知去向哪里?在幼儿园一线的一些老师们多为这类角色。一方面,旧有的一套仍像一个沉重的包袱,让他们被一种惯性和惰性牵拉着;另一方面,新的理论、新的模式和新的做法尚不为他们所理解,让他们被一种陌生的恐惧所笼罩。他们如同“流浪者”,没有方向和路标,在迷茫中漂泊。他们照旧的去做,不知道为什么行不通;他们照新的去做,却不知其所以然。他们不断地被告知该如何,不断地被指责不该如何,承受着旅途的冷漠,于是就模仿着“观光者”。一旦观光者发现什么,他们便以什么为路标,虽然顺风,却无奈而疲累。
  记得有学者曾撰文“幼教改革,三思而后行”,指出了幼教改革中的两种“热”现象,一是瑞吉欧热,一是蒙台梭利热,他将之归于上层决策者和基层实践者对改革的两种态度,即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上层是理想主义的——倡导瑞吉欧教育,但只热在上层,在基层却热不起来;基层是实用主义的——拥戴蒙台梭利教育,在实践中热火朝天,但上层不以为然。为什么上层和下层会如此格格不入,作者又将之归因于中国的国情,是国情导致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实际上,两种“热”的现象似乎并存于实践,宣传倡导者都源自于权威。而我认同的是关于上层权威者(这里我更多包括专业理论工作者)和底层实践者(这里更多包括幼儿园一线的教师)之间存在的距离甚至矛盾。这种距离和矛盾不只说明了理想与现实的脱节,同时恰恰反映了面对教育改革的两种专业心态。
  做一个自由的“观光者”
  既然没有永久的家园,既然永远行进在旅途中,我们就要以一种良好的人格心态,去迎接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一切的关键在于如何才能乐行而不苦行。答案便是:做一个自由的“观光者”,不要成为一个无奈的“流浪者”。

《中国学前教育改革进程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国学前教育改革进程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