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安全生产公文 > 内容

现代性下对教育的反思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2 06:12:50     阅读:


  [摘 要]随着后现代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现代性所引发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教育领域也开始了对教育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对学校教育的改革也提上了日程。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带来科学知识技能的僭越、教师的霸权、对成绩的片面追求。教育问题的现代性分析从科学理性的推崇、主体性的凸显与实利主义的影响着手,结合中国学校教育的精神追求中有限理性的倡导、主体性教育立足于主客关系与人文精神的强调来提升现代教育。
  [关键词]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教育问题;现代性分析;精神追求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1-0013-04
  20世纪以来,现代性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影响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教育也不例外,它受现代性思潮的影响巨大,在多个方面显示出现代性的特征。随着后现代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现代性所引发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教育领域也开始了对教育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对学校教育的改革也提上了日程。
  一、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
  1.科学知识技能的僭越
  知识、技能是人类长期发展传承下来的智慧的结晶,以间接经验的方式供人们直接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是人类创新和发展的前提。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以科学知识为本,学校的教育活动都围绕着掌握知识技能这一目标而展开。虽然这种教育看到了知识技能的重要性,有效保证了知识的传承、技能的掌握,但此时的教育者似乎忘记了,知识技能只是一种有限的工具,并非教育的全部,只是人们发展进步的一种手段,并非真实目的。现在教育存在的问题正是把对知识技能的追求当作教育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含义,将知识表面化为纯粹的公理与定律,忽略了知识技能背后蕴涵的价值,忘记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完善人格。学校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最常见的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将书本上的知识“硬塞”到头脑中,只记其形而不得其神,很少能将知识内化,从而获得自身人格发展的内驱力。这样的教育失去了对人的人文关怀,只注重为学生开设知识课程,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而不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形成、精神的丰富、心灵的健全与人的全面发展。正如德国哲学家阿尔多诺和哈贝马斯都曾指出的:“量化的和可在技术上应用的知识的巨大堆积,如果缺乏反思的解救的力量,那就只是毒物而已。”强调对知识技能的追求使教育机构犹如一间超级大工厂,教育过程简化成了工厂流水线的生产过程,将所有的原料(学生及成人),制造成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产品(工作者)。
  2.教师的霸权
  教育是老一代对年青一代进行的。教育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代人之间存在的“成熟差”,即前一代人相对于后一代人在身体、经验、知识、能力与社会性等方面的优势。随着两代人之间成熟差的扩大,学校教育成为必需。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成熟差的上层,掌握知识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品德,积极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其主导作用,但其重要作用并不意味着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学生作为教育的重要因素——教育对象也占主体地位。在现实教育过程中,虽然从多方面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作为知识的掌控者和权威者,教师往往把握教育的主动权,过于强调自身的主体地位,而将学生视为客体,把学生当作“物”,使其受教师的约束与塑造,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强加的知识和技能,消极服从各种教学安排,并非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来接受教育,也非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获得发展。单一的主体使教育成为一种训练和控制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3.对成绩的片面追求
  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与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由老一代将文化遗产教给年代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简言之,教育的作用是教书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作用往往并非即时的、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对于教育的效果不能通过短期活动作有效地评断,也没有适当的评价标准来判定学校教育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与其相对应的是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从科举开始,考试就是我国选拔制度的重要形式,虽然发展至今已有较大的改革,但考试成绩仍是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准,是衡量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因素,学历、文凭成为人们视野中衡量教育的重要标准。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一定程序上出现异化,更加偏重于文凭的追求而非人才的培养。学校的教学工作大多围绕成绩展开,许多学校出现考试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情况。对于学历、文凭等外在物质的过分追求,造成学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的过于片面,不是从学生未来发展而开展,而是为外在成绩而进行。
  二、教育问题的现代性分析
  1.科学理性的推崇
  文艺复兴之后,神性衰败,人性复苏,理性得到发扬。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理性是指人类以逻辑、经验来把握世界,认识世界包括认识人类自己的一种能力。理性还包含有对实证科学的向往和追求,相信人类借助于科技的进步,可以带给人类幸福。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沐浴在科学知识的恩惠下,享受着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巨大利益。人们愈发重视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甚至将希望都寄托于科学之上,科学被神化,科学理性支配人的活动。在现代性框架下的教育也一样,伟大的思想家培根高呼“知识就是力量”;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中主张“把一切事物(知识)教给一切人”;我们的社会也在广泛宣传“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在学校教育中,科学理性主要表现在单纯知识的传授上,知识中应有的人文价值被忽视。虽然学校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场所,通过教育才能使人获得系统而确定的知识,使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可能。但随着对知识的过度强调,教育逐步将知识的作用推向了极端,知识的灌输成为学校教育的关键方式。教育的任务局限于教导人们为了能够获得很好的物质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科学知识。一些古老的,以宗教、文学和艺术为核心并以此净化人心灵的教育思想被那些以科学知识为主的理性主义教育思想所打败。

《现代性下对教育的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现代性下对教育的反思.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