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推动产业创新
不管是你从B2C还是C2C的网站上购物,还是说用O2O的服务叫车,作为消费者,我们都是互联网的受益者。
互联网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化。围绕“互联网+”,有哪些重要问题要看呢?第一,重塑结构。我们不是简单的产业+互联网,而是从最开始就用互联网思维来进行顶层设计,然后跨界融合,创新驱动和开放生态。开放建立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是要有标准,没有标准就无法互通互联。举个例子,比如说物联网,我们之间的通信没有标准化,如何能够实现物和物之间、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互通互联呢?
在我们接触的客户中,比如零售业客户,他们现在想用“互联网+”技术,把上下游供应商、生产商全部连接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从客户端驱动,优化所有的供应链和生产线。还有车联网用户告诉我们,他们想把所有路侧信息收集上来,然后反馈到汽车生产线上优化生产。这些都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融合创新的例子。
“互联网+”在驱动中国产业的创新转型和升级过程中可以看到,在各个行业都有很多可以创新的空间,比如在消费电子、汽车、金融、医疗健康和养老等领域的应用。
产业互联让各个产业融合在一起,其实很难分清楚哪些是第一产业,哪些是第二产业,哪些是第三产业。因为他们都互联互通,相互融合。我们发现任何一个产业对底层的技术要求,基本上都是类似的。每个人都会谈到云计算、网络安全、大数据、物联网。怎样能够快速部署和开发,API经济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技术如何推进产业创新?首先是移动互联。IBM于2015年7月跟苹果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宣布已经有100多个行业应用,当然后台有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前台,比如有给理财师用的,给护士用的,也有给空乘人员用的App,已经把企业内部的一些能力通过移动端提供给企业的用户。这个合作中也利用了苹果在移动端的优势,以及IBM在基础设施、云计算、大数据上面的优势,并体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就是物联网技术,我们都说物物相连,一切都是互联的。IBM物联网技术提供了如何将各种传感器产生的数据,连接到云端的技术架构。
技术的创新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孵化器,创业和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变得如此容易,创新创业所需要的这些IT服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可以唾手可得。
技术的进步,就是认知计算。在我们行业互联网上产生的数据都是大的数据,尤其是我们毫秒级收集的数据,到了这个平台上如何从这些大数据中找到商业洞察,找到行业趋势,这不得不借助于认知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这样的技术。每个行业,大家都在讲认知计算,IBM认知计算技术在金融、医疗、教育、法律等行业,已有很多应用都在落地开花了。
IBM在中国,我们的策略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做中国合伙人。我们想到有三步,第一步是顶层设计;第二步是基础架构。
IBM的基础架构本来就是强项,我们的合作中有很多开放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会将芯片技术与国内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把技术开放,支持中国制造自己的芯片。
在我们跟合作伙伴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方式,把我们的人和合作伙伴的人,在一个项目中每天摸爬滚打,一起成长,然后也帮助客户在人才上自己造血、培养人才。
在我们合作的伙伴中,华为公司跟IBM有很多年合作,我们把我们的管理经验,以及研发的流程都跟华为融合一起,然后一起合作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我们国内的人才。
下面我介绍几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是绿色地平线。这个案例是对空气进行监测,然后对空气污染和大气污染进行预测的一个解决方案。还包括对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怎样更有效地利用再生能源,我们已经跟很多城市有合作。现在十天之内都能够预测空气污染的情况,在三天之内一公里见方的区域空气的质量监测,通过大数据、认知计算等等都能够展示出来。
第二个案例是我们跟美克美家合作,给客户提供的能力是能够让客户的客户直接参与到家居的设计,搭配,下单,还有生产的整个流程中。
最后一个案例是车联网,从车内部收集各个零部件的信息,怎样应用大数据分析,给4S店提供一些进货预测,给保险公司提供一些个性化保险方案的建议。
产业互联网是一种趋势,也是我们国家的策略。云计算、移动互联以及认知计算等先进技术,能够推动产业创新。IBM在推动中国互联网策略的这条道路上,有落地的模式,并愿意做中国的合伙人。
(根据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