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乡村振兴 在市委农村工作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市委农村工作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上的讲话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新形势,切实增强工作使命感、责任感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并在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2周年。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一要深刻认识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感。从上级要求看,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省委和宣城市委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我市实际看,“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全市主要区域是农村,45%人口也在农村。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直接决定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可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响应上级部署要求的需要,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必然。
二要深刻认识重大机遇,切实增强紧迫感。当前,以农村改革为发端的改革开放已走过40个年头,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苏浙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农业不强、农村不美、农民不富等问题突出。特别是浙江省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通过实施“五水共治”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临安的农产品营销打造等等,一直引领时代发展潮流,成为全国学习样板。随着此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中央及各级都制定出台了的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举措,各地都将会在这一轮竞争中抢抓机遇、奋勇拼搏。“领跑安徽、比肩苏浙”是全方位的,不仅要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在乡村振兴方面也要比肩。
三要深刻认识重大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省和宣城市也分别制定了目标任务。接下来,我们要围绕上级目标,严格按照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和乡村振兴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特别是2018年要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60亿元,农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
2020年规模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0亿元,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益达10万元以上等具化指标,明确时间表和施工图,一项又一项抓好落实。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农业质效提升明显。累计培育各类农业龙头企业524家、农民合作社429家、家庭农场1204家,数量和质量宣城领先、全省前列。建成淘宝村81个,詹氏与三只松鼠、山里仁与良品铺子等构建“线上线下”战略合作,司尔特、皖斛堂获批科技部首批“星创天地”,恩龙、千秋风情园获批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二是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省级中心村21个。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农村清洁工程,扎实推进“乱种乱养”、“乱采乱挖”等七大整治,成功入列首批国家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三是农民生活持续改善。2017年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6402元,是全省的1.4倍。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水电路气房讯建设全面提速,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办证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民抵押贷款试点和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20个村开展了“两改”“三变”,17个村进行了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创新构建了“五维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巩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三农”战线干部职工,向广大农民朋友们和所有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市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一是农业主体虽多但不够强。虽然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较多,但缺乏“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
二是农村环境虽好但不够优。虽然农村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但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如河道乱采乱挖情况反反复复、白茶种植屡禁不止、水体污染季节性发生、山核桃生态修复力度不够、禁养区内畜禽规模化养殖等等。三是农民收入虽增但不够富。虽然广大农民能够依托山核桃、竹笋等特色农产品实现收入增加,但大多数都以原始产品出售为主,精深加工较少,农产品附加值低。同时,山核桃、竹笋等农产品知名品牌较少,茶叶、蔬菜等缺少核心龙头品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后劲不足。四是基础设施虽有但不够好。农村道路的通畅通达性不够,层次等级也偏低;
农村人饮工程设施标准不高,存在部分地区饮水困难和设施闲置现象;
农村污水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真正发挥实效;
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弱,易受极端天气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紧盯新任务,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做好我市“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十四届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我市实现“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农村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成效明显;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建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战略工程。我们要认真落实《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真抓实干,把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体来讲,就是做到五个突出、推进五大行动。
(一)突出产业兴旺,推进“特色乡村”行动。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引导和推动更多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
一是要素供给要“放活”。围绕乡村振兴人、地、钱等要素供给,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力度,不断释放农村发展活力。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畅通“上山下乡”通道,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医生教师、乡贤名流、技能人才等向农业农村流动。要持续推进“两改”“三变”改革,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鼓励村庄通过集中统建、多户联建、统规分建等多种方式腾退农村宅基地。要积极探索“联建物业、盘活资产、股份合作”等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建设,到2020年全市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益达10万元以上。
二是产业培育要“融合”。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突出培育山核桃、竹笋、茶叶等特色产业质量效益,重点推进云燕食品、乌骨羊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河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要坚持农村“卖产品”与“卖风景”并重,依托青龙湾旅游发展公司和乡村旅游发展公司,持续加大“皖南川藏线”等重点景区和吴越古道等骨干景点乡村旅游项目包装推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重大项目引进落地力度。要依托农村淘宝等第三方平台,积极引进国内电商龙头布局宁国农村市场,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
三是经营主体要“壮大”。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要加强从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能手、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培养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在政策制定、干部配备等方面向农业农村倾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突出生态宜居,推进“绿色乡村”行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市最大的优势,也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要坚持城乡一体化方向,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
一要以主体功能规划“定格”环境。今年国家将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我们要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把特色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农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与村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建立农村建房报建制度和风貌管控制度,完善生态利益激励机制,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强化城市“五线管理”,适时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鼓励集中建房点向现有小城镇靠拢,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二要以“七大整治”行动改善环境。要深入推进乱种乱养、乱埋滥葬、乱采乱挖、青龙湾环境综合治理等七大整治行动,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推进行政村垃圾分类投放、集中收集的全域覆盖。持续推行河长制、林长制、湖长制,加快实现市、乡、村三级全覆盖,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要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范农村畜禽养殖,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依法严厉打击毁林毁竹种茶等,形成有效震慑,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三要以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环境。要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目标,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到2020年,要建成省级中心村16个,宣城市级中心村20个。全面推进美丽乡镇、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健全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保洁的市场化长效管理运营机制;
以美丽庭院建设为重点,加强村旁、宅旁、水旁、路旁、院内以及零星闲置地块的绿化、美化,构建绿色“风景线”。
(三)突出乡风文明,推进“文化乡村”行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以文化生态治理机制建设为契机,着力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文明进步。
一要推进“细胞培育”“道德建设”工程。要以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生活文明程度。要深入推进农村道德讲堂、文化志愿服务、全民健身等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好家庭好家风好家教”系列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
二要推进“移风易俗”“成风化人”工程。要出台专门指导意见针对婚丧嫁娶、薄养厚葬、封建迷信、酗酒赌博等重点领域旧风陋习,坚持干部带头和群众自治“两手抓”,努力以党风政风带动社会民风。要传播“乡贤文化”“好人文化”,切实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乡风教化等方面的作用,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向善向上,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促进社风民风持续好转。
三要推进“舆论引领”“文脉传承”工程。要大力弘扬“宁国精神”,持续推进“一镇一节、一村一品”活动,切实保护好千秋畲族村、胡乐老街等一批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等,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逐步建立村级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机制,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和文艺作品激励教育人。
(四)突出治理有效,推进“平安乡村”行动。要立足市委“五维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
一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响应习总书记“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求,以村党组织换届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探索建立以“建强1个领导核心(村党组织),健全3个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协商委员会、村民会议),完善1个监督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培育1个市场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多个群团和社会组织作用”为主要内容的“1311n”新型村级组织体系,着力强化党组织引领能力,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有效激发农村基层工作活力。
二要强化基层协商平台自治作用。要按照创新基层协商治理机制要求,因地制宜创新乡村有效治理机制。要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积极发挥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乡贤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协商治理在民主协商事务、民主化解矛盾、民主自治服务等独特优势。建立专业律师联乡包村、签约农户等机制,通过律师参与村民对话协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调解,引导基层群众在法律指导下,依法参政议政、民主自治、化解矛盾。
三要强化乡村综合治理稳定作用。要按照创新新型乡村(社区)治理机制要求,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推进天网地网向乡村延伸,完善“一村一警一辅”乡村警务室建设,组建乡村志愿巡逻队,构建城乡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要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打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要坚持矛盾排查化解走下去,完善信访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四要强化“微权力”治理机制高压震慑作用。各级党委、纪委(监察委)要切实履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要按照创新“微权力”治理机制要求,搭建传统渠道与“互联网+”新兴媒体相结合的权力公开平台,将权力公开延伸到村组和农户。要对极少数村干部存在的吃拿卡要、雁过拔毛、优亲厚友等情况坚持“一案一警醒”,不断完善基层干部党风廉政常态化教育提醒和警示制度,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违法违纪案件。
(五)突出生活富裕,推进“幸福乡村”行动。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要通过调整产业导向、激发创业热情、完善民生保障等,实现农民经济宽裕、生活便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是突出转型,提高经营性收入。要吸取“重资产”运营和盲目扩张教训,加快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在农业产业发展求精、求特、求强上做文章,引导适度规模化经营,大力培育有机种植、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等田园综合体,注重特色化和品牌化打造,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要重点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帮助小农户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支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
二要突出创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农民群众致富的最大潜力在于创业。要贯彻落实国家扶持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完善我市“双创”支持政策,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对农民创业创新项目予以支持。要依托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规模种养基地等创建一批农民创业创新见习基地,支持打造一批农民创业创新园区。
三要突出民生,保障均等化服务。要围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让农民更加均等享有就业、居住、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农村生活服务配套,建设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的农村社区综合体。特别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实现“村村畅”,3a级以上景区建设三级及以上公路,每年完成公路畅通工程100公里以上,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2020年,完成15处农村供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排工程体系,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快农村4g网络全面覆盖。
三、强化领导力,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上优先位置,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省委已经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责任人。市委将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牵头负责、涉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把乡村振兴作为农业农村工作重要抓手,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好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
二是精准对接政策。各级各部门要大兴实干、学习、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围绕人、地、钱等农业农村发展急需破解的难题,不断改革创新、大胆探索,紧盯上级密集出台的一系列“硬举措”“实政策”,抓紧消化吸收,积极对上争取、谋划包装和沟通协调,确保我市享受更多更充足政策红利。
三是严格督查考核。要进一步加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督查督办和考核奖惩,将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和重要内容,严格执行奖优罚劣,倒逼工作落实。
四是营造浓厚氛围。开弓没有回头箭。各级各部门要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顺利完成。宣传部门要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多方面广范围宣传工作成效,注重典型引路和反面曝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乡村振兴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