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发展经验材料 农村发展经验探索
农村发展经验探索
昔日的xx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800元;
今日的xx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57元,超过全国、省市平均水平,全村集体资产
62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72万元,率先走上了小康路。飞速发展的xx村,在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奇迹。
一、xx村基本情况
(一)xx村概况。xx村位于乌蒙大山深处的淤泥彝族自治乡,总面积11.1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寨,现有人口340户,共975人,其中少数民族占71%。该村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全村耕地面积2300余亩,林场1480余亩,草山3000多亩,森林6000多亩,其中人工林46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山间泉水优质,酿酒历史悠久,小锅工艺成熟,曾出现过家家酿酒的盛况,xx酒名誉远近。xx村丰富的水资源、煤炭资源、林木资源、土地资源,组成该村发展的基本要素。
(二)xx村“三变”改革概述。长期以来,贵州农村资源、资金分散,分户经营的“小生产”模式难以跟上全省脱贫致富的发展步伐,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大难题。但随着“三变”改革的推行,这一难题迎刃而解。近年来,“三变”改革之路彻底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xx村从此开启了新型发展模式。xx村“三变”改革以产业为平台、以股权为纽带,将每家每户集中在平台上,把各方资金集中在平台上,把
区域资源集中在平台上,形成平台经济,增加了经济主体收入、集体收益和群众收益。同时村民以股民身份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平等经营、平等合作,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大大提高村民的创业就业积极性,激发农村发展动力,取得了优越的成果。xx村于2014年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到2016年底,村集体资产达6200万元,实现“家门
口”就业310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457元,村集体经济累计达472
万元,成为了远近文明的小康村、示范村。
(三)xx村联村发展之路。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在村支书xx的辛苦奔走下,xx村和龙山村合并成新的xx村。通过联村使得力量壮大,在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至此,尝到集体力量的好处,从而走上富裕道路的xx村,开始思考建立更大的集体,集中更大的力量,带动起邻近村庄的发展。xx村采取“村企连建”的方式,联合境内5家企业,与苏座村、渔纳村组建了盘州市第一个村企联建型联村党委——xx村党委。通过把企业的管理人员、有能力的人吸纳到xx村党委班子中来,集思广益,为该村和村办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在促进xx村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村级党委组织、统筹、协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2016年,为更好带动周边村发展,通过产业带动,吸纳苏座村、渔纳村两个村542户1680人入股xx酒业,促进共同发展。x村联村发展之路主要以党组织的联合,集中人力以形成优势力量,谋求发展致富之路。同时又通过“先富带后富”,走向共同富裕。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和责任担当,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先锋作用。
二、xx村推进产业发展的做法及成效
村级经济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单元。xx村在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也得到成长壮大,村企合一形式有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一产转型发展的做法及成效。xx人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强化农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找准资源、利用优势、发展产业、摆脱贫困、共奔小康”的发展路子。推进村民土地入股村合作社,种植刺梨等经济作物,推进集体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xx养殖场。2016年成立xx村集体专业合作社,340户975人全部入社、其中贫困户17户32人(社会兜底)全部入社,现入股种植刺梨面积1551.65亩、
已经支付土地保底分红465495元,劳务费332053元。全村共有53
户农户实行自主创业,创办有养猪场5个、大型养鸡场2个、牛品改
良基地2个、羊品改良基地1个。拥有蔬菜、杨梅、果林、脱毒洋芋等产业数千亩,羊、猪存栏上万头。
(二)二产升级发展的做法及成效。xx村采取抵押贷款、招商引资、村民入股等方式,先后建起了煤矸石砖厂、xx山庄、xx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火腿加工厂和小锅酒厂,注册了绿壳蛋鸡、高原火腿、xx小锅酒等商标,实现xx村经济“井喷式”发展。一是整合了分散的酿酒作坊,注册成立了xx酒业公司,使xx小锅酒形成规模获得了更大发展。2012年,xx村党委与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盘县盘兴能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达成联合协议,融资2500万元扩建小锅酒厂。集拢
120户村民资金3071.2万元、9户村民17.27亩土地经营权折价50
万元入股到xx酒业。如今,总投资1.2亿元的盘县xx酒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达5000吨、年产值达1.6亿元,带动了周边村寨260余名村民的就业。二是打造特色白酒品牌形象。xx酒业之所以能酿造出品质上乘的好酒,得益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质无污染的山泉水和传承当地彝族600多年民族特色的酿造工艺,更得益于酿酒大师独具匠心精湛技艺和爱心的奉献。xx酒业邀请中国白酒界泰斗、中国酿酒大师、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任公司技术总顾问,贵州首届酿酒大师、贵州大学教授、黄永光博士任公司总工程师,力争将“xx酒”打造成为贵州纯酿固态发酵小锅香型白酒第一品牌。三是注重循环可持续发展。xx村党委制定了以群众利益为基础的“回头看、向前走、大跨步”的“三步走”发展规划,认真查摆不足,找准发展路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完善“养殖—深加工—成品”、“酿酒—养殖
—深加工”循环发展的生态产业链,促进xx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三产融合发展的做法及成效。xx村立足自身优势,超前谋划,提升内涵,将自然资源、旅游发展、党建文化等深度融合,推动三产快速发展。一是立足党建文化引领抓服务。从xx村的发展历程凝聚出的xx党建文化正形成引领全市、乃至全省农村发展的一面旗帜。xx村以此为契机,深挖党建文化内涵,提升党建文化的引领,在xx山庄的基础上,努力在xx打造贵州省第二党校,建设专业的智囊团队,为前来学习的单位和学员提供优质培训服务,将xx党建文化打造成xx三产的支柱产业。2016年,xx山庄实现营业收入50万元左右,带动就业10余人。二是立足自然资源优势抓旅游。xx全村环
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目前,xx村正重点打造一个生态旅游项目—彝人谷。建设完成后预计每年实现营业收入6000万元,将带动1012
户3450人年均增收3000-5000元。三是立足创新驱动促发展。xx村人站得高,看得远,虽然地处大山深处,但不封闭,不骄傲,永远把创新放在首位,从多方位、多渠道、多举措推动三产发展。在酒的销售上,及时跟上社会发展步伐,创新销售新模式,开展互联网销售,线上线下同时发力;
在xx山庄的发展过程中,将党建文化与山庄融合发展,成立盘州市xx生态农庄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相关的党建宣传、教育、会务等相关服务,以此为契机捕捉商机;
在人才发展战略上,想方设法引人才,千方百计蓄人才,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实施村企人才“双向进入”机制,实施企业培养、管理人员帮带、党组织培养、村干部帮带的“双培双带”工程。
(四)投资拉动发展的做法及成效。投资拉动是xx村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举措和内生动力。自知者明,2001年,村支两委认准了交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症结,更认准了只有投入才有产出,投资才能带动发展。xx一上任,便主动拿出个人积蓄,带领大家投资修路,以交通建设投资为突破口,为xx村的发展拉开序幕。自明者智,村支两委结合村庄实际,采取银行贷款、村民集资、合作经营等方式,以投资为根本方法,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抓好项目培育与建设,有序推进产业布局,注重投资成果转化和产业延伸,先后投资创办了xx酒厂等5个村办企业。通过有效投资,不断激发村集体活力,培育投资信心,用投资引领村集体经济良好有序发展。经过十多年的艰苦
奋斗,先后修通了长达28.5公里的5条通村路和6条通组路,完成了13公里油路改造。自信者强,2016年xx村深入推进旅游投资,深化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村集体自然资源为资本,与贵州盘州旅游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深入合作,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在建的“彝人谷”旅游项目计划投资3.2亿元,进展顺利。今天的大投资,必将形成明天的大产业。
三、xx村实现产业发展的经验总结
xx村的成功发展经验,归结起来大致为“人、地、路、策”四大因素,“人”是主观因素,“地”是先天优势,“路”是行动指南,“策”是办法措施。四大因素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是一个有机整体,在xx村实现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缺一不可。
(一)一个成功的致富带头人。巍巍藏龙山中,滔滔淤泥河畔,有一个以发展经济、富裕百姓为己任,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奋发进取,为推进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党支部书记xx。她拥有全国农民女状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科技致富能手等荣誉,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在她的带领下,xx村由人均收入不足800元、1/3村民没过温饱线、村级欠着债务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57元、集体资产达6200万元的远近闻名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一是打造有力村班子。xx常说:“村党支部的战斗力源于班子的团结、务实,村干部的威信就是处事公平、公正、公开。”她坚持抓全村党员干部学习,除组织村“两委”班
子成员集中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文件外,还以远程教育为载体,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学习党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科学文化知识,并适时组织村“两委”成员到华西村、福建、云南及周边县市学习取经,组织村民学习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带领群众将所学知识、技术运用于实际发展中。二是抓住发展牛鼻子。xx村地处大山之中,交通不便。上任后第七天,xx便组织召开群众大会,承诺自己要办的第一桩事就是结束xx人祖祖辈辈人背马驮的历史,她说:“就是用双手刨,也要刨出一条通村路。”历经3个多月奋战,修好了一条3公里长、4米多宽的进村致富路。三是鼓足村民钱袋子。随着全村基础设施问题的解决、村级活动阵地的建立,xx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带领群众多渠道增加收入。她抓住国家实施各项惠农政策的大好时机,走乡进县拉项目,带领群众大搞以退耕还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完成退耕还林500多亩,坡改梯生物护埂几千亩,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同时,她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创办村集体企业。采取银行贷款、村民集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创办了砖厂、休闲山庄、特种养殖场和酒厂等村集体企业,常年转移剩余劳动力近百人。随之富裕起来的村民买汽车、建新楼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二)一方特色的资源富集地。xx村境内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拥有1480余亩的林场,有年产量30万吨以上的煤矿2个,洗选厂1个;
境内丰富的资源为xx村脱贫转型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是依托林场抵押筹到启动资金。村委依靠林场资源抵押筹到了建设村道路基础设施的第一笔资金;
在交通基础设施改善
后,依托林场林木资源变卖筹集到第一个村企业(小锅酒厂)的启动资金。二是依托境内煤矿建立村级企业。境内煤矿开发及洗选厂建设为村民务工和就业提供了一定的渠道,促进了富余劳动力转移及村民增收;
村企业矸石砖厂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依托丰富的煤矿矿渣资源。三是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发展畜牧业和旅游业。发展畜牧养殖及当前开发建设的旅游项目“彝人谷”也是建立在境内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丰富的资源为xx的脱贫转型发展和打造xx特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一条精彩的三变改革路。推动产业联动发展,xx村走出一条以“三变”促发展、惠民生、增福祉、助力脱贫攻坚的精彩致富路。一是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推动资源变资产。1800余亩村民土地入股村合作社、xx酒业,种植刺梨1480亩。20亩集体土地经营权折价40万元,入股xx养殖场。二是村民入股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推动资金变股金。吸纳村民资金3071万元入股xx酒业;
引进盘江集团、盘兴能投公司分别以2000万元、500万元入股xx酒业。三是鼓励多元方式入股企业,推动农民变股东。全村1012户村民通过资金、资源、
劳务等入股5个村企变为股东,股金累计达8000余万元。通过“三
变”改革,解决310人就业问题,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不断累积。四是通过“三变+n”模式,持续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产业扶持、就业扶持、创业扶贫、金融扶持、集体分红协同发力,推动脱贫攻坚、决胜小康取得成功。全村于2014年全面实现小康,成为典型的小康示范村。
(四)一份强劲的财智助推策。外来资金的注入和高端智力支持,是xx村所走的一条加快发展的捷径。一是抢抓招商引资好机遇。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争取中央资金3.2亿元,于2016年启动彝人谷旅游项目建设,主动融入全域旅游浪潮;
采取“招商引资+集体入股+村民入股”多元发展方式,与盘江集团、盘兴能投公司进行股权合作,将小锅洒厂打造成为年产5000吨、产值3.25亿元的xx酒业,并打算在“新三板”上市;
争取财政投入300万元帮扶资金,作为农户和村集体股金入股xx酒业。二是汇聚高端人才谋发展。坚持“能人治村”发展策略,实施“十万高薪引人才”和“持股引才”计划,组织群众出省学习200余人次,邀请季克良、黄永光等知名人士到村
培训41次,培养“土专家”、“田秀才”、“技术骨干”等300多名,引进5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
xx酒业聘请专业的销售团队,建立完善营销体系和营销渠道,xx酒业成功进入韩国市场。三是打好党建文化“牌”。积极争取省委党校在xx村设立第二党校,以党建文化建设聚人气、带旅游、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