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信访维稳公文 > 内容

再探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分层评价的意义、路径和方法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1 06:07:30     阅读:


  摘 要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分层评价意义重大,分层评价体现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对“因地制宜”基本原则的落实,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分层评价的路径选择上,区域内可以选择纵向增量评价的途径,校内可以采取走班授课的形式,班级内可以采取合理分组的方式。分层评价要合理选择评价方式,要考虑评价者的操控力和被评价者的接受力。评价结果的应用应该确定到合理层面,避免过于粗放或者过于束缚。多元评价、档案袋评价和选择权赋予评价都是具有借鉴价值的评价方法。
  关 键 词
  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分层评价;多元评价
  作者简介
  贾伟,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副主任,黄水镇小学校副校长
  我国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来已久,综合素质评价是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学生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分层评价是相比之下较好的选择。笔者于2013年写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的取向》一文,经过几年的学习与研究,现在再一次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分层评价的意义、路径和方法作探讨。
  一、分层评价的意义
  学生综合素质分层评价应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评价体系本身的分层。我们必须承认用一套评价体系来衡量所有地区的所有学生是不适宜的。因此,在国家层面,评价体系应该承认区域差异,鼓励“一标多本”,即“一个统一标准,多个评价样本”。二是评价目标的分层。现在的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目标的达成度开展评价,即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重视并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分层评价意义重大。首先,分层评价体现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内在要求。《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意见》提出要“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条件允许的地区和学校可以先行先试,为其他地区开展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同一地区或学校开展评价应遵循“育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增加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摒弃简单粗暴的评价方式方法,评价尽量要考虑到每一个层面、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促进评价改革效用的最大化。其次,分层评价是对“因地制宜”基本原则的落实。《意见》指出中小学生教育质量评价改革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鼓励各地和学校结合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适宜的评价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最后,分层评价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新一轮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鼓励“改变过于强调甄别和简单分等定级的做法,改变单纯强调结果和忽视进步程度的倾向”,意在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教育改革强调过程的重要性,评价改革也应如此。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分层评价应该在教育发展的范畴内,综合考量区域、校内等多层面的评价途径,结合实际需求恰当选择评价方式,并且要考虑到评价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分层评价的路径
  (一)区域内选择纵向增量评价
  所谓“增量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对学校综合教育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的量的客观评价,是一种尊重学校固有差异、考量学生成长发展的有效评价途径。我们必须承认,在同一地区中,薄弱学校和重点学校的生源基础差异较大,如果只用统一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等传统的指标去评价各校的教学质量,显然是不公平的。采用教学质量增量评价,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进行评价,有利于各类学校通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高。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该县从2013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实行教育质量增量评价,综合考评各校学生在学业成就、兴趣特长、科技技能、综合实践等方面的综合成长。将全县范围内的学校按照地理区位、办学规模、生源基础等分为四个类别,即一类学校城镇重点学校,二类学校重点乡镇中心校、三类学校偏远乡镇学校、四类学校完全小学和部分村小,每个类别有15~25个学校不等。在学校分类别的基础上,依据前一年度的全县学生成绩排序,分为A(25%)、B(25%)、C(25%)、D(25%)四个层次,分别赋值为A-8,B-6,C-4,D-2,核定各校在校学生在四个层次中的比例,作为分层评价的基础数据。在全县教育质量监测终结评价中,同类别学校横向比较增量,个体学校纵向考量自我发展,再次考核各校学生在A、B、C、D层次中的占比,以此作为考评依据,就出现了许多三、四类别的学校增量第一的情况。这对调动偏远落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具有助推作用。
  (二)校内采取走班评价
  分层走班是指学生根据个体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对学科的兴趣、潜质以及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走出传统学科班级,走进对应层次的授课班级上课的模式。分层走班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允许学生在合理的范围内选择学习场所、授课教师、上课内容等,达到扬长补短或扬长避短的目的,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开展分层走班教学与评价工作,具体可以遵循以下三个步骤:第一,综合评价学生素质与潜力,合理划分层级,引导学生选择班级;第二,按照学生层次的不同,分层设置班级,安排教师;第三,关注学生发展过程,进行阶段性调整,确保学生选择的合理性与自由度。对学生个体的综合评价也可以采取增量评价的方式方法,从个体发展纵向和集体发展横向综合比较,既要关注学生在集体中的位置,更要看重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和成长。
  (三)班级内采取小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理回避班级授课制弊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学习小组是班级内对学生开展分层评价的基础单元组。一般来讲,在实践中,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性格爱好、性别年龄、兴趣特长等综合因素,分成 A、B、C、D四个层次,其中A层学生综合素质较高,B层次之,下面依次是 C、D 层。在合理分好学生层次后,组建学习小组,依据班级内人数的多少,确定每组为4~8人,A、B、C、D层学生各有一或二人。教師要利用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及不同层次的提问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也就是要求A层学生能够自创语言学习情境,运用知识;B层能够在A层的帮助下,完成知识的理解与运用;C层学生则是在A、B层学生的帮助下或独立完成重点知识的学习;而D层学生要在同组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学习基础的知识。此时教师的作用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与积极评价,也可以采取延迟性评价的策略,为后进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再探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分层评价的意义、路径和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再探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分层评价的意义、路径和方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