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卫生防疫公文 > 内容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6 06:19:58     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增长方式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使我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问题,如人口素质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建立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对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和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自1978年党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GDP增长率从1979年至2008年间平均达到9.8%,2009年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背景下发展态势依然良好,经济增长8.7%,GDP达335353亿元。三十年来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我国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从1978年以来三大产业产值变化情况来看(图1),三大产业都呈现出增长趋势,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第二、三产业GDP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在GDP中的份额从1978年的1027.5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35477亿元并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2.10%。第二产业在1992年以前增长较缓慢,但之后发展较快,其总产值由1978年的1745.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5695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62%。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第三产业也迅速发展,其总产值从1978年的872.5亿元上升到了2009年的14291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7.88%。
  就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变动情况来看,第一产业比重自改革开放初期到80年代初期保持上升趋势,此后基本呈稳步下降趋势,其比重由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9年的10.6%,于此同时第一产业的内部结构尤其是生产方式由单一结构逐步变为多种经营,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第二产业比重自改革初期到80年代末呈逐年下降趋势,1991年止降转升,呈平稳上升趋势,其比重维持在50%左右并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自1978年至2009年基本呈上升趋势,由23.9%上升到42.6%,同时在1985年后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二大支柱。
  1978—2008年各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图2):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幅度下降,由1978年占绝对优势的70.5%下降到1989年的60.1%,再下降到2008年的39.6%,平均每年下降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幅度较大,由1978年的12.2%上升到1989年的18.3%,再上升为2008年的33.2%,平均每年上升0.6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有所上升,31年间上升了9.9个百分点。但目前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仍占主导地位。
  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也进行了几次调整,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构成比例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取向偏重于工业规模的扩大和总量的提高,忽视产业素质特别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主要依靠高积累、高投资支撑,由此造成了一系列产业结构问题,不仅生产结构不合理,产业组织结构也不合理,主要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劳动生产率低,高素质劳动者和管理人才缺乏,劳动力结构亟待优化。另外,产业技术结构也不合理,科技进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经济运行中长期存在高消耗、低效益,高投入、低产出的恶性循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较粗放和落后,第一产业现代化程度很低,劳动力过剩;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但内在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多;第三产业发展仍显不足,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从2008年我国产业增加值来看,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8.6%,大大高于国际标准的31.4%;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0.1%,仍然低于国际标准的50%。
  2、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扭曲,大量劳动力仍滞留在第一产业
  从产值结构来看,2000年以来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降到10%左右,达到了完成工业化的标准。但目前第一产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总数的比重还在40%左右,远未达到基本上完成工业化时的就业结构要求,即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比重应该降到20%以下。这不仅会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制约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还会由于大量劳动力滞留农村,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会限制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品在农村的市场规模,破坏推动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和实现结构调整的市场条件。
  3、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在1990年代,世界上的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比重为60%,其中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中等收入国家为50%,高收入国家平均为65%。第三产业投资少,见效快,近年来得到我国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已在就业中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但其创造的产值增长还不够快,比重提高的幅度还不够大,无论是就业比重还是收入比重仍然比较低(2008年就业比重占33.2%,收入比重占40.1%),同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或者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相比,仍处于滞后状态。特别是作为现代经济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通、通讯、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开发等的落后与短缺,此外,教育、法律、保险、金融、咨询、航空等领域有很大一部分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所垄断,这不仅抑制了工农业生产的增长和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服务业更好地发挥促进各个行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4、三次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内部结构升级比较缓慢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