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观感.doc|红旗渠观后
红旗渠观感 2015 年国庆长假,我们一行 9 人驱车从湖南XX出发,一路向北,横穿湖北、河南,到达河南省的最北的城市安阳市下属的林州市(林县),这里与河北的邯郸市、山西省的长冶市交界,处于太行山的东麓。
这里高山沟壑纵横,山上也无参天栋梁之才,山石坚硬,泥土稀少,只有一些灌木林依山崖凹处生长,绵延的山脊一直延伸,两山脊之间才是良田,人们依山而居,我们一路看来,正是高粱玉米丰收之时,道路两旁的农户家家户户门前都忙着扬场,拨玉米粒,堆玉米杆,公路两旁一片金黄,晒的都是玉米,一派丰收景象,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有谁知道,在这喜悦的背后,林县人民曾经有着怎样的刻骨的记忆? 难以想象,一个村庄,几百上千人只有一口水井!每天每户要排队打水,只能确保生活用水,洗澡?那更是奢侈!庄稼地只能靠天吃饭,收成一年有一年无!处于太行山东麓的林县是历史上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1959 年夏天,中共林县委员会(当时的县委书记是杨贵)提出,从林县穿越太行山到山西省,斩断浊漳河,将水引进林县,彻底改变林县缺水的状况!这个胆大而宏伟的计划得到了山西省委、河南省委的有力支持。
那是一段今天难以想象的困苦岁月,一个县的几十万人,为了能喝上一口水,每天都要在太行山的陡峭山路上奔波大半天的时间! 那又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十万人在太行山深处的悬崖峭壁上,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劈开太行山,开凿出了一条人工天河,它的名字就是——红旗渠! 今天凡是年纪上了 50 岁以上的人们,无不知道这个响亮的名字!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一段人定胜天的奇迹,更是一段留给世代后人的活教材! 今天我们迈步在半山腰的红旗渠上,和暖的山风惬意的吹着,旁边的林荫让你感觉似乎身处公园,当你侧身向下看着壁立万仞的山崖、抬头看看高耸云霄的山顶、耳边不时传来水拍山崖的声音 ,你是否听见半个世纪前这里战天斗地的号角声?彩旗猎猎,钢钎当当,炮声隆隆,悬崖间、陡壁上、石洞中,人声鼎沸!我强烈的感受到了那种气氛,当我穿越青年洞时,那种敬佩感油然而生: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是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 616 米 ,高 5 米 ,宽 6.9 米 ,用手工挖石方 19400 方,总投工 13 万个。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频发之时,总干渠被迫停工,但是为了早日引漳河水进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提出“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并挑选了 300 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人每天只有 6 两粮食,他们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许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挖山不止,敲石不断,经过一年又五个月的奋斗,终于于 1961 年 7 月 15 日 将此洞凿通,这个控制性的工程为早日“引漳入林”奠定了基础。
红旗渠的建成,使林县从山坡到梯田,从丘陵到盆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利灌溉网。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他们顶住压力,排除“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用最普通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至 1969 年 7 月底,共建成大小石砌渠道 595 条,全长 1500 公里 ,引水入林! 我们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这些前辈们,更不能忘记在这个伟大工程中牺牲的“战士”,红旗渠纪念馆中详细的记录了这些普通的人和事,只有最平凡的事情才能使人感动,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去看看去体会前人栽树之苦!正如江泽民总书记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愿红旗渠精神永存!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