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心得汇报:
坚定理想信念 敢于担当作为
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主题,认真主动自学,积极参加集体学习,通过仔细研读《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工作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等内容,受益匪浅,感悟颇多。下面,我结合所学所思,联系工作实际,对最近的学习收获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守初心、担使命,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恒定的可贵品格,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理想信念的集中概括和生动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强化理论武装。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学细悟、细照笃行,从中学方法、找思路、找答案,不断提高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要坚定政治立场。坚定的政治立场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保障。作为受党培养多年的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守初心、担使命,就是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本职工作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治能力,树立高尚的政治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场,严守政治纪律,努力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作风清正。毫不动摇地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教育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持续前进。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提高个人素质。极参加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会前广泛听取机关干部意见、深入谈心,会上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方向,会后逐一整改落实。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对照入党誓词联系个人实际进行党性分析,使党性分析过程成为强化党的意识、增强党的观念、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强化组织观念,工作中重大问题和个人有关事项及时按规定按程序向组织请示报告。适应形势发展,全面增强本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将自觉到工作第一线,主动领受工作任务,增强党性,磨练意志,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难题,加强学习,思考研究,不断把本职工作做好。立足本职岗位,提升履职能力。一个学区的工作搞得好不好,学区主任的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项工作落实的质量和效果。我将立足工作实际,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困难面前不低头,问题面前不退缩,勤奋工作,勇于担当。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和困难的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谋划工作、推动工作、落实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守初心、担使命,就是要带头干事创业,在推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上有作为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使命呼唤新担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立足平凡岗位讲奉献,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全力做好教育扶贫工作。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领教育扶贫工作,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在教育扶贫政策排查宣讲、控辍保学、智力帮扶等方面精准发力,特别是针对控辍保学的重难点问题,主动排查矛盾、制定措施、解决间题、推动工作,打出教育扶贫“组合拳”,开对药方拔“穷根”,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学致贫、不因贫失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生跳出家庭的物质贫困,改变文化贫困和精神贫瘠,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一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抓住“立德树人”的核心,为教育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要全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学生能够得到身体、心理和智力的全面健康发展,并符合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是要办好乡村各级各类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有学上”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的前提下,“上好学”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这种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反映到教育上就是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要全面提升农村教师业务水平和师德素养,利用信息化手段,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公平、提质量,提升农村学校义务教育质量,真正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学校,让农民子弟不出乡村,就能享受到与城镇一样的优质公平教育。三是要用学校文化引领乡村文明。乡村办学,既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传播文明的需要。展望未来,这可以说是我们始终都要坚持的乡村办学宗旨和初心。农村青少年学生是我国农村的未来,农民的希望。农村学校文化建设应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凝练学校文化;
应着力引导农村青少年学生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
应有目的地培育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坚决遏制黄、赌、毒的侵害和影响,以农村学校师生的良好风尚,带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打造优秀的学校文化,把乡村学校办成文明绿色的窗口和基地,展示其严谨的管理风格,良好的学风校风,规范的师生行为,并使学校影响进一步扩大,用学校良好的清风正气助力乡村现状的治理和改变,引领乡规民约向善向好,让美丽校园成为美丽乡村文明建设的原点和辐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