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与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优秀教师主要事迹材料
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与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为全面了解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客观分析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问题,**年10月份,组织部分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县人大农业农村委委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了问卷调查、座谈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主要做法 我县现有耕地面积**万亩,水域面积6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7万亩,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75元。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占比一直很高,为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身,我县按照泗办发〔2016〕113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精品桃果、设施蔬菜(食用菌)、特色水产三大特色产业,持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打造“五园五带”,促调整促增收。按照省市要求以及我县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规划,重点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园、成子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省级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卢集生态农业产业园以及黄河故道沿线蔬菜产业带及林果种植带、沿245省道特色林果产业带、沿330省道休闲观光农业带、成子湖周边精品渔业产业带、卢集生态镇建设农业组团产业带等“五园五带”建设,推动每个乡镇建成一个2000亩左右、成方连片、单一品种的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点,加快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设19个单品项目,完成农业结构调整面积3.85万亩,占市下达调减粮食作物面积3.75万亩的102.7%,带动就业人数6787人,通过基地务工与入股分红等方式,人均年收入增加6500元以上。
(二)推广“三种模式”,促调整促增收。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经营模式等方面优势,直接到村里建设生产基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里仁乡引进的上海达盛公司,在里仁乡推广种植甜叶菊,切实改变该乡以往单一的农作物种植模式。推广农场主联合发展模式,通过联合组建合作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既破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难题,又可规避经营风险。如庄圩乡“水八仙”项目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调动了多方积极性,形成农业结构调整合力。推广大户带头群众参与模式,发挥大户典型引路作用,可以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打消群众特别是低收入户害怕担当风险的顾虑。如来安芦篙基地、三庄多肉植物等项目,通过“股份+现代农业” 模式,既解决了农户前期启动资金问题,又借助合作社在种苗、技术、市场等优势,让群众获利更多,使产业结构调整更具有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
(三)“三个优先”布点,促调整促增收。优先布点沿路沿线地块。从总体上看,沿路沿线地块交通便捷,经过集中连片整理,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相对完善,土壤得到有效改良,经营主体比较愿意流转。目前,我县的桃树、精品林果、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都是以盐徐高速、省道245、330、267,以及宿泗路、成子河旅游公路等县乡主干道两侧为重点进行布局和调整的,沿路沿线调整19个单品2000亩以上项目,切实做大规模,做出品牌,做成特色。优先布点新型农村社区。“十三五”期间,我县先行规划建设李口八堡、庄圩大楼等10个新型农村社区。李口八堡村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发展以草坪栽植、果蔬采摘、莲藕观赏等为主特色产业,力争通过3年时间,将八堡打造成为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农业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区。目前,10个新型农村社区调整高效农业项目13个。优先布点省定经济薄弱村。我县明确要求每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都要建成一个产业化项目,目前5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的产业化项目大都启动建设,特别是今年计划脱贫的1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已启动建设55个产业化项目,其中里仁甜叶菊、来安金果梨、裴圩秋葵、高渡扶贫产业园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速度快,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效果明显。此外,根据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步伐,年内5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都要完成一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切实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带动低收入户致富。
(四)“三级书记”引领,促调整促增收。坚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压力”的“三级书记”抓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环节进行部署安排,主要领导定期听取相关政策制定和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总体规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协调、督查推进项目落实。挂钩联系乡镇(街道)县级领导帮助所挂乡镇(街道)定规划、招主体、引项目、抓调整、促发展。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度重视辖区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牵头制定规划,亲自招引主体,推动土地流转和项目落地;
乡镇分管领导具体抓好镇村特色产业规划执行、项目主体招引培育、统筹协调项目实施、督查推进和矛盾调处等工作。村居党组织书记围绕建设特色产业村的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项目主体,因村制宜组织项目实施,强化服务保障,积极调处矛盾,切实推动村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村居集体经济发展。据统计,“支书领头调结构”活动中,全县238个支部书记中有221个支部书记完成了项目实施,兴办家庭农场项目的有132个,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项目的有66个,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的有23个。
二、存在问题 1.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传统农业思维定势的影响,部分乡镇(街道)基地零碎分散而不集中,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不高,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升;
二是龙头企业少而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带动农户不强,小龙头带不动大基地;
三是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绝大多数组织松散,运行机制不健全,小组织带不动大群体;
四是产业开发链条短,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加工转化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制约特色农业持久快速发展;
五是市场与信息体系滞后,生产与销售信息不对称,没有稳定的营销网络,农户只知道种植不知道市场需求,导致生产出来的东西有时会滞销,打击农民种植、养殖积极性;
六是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不高,缺乏闻名全国的农产品品牌,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较弱,小品牌拉不动大产业。
2.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尽管近年来不断加大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沟渠路设施配套不够,抗灾功能发挥受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如遇大旱、水涝之年,容易造成农业减产减收,“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不少基地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生产成本较高。加之农产品不易保管和储藏,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抵御风险能力弱,滞约农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农户产业结构调整意识有待加强。农户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比较缓慢,不利于农民自身种植、养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户的增产增收。要真正形成特色林果产业大县,除了外引内培大户外,就是依靠家家户户的农业结构调整,这样才能实现产业富民根本之路。同时,要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代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4.单体2000亩土地流转面积考核力度要加大。由于农业收益周期长,对一些土地流转大户没有相应的补贴政策,使得大户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单体2000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积数量、主体招引、项目落地有困难,考核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三、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土地综合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生态高效发展定位,以“四减四扩”(减粮食面积,扩高效作物;
减生产主体,扩规模经营;
减面源污染,扩生态种养;
减初级产品,扩加销能力)为主要抓手,坚持“五化同步”(产业高效化、土地合作化、经营农场化、种养生态化、服务一体化)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新形势下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县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泗阳实际,科学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和举措。
(一)确定工作目标,狠抓工作落实。紧紧围绕“生态、高效、特色、现代”发展定位,认真贯彻“四减四扩、五化同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以提高土地综合效益为根本目标,以特色产业(蔬菜、林果、青虾)扩面增量、畜禽产业(生猪、山羊、蛋鸡)转型升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方向,以土地规模流转、新型主体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品牌创建为抓手,不断加快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目前,全县共有耕地面积**万亩,其中非粮面积40万亩(具体为:蔬菜种植14万亩、林果5万亩、水生蔬菜6万亩、水产养殖15万亩)。“十三五”期间,建议每年发展非粮化种植面积3.5万亩,确保“十三五”末,全县新发展非粮种植14万亩,非粮面积达54万亩,非粮化水平达到50%以上。在各乡镇(街道)初步制定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由县农委牵头,邀请省市相关方面专家参与,加快制定“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形成全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方案,确定年度目标任务。成立全县农业项目规划实施评审小组,由县分管领导牵头,县农委具体负责,发改、财政、农开、水利、国土、环保、规划、农机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定期审定各乡镇(街道)准备实施的2000亩以上特色农业项目,确保各乡镇(街道)农业项目建设按规划执行。经评审小组批准确定实施的项目,在土地指标、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等方面予以集中扶持,否则一律不享受相关政策。
(二)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户参与。当前,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农户参与仅仅停留在土地出租、打工就业层面,跟随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一起经营产业的积极性不高。这既有各类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度不高的原因,又有农户担心风险的原因。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必须让农民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使其获得土地增值效益的大部分。建议重点在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农业项目定向扶持等方面,制定特殊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农户深层次参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加大农口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积极对上争取,允许涉农基础设施项目 “叠加”建设,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项目布点的“两张皮”现象。围绕破解土地制约,由国土局、农委等相关部门研究上级文件精神,出台设施农业用地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向上汇报争取力度,尽快将食用菌、淡水养殖、花生、瓜蒌等具有较大经营规模的特色农产品项目纳入政策性高效农业保险承保范围,切实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后顾之忧”。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增加复式新机具补贴比例。要通过政策补贴、项目倾斜等方式,加快创建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加快创建中国驰名商标,提高贵嘴9108大米等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富民效益,最终达到示范引领、促进创收,利益共享、保障增收,保险兜底、防范欠收,拓展经营、争取多收。
(三)建立三支队伍,提升农业效益。一是建立一支乡土人才队伍。在现有农村经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基础上,利用农民培训中心平台,聘请专家教授到当地举办培训班,加强对果农、菜农以及各类养殖户“三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出一批“田秀才”、“土秀才”、“土专家”,专门负责本乡、本村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二是建立一支专业性较强的生产服务队伍。面向全县,培植一批大专以上农学、水产、食用菌、花卉等专业生产服务队伍,长期巡回乡镇、街道指导生产,传授科学技术,帮助农户为经济作物提供品种嫁接、改良修剪、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大棚建设、池塘建设等服务,为培育泗阳优质高档农产品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建立一支农产品营销队伍。在利用网店自身的优势销售果蔬、水产品的基础上,鼓励、激励更多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参与农产品销售,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络。加强与深圳、上海、浙江、南京、山东等大中城市果蔬、食用菌、水产品经销商和加工企业联络,建立良好的供销合作信誉,完善大中城市销售体系,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四)明确考核重点,加大考核力度。一是成立考核组织。由县督查室牵头,农委、农工办参与组成考核小组,对特色产业主体招引、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项目落地等进行考核,其中特色产业主体招引和项目落地情况由农委具体负责,适度规模经营情况由农工办具体负责。二是明确考核重点。特色产业主体招引考核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招引数量、质量,以及是否报县农委备案等情况。适度规模经营重点考核产业结构调整面积、流转手续等内容。凡是集中连片面积不足2000亩的不纳入考核,不经过县乡产权交易平台交易、流转手续不规范或未报县委农工办备案的不纳入考核。特色产业项目落地重点考核项目是否组织实施到位,是否符合县乡特色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布局要求,沟渠路、桥涵闸等基础设施是否配套到位。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对三个指标均采用百分制考核办法,其中特色产业主体招引和项目落地分别按得分的8%,直接计入当年年度乡镇(街道)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考核中的特色产业发展指标之中;
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按得分的5%,直接计入当年年度乡镇(街道)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考核中的土地规模流转指标之中。凡是发现弄虚作假、问题严重的,或者违反操作流程等造成严重后果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是**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系果树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副教授,高级农艺师,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市模范教师,**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2000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从事园艺技术专业教学、生产管理、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工作。十余年来,在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坚守师德、言传身教,作学生的引路人 **热爱和忠诚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教学中认真贯彻和积极实践党的教育方针,深入钻研教学业务,创造性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由于工作突出,于2004年和2013年两次获得**省农业厅“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年和2009年两次获得学院“先进教师”称号,2013年被评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014年被评为**市模范教师,2014年和2016年两次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获得**省“优秀教师”称号。
自2004年起担任辅导员,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与学生接触时注重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和影响着一批批学生。所带的园艺11-2班和园艺14-1班分别在2011年和2015年获学院“军训先进班级”;
园艺11-2班于2012年和2013年分别被评为学院和**市“优秀团支部”;
园艺14-1班的学习成绩在全系始终名列前茅,在全院广播体操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关注贫困生的思想动态,经常走访贫困学生家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于2012年被评为**省高校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先进个人”。
以身作则、团结合作,作团队的领路人 为了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任教期间,**除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外,还一直积极参与专业教改,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与考试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多次在中高职师资培训及院、系各级教学培训活动中做典型经验介绍。
在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果如下:2003年度获**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系多媒体教学比赛三等奖;
2005年和2007年获院级青年教师课件大赛优秀奖;
2008年主持的《果树栽培》课程被评为**省精品课程;
2008年主持编写的《果树栽培》试卷获**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优秀试卷评比过程类试卷一等奖;
2008年主持制作的《果树栽培》课件获**省第九届教育软件大赛二等奖;
2011年设计的《果树栽培》教案于获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艺系教案评比一等奖;
2012年获**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
2012年获全国农业职业院校“禾苗杯”青年教师专业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
2013年主持制作的《果树栽培》网络课程,获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职理科组二等奖,参与制作的《葡萄硬枝扦插技术》获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程组优秀奖。
自2003年起,**担任学院葡萄生产基地项目的负责人,主管葡萄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她带领教研室人员,成立项目小组,实行股份制运作,模拟企业化管理。实训基地由教师个人投资,学生进行管理,最终形成了一块基地,一组教师,一门课程,一班学生,一块责任田,一份收获的基地管理模式,为我院实训基地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目前葡萄生产实训基地已经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严谨笃学、锐意创新,作专业的带头人 近年来**积极致力于专业教改和课程改革研究。2013年主持**省职教学会课题“季节-任务-能力”三位一体《果树栽培》特色课程改革与实践;
主持**省高教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研究2013-2014年度重点课题“;
主持**省教育评价协会课题“高职种植类专业教师“五力合一”职业能力提升研究”;
主持**省高校工委党建课题“农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党员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主持园艺技术专业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中《果树栽培》课程子项目和果树生产技能训练场虚拟实训基地子项目的建设;
主持**省信息化建设葡萄生产园的建设任务。
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果如下:主持的“季节-任务-能力”三位一体《果树栽培》特色课程改革与实践于2015年获得**省职教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主笔的“高职院校果树校内实训基地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实践与探索”于2015年获第六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的高职种植类专业教师“五力合一”职业能力提升研究”项目2017年获**省职教学会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持的高职种植类专业“四位一体,三效合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项目2017年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完成的项目“高职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研究”于2008年获**省教育科学“十一五”中期优秀成果三等奖;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双线双循环”教学模式研究和**省农民技术员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2个项目于2013年均获**省高教学会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
“园艺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于2014年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和“高职种植类专业项目递进式实训模式研究”均于2015年获**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高职种植类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初探”于2015年获**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中期优秀成果二等奖。
除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外,**也积极参与自然科学研究。自2008年先后主持院级重点科研项目“葡萄优新品种的引进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 “避雨栽培模式下辽峰葡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北方地区葡萄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此外,还积极参加**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的科研项目5项。通过项目研究取得的成果在社会上推广后,不仅带动了果树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通过品种及技术推广,使得教师和学院的社会知名度也大大提升。2016年主持的辽峰葡萄避雨栽培及无核化生产关键技术获**市女职工“十佳”创新成果奖。
于2007年开始进行果树优新品种的选育,参与选育的光辉苹果、托拉米树莓、辽峰葡萄、红祥珠樱桃、垂枝毛樱桃等品种均通过了**省种子管理局组织的品种备案。参与制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李生产技术规程和苹果密植园改形技术规程,分别于2007年和2015年通过**省省级成果鉴定。先后在省级上发表自然科学及教育教学论文10余篇。副主编教材及科普著作10余部,其中有3部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的《葡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和《图说葡萄栽培关键技术》书籍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获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潜心钻研、服务社会,作农民的贴心人 作为专业教师,**经常深入农村进行社会服务,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科技下乡及企业行业各项活动,宣传科技知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主要参加了**省农民技术员培训、农民培训师资培训班培训、**省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省农民科技带头人培训、**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以及**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省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教师培训、高职师资培训、新疆农业产业化培训、新疆基层农广校人员培训等,共培训各级各类人才约5000人。通过项目培训,既教会了农民知识和技能,又改变了农民的生产观念,为减少农民生产损失,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基础。授课中她丰富的实践经验、浅显易懂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培训者,获得了培训人员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