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经贸招商公文 > 内容

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0 06:10:20     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不断使用,信息道德也越来越值得我们重视。因此,我们一线教师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也要重视信息道德的培养,通过挖掘教育资源,抓住时机,不断加强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道德;德育渗透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适时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这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在教学设计中合理穿插情感教育实例,使学生在学到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熏陶,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甚至内敛成自我的个性品质。另外,信息技术课注重实践,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如果把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等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就可以使德育资源更加丰富,德育力量更加强大。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德育资源进行如下分类。1.爱国主义教育。比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再如,我们在第一章讲到信息技术发展经历的五次革命内容时,穿插提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可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上到“在Intemet上获取信息”一节时,可以布置学生查找、获取关于奥运会上的“中国飞人”——刘翔的故事,为祖国争光,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时机。 2.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意识的培养。作为社会的个体,我们必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以创建和维护和谐社会,虚拟社会也如是。学生正处于科学世界观形成时期,这个时候更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培养。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我们在享受各类成果的同时,自觉保护知识产权,遵守《软件保护条例》,抵制盗版软件。更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文件,不制造、传播病毒,不使用恶意软件对计算机用户进行恶意侵害;自觉抵制网上色情、暴力的诱惑和腐朽思想的侵害,甚至更进一步自发去净化虚拟社会中存在的乌烟瘴气。另外,也可以适时进行反面素材教育,从而教育学生科学文明理性地上网,做网络中的合法公民。
  二、抓住时机,灵活渗透德育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这门学科并不是纯粹的思想教育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讲究课堂组织艺术,抓住时机将德育进行于无形之中,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学好知识、技能,又要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我们可以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以下几方面教育。1.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国学生较之于国外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这种差距并不在于学生先天的个体,而是中国式的教育弊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实践中思考、创新。比如,我们在讲到第三章中“用word制作目录”一节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主要的几个操作,如艺术字、文本框的插入等,接下来,对于艺术字、文本框的各种设置以及项目符号的使用等,让学生在自我探究和互动学习中学会使用,并发挥创意,体现个性。2.培养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以任务为驱动,任何一个活动的设计,考虑到“因材施教”和“差异教学”,我们往往采取分组活动,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团结、友爱、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品格,也培养其竞争意识、协作意识。
  三、因势利导,把握网络道德教育主动权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也将是一个选择的时代。网络社会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共享、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各种道德的、非道德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对学生有着太多的诱惑。健康的网络环境会对处于网络中的每一个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同时,网络道德也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自主性、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将各种教育因素进行整合,从而取得正本清源的教育效果。1.加强信息筛选和评价能力的培养。网络上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而且每天都以天文数字的速度在增长,这些信息中,有很多是重复的或是虚假的,如果没有一定的信息筛选能力就会成为信息的奴隶。而且一些虚假的信息会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造成不良的后果。比如,在介绍有关因特网知识时,每节课我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把关注到的网络新闻讲出来与同学互相交流,发表见解,并让他们利用所学到的搜索引擎知识去搜索网络犯罪的新闻报道,使他们在资料的搜索、筛选中对网络、病毒等方面加以正确全面的了解,并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务与责任观念。要让学生全面理解信息活动中必须承担的义务与责任,慎重在网络公共场所表达个人观点与看法,不发布或传播有害信息,不能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更不能有意传播虚假信息误导他人。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资源,一定要把握好度。俗话说,“过犹不及”。中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领悟能力和自省能力,因此,教师重在提醒,而不是过多地督促、强调甚至监管,否则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走向另一个极端。

《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