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大改革举措,加快推进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是“十三五”期间政府财政管理改革的重大目标之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更成为基础中的重中之重。为确保“十三五”期间能将包含这一系列思想理念与制度措施的重大变革顺利平稳地过渡与发展,夯实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意义重大。本文结合财政部颁布的相关制度规范,深入剖析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发掘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成因,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基层 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基础工作
一、引言
会计基础工作是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的总称。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和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其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核对;会计报表的编审;会计档案的保管;会计监督的程序要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等。近年来,社会改革进程中的利益调整给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人事、机构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一些单位放松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或者仍沿袭以往年度的做法,根本没有建立成体系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模式。这种状态难以适应改革形势下的会计工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会计基础工作混乱,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阻碍了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人员配备不合理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机构人员的设置配备上普遍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有:随意安排没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财务工作;或是财务人员身兼数职,财务之外的工作繁重琐碎;有的单位岗位设置未考虑独立性要求,缺乏制约机制,如安排出纳人员管理印鉴,制单与审核不分设等。其原因主要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紧张,人手缺乏以及基层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够。有的单位领导认为会计基础工作不过是简单的账务处理事务,只要认真细心,谁都可以做得好。从而长期忽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度的建立健全。这极大地削弱了会计工作基础,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对原始票据审核把关不严,票据管理不规范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原始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七大要素及其他的附加条件,但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普遍未得到彻底地贯彻执行。具体表现有:原始凭证不合法或无效。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列支的外来票据无外乎有两种:税务发票或非税票据。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税务票据尚能依规使用,但对非税票据的种类与用途常不能正确区分,有用往来票据直接列收入的,有用对方销货单入账列支的,甚至有用白条直接列支的,管理较为混乱。再有原始凭证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的现象较为常见。如发票仅有总金额,未注明具体货物品名、规格、数量、单价、时间等内容,也未附相应清单。报销手续不完善,存在无经办人或证明人签字的情况。有些工程项目报销款项时无决算或无合同无协议等。其原因有财务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审核把关不严,也有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包括领导对财务报销制度法规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业务是真实的,对原始票据要求不必过分严格。原始票据是构成会计核算的基本对象,没有原始票据根本无法进行会计核算。原始票据的不规范直接造成了会计资料数据信息的失真,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三)资金管理不规范,大额现金支付现象多发
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现金的结算限额为一千元,超过限额部分应当以支票、银行本票或转账方式支付。虽然这个结算起点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不一定相符,但根据该条例的精神,大额支出应尽量避免使用现金。实际工作中,有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只图方便在可以通过转账支付的情况下仍使用大额现金支付。与大额现金支付同时衍生的问题有部分单位存在超限额提取现金、月末或年末账面现金余额过大、甚至存在白条抵库现象等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其原因有:客观上《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实施时间较早(1988年),就目前物价指数经济水平衡量,一千元的结算起点应存在调整空间。主观上部分基层单位习惯延续以往做法,对大额现金支付可能产生后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同时单位内部也未形成对大额现金支付的有效内控监督制度。资金管理不规范、大额现金支付带来的资金安全与廉政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如不加以控制,将给单位带来非常不利的严重后果。
(四)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会计核算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分别规定了相应的会计科目名称、核算范围、使用说明、主要的账务处理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科目设置与使用上显得较为随意。有的会计人员未深入学习各科目核算内容的实质,仅凭自己的印象与习惯来设置与使用会计科目,如:随意增加减少《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下的款级科目;对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不加以区分;有些科目只设总账科目、二级科目未设明细科目等。同时对记账凭证的处理不规范,会计核算较为混乱。如记账凭证内容填制不完整、编号编制不科学;账务处理不及时、不明细;暂存款科目使用随意或暂存款不及时清理、长期挂账;未按规定建立相关辅助账等。其原因主要是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生疏,对会计知识学习钻研不够,满足于墨守成规,对日新月异的国家会计改革形势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最终影响到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
(五)固定资产会计记录不清晰,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长期以来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老大难问题,其具体表现有:首先账务体系设置不合理。财务账与实物账两张皮,财务账面数值对实物失去控制;其次财务会计信息更新不及时。对各种情况形成的固定资产进出财务部门未能及时入账、调账、销账;再有期末缺乏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管理未形成“闭合环”。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个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链条中涉及的部门、人员、手续、环节众多复杂,财务核算人员与实物管理人员往往手尾不能相顾。而单位针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活动不得力,内控制度基础不完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这种状况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