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转正申请书 > 内容

“两会”代表说:“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新期望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3 06:08:14     阅读:


  摘 要:2018年3月3日-20日,全國人大、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因此,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代表和委员们共同瞩目的焦点话题。综观各大报刊和网络对“两会”高等教育问题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三大焦点,主要突出了“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培养高质量人才”这一宗旨。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两会;师资队伍建设
  两会期间,“教育”是代表委员和各界舆论集中关注的热点领域,学生“减负”、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议题持续走热,是历年两会不多见的现象。高等教育中的“双一流”建设、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等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辩证看“双一流”建设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工程。2017年9月,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确认公布。2017年12月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双一流”方案陆续公布。“双一流”建设受到了各方关注,也同时存在一些疑问。其中,资源配置不均衡、人才争夺等都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第一,“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非均衡发展战略工程。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强调,“所谓非均衡发展战略工程,就是发挥我们这个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优势资源,培育冲刺世界水平的‘国家队’第一方阵,增强中国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家走向世界强国的过程中,国家号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行非均衡投资是明智之举,或许也是最佳选择。
  第二,“双一流”不是终身制,要进行绩效评估。“双一流”建设是开放的、动态的、持续激励的计划。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表示,“‘双一流’从方案设计之初就不是终身制的,需要根据建设情况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估,其目的便是推动建设高校拿出成果。在评价体系中,重点要服务国家需求、加强实践标准、淡化数字化指标导向等评价。” 在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校长赵继看来,“建设”才是“双一流”的核心,而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双一流’是划了一个圈,圈里的安逸了,圈外的拼命挤,这样理解就片面了。”
  第三,“双一流”建设不但不会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还能带动中西部高校的发展。“在一个不发达的省份,建设一所世界一流大学要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委员的这句话引发了强烈共鸣。人才竞争没有优势、缺乏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不顺、传统优势学科面临东部高校强势赶超、新兴学科建设又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西部大学“地方队”要想保持原有特色,尽快搭上“双一流”快车并非易事。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这让中西部地区高校代表们备感振奋和鼓励。特别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对中西部我们相应实施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能力建设工程,开展了对口支援中西部的活动,还出台了部省合建中西部高校的方案。”这些都是有利于中西部高校发展的,“双一流”建设不但不会削弱中西部高校发展,反而为其打开了一扇发展的大门。
  一流大学必须培养一流人才
  高等教育正在面临重大变革,大学要在变革中保持定力。大学肩负的使命在不断增多,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到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但育人始终是第一位的,大学的定力就体现在对育人的坚守。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我讲过,世间上百年名校无非育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大学必须牢牢坚守的初心。”
  第一,面向国家战略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建议,把引导政策转化为计划行动,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导向,深化制造强国人才供给侧改革。他指出,“首先,要改革培养模式,实施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其次,改革课程体系,注重交叉融合、一专多能型人才打造;再次,改革培养环节,注重知识应用、创新能力打造;最后,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建立校企长效合作平台。”
  第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进内涵式发展。首先,必须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这是学校重要的生产力;其次,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再次,要调整优化我们的学科结构、专业结构,让高等教育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最后,要改革体制机制,为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各种人才提供体制机制保证。
  “‘双一流’大学建设一定要把人才培养放到突出位置,培养一流人才的才是一流大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张政文说:“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不一样,各有各的规律,所以要实事求是,按人才培养的规律来培养。”两会中,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们结合自己相应的领域都提出了对人才培养的期望与建议。例如:“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相衔接的完整医学教育培养体系,是国际公认的医学人才培养基本规律。”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建议,“科学合理构建临床医学‘5+3’人才培养体系,重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学制体系。将‘5+3’一体化及5年本科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者,按照国际惯例授予医学博士学位,不再授予硕士学位,加快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扩大‘5+3’一体化医学生招生范围与规模;控制专科医师培养规模,不超过医师总数的1/3,并与学位教育脱钩。”又如:近年来,人工智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掌握国际科技竞争主导权的核心竞争力。但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万人。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人才培养带来了新课题,编程能力、计算思维等都成为科技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关键内容。

《“两会”代表说:“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新期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两会”代表说:“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新期望.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