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发利:抗战中的龙头家族企业
洪发利机器营造厂,抗战中在重庆是经营规模较大的家族企业。经营机器、建筑、轮船、翻砂、黄金及银行业务,初期资本八十万元,固定职工一千余人,建筑方面雇佣临时工六七千人,承包四川和重庆较大的银行、机关、工厂、官邸等建筑工程,是当时全国四大营造厂之一。在机器方面,拥有大型机床,机器生产业务在重庆首屈一指,机械零部件的生产也赫赫有名。拥有九艘轮船,租与轮渡公司,做重庆两江渡河的必要船只。后来发展到开银行、金号,活跃于重庆金融市场。洪发利机器营造厂在重庆机器制造、建筑和交通建设方面曾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民国时期经营比较成功的家族企业。其经营理念和家族管理模式值得今天的企业家借鉴。
洪发利经营状况
洪发利的前身是一家德国人在汉口开设的机器厂,生产车、刨、铣、钻机之类产品。1919年德国人撤走,将工厂交与学得一口流利英语、熟练掌握了各项生产技术的高国洪经营。高国洪懂技术,但不善经营,业务无法维持,负债累累,后来甚至靠变卖机床度日。无奈之下,高国洪将已经成年的两个儿子带入厂里。大儿子高云集懂英语,精明能干,善于察颜观色,对外交往联络甚多,被任命为总经理。二儿子高仲强,沉默寡言,忠厚朴实,对技术也在行,长住厂里,逐渐接管了财务管理和车间管理职务。高国洪担任总工程师,退居二线,工厂名称正式改为“汉口洪发利机器营造厂”。
高云集研究分析了业务情况,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对机器部分,采取预收定金、加工订货方式;建筑方面预售部分工程款购买原材料。高还主动走出去,亲自联系业务,从银行借得部分周转资金,采取滚雪球的方式经营。很快,各方订货越来越多,企业在机器加工制造、汉口建筑方面崭露头角,企业蒸蒸日上。后来更成为汉口的知名机器制造和建筑企业。到了20世纪30年代,汉口成为中国制造业重要基地,洪发利更是当时民营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代表。
1935年,重庆聚兴诚银行经营桐油生意,需要在万县修建油池。洪发利承包该项工程,这是他们首次涉及四川的业务。洪发利标价低廉,建筑质量高,而且提前完工,颇得银行杨家父子称赞。经该银行介绍,洪发利又承包了重庆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的全部建筑工程。至此,洪发利在四川的生意不但立足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全面抗战爆发后,洪发利机器营造厂迁来重庆,在打铜街修建厂房,后又迁往林森路新建厂房,在上清寺设立机器分厂,扩大再生产。建筑方面,洪发利承包了曾子唯(师长,川盐银行董事长)公馆(现重庆第三人民医院)、兵工署第24厂(现重庆特殊钢厂)、豫丰纱厂及合川分厂、裕华纱厂、沙市纱厂、庆华颜料厂的全部房屋,以及蒋介石公馆、宋子文公馆、贺国光公馆等处。由于货币不断贬值,洪发利将所得利润大部分及时购买建筑材料和制造原料,不断扩展机器制造业务,建筑方面因此更获得进一步发展。这期间,洪发利先后购买顺昌、济运等轮船九艘,租与轮渡公司经营,成为重庆两江轮渡的主要船只,每月获取巨额租金收入。当内迁工厂还立足未稳、甚至还在苦苦挣扎时,洪发利已经成为声誉鹊起、利润丰厚的大型企业了。
1943年,洪发利利用财政部允许公开买卖黄金的政策,买下一座银楼,与人开始合伙做金银生意,后改组为和平银行,主要经营棉纱及金银方面的金融业务。该银行利用社会游资,聘请专业人士,大搞美钞、棉纱买卖,大获其利。
抗战胜利后,和平银行继续经营,公司负责人高云集则长住上海,除了继续经营银行业务,他还买进船只,经营长江水域及近海的客运业务。在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最后几年,洪发利公司依然稳健经营,企业利润稳步增长,几乎未受到时局的影响。这在那个动荡的年月,几乎是个奇迹。
洪发利的家族管理
洪发利之所以经营稳健,除了高家父子个人的才华外,与其采用特殊的家族管理模式有关。
洪发利由于是独资经营,与大多数家族企业一样,初期机构设置并不多,组织比较单纯。管理人员基本都是高家的亲戚和家族成员,或者徒子徒孙。在20世纪30年代末,公司只有一个总经理,几个建筑工程师,几个机械技师,行政上仅有一个总务组长。每个工程处,各设一个管理员,一个监工,总分厂的机器车间,各设一个大师傅,连厂长都没有。总务组长郑建侯过去是高云集的英文老师,文质彬彬,足智多谋,忠于职守,他来决定厂里的大小事情。他每天上午八点到办公室,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才离开,星期天也不休息,于1942年病逝。总厂机器车间的大师傅彭光中、二师傅周绪德,上清寺分厂的大师傅杨江清都是高国洪的高徒。工程处的管理员都是高国洪的内亲,女婿、侄儿、舅子、表弟、堂兄等都在公司内任职。洪发利基本上是一套“家搭子”在搞生产经营。因为高家父子的威望、技术,也因为高仲强在内部管理方面的强势,所以高家父子在公司内能够得心应手。到了20世纪40年代,机器生产供不应求,建筑业务不断拓展,黄金和银行业务次第开展,人员逐渐增多,加之捐税日益频繁,只靠“家搭子”管理,已经不适应当时的新形势。此时洪发利才开始调整机构,加强阵容,健全组织,实行分工负责制,成立机器翻砂车间,并分别成立工程、轮船、会计、业务、总务等室,每室设主任、副主任。各管理岗位仍然主要是高家家族人员和学徒人员担任。各部门都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拟出了实施细则,健全了各项账务。这样一来,作为总经理的高云集,减轻了管理压力,可以腾出精力搞业务,并开展对外交往。
在基层人员管理方面,高家招聘新员工时,具有高家家族背景的优先,如没有,需要家族背景的老员工做担保。晋升职务时,总务组长会根据员工平时的表现,是否对企业忠诚,技术上是否有进步,具有家族背景或者师徒背景的人会优先晋升。厂里职工待遇比同行稍高,除了每月固定工资外,每逢端午、中秋、春节前夕,总务组长或者高家父子会亲自出面向基层员工和管理人员送红包,即所谓论功行赏,每人一份,多少不一。
洪发利没有实行员工持股,但节日派现和年终分发奖金甚至比全年工资还高,高家基本能做到贡献越大,分享越多,多数管理人员都能拿到比期望值还高的年终奖金。送红包时非常保密,彼此都不知道金额多少。高云集送红包时,一般都要说几句感谢的话,送得多的,还要指出做了哪几项得意的事情。一般员工和管理人员都觉得,跟着高家父子干,工作稳定有前途,收入有保障,干得越好,收入越高,自己也会被企业认可。因此,工作时间稍长的员工均爱厂如家。除此之外,高家父子也经常在员工面前强调家族观念、家族荣耀之类,做类似思想教育的工作,也很有成效,强化了忠诚企业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