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体系视阈下广播电视大学转型探析
摘 要: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发展成为由中央电大,44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独立设置的广播电视大学),1,103所地市广播电视大学分校(指电大分校和由省级电大直接管理的工作站),1,853个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指电大分校管理的工作站),3,000多个教学点和60,000多个教学班组成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累计培养学历教育毕业生756.87万人,[1]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需求急剧增长与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累计完成了对5,000余万人的各类非学历教育,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各类企业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培训,为我国广大教师和管理专门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为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实用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的贡献。
然而,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和其他教育领域发展一样,总体上还不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的要求,突出地表现在办学理念、质量、体制、手段等诸多方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北京、上海等地广播电视大学,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要求,在总结经验还为调查研究世界各国开发大学建设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对于加强现代化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对于深入调查研究和进一步整合全国高等学校与社会最优化的教育资源,对于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实现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开发大学转型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了初步改革的方案。这些探索性的举措为广播电视大学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维度下的电大转型
在广播电视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尤其是向现代化开放大学转型,应当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重视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的发展,从上个世纪60年代网络开始出现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几乎每天的必修课并且都不能离开的、世界规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务资源。在2011年,全球使用互联网的网民已有21多亿,全球电子邮箱总数31.46亿,我国网民已达5.1亿人[2]。
最近几年,埃里克.施密特又进一步提出云计算的概念。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信息的存储能力,传输能力和对学习者的服务能力。即更加遵循网络教学的规律,采用一站式的网络教学服务,教学平台使用方便,平台功能全面灵活,学习环境互动合作,学习课件活动有趣,学习资源共享共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保证教学和学习质量。云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因此,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和先导的新技术革命不仅带来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教育、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而且,也给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新的重大机遇。
正因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的工作,不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的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且正酝酿着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这场变革能够解决长期以来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惑,即同时实现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以及减少教育支出的目标,为更多人提供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如英国开放大学,“现在,英国开放大学是英国规模最大的一所大学,学生数占全国大学生的1/3,英国开放大学不仅拥有国内学习的22万在校注册生,而且还有6万国外注册生。教学质量已跻身英国大学的前10名,位居牛津大学之上,教学研究水平居第三位。在英国进行的关于学生满意度的全国调查中,英国开放大学也连续三年排名第一。”[3]印度利西亚开放大学(特布卡大学)的网络学习者超过50万,遍布全球。菲律宾开放大学开发的研究生层次的网络课程,得到普通高校的学分认可,并深受菲律宾普通高校学生的欢迎。[4]同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有线网络到无线网络,从电脑到各种形式的移动终端,使得广大学习者在终身教育体系下的终身学习的道路上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变成现实,“从摇篮到坟墓,终身并随时的学习”[5]。
开放大学突破时空限制,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广大城乡、社区、家庭,尤其是广大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满足他们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改善基层人才匮乏的窘境,并通过保障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公平。同时,作为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探索者、先行者和引领者,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广播电视大学必须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远程开放教育能力、水平和质量,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裁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办好开放大学”。[6]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中的应用,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为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实现向高质量开放大学转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在我国教育发展新的趋势维度下电大转型
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因此,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我国优质高等教育的资源的不足,现有2,200多所高等学校中,其中真正高水平大学(985、211学校共100所)占大学总数的不足5%,这也受到我国极其重视学历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在我国追求优质教育、精英教育的潮流势不可挡。无论是传统教育形式中的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也无论是参加培训和辅导,选择好的学校或办学机构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服务教育需求大幅增加,出于对知识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渴望。我国许多家长为自己和孩子事业发展和职业需要参加网上学习的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传统教育还没有完全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应试教育激烈竞争,无疑严重地影响到学习者的身心健康,而且透支了学习者学习热情和兴趣,妨碍了人的全面发展。
自1965年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首次提出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以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教育界普遍认同的基本理念。同时,终身教育符合社会的发展和对个人自我人格不断完善的学习需求,经过4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原则。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7]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8]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尤其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最重要条件是学有所教。继续教育是学习者接受终身教育的重要依托,开放大学是终身学习“立交桥”上的重要环节,它强调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过程的终身性、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和教育空间的社会性。广播电视大学并不缺乏开放教育的机会和资源,而是缺乏优质的开放教育机会和资源。开放大学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导,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传播工具和公共服务平台,以其人群辐射范围广、入学门槛相对宽松等优势,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学习条件和内容。成人学习的重要特点是学有所用。成人学习要求学习内容要密切联系学习者的工作和实际,其学习需求是多样化的。可以说,单一的学历提高的教育需求是相对容易满足的,而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则是一个教育机构难以承担的。从多样化学习需要来看,学有所用就是针对不同学习者的需要提供不同的专业知识或培养不同的专业能力。广播电视大学的专业范围目前很难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开放大学将会为广播电视大学专业资源共享和专业优势互补提供平台。这就可以促使广播电视大学形成自己的优势专业,避免广播电视大学专业和学科建设的大而全、小而全、又过分一般化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国家,仅仅依靠传统学校教育,已不可能满足经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需要了。
总之,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为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实现向高质量开放大学转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开放大学的建设和改革创新,既是建立我国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大举措,又是对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的彻底解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因此,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促进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已迫在眉睫。
三、在国家教育改革规划和电大发展维度下电大转型
“未来的大学使用新技术来‘解构’”。[9]“解构”必然带来重构或流程的重组。从教育技术方面继续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从信息化角度看,广播电视大学可以视为教育信息化在高校边缘划出的一个试点。但是,随着网络和新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开放教育,物化技术为开放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空间。
一是高等教育中采用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信息乃至知识组织管理的技术的应用和教育教学的变革。
二是在这些工具生产力推动下,教育技术的提升,如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相应的教学设计,技术对教学互动的新的支撑等。
在教育信息化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就中,开放教育和传统高校形成了某种对比:教育信息化改革传统课程和教学,广播电视大学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传统高校差距很大。那么“如何整合、利用现代开放教育的试点成果,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主要环节的应用,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和现代企业化的运行制度改善高校的管理体制,使远程教育试点成果在高校开花结果。”[10]
广播电视大学的创建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改革启动后,高等教育规模无法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大规模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欠债等方面因素。开放教育的规模效应发挥了“急就章”的作用。而在当今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其社会发展教育指标的提升压力也倍增。中国从业人员7.96亿,农村富余劳动力1.2亿,老龄人口1.44亿,经过一次性学校教育进入社会的成员10亿人,为在校生的3倍。新市民阶层的教育压力在4亿左右。终身教育压力再一次要求有一个高度灵活的系统和突破传统学习的教育经济学的教育模式:开放教育的成本效益理论实践具有相应能力,开放教育是通过“大规模生产”来突破教育规模的。[11]中国电大、印度的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的成本分别约为传统高校的35%、35%和25%。[12]
在终身教育框架中,要使各类高校参与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岗位从业人员、社区乡镇民众提供培训,充分利用电大转型的开放大学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支持服务和学习成果认证转型,衔接各阶段学习。
广播电视大学向现代开放大学转型,即开放大学的建设不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翻版,而是以新的理念,改革创新的精神,促进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实现实质性的转型。
电大系统现有的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实行的是各级政府办学、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有利于把人、财、物统一分配,更加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在电大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大系统在教学上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13]上级电大对下级电大的教学业务进行指导。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地方教育资源的整合,电大系统结构发生了变化,有的地方出现了教学过程管理失控,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引起社会的关注。从电大的教学管理来看,行政管理色彩比较浓,尽管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后,中央电大一直努力推进从教学行政管理向教学过程管理的办学实体转变,但从独立办学实体的角度来看,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因此,广播电视大学转型时,要依据《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设计其组织架构,实现校内教学与管理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要建立学校制度,通过制度实现自主管理、民主监督。
对广播电视大学进行“扬弃”。开放教育的社会化生产依赖于广播电视大学的天、地、人三网,基于此才形成了系统办学、支持服务、质量保证、技术资源和公共服务等平台。因此,要“扬弃”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根据“大教育”格局,整体权衡开放大学的总体规划:包括地区平衡、经济地理平衡、与资源合理布局推送及公共服务平台分布,国家、地方的“立交桥”规划要对接起来。
《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开放教育可以作为首选模式。[14]这主要是因为开放教育试点中,实施单位形成了灵活学习模式,践行宽进严出制度,构造了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这不仅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实验机会,而且也为改进成人教育、提升终身教育、建设学习立交桥提供了一系列的经验、方法、技术和物化形式。
开展远程教育成为“发达国家:政策和规划,用以应对具有强制性发展性的文化”,即使是发达国家开展远程教育也是出于“政府对教育公平的考虑。”[15]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应在政府统筹规划下,制定相关的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转型的国家开放大学与地方开放大学在办学层次、服务范围以及主要任务等方面的适当分工避免教育资源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状况,为广播电视大学转型的现代开放大学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大教育立法,依法治教。借鉴国外开放大学立法经验,总结电大30多年的办学实践,广播电视大学转型的现代开放大学应避免再走“先上马后备鞍”的发展之路了。应制定其章程,明确其性质、地位和功能,落实办学自主权;明确其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明确政府责任和经费投入等等。应制定终身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开放大学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广播电视大学转型的现代开放大学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四、结语
总之,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向现代开放大学转型是电大人的梦想,实现梦想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电大人一定要在国家需要的大局上,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思考建设开放大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顺利地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向现代开放大学转型。
【责任编辑:郭延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