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李瑞锋(1978-),男,内蒙古人,博士。
摘 要:通过对20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发现:(1)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对农村经济就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农村经济就增长0.28%。(2)我国农村教育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4%。(3)农村义务教育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但我国低重心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导致投入不足,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异常艰难。
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村经济;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04-0092-06
农村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承担着非常艰巨的任务,而且基础性教育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就我国而言,关于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农村教育和农村经济增长的研究较少,实际上,我国的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教育的投入管理体制和受教育机会公平性等问题都明显有别于城市地区,进而教育质量也存在明显差别,因此,专门对农村教育和农村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物质资本等要素投入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自20世纪60年代Schwartz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许多学者关于教育和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Lucas的贡献较为突出。Lucas将Schwartz 的人力资本与Solow的技术进步概念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将其内生化,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才是产出增长的真正源泉[1]。其他经济学家也相继建立了一些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型,其中主要有Becker, Murphy and Tamura [2]、Sala-i-Martin(1992)等,在这些增长模型中,经济学家们十分强调人力资本的关键作用。其他学者的研究[3-4]也证实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品质,是通过对人力投资形成的,其中,教育对人力资本的提升最为直接和重要。在具体的实证研究中,人力资本通常是通过教育变量间接度量的[5]。由此可知,教育对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作用,进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分为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前者是指个人的人力资本能提升自身的生产率和收益,后者是指平均人力资本水平提升能提高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在理论发展的同时,许多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分析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Schultz通过计算1929—1957年美国因教育水平提高而增加的教育资本存量和教育资本收益率来测量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6]。Denison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分析了教育作为一种要素投入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把教育纳入人力资本的范畴,实证研究显示1929—1985年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3.7%[7]。Hall, Jones(1999)对127个国家1988年劳均产出的跨国差异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以教育反映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为22%。Young[8]、Gupta and Chakraborty(2004)同样也证明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Lau,Jamison,Liu,Rivkin 采用巴西1970年和1980年的数据,用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人力资本,实证研究显示,教育总体上对实际产出的增长有积极影响[9]。我国也有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史清琪、秦宝庭等采用丹尼森的方法计算了我国1952—1987年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为12.72%[10]。沈利生、朱运法、张帆等的研究指出,以教育反映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11-12]。就农村经济而言,周晓等使用panel数据,研究了人力资本对农村地区产出的作用,回归估计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3]。李勋来等利用时间序列数据,研究我国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人力资本对我国农村产出的贡献率低,但其作用是显著的[14]。
也有一些研究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没得到充分体现。Jones以及Eicher and Turnovsky通过对OECD国家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认为,一些以教育体现的人力资本高速增长的国家,也并没有带来经济相应速度的增长[15-16]。World Bank、Chengze et al的资料表明,虽然不少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达到一定水平,但经济增长的效果却并不明显,经济增长没有取得与人力资本增长相应的进步[17-18]。一些关于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也指出,以教育体现的人力资本对农村地区产出的作用并不显著,甚至是负向的[19-22]。
从上面的文献可知,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差异,在一些国家或者某个国家的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并未带来经济的增长。那么就我国农村而言,通过教育发展对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否对长期的农村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非常明显,城乡差距突出,城乡经济的一体化程度非常低,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与此对应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也非常缓慢,虽然农村地区人口众多,但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人力资本的作用难以发挥,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之一,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村教育和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进行分析。本文在深入探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C—D模型分析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模型构建
在前面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以教育反映的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扩展模型,来说明教育的效应,采用的是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型:
Yt=A·Kαt·Lβt·Hφt(1)
其中,Y为产出,K为物质资本投入,L为劳动力投入,H为人力资本,A为技术水平,α,β分别代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
H=es(2)
在相关研究中,教育主要是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提升而纳入模型,许多学者往往使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因此,H表示平均受教育年限,随着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以教育反映的人力资本对产出的作用呈现指数增长。如果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0,那么其人力资本水平(H)为1,这意味着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不会起到作用。
把该式代入上述模型,取对数,并假设φ=γ,模型可表示为:
lnYt=lnA+αlnKt+βlnLt+γSt(3)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育对农村经济的作用,我们在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非农产业GDP占农村GDP的比重和农作物播种面积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