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合集
【篇一】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总书记指出,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但是,局部仍然存在短板和问题,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工作中要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要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要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持了我党实事求是的作风,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能直面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我们要学习总书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我们基层干部作为总书记的排头兵,要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让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成为康庄大道。
【篇二】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要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客观真实反映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形成良好预期,坚定发展信心。党员干部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就要知行合一,用好“知问题、明思路、觅方法、抓落实”四步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
补短板就是要“知问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就是要发现工作中的存在问题,知道工作存在的短板,然后针对问题短板有的放矢。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梳理问题所在,建立问题清单,把问题按照难易程度、轻重缓急区分对待。短期必须整改问题立马上手行动,在行动中继续发现问题;
长期需要谋划的工作提前深入调研,把问题留在桌面上,记在脑海里,列入日常工作范畴,形成工作有侧重、事态有缓急的良好局面,避免是事都来干的一阵风,或者是事都推后的拖延症,要切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列出问题清单,核准病症。
补短板就是要“明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数学题有做数学题的思路,那是下笔前该有的思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也要明确工作思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民,我们的思路就是如何把这个目标落在实处。只有把群众呼声和诉求列入问题第一方阵,我们才能知道今后工作该朝着哪个方向前进;
只有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我们才能知道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该怎么去做;
只有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我们才知道这样做该不该、值不值。
补短板就是要“觅方法”。问题明晰,思路有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可行的办法,迎接工作中即将面对的问题困难,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切实做到共产党人应有的“认真”,战略上藐视的同时更要注重在战术上战胜敌人,在补短板的过程中,坚信“但凡不是绝症,都是有药可医的”,始终用最有利有效的办法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遇到的各种困难。尤其在面对可能会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我们从以往的工作中总结经验办法,解决问题时开拓思维、创新方法,为未来工作留有接口,找到既立足当下、又谋划长远的好办法。
补短板就是要“抓落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忘初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就是要抓工作落实情况,既体现了一个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能力水平,更体现了对事业的担当、对民族的担当、对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担当。行百里者半九十。补短板就是要避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候搞“花架子”项目、“面子”工程,而要真正扑下身子,多抓“两不愁三保障”的落实,尽快完善农村“自来水、道路、网络”三通、关心群众就业等涉及群众利益和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认认真真做为人民服务的实事。
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需要各级党员干部用好“知问题、明思路、觅方法、抓落实”四步法,立足岗位,不断自我提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职尽责。
【篇三】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中提到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国际社会普遍赞赏我国发展成就,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优等生”,这印证了我国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是实实在在的。
但是,在看到我们优秀答卷的同时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短板是决定整个木桶容量大小的关键因素。因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就在于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聚焦短板、精准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也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影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任务仍然艰巨。现在已到了决战决胜的最后冲刺阶段,只有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才能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短板。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要加大支持力度,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严格执行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针对脱贫后的可能返贫问题,要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加快推进产业扶贫,走“造血式”扶贫之路。
困难不容低估,但信心比黄金宝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松劲不懈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挥汗如雨往前冲,努力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篇四】
近日,《求是》杂事上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已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尽快补上,我们要成确认识所面临的短板问题,聚焦短板弱项,集中兵力主攻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和工作,攻克最后脱贫攻坚堡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基层干部要狠抓短板弱项,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带领群众一鼓作气往前冲,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其次,要抓重点,准确把握短板问题: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残人口,因病因伤致贫;
从区域看,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高;
从领域看,主要是生态环境恶劣,生存条件不适宜人居住,基础设施薄弱等。
我们基层干部要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快扶贫验收、以奖代补、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异地搬迁工作进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此外,我们也应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挑战,疫情的影响导致补短板进度减慢,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也应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积极设立公益岗位,促贫困人口就近就业,落实好社会救助帮扶,深度贫困地区采取异地搬迁举措,生态环境方面,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但各级乡镇各村发展水平有差异,在工作中应有侧重。
【篇五】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冲刺阶段,最紧迫的任务只剩下了一些仍需弥补的短板,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全力以赴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全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关于脱贫攻坚虽然我们绝大多数扶贫干部都能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能够真抓实干的去执行扶贫工作,但仍有个别地方个别干部对扶贫工作敷衍塞责,开展扶贫工作只重其表,应付了事,甚至对扶贫这项任务存在抵触、抗拒心理,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既是要求,也是承诺。没有民族地区和各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没有民族地区和各少数民族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使一个人掉队,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让所有人群全部实现全面小康。
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要坚持河长领治护水长清,让“河长制”变为“河长治”,坚决有力维护河湖健康。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抓好监测预警、重点区域安全度汛、次生灾害防范等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强化河湖执法监管,以最大的力度、最强的措施保护好水环境,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
公共服务方面要加大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育幼养老等方面投入,解决好部分群众上学难、看不起病、住危房等急迫的现实问题。要加强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危房改造,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后续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有机统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要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客观真实反映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防止不切实际吊高胃口,避免盲目攀比。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形成良好预期,坚定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