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比较法、行动研究法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在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中,引入武术模块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武术的现代德育教育价值,对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将武术独特的德育教育价值融入到教学细节之中,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使学生在感知武术道德教育现代意义的同时,将其内化成自身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养成知德、明德用德的礼仪道德行为习惯。
关键词:职业教育武术五年制高职德育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2-0066-021 五年制高职概念简析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简称。具体是指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教学对象,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我国五年制高职办学模式上存在有“3+2”模式、“2+3”模式和“五年一贯制模式”三种模式。[1]本课题研究针对“五年一贯制模式”。该阶段的学生由于是刚刚初中毕业,不论是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一个“断乳期”,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年龄阶段。他们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督不够严格,导致一些学生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行。2 武术德育教育与五年制高职校学生道德养成的联通性2.1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五年制高职校的学生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由于是刚刚初中毕业,不论是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一个“断层”阶段,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年龄阶段。加之该阶段学生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差,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与思想品德有待提高,由此造成学生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思想活跃但却相对散漫;思想认识上的肤浅性使得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等等。另外,从学生生长环境以及家庭背景上看,有些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有些则优越感太强,造成学生心理不成熟、不稳定,做事情偏激行为时有发生。再加上该阶段的学生均是未成年人,社会角色定位及社会风气等诸多原因,义使得他们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督不够严格,导致有的学生形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些缺点的存在,也恰恰还有优点之处,也就是说此阶段的学生正是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通过恰当的德育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会很快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2.2五年制高职学生遭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外来文化的入侵,各种思潮的泛滥,尤其是不良个人主义的影响,使人们的思想道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优秀的传统道德品质和礼仪规范被视为“儿戏”。再加上“快餐社会”和“功利主义”的驱使,道德更是被年轻一代人所忽略,导致一些人急功近利,“道德滑坡和沦陷”,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这种不良现象如若蔓延到学校,将会影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造成不良后果。如不懂得“尊师重道”,对教师缺乏足够的尊重;不明白“忠孝仁义”,不知何为报效祖同;不懂得如何报答父母,不知道什么是感恩。而具体到教学活动中,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逃课、迟到、不认真上课,对教师的关心当累赘等等一些不和谐现象。2.3武术自身具有独特的德育渗透价值在武术教学内容中有很大篇幅都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讲述和培养,尤其在传统武德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价值,如“未曾学艺先习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以德显”等等,这些道德教育内容的开发与渗透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取代的,而这些德育内容更适合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拓展与普及,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把德育教育参透于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如通过武德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精神情操和境界,成为“文武兼修,德技相长”的对社会有用的综合型人才。在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去掉其中的一些封建思想,体现武德的与时俱进性。挖掘武德的现代内涵,应当把武德教育同弘扬祖同文化联系起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另外在习武中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尊师重道、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好学生。3 武术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的渗透路径3.1传授武术传统礼仪道德知识,让学生知德、习德在武术教学中,如教授武术模块内容时,师生要用武术礼仪的标准来约束自己,言行有礼。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武术知识之前应向学生讲授武术行礼的来源和方法,例如:在武术中最常用的是抱拳礼,并赋于新的涵义。在室内进行武术课教学时,教师向学生传授鞠躬礼,以示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武术礼节动作只是武术礼仪的中一种外在表现,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武术礼节的深刻含义,使学生在感受到武德的博大精深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的感应,渴望知礼、明礼。同时还应当认识到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是非观念还不是很完善,一些学生对武术有一种神秘感,特别是受到一些武侠小说和功夫片的影响,觉得自己学到了一些武术知识就有了打架的资本,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端正学武的态度。子日:“勇而无礼则乱”。学习武术是以强身健体,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为目的,以“道德我”克服“欲望我”,达到道德上的超越。其次,区别江湖义气和信守诺言。武德要求习武者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为人以信义为重,但决不应该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和“士为知己者死”的那种不分是非的江湖哥们义气,这些都是封建糟粕,应该批判、抛弃。前者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后者,应当摒弃那种冤怨相报的武术陋习,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同时可以列举很多武术名家的精彩故事和做人的高尚品德事迹,引领学生逐步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3.2践行武术道德行为,让学生明德、用德在武术教育内容中有很大篇幅就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讲述和培养,尤其是传统武德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价值,如“未曾学艺先习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以德显”等等,这些道德教育内容的开发也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取代的,这些德育内容的开发与实施,更适合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拓展与普及。如抱拳礼的运用就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具体表现为:上、下课时师生互行抱拳礼问好;对练练习时同伴之间应互行抱拳礼,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友谊;个人练习或者技术考核时,考生上、下场应对教师及同学分别行抱拳礼,教师及同学分别回礼;学生进入武术教学场馆时向教师行抱拳礼,以示对教师的尊重;教师以抱拳礼回礼,以示对学生行为的肯定;在校同内见到教师和同学是也要对老师和同班同学行抱拳礼,教师和同学以抱拳礼回礼,展示武术风采。通过武德礼仪行为的渗透,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3深度挖掘武术德育教育内涵,使之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时代在发展,我们在继承传统优良武德的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武德的内涵,建立起新的具有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特色的新时期武德,使其更好地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到:“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一个人不可能在社会当中孤立存在,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武术教学中教师采用分组的方式,在练习时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评价增强学生之间的语言、情感的交流。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考核,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个人、集体的关注,更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武术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在符合知识、技术、技能教学要求,认真钻研在武术教学中通过武德教育,是体育教师对学生实施有效道德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3.4强化武术修炼意志品质,培养职业文化素养在武术教学内容中,尤其是武术教学内容,其本身就具有培养人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通过武术练习可以强身健体,不仅在形体上得到锻炼,而且通过系统的训练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凋节,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然而目前很多学生缺乏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主要表现在缺乏韧性、胆怯软弱、优柔寡断等表现形式。对于学生今后的择业和就业乃至创业同样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当今很多人“跳槽”现象频繁,但最后在工作的换来挑去中一事无成,回首往事时,他(她)们总是叹息“若是当初能够在那个岗位上坚持下来,现在自己早成功了”的遗憾和后悔。而尚武能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由于在长期坚持不懈的练武过程中,不畏困难,不惧强恶,体魄不断强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坚强品格的养成,培养学生与严酷工作环境斗争的经验,构筑自强不息的精神等良好的职业文化素养。4 结语在武术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单纯完成动作教授为目的,还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从中感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提升对武术文化内涵的认识,把武德内化为习武者所应具备的一种行为标准。挖掘武术特有的教育价值,以德育教育为先导,培养学生的礼仪规范,使崇德尚礼之风从学校向家庭、向社会延伸,促使学生知书达理、文明礼貌之习惯的养成。参考文献:[1]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1.[2]倪依克.论中华武术[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8.[3]曹于久,刘星亮.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7.[4]蔡忠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 -17.[5]唐波.武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