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化学学案 > 内容

[关于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六篇汇编]优秀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3 19:40:28     阅读:

关于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六篇 【篇一】 摘要:英语为初中教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英语这一教学科目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为中考科目,同时,也因为英语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和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英语阅读学科为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而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引言: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在实施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重要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在实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的发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本文就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出发,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策略进行探讨和浅析。

一、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一) 、教学方法枯燥和单一 初中英语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方法相对枯燥和单一,教师均采用相同的阅读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并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现状并不能满足学生更好学习的需要,限制了学生的更好学习以及发展,使得学生失去了自主阅读的机会,对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一定的阻碍。

(二) 、缺少科学的教学环境 在实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对于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使用汉语授课,运用英语的地方较多,没有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用语大体相同,课堂由教师、教材以及习题和学生组成,不利于学生的更好阅读和学习[1]。

二、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策略 (一) 、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 在实施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策略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运用探究式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教学的内容,全面的了解教学的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学生的教学,进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例如,教师在对“How often do you rcise?”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的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提出与课堂教学内容与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对阅读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和分析,总结出阅读内容中有关于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让学生更好的融入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达到了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教学有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同时,对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初中英语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以英文教学为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同时,应该对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方法进行运用,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避免教学的枯燥和无聊,从而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2]。

例如,教师在对“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英文为主,学生无法理解的则运用汉语进行翻译,同时,运用多媒体的语言播放功能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播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英语的熏陶下让其具有更好的语感和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 、小组学习的有效组织 小组学习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通过小组教学可以综合每一位组间成员对于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更加全面的分析教学的内容。初中学生在这这种教学方式引导下对英语阅读进行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课堂教学主体性和中心位置的体现,同时,也可以构建高效的英语阅读教学课堂,进而促进学生的更好学习。

例如,教师在对“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运用小组学习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其组间对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每组派出一个学生用英语进行总结,教师给予纠正和相关补充,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了阅读教学质量。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实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率和质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颖标.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第05期:182-183 [2]钟清凤.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年第15期:332-334 【篇二】 从当英语老师开始,我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大多时候我用心准备的课程与学生最终的学习反馈效果常常不对等,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自认为时刻秉承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点的引入方式是否对于学生来说易于接受、感兴趣,知识点铺设的层次是否从易到难,习题操练的维度是否多样性,活动设置的环节是否具有趣味性和关联性,学生互动参与是否积极,可是后来我发现,精心的备课不代表教学全部,学生当时学习、理解地再好,如果学生后续没有做到持续性的巩固理解记忆和操练,学习反馈效果只会大打折扣,可是班上那么多学生,如何通过老师一人之力,让学生自觉地去及时巩固复习,难道要老师每天无时无刻地陪伴和一对一的督促吗?我想这又不太现实,老师的经历有限,后来通过不断的反思和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前辈交流,我终于知道问题原由所在,良好的学习依赖于良好的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得益于学科学风的建设,既然在教学质量上没有太大问题,那主要问题是在教学管理上,综合我所教学的班级情况,我有了如下反思:
关于课代表:
1. 英语课代表安排不合理。班上我有三位英语课代表,最开始这么安排,一是该班原来的课代表就是这么设置的,想着这三位课代表应该早就对于代表工作轻车熟路,分工明确;
二是考虑到学生学习任务本来就很繁重,这样安排有利于分摊任务,减轻负担。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三位课代表并没有私下合理分工,也经常出现互相推脱的情况。最开始,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一个人就可以做好的工作,现在我安排了三个人可以互相协助,为什么反而做不好了呢?最终,我明白了这大概和“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是一样的。一个“和尚”时,是不得不做;
而三个“和尚”时,是相互推脱责任。所以在往后的任务安排中,我要么会只安排一位课代表,要么会责任到点,明确到个人身上。

2. 对课代表的管理不严格。课代表顾名思义是班级学科的榜样,在最开始,我总是只在口头上教导课代表要努力、认真,自觉做好榜样,过于相信课代表的主观能动性一定是比较强的,却忽略了课代表其实也是学生,也有学生大多会有的惰性,所以长此以往,榜样的力量并没有发挥,甚至有反向作用。在后来的学科管理中,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所以凡事以后要求班级做的作业,不管是背诵、默写还是其它,我首先会检查课代表完成的情况,只有对课代表的管理到位,他作为榜样的力量才得以发挥,这个班的英语学风才会继而走向正轨。

关于课堂纪律的容忍底线:
我想大部分老师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正在讲某个重要知识点时,班上总会有几个同学开小差,甚至在那肆无忌惮地讲话,这个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如何处理至关重要。在从教之初,发现该现象的第一时间我还是会去处理,例如叫该生发言、眼神警示、走到该生旁边进行肢体语言警示、表扬课上其他表现优异的同学等等,可是有时这些方法并不奏效,这些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这个时候作为老师的我放弃了,坚信这些学生已经冥顽不化,我也不想因为这几位同学而耽误班上其他同学的正常上课,于是我继续讲课,可是教学效果并不好,课堂上由刚才的只有几位同学讲话演变成多位,课下我也没有私下严肃教育这些学生,长此以往,该班学风每况日下,这并不是作为老师的我想要的结果。对这个情况我做了深刻的反思,是我处理方式的问题。对于课堂开小差、讲话等课堂纪律问题,我应该严肃且及时处理,因为这些都是某些学生在侧面窥探老师容忍底线的问题,这次放过,那么下次只会更加严重,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底线不能低,甚至可以零容忍,当学生知道老师的底线,他也就知道什么不能做,自然,班级学风上来了,学生学习习惯也改善了。

关于老师自身管理:
把“老师自身管理”纳入“教学管理”,在我看来,是非常必要的。学生都是天才模仿者,老师如果自身管理不佳,却严格要求学生,我想这怎么都说不过去,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老师也毫无影响力。除了老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以外,以下几点在我看来非常重要:
1.言必行、行必果 作为老师,任务繁琐是常态,所以有时我们对学生说过的话,会不记得,看似是件小事情,但影响很严重,因为在学生心中,这位老师的话语已经没有那么重要,那学生又怎么会遵循老师的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作言出必行的老师,这也是在告诉学生,老师布置的任务,自己要及时完成,因为老师是会兑现的。

2.恩威并施 教学之初,在进教室的那一刻,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以及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颊,关于对学生的印象,我头脑当中只出现了两个字,那就是:可爱。我想到了我的学生时代,我更想到了当时我做学生时期的豪言壮语:如果我以后作老师,一定不要作那种“凶神恶煞”的老师,而要作“和蔼可亲,平等民主、能够做学生朋友”的老师,于是,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我全面向学生展示了一位亲切、热情的老师形象,我以为这样会让学生亲近老师、喜欢老师、继而喜欢英语这门课程,但第二天的课堂情况让我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弊端,学生是亲近我了,但也发现我这位老师没有威严,于是学生开始勇于挑战我的底线,这不是我的初衷,我开始明白,教育需要恩威并施,所以在往后的教学中,尤其是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我会让学生了解我的“威”,也会适时表达我的“恩”。

3. 奖惩行为 作为老师,对于学生的进步,不能吝啬鼓励;
对于学生的错误,也绝不能姑息,但我之前常常会有这样的担忧,害怕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骄纵,而过多的批评会让学生自卑,如何把握这个度呢?后来,我意识到关键在于奖惩对象的问题,不管是做的好的方面,还是不好的方面,我们都要责任到行为上,久而久之,学生能够意识到哪些行为需要秉持,哪些行为需要摒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摸索反思,我会继续努力,争当一名合格且优秀的老师。

【篇三】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

出色的课堂提问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精要设问是前提。

精要的设问要遵循的原则是:
1.新颖性 课堂提问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所以提问时,首先应考虑的是每个问题的趣味性和触发性,产生一种如焊枪接触,一触即发的效应来。

2.顺序性 即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地设计阶梯式的问题,从而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也就是说先提几个回忆性的检查知识的问题,再抛出一些理解、运用、分析性的创造知识的问题,从而达到从低级认知问题向高级认知问题的过渡。初中英语教学往往先从 Yes-no questions 入手,再加Why-questions,最后提出一两个可供讨论和争议的Discussion或Debating。这样,不仅使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当堂能积极思考,而且给他们指出攀登的途径,激励了他们攀登的勇气。

3.针对性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针对性是指针对初中生和初中英语教材两层涵义。在这我暂且把他们称为“因人施问”和“因材施问”。在提问时,英语教师必须要明确向“谁”提,从“哪”提,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诱导启发是关键。

只要是启发学生用英语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促进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问题,都是英语教学中启发式的好问题。从更长远看,启发诱导得好,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了思维的方法,最终形成质疑,提问的能力和习惯,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妙发问是保障。

为了使课堂提问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英语教师还必须要有巧妙的发问技巧,即对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

1.明确对象 2.表述清晰 3. 停顿适当 4.态度和蔼 由于我经常放手让学生作此类发散性的思维训练,一旦这种问题一抛出,学生们就饶有兴趣地大胆异想天开,有时学生的思维常把我们带到神奇美妙的科幻世界,不由得使人发出“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慨。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借助出色的课堂提问来点燃学生英语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学英语的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并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就能引领他们一步步迈向英语的殿堂。

【篇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英语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革传统的被动学习,把这三种学习方式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碰撞出集体智慧的火花。

1.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和中学课堂教学当中。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推进,我国教育结业推崇这种自主、合作、探究行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单一的、填鸭式的师生交流方式,提升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且在团队中互促成长。

2.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以及学生的喜爱和接受。但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因为诸多因素导致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

2.1 分组困难 小组合作的分组一般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性格等。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真正的均衡分配难以实现。小组之前难免会存在差距,这会导致小组之间的不和谐。再加上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使得分组变得更加困难。比如一些学生的不配合。强行的分组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事倍功半。

2.2 老师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还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尚处于摸索当中,没有形成非常完善和成熟的体系。再加上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得教师并不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当中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敢放手,无法发挥引导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参与度低。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指导地位,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要想小组合作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它的优势,那必然需要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来保证。

3.1合理分组、明确责任 虽然不能做到真正的均衡分组,但至少尽量做到均衡搭配。尽量保持每个小组能够在学习能力、性格、性别等方面综合实力相当。尽量保持小组当中英语成绩的差异性,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互帮互助,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升成绩,最终达到提升整个班级英语水平的目的。当然分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不断调整,以达到相对理想的状态。

3.2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着者。在教学活动当中,应该发挥教师的指导地位。而在实际课堂当中,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不放心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这就有悖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拓学习思路,在学生需要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达到英语教学目标。

3.3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及时对自己和别人的发现、体会进行反思、评价,并吸取当中有用的观点,找出其中的问题与不足。这样不仅提升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还能带动小组学习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老师也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公正评价,甚至可以加入合理的奖励机制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建构了开放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争议,以达到共同进步、全面发展的地步。

【篇五】 合作学习对初中英语写作的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应将这种教学方式引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

一、前言 英语的实际应用,不仅包括口语交际,也包括使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往往更注重对学生写作的作文进行讲解、批改和指导,以及作文在拼写、用词和语法上的错误,并强调对这些错误的纠正和修改,虽然许多教师为这项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学生实际的作文水平并未能获得有效的提升。面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的优势,强化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指的是学生以完成共同任务为目标,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进行的互助式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1]。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通过集体活动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

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在解释合作学习时都有自己的诠释。然而,不论哪一个国家的定义基本上都会包含如下方面的内容:首先,合作学习以小组为活动单位。其次,开展方式为小组互助。第三,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导向性明显。第四,衡量成绩时不以小组内的单个成员为标准,而是以每个小集体做单位。第五,整个过程采用教师主导并分配任务的方式来进行操作与监督。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互相学习,彼此帮助,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对整个小组的整体水平进行关注,对组内的其他成员产生责任意识,在协作中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成员彼此相互依赖,能够掌握一些合作技巧,并对小组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这些都是保障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基本要求。

三、合作学习的应用途径 3.1加强学生合作技巧与合作意识 学生合作意识的强弱对合作学习能否顺利进行影响明显。只有小组成员彼此间产生比较明确的合作意识才能在学习时彼此互助,彼此关心,同时以集体的利益作为个人行为的出发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首要前提,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或团队比赛来培养集体意识,比如小组单词接力、小组跳绳比赛等,让学生体会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集体智慧大于个人智慧的道理,认识到加强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倾听其他人的观点,逐渐学会在小组合作中自我考虑,自我鞭策,自我展示。

3.2注重对学生写作的指导 书面表达是英语试题中必考的一种题型,也是学生增分空间最大的一种题型[2]。在写作与词汇量的积累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学生往往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却在落笔时犯了难,不是有的单词不知道怎么写,就是拼写发生错误,或是语法又出现了问题。这与学生日常积累不够深有很大关系。教师首先就应针对这种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将合作学习引入到写作指导中来。比如针对大部分学生在某一问题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类型,教师可以进行分类,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学生现场作文后,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检查,并更正,比较哪一组用最短的时间更正了所有的错误,或是小组内互相评价哪一组的检查工作做得好。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在作文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一纠正。由于同学们都变成了“检察官”,往往对错误的查找更为认真,做错了的同学也会对错误的地方认识的更深刻,这种学生间的彼此指导往往比教师在讲台上的苦口婆心更有效果。

3.3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写作文往往是对学生所学的单词、语法、表达方式等进行巩固的最好途径,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语感,为更优异的英语表达打下基础。故而,教师应让学生多进行作文的写作。然而,多写并不等于机械地重复性地写作,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自主表达的积极性,从而巩固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教师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开展小组互动游戏的写作方式,比如第一个小组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请第一个同学写下第一句话,然后第二个小组要接着第一小组的句子向下接龙,小组间交错进行,小组成员轮流上阵,将最终的文稿誊写出来,标明各个小组的写作部分,允许各小组对自己的语句进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部会积极寻找错误之处,并进行讨论和更正。最后教师要主导比较哪一组同学的句子全部正确并进行适时的鼓励。这种方式既加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又带来了一定的刺激性和紧张性,能够促进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写作的技巧。

四、结束语 合作式学习法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增强,是一种一举多利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合理使用这种方式,监督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并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合作。对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应秉持鼓励的态度进行点评,并支持各小组内部及小组彼此间进行点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通过以上措施,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1] 贺妮妮. 试谈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剑南文学, 2011(7). [2] 段建才.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2(12). 【篇六】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课的主要目的。然而,进入初二年级后,一部分学生面对整段文字,看不懂、不想看于是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便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一现象在阅读能力这方面尤为突出。为此,笔者在阅读课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分层教学;
初中英语;

1、引言 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近年来,初中毕业、升学试卷由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过渡,因此阅读课教学就成了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教材并没有开设专项阅读课,在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使用过 程中(以下案例均以此教材为例),我们通常把reading这一板块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整体理解,第二课时为语言点学习和运用。因此,第一课时也就成了我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进入初中二年级时,一部分学生面对整段英语文字,第一感觉就是看不懂、不想看,于是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便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一现象在阅读能力这方面尤为突出。在班级授课制下,英语阅读课的“整体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方法,它主要照顾全面,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为此,笔者在阅读课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

2、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著名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目标教学创始人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我国教育方针及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而不是少数尖子生,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些理论依据充分说明了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3、分层方法 3.1.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教者不能单纯依据笔试成绩,而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潜力方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对英语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是英语的学困生,但愿意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来提高英语的水平。B层学生有较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能在教师指导下读懂相当于教材难度的文章。C层学生有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能读懂略高于教材难度的文章,能根据文章进行有关内容的自由对话。这一分层结果无需向谁公布,教者心中有数就行,这也是对学生尊重的体现。

在座位安排上综合学生性格、能力等因素将不同层面的学生组成异质同组的合作小组,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同一组能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并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交际的能力。另外,学生的层次和小组是动态可变的,可以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定期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这样做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竞争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在自主学习中自己是主体,会信心十足地投入到下一步学习中去。

3.2.教学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我们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阅读水平目标,以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首先,A层学生只要求能基本读懂文章,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能做T/F判断,能回答浅显的wh-questions。

B层学生除A层目标,还要求能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理清脉络,查找细节信息,回答细节问题。C层学生除达到A,B目标,还要求能理解句子间逻辑关系,找出主题并展开一定的讨论,理解情节,预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

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有所不同,不能强行规定学生应该达到哪个教学目标,只是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最低基本目标。然后,立足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层次,当达到相应目标时,鼓动学生向更高一级层次目标挑战。

3.3.教学方法分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层次差异,采取各教学环节间与各环节内的分层设计,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先粗后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化。然后根据问题的层次性进行分层解答,从而做到让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易提高、学困生受得了,将分层次教学寓于阅读课的整体教学之中,真正面向全体。

(1)预习提案的分层设计 为培养学生的良好预习习惯,我们将阅读预习要求设计成16k纸的内容,并按学生层次分成A,B,C三个要求,让学生自主对照完成预习工作。A级要求:根据生词表在文中查注音标、中文,扫清生词障碍,初步理解课文,留下空格线让学生写下疑难词句。B级要求:能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猜测词义,初步理解课文,留下What does thepassage talk about?/What“s the main idea? 之类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让学生尝试写下段落大意Paragraph1;
Paragraph2……检查其对各段大意的理解。C级要求:理解课文、理清脉络,培养其推理、探究能力,如: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passage?/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ain character?等。当然,每篇课文的体裁不同,篇章结构不同,预习题的设计也要不同,就要求我们教者认真备课,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满足各个层次学生水平的预习题,让每个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少了畏难心理,享受学习的快乐,增加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2)阅读前导入的分层设计 为使学生轻松进入课文的学习,新课的导入不容忽视。这一环节笔者认为应该从a层学生入手,激发其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启迪其心智,使他们树立自信,觉得英语好学。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题材选择不同导入方法,如:设置情境,提出问题;从复习该单元前面的相关板块来过渡;猜谜语;出示视频或相关画面等方法,都能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其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如:8A,Unit 6,reading “The Taiwan earthquake”一文,我们让学生观看了一个地震视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What do you see? What do you hear? How do you feel?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该视频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内容,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产生想了解台湾地震中所发生的事情的欲望。

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一定要遵循浅显易懂这一原则,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充满信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这样才能实现分层教学的真正目的。

(3)阅读中教学环节的分层设计 阅读中是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的一个多层次的阅读。一般分为两个层次—略读(即粗读)和精读(即细读)。

略读: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大意,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其快速阅读技巧。我们在布置阅读任务时,可以设计一类文中能直接查找到信息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在跳读中抓住主题句的能力,告诉学生主题句通常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中间。如:8B,Unit3,“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1)Who is themain character of the passage? 2)How manslevels does this game have? 3)Where can webuy it? 这一类问题我们应多让A层学生回答,因为在教师的帮助与摧导下稍加努力是完个能完成的,当仙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时,会向更高目标努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设计第二类True or False判断题来检测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教师在设计这组题型时,应注意题目的难易层次性,有的能从文中找出原句,有的将原句加以变通,有的需对上下文稍加简单的推理,不同层次的题目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我们还可以设计其他任务来检查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

精读:精读是在略读基础上阅读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快速阅读以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细节、找主题句、猜词义等。在这一环节中可以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设计不同的具有层次性的任务,让学生带着明确任务去细读全文。我们可以再进行Wh-questions练习,这些问题应追加How do you know? Why?等,是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的“深层质疑”。我们还可以通过语句排序来检查学生对细节的理解,如:8A, Unit3,“Around the world in day”可按时间顺序设计一组细节文字让学生细读课文进行排序。图文匹配也是一种方法,如:8A, Unit4, “Giant panda”的成长过程;8A, Unit6, “The Taiwan earthquake“中地震前、中、后的系列变化与感受均可采用这种方法。完成图表也是检查学生对细节理解的一种方法,如:8B,Unit1,“Times have changed”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 这类抓细节的问题,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难度,但A层学生经过略读的训练后,也可以跳一跳,够得着。不管我们采取何种任务活动,目的都是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只有对文章的细节加以思考、对比、推理,才能完成任务。在解决这类问题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找主题句、Key word等自主处理影响解决问题的语言障碍。

(4)阅读后任务活动的分层设计 阅读后训练是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通过师生的细嚼慢读和不同层次的质疑,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机会和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任务活动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任务的设计也要体现层次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这一环节展示自我、树立信心、 体验成功。这类活动很多,如将某段文字挖去一些细节性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关联词等,让中、下层次学生进行短文填空;再如运用黑板上的“Key words“,让中、高层次的学生复述课文;又如role play, discuss and report, interview, debate等活动可以提升中、高层次的学生的理解、思维、探究、应用能力。有了略读与精读训练的铺垫,在此类拓展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同组异质(4-6)“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把A层学生也带动起来。可以指导组长给不同层次的成员安排相应层次的任务,互帮互助,让每位同学在讨论合作过程中均有话可谈。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即便是应用层次高的题目,A层同学也能在他人的提示下,得到初步印象,从而进一步分析,直至解决问题。如:8B, Unit1,“Times have changed“,阅读后可以设计discuss and report任务,“Has your hometown changed a lot? Can you tell me some changes to your hometown?”学生的讨论已不再停留在课文的人口、住房、河流污染问题上,而是拓展到现代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与娱乐,如交通、网络等,也谈论到同时导致的废气与噪音污染。在输出过程中,各层次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小组合作利用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发展的集体力量。

在课堂教学中,阅读前中后这三个环节是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层层递进的。我们教者应精心备课研究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与任务,让每一位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能拾级而上,不断冲上高一级目标。

3.4.评价分层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的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并允许学生参与评价,同时采取动态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上既对自己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在阅读课分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应及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评价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老师点评、学生点评、组内互评、组间点评等。

4、总结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运用分层教学,在阅读课的教学上尽量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勇攀“高枝”,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发展。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常规的教学形式还要多,可是它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值得一试。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试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罗文军.英语分层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 (5). [3]林红梅.英语教学分层评价的探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

《[关于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六篇汇编]优秀小学英语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关于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六篇汇编]优秀小学英语教学论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