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_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文章六篇汇编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文章六篇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文章六篇, 【篇一】 过去的教育理念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了大批的一级劳动者。如今,教育理念要转型步入信息化时代,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化发展需求。”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谈道:“技术的发展永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快,创新IT技术和产品的涌现在为信息化教学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机会;而随着教育变革的深化,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内容将得到更为深入的融合”。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大概有1500万所学校运用信息化学习模式,规模已超过美国。现在的课堂早己从最初‘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黒板一本书’的传统课堂过渡到了多媒体教室的网络课堂,如今正在向移动课堂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但是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的身份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根本是不会改变的。而信息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个性、自主的学习机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学习空间也不再局限于教室。
教育信息化不应再局限于信息系统“碎片化”的应用,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形成“学习生态系统”,构建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标志的学习环境,运用云计算、社交技术、大数据支持个性化的交互学习系统以及线上线下学习融合的混合学习模式。
从信息技术基础条件来看,最快的网络、好用便宜的终端,教育云、大数据等最新的信息化技术为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推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从教师、学生的素养以及新教学信息化模式来看,各种新理念、微课程等数字化课堂在中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频繁运用。
基于这几方面我们有理由认为,今天的教学现状已处在多媒体教学向信息化学习转变的过程。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由多媒体教学转变为数字化教学。当学生运用终端之后,学校就可以时时采集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数据,教师可以基于这些数据,对学生进行360度的个性化分析。而对于学生来讲,由之前仅是考试结果性的评价转变成对过程进行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数字化学习带来本质的区别。
信息化化教学“扎根”课堂 高效课堂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学情如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要遵循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及时反馈”,这是传统教育模式很难做到的,如今只需关注速课网微信公众号“91速课”就能将数学化课堂完美实现。
应该说,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孩子在数字化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情况。速课网平台具有完整的教学结构,包括微型资源、学习活动及其安排、学习效果评价和课程学习认证等,老师可以把制作好的课件生成上传至微信课堂中,随时用手机调用,学生能实时同步观看教师课件,并且还能标注每一页课件是否听懂,教师实时查看分析学生学情。
在如今呼吁教育改革的社会浪潮推动下,速课网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移动设备上,将信息技术利用于课堂已经成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新媒体的驱动。相信在国家教育部门政策的扶持下,诸如此类的信息化新型教学模式将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一大驱动力。
【篇二】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
数学学习是抽象和枯燥乏味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能较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并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巧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交互性强和丰富的表现力等优势,能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巧用多媒体 创设情境 转化教师角色 改变教学手段 数学课堂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师们一种课堂辅助,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带来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的音像资料与信息技术】 数学学习本来是抽象和枯燥乏味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还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如何根据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在这里想谈一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课堂中的心理特点和实践中表现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教学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014、01、05、196期《教师》P126页】 单纯的靠老师独角戏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和情绪低落,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很容易使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很难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因此数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科目。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状态。兴趣是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趋力。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达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创设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快乐。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心设计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情景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因此,恰当或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四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情景图,再出现生活实际。如学习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单价和数量,先让学生到超市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想知道总价那么必须要知道这物品的单价和数量这一知识点。我们先出示了超市购物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学生发一张:收银员阿姨给我们的购物收银条。教学时,也出示了不同的数字和物品名称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明,你知道第一列数表示什么?那第二列呢?第三列呢?引出数量、总价。当学生知道了单价与数量、总价的关系式就可以大胆的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价、数量、总价? 又如速度×时间=路程,视频出示10米栏比赛刘翔获得冠军,路程一样裁判为什么判刘翔获胜?龟兔赛跑,时间一样,为什么兔子赢了呢?当路程和时间都不一样时又该如何判断谁赢得了比赛?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
再结合练习,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接着出示课本中口答题:
(1)“神七”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约是( ) (2)小青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列示:40÷5=8(千米)16÷2=8(千米) 一下子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它们之间的关联。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巩固的时候又出现课件: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一个问题,编一道解决问题。
①一双儿童鞋25元 共花100元 买4双儿童鞋 ②共花80元 每千克糖20元 买4千克糖 反馈时得出: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学生便知道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弄清题意,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3、李阿姨全家乘大巴车从青岛到上海用了20小时。已知大巴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青岛到上海路程是多少千米? 收银员在超市、菜市场、10米栏比赛、龟兔赛跑等的动态情景视频,视频中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情景中直观感知了数量关系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整节课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直观的知识呈现和灵活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好,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又如观摩长沙市中青年教师赛课中的周楷老师,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画面:周末,同学们去野餐,在优美的音乐的声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来到了郊外,贴近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跟着提出问题:“把8个香蕉和4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分得的结果,非常直观地显示出“平均分”,加强了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概念的理解。接着提出:“把一个生日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么数来表示?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分数的认识。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教学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小学数学新课程(全部)三、教材编写建议中的(一)】 二、利用多媒体,转化教师角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建立合理的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大化,效率最大化,促进学生愉悦、高效发展。
教学中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化解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除了准确点拨、讲解外,还要根据内容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定能受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学生对它都喜闻乐见。多媒体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多媒体之前,教师一定要清楚本节课的需求,设法找出多媒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所以要牢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该出手时才出手,灵活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代教育第三章】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运用多媒体的信息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取、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快捷高效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运用多媒体的功能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行整合,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内在的迁移,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有助于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促进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丰富,更加有趣,从而打破数学课堂的枯燥和沉闷,让我们的课堂更具生命力。
现在的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数学课本中抽象的知识不易理解和接受,以往在课堂上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那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死气沉沉。如今在信息化大环境下,教师的角色悄然发生了转变。在课堂中较多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带着问题去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寻求答案,创设这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
比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认识》时,传统教学中的教具运用,并不能使抽象的几何概念真正具体化、形象化,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几何概念真正“活”起来。
在指导年轻教师何诚上“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学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成的 图形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就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 2 等份,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 8个相等的小扇形,再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 16、32 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 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趋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象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能转换成一个等积的长方形的。这样一来既能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又能渗透无限分割和无限求和的思想方法。这样不仅淡化了重难点,而且学生参与探索属性的意识也随之增强。
三、运用多媒体,改变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下,“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逐渐转变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践证明,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性学习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在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技能形成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二学做 (4-6年级)教学建议中的(二)】 在教二年级下册中《数据的搜集与整理》这节课时,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学生监控视频,提出问题:统计进入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结果学生统计的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面对这个情况,教师随即引导学生: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统计吗?当有学生提出可否和同学一起合作来统计时,教师立即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用分工合作的办法进行统计,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个人记录,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产生了很好的合作效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探究的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 同时感知了数学思想方法。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各学科中都迅速得到适用和推广。
四、巧用多媒体课件淡化教学重难点,增加信息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概念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单靠单一语言描述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的。所以,概念教学要改“轻理解,重识记”为“重理解,促记忆”,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灵活地运用概念。巧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语言变为形象动画,使学生从图中观察,以图助理解,从而能够准确财理解概念。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人的视觉作用胜于听觉作用七倍,因此只有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参与下的课堂教学才充满生命力,增大教学密度、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检索快、传播效率高的功能,它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如听觉、视觉)进行学习,加快教学速度,不断巩固、深化新知,从而提高教学质。
五、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深化课堂练习,丰富反馈和评价机制。
在《三角形分类》一课教学时,有按指定的不同三角形分类填色的练习,这样的练习答案是唯一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填完一种后,计算机出现比之前大点的角再鼓励学生想出别的填法,只要学生填的正确,计算机就会给学生肯定的反馈信息,填错了就给学生鼓励,这样,在深化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二评价建议】 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的练习,注重层层推进,即时评价,以激励学生,培养小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如在练习中,并不对练习题逐题逐一地评价,而是在一个层次的练习后作统一评价,并且只有在学生全部做对后才能进入下一层练习。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更高,他们会仔细检查错误的练习题,逐步达到正确、迅速的目的。学生需要帮助时,还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及时了解学生的练习动态。
总之,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凸现其重要作用,它的发展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无限延伸,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的平台。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好“度”,不可滥用,过多地使用视频、图片、声音会影响学生的深入思维,如果使用信息技术不当,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只要运用得当,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省时、省力、高效的一种教学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主宰教学,要清醒地认识其利与弊,以走出误区,发挥其巨大的优势,去其带来的不足,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能力服,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我们的教学更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第1版。
3、 《教师》(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 4、 《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5、 《应用多媒体,优化教与学》李晓辉 6、 《浅谈在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朱艳明 7、 《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彭军 8、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黄煜鄂 【篇三】 摘要:信息素养是指一种掌握信息的检索、筛选、存储、传输、加工和利用等的能力, 其内涵的丰富性和教育的重要性在信息化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尤为突出。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指在实施信息素养教育,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所采用的教学内容、计划、实施措施和课程评价体系等。通过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地促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1],本文基于农村地区信息技术运用现状,尝试性地使用互联网信息与地理学科融合的方法,组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并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促进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并为信息素养和课程整合研究提供案例支持。
关键词:翻转课堂;
信息素养;
农村地区初中生;
地理学科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作为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2]。在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影响下,信息的筛选和使用以及与课堂融合的能力成为当下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信息素养教育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提出来。
根据网络信息使用调查(技术支持:问卷星),问卷发到5个班级群共247个学生,共完成144份问卷,完成度58.30%。其中,65.27%的学生去网吧上过网,89.68%的学生会使用手机看电视、玩游戏或者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交友互动,但是只有20.35%的学生会使用手机学习。其中70%的人用“题目帮”“小猿搜题”等软件来找作业答案,26%的同学使用手机摘抄作文名言名句。根据问卷数据,同学们对于“谷歌地球”、 “慕课”、“网络公开课”、“思维导图”4个名词的认知,全知道的只占9.72%,都不知道的占19.44%。说明学生对于利用电脑、手机、电视等去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途径并不丰富,同时也说明了信息技术在普及的过程中,受众人群是针对有购买能力的群体,对于低购买能力的学生群体,尤其是针对农村学生的信息传播和使用就非常少。
问卷设计包括对教师课程中间的地理信息教育的结果反馈也不理想。在农村中学里,通过互联网手段来进行网络教学、微课和电子作业的布置,教师觉得形式非常新颖,但是教师对于课题学习和开发的积极性非常低。特别是一些学校,由于并校后师资的冗余,导致新教师力量的更新缓慢,从而对于电脑的使用和新教学方式的运用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落后,传统教学方式一直居主流,而且家长和学生对于从小建立的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听课的现状较为适应,在调查中学生对使用“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检查学习-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3]”的教学效果55.77%的学生感到满意,42.31%觉得一般,1.92%感到不满意。根据城区和优先研究新课改的地区,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也进一步说明了农村地区对于新课改“该怎么改?”“改成什么样?”“还改吗?”等问题并不清楚,执行就更模糊了。
由于此类知识传播的闭塞性,使得对于农村地区学生的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和信息知识的运用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结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本文将“翻转课堂”模式引用过来,结合信息知识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个学期的案例研究分析地理课堂优势和不足,得出结论。
2 地理信息活动设计的教学案例 2.1 前期准备 新学期开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入讨论群组,建立5个班级微信群。目的是为了:①激发学习兴趣,利用趣味性的互联网材料点燃学生的探究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学生课前预习的微课,自学设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③建构知识体系。④布置地理信息作业,学生交互,学生之间对于课堂知识的讨论。⑤师生交互,知识点掌握情况反馈。
2.2 分段设计及其目的 地理信息活动设计主要分三个阶段,以期中、期末考试时间作为分界点。期中考试之前,地理信息活动设计主要是: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和课堂后期可能出现的知识难点进行活动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适应地理学习和提高地理学习兴趣。期中考试之后,针对期中考试之前设计的地理活动和学习成果反馈,调整知识的展现方式。期末考试前后,总结知识学习难点和统计学习情况。
期中考试以前,激发兴趣阶段。设计的地理信息作业有:2017/09/14下载谷歌地图软件、搜集遥感影像图、世界人口分布图;
2017/09/23 搜集地球公转图、经纬网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
2017/10/03 搜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图片,搜集乌拉尔山脉的课外资料,搜集苏伊士运河的简介和图片,搜集翻转课堂的意义。
【案例1】“我们怎样学地理”的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1、学生下载谷歌地图软件、搜集遥感影像图、世界人口分布图 2、了解地图的分类,搜集纸质地图。
3、观察并查找黄兴镇的地理位置,确定方向。
导入新课:比一比:让学生用心感受谷歌地图和纸质地图的特征,接着展示长沙市地图和世界地图,比较两幅地图之间的内容详略差异和范围大小。进而提出问题:我们常常使用的纸质地图和电子地图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影响地图的三要素。
指导探究:试一试:出示长沙市地图,请学生讨论:有一个娄底的小朋友到长沙游玩,她想去橘子洲头、动物园、海底世界和世界之窗游玩,你能帮她找到这些地方,并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吗?讨论后,请学生上台用鼠标做出选择,并绘制出旅游线路。
接着显示方向标,让学生直观地表达目的地的方向,转动方向标,让学生继续表达目的地的方向。启发探究得出,方向的变化不会影响位置变化,但是在表述的时候,防止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引出方向标知识。“1、默认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正北;
3、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议一议:长沙市地图和世界地图的区别,设问:如果要在世界地图上找到黄兴镇能不能找到呢?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显示黄兴镇在长沙市的地理位置,由学生读图印证结论。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相同图幅大小的地图,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就越简单,比例尺就越小;
范围越小,内容就越详细,比例尺就越大。试着让同学们计算长沙市地图上,橘子洲和动物园的实际距离。
想一想:展示长沙市地图中学校图例,并指导学生观察是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这个图例表示,设问:地图上图形的目的是为什么?从而得出结论,地图的图例是地图上的符号,可以用来快速区别各地的职能、内容。
自主探究:小组上台绘制学校地图,注意地图三要素。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总结提高:理一理:课件展示“地图三要素”填充表格,经小组讨论后,由学生输入答案,全班共同评判,得出正确结论。
自我评价:评一评: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各小组选出一个表现最好的同学,全班评出一个最好的小组。
… … 期中考试之后,预习和复习阶段。针对前期主要是地理图片的搜集活动,转入微课预习和课后电子考卷的形式。2017/10/27 观看“海陆的变迁”视频并完成word文档中的题目(提供网址),搜集最近发生的火山地震新闻,并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到发生火山地震的国家及火山地震的具体位置,用文字说明该地所在的半球,并通过微课的学习分析此次火山地震的原因;
2017/11/04 什么是对趾现象?火山活动和地震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观看世界人口与人种微课,回答word文档中的问题。此后每周一套地理电子考卷。
【案例2】“海陆的变迁”信息活动设计 1、看一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海陆的变迁”微课,网址“https://v.qq./x/page/b0555uxkt4j.html2” 2、练一练:请在群内下载完成word文档中题目,用计算机输入。
下面是学生看视频后,作业情况反馈:
①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的活动 ②板块漂移说是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提出来的。
③红海在几千万年后会成为 新的大洋 ,原因是因为板块的 张裂 (张裂或碰撞)。
④在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 比较活跃 ,在板块内部地壳活动 比较稳定 。
3、你关注新闻吗?请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搜集最近发生的火山地震新闻(至少一条),想一想这次地震或火山喷发是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处吧。
下面是学生搜索火山地震新闻后,作业情况反馈。
①新闻:当地时间2017年9月7日深夜(北京时间2017年9月8日12时49分),在墨西哥恰帕斯州托纳拉西南137公里处海域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19公里,并引发海啸。墨西哥民防机构消息称,这是1985年导致数千人死亡的强震以来,墨西哥遭遇的最强烈地震。(附图,略) ②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③你发现哪些问题? 略。
…… 期末考试前后(2018/01/20), 反馈和总结阶段。
2.3 评价等级体系及反馈 评阅作业是作业反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评定和进步的驱动力。等级体系构建十分重要,本文针对“激发兴趣阶段”的要求主要有3个等级4个方面(如表1)。而“预习和复习阶段”以文档答题情况和问卷分值情况系统自动给分。
最后的反馈和总结阶段,学生通过期末测试,了解地理学习难主要有:特定场景的空间想象(47.5%)、难以抓住重点(52.5%)、知识点过于琐碎(22.5%)等;
认为电子考卷的优点主要有:非常方便,随时随地可做(82.5%)、有意思,形式新颖(45.0%)等;
缺点主要是:容易受网上其他内容的影响无法专心学习(60.0%)、缺少别的人督促(27.5%)等。学生在学习难度上认为初一地理最难章节是第二章海陆分布(27.5%)、第四章世界的气候(30.0%),且第二章的难点是地球仪部分(60%);
第四章的难点是气候的影响因素及气候的类型部分(70%)。
2.4 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硬件不足。农村地区学生,家境困难,部分学生家里连智能手机都没有,有的家里父母外出务工,爷爷奶奶照顾,谈及手机上网更是一脸漠然。这也对作业的完成和批改产生了影响。
第二,学科地位限制。地理学科属于副科,虽然列入了中考范围,但是农村地区语数外是主科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想让学生花很多时间到完成地理信息作业上比较难,因此对于地理作业布置的量和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地理信息作业的反馈及对应的奖惩措施,奖惩不到位是导致作业无法顺利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本人所任教的五个班级里,340班由于班级加分制度存在,所以地理信息作业完成情况最好。
3 总结 综上,本文主要从农村学生地理学习的实际出发,通过案例和实践分析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借鉴。但,面对信息化的迅猛扩展,电视、电脑和手机信息吞噬者人们零散的时间,同时在浮躁的媒体和评论声中,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何突破禁锢呢,这是推广信息化亟待思考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洪洋. 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述评[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135-137. [2]彭大伟. 创设自主学习的地理教学空间[J]. 中学政史地,2012,(09):54-55. [3]郑明进. 地理教案编写要做到“五要”[J]. 地理教学,2005,(05):30-31,40. 【篇四】 【摘要】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在学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各学科都在不同程度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在英语课堂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的展示音乐魅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音乐课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师应该非常重视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它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对音乐的美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优势 优化 教学 随着现代音乐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广,小学音乐课堂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学生唱歌,还包括音乐鉴赏、舞蹈等在内的艺术学科。多媒体在音乐课堂的运用为学生欣赏音乐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的想象、欣赏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是展现声音的美的地方,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地方,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学生感受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音乐课堂不但需要安排合理的的课堂结构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而且需要不断更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和提高教学水平。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由于具有极大地优势,可以使虚幻的音乐具体化,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增添了音乐教学的魅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老师在课堂放磁带录音,学生容易感到单调和枯燥,注意力容易分散,影响教学效果。而且,由于音乐是一个抽象的学科,有些情景学生很难理解。而多媒体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充满美感的音乐配合图片、文字或者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很容易的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美感中,主动感受音乐之美,同时,脑子里还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史一门抽象的艺术,具有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点。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特点,可以给人以广泛的天地来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挖掘思维潜能。音乐又是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老师要把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讲故事和放多媒体课件的办法把学生带入到一定的音乐情景中,让学生去静静的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之美。
四、丰富学生的情感 一般来说,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但是小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去提示,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作品的美感和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陶冶和美的熏陶。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揭示音乐的情感方面和培养学生情感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另外,音乐课堂不仅要完成教学目的,还应该考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参与课件内容的制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对音乐的认识,有自己自由发挥的空间,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总之,在音乐的课堂上,不能再局限于一台录音机,也不能让学生再被动的接受音乐知识,而应该愚弄多媒体的优势,创造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发展,其优势将得到更好的体现。虽然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也还有可取之处,不能全盘否定和排斥,而应该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两种教学手段互补协调,才能发挥更大的优势,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篇五】 【摘要】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的能力,应特别重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感悟、信息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信息素养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素养内涵广泛,分不同层次,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1、 信息意识。看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有多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看他有没有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有多强。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信息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中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3、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中学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
一、采用主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感兴趣的事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自觉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外界新异信号的刺激容易产生注意和兴奋。据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改进教师讲(演示),学生模仿的单一模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实践是知识建构的有效途径 1.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受用的基础能力。教学中,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阻碍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创新意识。例:教学PowerPoint时,采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尝试与创新获取新知识。如学习“插入图片”时,先让学生打开Word窗口,对照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大胆地进行尝试,通过归纳总结全体学生的结果,我们得到了五种插入图片的方法。
2.信息技术与个别学科的有机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整合课中的重要作用。如:利用中文打字巩固汉语拼音,加强记忆;
利用CAI课件将抽象的数学题直观化,将英语、语文题形象化、情境化、游戏化;
把“画图”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快乐地学;
教学Word文字处理时,与语文相结合,利用文字处理功能写作文,利用美化工具设计板报等。通过这些整合课,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技巧,更锻炼了各种能力,特别是信息素养,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提高学习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从而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三、交流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最好方法 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信息技术教育中信息的交流应当是最基本的问题,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同样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再应用到实际,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如:利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设计板报;
利用Excel进行成绩统计;
利用“画图”和Photoshop制作美术作品;
利用Flash制作电脑动画;
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
利用PowerPoint制作各种主题的幻灯片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自由总结,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品质。信息技术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但扩展了信息交流的空间,而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带来了变化。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拓宽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把信息技术教育从简单的个体性学习,融入到群体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中,强化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之,在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具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能准确地确定信息来源、合理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从而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篇六】 摘要: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有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而信息技术的图文并茂、动态演示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大大提高课堂效果,所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适时适当,要结合教学内容,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选择的使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体现它的最大优势。
关键字: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有效应用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而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方式传递信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可以优化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形式单调,略显枯燥形成鲜明对比,所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亮点,也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青睐。但对于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能盲目推从,怎样才能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更好的融合,让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数学教学服务,体现出它的最大优势呢?本文就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应适时适当,不可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
虽然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方式传递信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但是信息量大的同时,课件会一晃而过,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理解,活跃的同时让某些学生不善于动手动脑,出现思维懒惰“看热闹”的现象,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习惯的养成。传统的板书教学虽然形式单一,但是板书给了学生思维过渡的时间,而且保留的板书时间较长,重点突出,可以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促进理解记忆。比如在教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对于求根公式的推导需要学生思考,尝试自己推导,教师可以适时板书推导过程,这样学生才会对这个过程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对于求根公式的记忆有大有帮助,而如果用多媒体课件一晃而过,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的。又比如数学教学中的例题解析,是需要教师板书的,不能一味的依靠多媒体课件展示,这时过多的依靠多媒体,会造成课堂过快,而学生也没有真正地理解知识,更不会去应用知识,这种课堂虽然应用了信息技术,但课堂效率并没有提高,反而有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二、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的使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可以给教育带来便利,可以优化数学课堂,所以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优势。比如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探究,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图像来观察归纳相关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板演作图,通过小组合作归纳图像的性质。由于画图需要耗费课堂时间,所以对于选择其他不同的二次项系数时图像的形状及性质,如果都通过作图,再观察的话,课堂时间是肯定不够的,所以对于改变二次项系数时图像的变化,就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来演示,让学生更直观的去感受二次项系数的不同所带来的变化。这样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归纳出对应的图像与性质,又可通过几何画板快速直观的看出二次项系数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归纳出二次项系数的正负时不同的性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让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有了更形象的认识与理解。
三、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或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及空间想象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几何图形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板块,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刚接触时会感觉困难,这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有关,毕竟空间想象的能力不是一触而就的,所以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或几何画板辅助教学,以生动的图形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直观感受,积极地参与课堂,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几何画板引进“图形运动”,尤其是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内容的教学时,通过图形运动,使原来那些呆板、枯燥的图形变活了,使初学的学生加深了理解。比如在教学立体图形中的最短路径问题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更清晰直观的观察到如何展开图形,如何去找到最短路径。又比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图形时,矩形的草坪修横竖两条等宽的小路,为了简便地计算出小路的宽度,可以将小路进行平移,这种方法对于某些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但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时,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会恍然大悟,顿时思路清晰,也让学生初步有了运用动的观点来处理数学问题额思想。
四、习题课中恰当应用信息技术,精讲精练,增大课堂容量。
习题课或讲评课的教学中,无疑教师需要板书,由于黑板的大小限制,有时需要反复擦黑板,消耗了课堂时间,而电子白板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利用电子白板可以讲解板书过程,也可以随时擦掉,只需要点击板擦图标,同时也可以将解题过程保存,以便回看,这对于班级的中下层学生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而这些是传统的板书做不到的,所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习题课的教学是非常方便的,也大大提高了课堂容量。比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的动点或动线的习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受变化过程,从而让解题思路更清晰,更有利于去正确解题,对于某些空间思维不强的学生来说,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就是他们这方面学习的福音。又比如在讲解数学中考的压轴题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或微课,让枯燥的习题课教学变得活跃起来,同时让学生的思维更清晰,思路更明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如果课堂时间有限,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学,既锻炼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制力,又可促进学生的在校学习,同时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
信息技术给数学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变得轻松,所以对于信息技术我们要适时适当的应用,不能为用而用,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教师不能充当放映员,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识的学习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信息技术不可以代替传统的教学,不可代替教师的教学,信息技术的角色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它的有效应用才会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吕凤艳.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7(35) [2]陈建辉.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8(01) [3]张成品.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相融合[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12) [4]陶积斌.简析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中学教学参考.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