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措施
摘 要: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不断改进,集团式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防范和规避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风险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风险进行分析和防控。
关键词:集中核算 财务风险控制 防范措施
一、引言
会计集中核算是目前企业较为推崇的一种核算模式,但在这种会计核算下,仍存在较多的风险及漏洞,集中核算模式的进一步推进,需要防范并堵塞这些漏洞,使集中核算模式朝着更成熟有效的方向发展。本文仅就集中核算模式下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浅陋的探讨。
二、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管理风险形成的原因
1.会计监督存在盲点。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会计人员脱离了各单位的经营实际,容易导致经济业务与财务业务的脱节。财务监督的重点表现在对单据的合规性审查,缺乏对具体业务环节的详细了解,无法审核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使得利用合法票据套取现金等不合理支出无法控制。
2.核算人员配备与实际需求不一致。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财务工作主要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推行形成核算人员少、工作量大,办理财务业务集中,报账等候时间长等现象,容易造成服务单位与核算中心的矛盾。另外,因人员相对集中,与所服务单位实地沟通接触范围缩小,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使的服务单位与核算中心人员对同一经济业务的理解不同,容易形成意见分歧,使得沟通成本加大,办事效率低下,特别是核算业务量大的核算中心,这些矛盾更加突出。
3.内控制度建设与集中核算模式不配套。因集中核算模式尚在初级结算,啟用时间较短,尚未形成完备有效的内控制度以支撑集中核算模式的深入推行。一是核算中心职能划分与会计人员职责定位衔接不紧,核算与监督、管理与服务二者的主次地位不清,导致核算人员履行职责时常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二是集中核算后,所服务单位财务经济事项的发生沿用各自的内控制度和流程,而同一核算人员同时要处理多家单位业务,容易造成混淆和失误,核算人员缺乏统一的依据和流程。
三、集中核算模式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一些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集中核算模式一般存在着以下具体的风险点:
1.财务集中核算后可对资金进行集中调配使用,集中利用闲置资金进行短期投资,形成收益,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但财务集中核算后,因财务部门的专业指导频率减少,而收款部门人员对财务票据知识缺乏,导致“款已收而不可用等现象出现。尤其是在对方支付票据的情况下,收到假票、票面金额不准确、不清晰、背书不连续性等具有瑕疵性票据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票据的流通性造成较大影响。
2.集中核算后,发票开具的职责转移到作业部门,作业部门依据完成作业指令开具发票后交由业务部门传递给客户,财务部门根据开票金额确认收入并交纳税金确认收入及债权,但因发票外部传递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管环节,容易造成发票的丢失,付款单位不认可等状况,造成债权债务的争议,尤其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丢失后的弥补手续繁琐,措施有限,税务审批严格,容易造成多交税金及债权债务等纠纷。
3.财务集中核算有利于资产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便于资产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缺乏财务具体参与,各业务单位对资产投资的回报率的论证缺乏大局观,容易出现短期投资行为,形成短期效益,遏制了单位长效增值。另外,集中核算后,财务部门对资产的使用状态管理趋弱,对资产的后期使用费的审核及报废资产的审批缺乏有力的信息支持,资产使用费的审核难度加大。
4.集中核算模式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各单位的费用列支范围、标准、及审批程序,更可通过集中采购模式实现规模效应,降低了单位的成本,但对成本费用的管理过于细化和标准化,势必对与之配比的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减少,同时对应收债权的回收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如何把握成本管控的度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5.财务集中核算后,税务管理向粗放型方向发展,形成“一个核算主体,多个纳税主体”的现象,且受岗位设置、人员配置的影响,税务管理、审计及管理工作得不到细化,税务管理风险增加。另外,财务集中核算后,战略策略统一制定,下级单位被动执行,例如个人所得税、年金及商业保险及职工薪酬等项目均由上级单位统一控制,税务管理人员无法根据员工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筹划,缩小了企业对个性化税收项目筹划的空间。
四、解决措施
1.在资金管理方面,在加强对业务人员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加大对回款责任的考核。虽然集中核算模式可以有效利用闲置资金,但因回款业务人员对票据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其在债权回收过程中缺乏对票据合规性的初步判断。另外,部分企业为了加快资金回笼加大了银票的回收比例,忽视了承兑汇票变现的成本,银票回收量存量比重较大,存在一定的变现风险。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加强对该部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养的同时,应建立相对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控制承兑汇票回收比、承兑汇票变现周期等指标定期的对收款人员进行考核。同时加大对不能如期承兑的汇票的收款责任人进行处罚,实现责任一票制。
2.在发票的开具和使用的方面,应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定期对账制度,形成完善监督机制。首先应完善发票开具传递流程,以业务合同为依据,由商务部门对作业部门发起作业指令,作业部门依据完成作业量情况与商务部门确定开票信息及金额,发票开具后连同业务合同及作业量清单一并交由财务部门审核,财务审核无误后传递至业务部门寄出,同时要求各部门建立内部管理台账,以形成各部门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其次,建立和健全内外部定期对账制度,由财务部门发起,定期与内部商务部门及作业部门对账,外部与客户单位对账,保证债权准确无误,避免出现债权纠纷及坏账损失。
3.在资产投资方面,要加强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部门间联动机制。因财务集中核算后,财务对业务环节的了解和把控程度降低,环节管理方面有所弱化,此时负责资产管理的部门的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结合自身管理重心,将风险防控责任分配到各部门,做到投资的事前论证、事中监控调整和事后的后评价的过程管理;同时,建立各部门间的联动机制,树立机会成本意识,培养沉没成本概念,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树立大局观,以保证投资的真正创收增效。
4.在税务管理方面,税务岗位的职责由核算向管理转变,因此对税务管理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有较高要求,为解决这一矛盾,需重视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人才核心竞争力,使税务管理人员不但要熟知各项税务制度,更应了解企业发展特性,熟知生产经营状况,了解和学习会计、财务、工程、审计及法律管理等综合知识,提升其税务综合管理素质。同时加强与外部中介机构的沟通和学习,培养使税务管理人员的税务筹划和管理思路,从而达到全局筹划、长期节税的目的。财务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弱化,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审计监督的难题加大,财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的矛盾也有所凸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财务集中核算后,应建立配套的内控制度,加强人员的素质的培养,加大人员力量的配置,以期解决 。
五、结语
财务集中是财务核算管理的新趋势,在当前企业管理中,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能够使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使企业的内部监督加强,从根本上避免企业中不规范的会计行为的出现,将徇私舞弊的现象扼杀在摇篮中,达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的目的,但伴随着新模式产生新的风险和漏洞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做好风险防范,才能更有效的推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妙思.论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风险防控[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04:121-123.
[2]章映红.企业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的税务风险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2,1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