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历史学案 > 内容

对外开放战略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创新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0 06:07:15     阅读:


  摘要: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运用全球战略眼光审视和谋划中国对外开放的理念与对策,提出了“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在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以经济全球化时代为实施背景,以深化国内改革为实现基础,以开展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为实践途径,对于我国在新世纪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理论脉源、逻辑基点,显著特征三个方面对此作了论述。
  关键词:社会主义;对外开放;创新
  中图分类号:A8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9)01-0057-0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经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变成了开放程度最高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对外开放经历了早期的试点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扩大开放阶段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体制性开放阶段。开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化进程,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中国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与世界融合在一起。
  
  一、对外开放战略的理论脉源
  
  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用全球眼光观察和谋划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析全球整体联系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精髓。
  
  1.马列主义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理论源头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过程中认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必须具备两个物质前提: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世界交往的普遍实现。而“全球化”这个概念直到20世纪中后期才提出并流行,但“开放的世界”在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后就开始形成了。追求“世界性”是资本固有的本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不断扩大商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不断奔走于全球各地。他们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由此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在国际分工基础上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在这个基础上,人类社会出现了突破各民族独立发展的历史而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大趋势。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列宁在领导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他的对外开放思想。列宁的对外开放思想,经历了一个寄希望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总爆发到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战略转变,也就是从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在这个战略转变过程中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逐步系统地提出了对外开放的租让制原则和同资本主义国家开展经济交流的对外贸易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思想和实践。
  1921年,当苏俄由内战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列宁强调指出:“我们的任务是保证俄国有恢复经济所必需的工具和资金,因为我们一旦得到这些东西,我们就会牢牢地站立起来,那时任何资本主义敌人对我们都是不足惧的。这就是指导我们实行租让政策的观点,这就是我说明过的观点。”当时,列宁首先分析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三种根本性的对立”并得出结论说:“这就是关键所在。因此从政治观点看来,必须真心赞成租让,或者不说什么真心,而是经过通盘考虑赞成租让。”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基础。列宁进而提出对外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并提出了这样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租让制和对外贸易,三者环环相扣、不可分割地构成了列宁对外开放思想的统一整体。为我们创立了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光辉先例,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历史借鉴。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实践起点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帝国主义对我国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威胁,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毛泽东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战略主张。他强调:“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同时,他还就怎样“向外国学习”的问题阐明了方针和基本原则。首先,“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应该向一切民族、一切国家学习,“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这种既要学习外国先进的、有用的东西,又要摒弃外国有害的、腐朽的东西,是我们开放战略必须坚持的根本态度;其次,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把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好东西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用外国的具有普适性的东西来研究中国的东西,才能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东西;再次,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毛泽东一贯强调,我们的方针应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只有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同时积极争取外援,才是正确的道路。换言之,利用外援应以维护中国的主权为前提,没有政治上的独立,经济上的自主,就不可能达到“向外国学习”的真正目的。可见,毛泽东“向外国学习”的开放战略,是以“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为核心内容的。同时,毛泽东还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外国做生意。
  但是,中国的开放道路相当艰难。鉴于当时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不得已,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选择了向苏联“一边倒”。后来,由于党内“左”的思想和“文革”的浩劫,中国的大门终究没有打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终究没有能够实现中国走向世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外开放战略的理论指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及改革开放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
  (1)邓小平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继承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考察全球整体联系的辩证方法和思想精髓,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明确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教训,以及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系统、深刻的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战略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创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对外开放战略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创新.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