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入:中国石油大学与黄河文化研究
[摘要]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受山东省东营市委托,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石油大学挂牌成立。这标志着黄河经济和黄河文化正式成为中国石油大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黄河文化研究的三个不同层次——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齐鲁文化研究、黄河流域及辐射区文化研究入手,根据不同层次的研究服务对象,列举和分析了应该纳入研究开发的主要文化资源,指出了中国石油大学下一步导入黄河文化研究的切入点、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中国石油大学;文化导入;黄河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4-0051-09
作为中国石油行业的最高学府,中国石油大学已经走过了57年的光荣历史。
赫然矗立在中国石油大学东营校区青年园南侧的巨型花岗岩石匾,是中国石油大学77级校友、烟台大海阳石材公司董事长宋国然捐赠给母校50年校庆的一份厚礼。这块长8.1米、高2.1米、厚0.22米、重约11吨的巨石正面是一幅题名“群山万壑”的浮雕,背面是著名书法家邹德忠厚重苍劲、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
校庆五十周年铭记:
石油大学,一九五三年由清华、北大、天大等名校石油学科专业组建成当时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的北京石油学院。
一九六九年迁址山东东营市,改称华东石油学院。
一九八八年更名为石油大学。
五十年的风雨,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这所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院校,已建成理、工、管、文、法、经等多学科综合性大学。
五十年的沧桑,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培养了6万多名各类毕业生,培养出了许多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
半个世纪的历程,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方面取得许多国际国内领先成就,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
捐赠人谨记
公元二○○三年十月四日立
1988年,更名为石油大学后,形成北京、东营两地办学的格局。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独立办学。2006年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实际形成东营、青岛两地办学的格局。
不难看出,东营、青岛、北京既是中国石油大学的驻地,也是中国石油大学研究地域文化、实施文化导入的不同起点。对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来说,40多年来与胜利油田和东营市党政军民风雨同舟,在黄河入海口艰难跋涉,在黄河三角洲耕耘奋斗,已经成为石油、石化行业和当地政府最为倚重的教育科技文化支点。
加强黄河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应当成为中国石油大学相关院所教育科研的重点。
一、黄河文化研究的第一个层次——黄河三角洲文化
黄河文化研究的第一个层次是黄河三角洲文化。中国石油大学要结合黄河三角洲大规模开发,以国家界定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主要服务对象,更加自觉、努力、深入地推进黄河三角洲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东营市随之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部分,《规划》的批复将对东营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09年11月25日,受东营市委托,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石油大学东营校区正式挂牌成立,中心下设办公室、区域经济研究室、新能源产业研究室、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室、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室、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室、人力资源研究室,其任务是搭建地校双方经济与文化研究平台,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黄河三角洲的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985万人。这个黄河三角洲应该是一个全新的经济地理意义上的概念,其范围要远远大于人们常说的自然地理意义上的“黄河三角洲”,也就是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河道自东营市入海以来“淤积—延伸—摆动”所形成的近代黄河三角洲。如果把万里黄河比作一条入海巨龙,黄河三角洲就是口含宝珠、祥云缭绕的龙头。地处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的结合部,与天津滨海新区最近距离仅80公里;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西可连接广阔的中西部腹地,向南可通达长江三角洲北翼,向东出海与东北亚各国邻近;还是山东对接滨海新区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前沿和枢纽地带。
黄河三角洲文化浸润着先秦以来的齐文化色彩。齐文化浩浩荡荡、泱泱大风,注重发展经济,不断开拓进取,具有变革性、开放性、多元性、务实性等特点。西周初年,姜尚因战功被封于齐,建都营丘(今临淄),“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① 国首先称霸天下,于公元前685年开始在黄河下游低平处筑堤防洪,开发被河水淤漫的滩地,这就是所谓的齐桓之霸,遏八流以自广,其他诸侯国也相继筑堤,“壅防百川,各以自利”,从此黄河下游漫流区日益缩小,九河逐渐归一。②位于今扇面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顶点附近的齐都临淄早在齐桓管仲时代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人口20多万的沿海开放型城市,为黄河三角洲研究和开发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其故城遗址和历史遗迹被称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地下博物馆”,有东周殉马坑、车马坑、古墓群、晏婴墓、孔子闻韶处、古城墙以及齐长城遗址等。盘点黄河三角洲文化构成,不仅有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资源。其中,孙子文化、吕剧文化、革命文化、石油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河海文化等,都是研究和开发黄河三角洲文化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资源。
代表黄河三角洲文化的孙子文化,秉承了齐文化中的兵家文化。今东营市广饶县是被誉为“东方军事学鼻祖”的“兵圣”孙子的故乡。《孙子兵法》是一部古老而神秘的中国兵家经典,也是一部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的世界著名军事谋略作品。2006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时向美国总统布什赠送了丝绸精装版《孙子兵法》。2008年4月,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在会见来访的马来西亚空军司令阿兹赞时又把《孙子兵法》作为礼物赠送对方。一部仅5000余字的兵书为何历经2500多年仍能作为国礼赠送外宾,这充分说明在喧嚣纷扰的当今世界,中国的《孙子兵法》已经不单纯是一部兵书,更是一部谋略全书和智慧全书。从孙子文化研究与开发看,1990年以来在广饶县及东营市已经逐渐形成一波高潮:成立了孙子与齐文化研究会;11次承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议;从2005年至今连续六届成功举办了孙子文化节及孙子国际论坛,并大力开展了孙子文化产业开发;目前,广饶县博物馆、孙武祠、孙武文化公园和孙武文化广场四处景区融为一体,总面积已达到10万平方米,成为颇具规模的文博建筑景点,已经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与东营市广饶县有着“孙子故里之争”的滨州市惠民县,这些年在孙子文化研究开发方面也做了堪与广饶媲美的努力。中国石油大学区域经济与文化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整合黄河三角洲孙子文化资源,进一步把孙子文化品牌打造成享誉全世界和跨文化交流的拳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