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5《七律·长征》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5《七律·长征》优质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七律·长征》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这首诗歌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堪称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尽管长征胜利已过去八十多年,但长征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学习这首诗,能让学生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崖、渡”3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初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长征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他们对红军长征中的英勇事迹缺乏切身感受。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法、质疑问难法、合作交流法,同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则根据课文特点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方法展开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初读诗歌。
因为学生对毛泽东和长征的了解不是很深。因此,课前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增进对长征、对毛泽东的认识十分有必要,而且这与课标中查找运用资料的要求是相符的。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回顾看过的国庆阅兵式,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然后顺势向学生介绍: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其中就有一次伟大的壮举——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引导学生读诗,交流对毛泽东的了解、对长征的了解、对七言律诗特点的了解,同时提出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
这一环节学生围绕课文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既分享收获的喜悦,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以便对后面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二)细读课文,了解诗意。
让学生朗读全诗,想想全诗共几句,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想一想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弄清每句诗的意思时,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如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紧扣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会。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每一句。在这里重点理解“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例如,在理解难点句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我利用图片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五岭山脉的连绵起伏,乌蒙山的气势雄伟。并体会诗句中比喻的精妙,想象的奇特,进一步体会红军长征的“难”以及红军战士“不怕难”的乐观精神。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对诗句有所理解、有所感悟之后,及时引导他们将这种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时,我注意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范读适当指导。如第一、二句中“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
“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时的平淡语气。读三、四句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第五句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第六句语气要低沉一些,读出长征过程中的艰辛。最后两句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四)拓展延伸。
在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之后,引导学生课外诵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并选择其中一篇写写自己的读后感,将语文学习由课堂之内延伸到课堂之外。一方面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毛泽东诗词斗志高昂的风格,另一方面进行诗词积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文素养。
(五)课堂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长征途中红军战胜的种种艰难险阻,表现了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赞扬了红军藐视困难、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谈谈板书,“板书是浓缩的教案”,在这份板书中,将诗中关键词语列出,简洁明了,同时将远征之“难”同红军战士“不怕难”形成鲜明对比,对学生理解诗歌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只等闲——万水千山 五岭逶迤 七律·长征 乌蒙磅礴 乐观的革命精神 远征难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尽开颜 ——岷山千里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