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办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路径选择
摘要: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民办高校若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提高教育质量。从树立民办高等教育质量观入手,在分析民办高校教育质量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最终从学校和政府两方面提出民办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质量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001-03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邬大光教授指出:质量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也应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和特色求发展。办学质量是民办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与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和自身不断努力,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具有了一定的办学特色。但是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一支新兴力量,起步晚,底子薄,发展快,对于其质量,人们颇有微词。另外由于经济教育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民办教育出现了分布不均匀,发展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同时民办高校还面临着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趋减,公办高校、其他办学形式发展以及来自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民办高校若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教育质量,避免倒闭或被兼并的命运。
一、树立正确的民办高校教育质量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因此,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是否良好,必须得看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发展,学校毕业生是否有着良好的就业率,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民办学校在没有国家资助的情况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没精力也没有资金投入。当前,在就业形势不乐观的社会大环境下,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更加惨淡。与公办院校的教育质量相比较而言,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就没有长处。潘懋元教授认为,对待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应有一个公正的、辩证的态度,不能以公办高校的标准来评价当前的民办高校的质量。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民办高校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不同的对象对高等教育的不同的需求,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得到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具有一定水准的教育质量。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消费者决定质量和全过程质量的民办高校教育质量观。消费者决定质量是指民办高校注重通过教育的各个环节来满足学生、家长、政府、社会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其质量的高低由消费者来评价。全过程质量是指全员参与,重视教育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关注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最终形成教育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树立正确的民办高校教育质量观,有助于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状况分析
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一般来说,办学时间较长,经受住了教育市场机制考验的民办高校,已完成了最原始的资本积累,现已进入了内涵发展时期,因此教育质量是比较好的,如浙江树人大学。而新办的民办高校则更注重自身生存问题,更多关注的是节约成本,完成教育资源的原始积累,因而教育质量需要提升。但是,随着教育部对民办高校设立条件的要求日益苛刻,有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的建设就以“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为标准,投入大量的资金,聘用了大量优秀的教师,在短时间内就铸造了相当高的教育质量。一部分民办高校提出了“以质量求生存”的思路,但在办学实践中,相当的民办高校甚至一些知名的民办高校还是只注重学生规模的增长,忽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急于把学校做大,而忽视把学校做强,越来越暴露出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软肋。但就整体而言,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时间短,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可持续性发展后劲不足,各教育环节有待加强和提升。大部分的高校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生源短缺质量不高的问题。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不稳定的问题。三是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
导致民办高校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分为学校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校内原因指的是民办高校自身建设出现问题,导致教育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有:1.办学无特色,学科专业的设置不具备特色,与其他公办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重复率高。2.教材的选用没有考虑到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业水平状况和基本素质,选择的教材的内容过繁、难、旧。3.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专业素质不高。4.教学手段保守,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改革得不到有力的重视。5.没有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民办高校起步晚,发展历史短,文化积淀不足,没能形成良好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外原因主要是指政府政策方面,继而影响到民办院校教育质量的原因。主要有:1.不利的招生政策。民办高校招生没有自主权,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的招生被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很多省份将民办高校的招生放在公办高校招生之后。这样民办高校只能录取分数较低的学生。而高素质的学生对于高校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2.政府对学校的资助政策。中央政府几乎没有直接的经济资助,资助主要来自于省、市与地区级的地方政府,但十分微弱。而教学资金的投入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条件。3.民办高校的教师并没有享有和公办高校教师一样的权利和福利待遇。如民办高校的教师的保险还是按照企业单位的标准缴纳的,很多地方的民办高校教师根本就不可能申请到省级课题等等。这种不公平性限制了民办高校同公办高校竞争优质的教师资源,也导致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三、民办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路径选择
基于上述的分析,为提高和保障高校的教育质量,民办高校必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项措施,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而政府应从法律政策和经济资助上给予民办高校以有力的支持,督促其提高教育质量,并加强监督。具体途径有:
(一)深化教学改革,建构教育质量内部监督和保障体系
1.民办高校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1)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民办高校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对专业面过窄、社会需求量少的专业,通过暂停招生、减少招生数量、转向或合并、撤销等多种途径予以调整;对社会急需专业,加大投入力度,增设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产业发展需求的新专业。(2)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大力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带动其他非优势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不断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通识教育,拓展专业口径,注重发挥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校、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有效地发挥精品课程的引导、辐射作用,并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3)加强教材建设。积极做好高质量教材推广和新教材选用工作,优先选用近年来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特别是经学校重点立项的规划教材。需要强调的是,教材的选用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4)加强实践教学。推进试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试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重点资助他们参加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的竞赛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实践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