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有味是清欢有感700字2020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1
早春的微风,带着丝丝潮润润的寒意向我迎面扑来。触手间,却又觉得带了些温婉的轻柔。放眼望去,尽是浅浅薄薄的雾,细细的雨帘又使眼前添了一份朦胧的美感。依稀可见的只有那杨柳嫩嫩的绿意,婀娜的倩影在薄雾中更添几分妩媚。
低头望向杯中,那墨绿的茶叶在热水中上下沉浮,映衬着茶水也带了些温润的绿意。轻轻地尝一口,起初似乎没什么味道,但再细细品下去,又感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甘甜,在唇齿间留下一抹醇香。
从杯中升腾而起的水汽和外面薄薄的雾一起模糊了我的双眼。恍恍惚惚之间,竟似乎看到了一个人男子的背影,虽身着粗布麻衣,却依旧透出悠然自适之情,而他面前,只有一盏清茶,一盘小菜。
水汽慢慢消散了,脑中的图景也渐渐淡去。我唇角却勾起一抹浅笑,莫非刚才所想的竟是被人们称为“全才”的苏轼?不过我现在之境倒也有几分应了他那首《浣溪沙》之景: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好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读过他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乐观,也读过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情怀,却不想“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平淡如水亦有其动人之处。
曾以为那是落寞,是哀叹,但现在才知此话之中亦有其豁达之情。这一种风清云淡,恬然自适无人能敌。这一种认为平平淡淡才是真,其中自有其隽远流长所在的想法,又将会引起天下间多少文人雅士的共鸣呢?
幸福的真谛与物质无关,而与精神息息相关。人间真正有滋味的生活还是素淡、自适的生活。“人间有味是清欢”仅七个字,却意蕴无穷。杯中的茶渐渐泠却,周围的雾渐渐褪去,心中益发清透……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2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题记
电视里播放着的综艺节目忽清晰忽模糊,烦躁地抓起遥控器换台,可屏幕上出现的只有一些杂乱的五颜六色的线条。
我回老家了。这儿用一个词来形容:“清”。没有大城市里的车水马龙,没有“震耳欲聋”的车喇叭声。没有网络。信号极不流畅。一切似乎回到最初的那个不显得匆忙嘈杂的世界。
阿婆在火炕上烧柴。反正也闲来无事,我随手捞起一个火钳坐在她旁边。“阿婆,你克忙喽,我来。”接着夹起一撮马尾松,放入火炕。瞬间大火燃起,木柴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白烟铺满了脸,引得我咳嗽连连。只听阿婆从后边笑着过来,转身瞅一瞅,她拿着几个红薯,“你来烧着呷,可甜喽,今天的红薯长得可好哩。”要说乡下的红薯,啧!那味道真是一绝。十几分钟,用火钳夹起来,虽然表面附着一层炕灰,但小心翼翼剥开皮,便可看到金黄的红薯肉。趁热咬上一口,淀粉的香与甜化在口里,恰到好处。
当冬日暖阳格外耀眼时,我和阿婆便背着大篓子,提着锄子,去找些马尾松回来。走到较远的树丛,便可看见一片片的马尾松躺在上边,用锄子把它刮下来,再扔进篓子里。一老一小合作,不久就说满了一篓子。阳光慢慢变淡,我们也慢悠悠地走回家。锄子拖在地上,发出沙沙的声音。回到家,便有些倦了,搬出两把小竹椅,我们坐在竹椅上,吃着红薯,欣赏着天边的云,阳光洒在脸上,大多大多的蓝吹来,竹叶被风吹起,划过脸庞,格外惬意。汪曾祺先生说过:“生活的风风火火,轰轰烈烈,不如静静闲坐,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其实生活哪来那么多轰轰烈烈?有的,不过是柴米油盐间的拘囿与爱,是平常日子里的笑与泪,是“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的平淡而已。”
我的心似乎不再像最初那样杂乱与烦闷了。发现生活的点滴美好,并好好享受不也是一种清欢吗?作家丁丽梅也发出感叹:日子就是这么庸长,却有细碎的光洒落其上。
正道,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3
又一次站在木门前,锈迹斑斑的铁环,一道道划痕,一切仿佛还是离开时候的模样。
轻轻推门,奶奶佝偻的背影似乎又浮现在眼前。“囡囡,快点来吃蒸蛋,再不来就冷了。”她总会这么说。奶奶喜欢做蒸蛋,然后笑眯眯地看着我吃。记得那时,奶奶搬两张小板凳到门口的大树下,她边剥豆子边看着小小的我吃,笑得皱纹挤到一块,像朵花。
至今还记得蒸蛋的味道,清淡又不失鲜味。
后来,离开故乡,再也没有吃到同样的味道。
奶奶习惯了乡村里泥泞的地,有些嘈杂的声音,淳朴的风情。当她来到城市时,她就像瘪瘪的塑料袋,干枯瘦弱的身体被风吹得有些膨胀。
母亲又一次尖锐地叫嚣着对我的不满,像把横在我头上的猎枪,经久不衰。夹杂着父亲无奈的叹息。我轻掩房门,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脑中一直浮现着满是红叉的试卷,一张一张,淹没了我。
我按照平时的喜欢,撕开一包薯片,辛辣刺激的味道融化在舌尖,突然有些厌倦这种味道。
“囡囡,吃吧。”奶奶将一碗撒着盐粒的蒸蛋轻轻放到桌上。望着奶奶矮小的身影一点点消失,仿佛背又驼些了。粗盐的味道掩盖着鸡蛋的腥气,舌尖点到盐粒的那一刻,一碗蛋的味道更加馥郁。眼泪又一次奔涌,在脸上肆意纵横。真好,还是原来的味道,一种不寡淡的鲜味。
这种味道支撑着我,让我一次次走出低谷,看到奶奶盛满笑意的面庞。
然后,奶奶又回到老家了。
过年的那几天,奶奶也会特地多做点蒸蛋。当在汽车上颠簸了一天的我,吃到嫩滑的鸡蛋的那一刻,突然觉得每年一次的来回奔波值得。发现原来我一直想念的是这简单的蒸蛋,这朴素的感动。每次和奶奶告别,都会看着奶奶一点点变小直到成为一个黑点,但我和奶奶都知道,我们一直都陪伴在彼此左右。
简单的蒸蛋,在我吃过了很多不同的味道后,才发现我一直在惦念那个淡淡的味道带给我的简单的感动,我才明白“人间至味是清欢”,美馔入口,相思入骨。
我终于明白“君自故乡来,终归故乡去”的那份平淡和感动。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4
厨房里漂出阵阵香气,妈妈在厨房里喊了一声:“开饭啦!”于是大家都聚到了桌子前……
今天是年三十,虽然新冠病毒肺炎正在全国蔓延,但是一年一次的年夜饭还是不可以少的。爷爷奶奶住在离我们家不远的一个小区,但是由于疫情,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我们了——“砰砰砰”门响了,我飞奔过去打开门,戴着口罩的爷爷奶奶出现在门口,还没进门他们就说起来了:
“好久都没有见到你们了!”
“黄睿鹏又长胖了”……
奶奶帮着妈妈做饭,我也在一旁打下手,要知道我可是从来不下厨房的。
妈妈的一声“开饭了,”随着碗筷的声音和食物的香气,话匣子也打开了。
爸爸好不容易可以回家和我们一起吃饭,他先说道:“这次的疫情折腾死人了!”
“是啊,你天天都加班。”妈妈说。
爸爸在他们公司健康和安全,所以他们部门最近可忙坏了,光是给全球20多万员工准备口罩都准备了上千万个,前几天他都已经连续加了几天班了。
“嗯嗯”,奶奶接着说:“我都还在社区坚持做义工呢!”
“我们不但要戴口罩,还要穿厚厚的防护服……”奶奶又补了一句,其实她是不想我们担心她外出。
妈妈又说:“我前天去公司,地铁上人很少,但是大家都戴着口罩,还是非常注意防护的。”
是啊,我想,每个人少出门,做好个人防护,就是为防疫做贡献。
但是爸爸妈妈还是要出门,爸爸是因为工作与防疫有关,妈妈是因为有的工作不能远程办公完成。我知道,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像他们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工作。
我们一家人说说笑笑的吃着,我们好久都没有这样一起吃饭了。
我想,在这一刻,不仅是在深圳,还有在全国,甚至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湖北和武汉,一定也有千千万万个像我们一样的普通家庭,在一起吃饭呢!这一次平常而又不平常的一顿年夜饭,那一声“开饭了!”在寒冬中冲淡了所有的寒冷与冰霜,让家的温暖在每个人心中荡漾,久久无法散去。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5
母亲与米线似乎有着不解之缘。
每当我们穿行于大街小巷,筋疲力尽饥肠辘辘之时,母亲就会指着一家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米线馆,神采奕奕地说:“去吃碗米线吧!”
很快,两碗热腾腾香喷喷油亮亮的米线就放到了我们面前。夹起一筷子,热气翻滚着扑面而来。米线爽滑,汤底浓厚,肉酱鲜美。很快两碗米线就被“哧溜哧溜”吞下肚。
街头巷尾的米线店大多朴实无华,可都洋溢着浓郁的米线香味儿和人情味儿。店里的人们总是其乐融融,妇女时不时拉起家常,每个人手里都做着些活儿,只有最清闲时最清闲的店里才有男人坐在门口吞云吐雾。等米线上桌的这段时间,我总会尽情地欣赏这些忙碌的身影,努力闻一闻这暖暖的人间的烟火气。
吃米线时,母亲总会说起以前的事。一次,她吃了一口米线,叹了口气,说:“很怀念以前在义安矿吃的那碗五毛钱的米线。”然后,母亲喝了一小口汤,又夹起几根米线,在一团朦胧的水汽中满意地嚼着,不知又回忆着什么。我对母亲口中那碗五毛钱米线的样子并不好奇,直到她不知多少次提起,我才问道:“五毛钱的米线?能有多好吃?”母亲一撇嘴,说:“那米线可清淡呢!汤里就放了两片火腿肠,点了几滴香油,连香菜都少得可怜!”她顿了一下,接着说:“但我就觉得那个味儿啊……真难忘!”母亲略略抬头,眯起眼,咂一下嘴,又接着吃起来。我听母亲说过义安矿,她在那里教了几十年书,抬头就能碰到熟人。母亲对那里是不舍的。当年那碗五毛钱的米线,也许是因为有浓浓的人情味儿而变得不那么寡淡了吧。
吃过米线,母亲总会评论一番。在我看来,每家的米线味道都差不多,母亲却似乎吃出了米线的精髓,总能说出点儿什么来。我和母亲似乎从不在同一家米线馆吃两次米线,好吃难吃也从不人云亦云。走走看看,漫步街头,这种米线之旅是我和母亲的快乐。什么时候饿了,便随便進一家。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总使人疲累,一碗热腾腾的米线下肚,顿时让人觉得充实而滋润。听着人们琐碎的家常,看着人们忙碌的身影,吃着好吃的美味,偶尔听着收音机里的咿咿呀呀,迷失的东西似乎蓦地就回来了。于是放下碗筷,抖擞精神,淡淡一笑:“这才叫生活,这才有温暖。”
苏轼曾写:“人间有味是清欢。”而米线不正是这样平凡而美好的幸福吗?满满一大碗,捞起来的是米线,品尝到的是人情,有米线陪伴的时光,总让人打心底觉得温暖。
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