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改革工作案例|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村级财务管理是否规范,可以镜鉴出群众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是否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落实,体现着村级干部的作风,影响着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的公信力,甚至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农村改革,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应是题中之义。今年以来,**镇把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作为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改革措施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外部监管、制度设计两个层面,强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有效提升了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一、改革的背景与动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多次提到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问题,2013年,农业部、财政部、民政部、审计署四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可以看作是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重要遵循,文件指出,村级财务管理是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法保障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文件要求,各级尤其是乡镇要切实做好村级会计工作,完善村级财务民主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稳定和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近年来,镇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健全制度,强化措施,村级财务管理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确保了农村集体资金与资产的安全,切实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但是,我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仍然比较薄弱,财务混乱依然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引发群众上访,个别村会计现金账目不清、财务公开流于形式,超限额使用现金、坐收坐支等问题时有发生,上级部门每年审计时,总能发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形势和现实对村级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着我们推进此领域的改革。
二、改革的具体做法及成效
针对村上财务管理方面暴露出的问题,镇上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从制度和监管两个层面入手,细化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措施,有力提升了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实践证明,制度建设和外部监管是破解村级财务管理难题的两个有效路径,村财镇管、审计监管、财务公开等是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有力举措。
对1000元以上支出,必须召开会议决定,并报镇上审批后方可进行,支出形成后,必须有符合财经管理制度规定的正规票据方可入账;
村账必须每季度记一次,不得无故后拖。这些具体的规定,从制度上解决了跨期记账、新旧村官交替导致的账务脱节、坐收坐支等突出村级财务管理问题,通过这些制度的执行,以往审计中普遍存在的不合规发票报销、坐收坐支等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
三、实践中发现的困难问题及下步打算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总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前进。在村级财务管理这项改革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实践发现,集体土地出包、集体资产交易等在各村数量不多但却关乎群众利益的事项,在规范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例如,出包土地、出卖树木等集体资产,原则上要召集村社群众开会决定,但由于当前农村人口流动频繁,加之一些群众对村级事务不关注、参与积极性不高,召集会议困难比较多,时间跨度比较大,一定程度上会牺牲效率,村上遇到此类事项时,往往简单处理,召集群众代表商议,事后,部分群众会因此而上访,引发一些问题,造成镇村工作的被动,等等。下一步,镇上力争使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工作所涉内容更加全面,将着重从农村“三资”管理方面着手,求取效率和民主的“最大公约数”,探索和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优化决策程序,以方便资产管理和群众行使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