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狐狸分奶酪,,,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狐狸分奶酪教案
《狐狸分奶酪》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3.理解课文内容,评判狐狸的做法是否共公平。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评判狐狸的做法是否共公平。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熊哥哥、熊弟弟、狐狸头饰、相关课件及生字词的卡片。
2.搜集相关民间故事。
学生准备:自学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狐狸的寓言故事,你还记得吗?你还学过哪些关于狐狸的故事?狐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跟狐狸有关的故事,它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板书课题:狐狸分奶酪) 2.教师出示奶酪图片,介绍“奶酪”是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
3.指导读准“酪”,强调“酪”的读音是lào,不要读成nào。
4.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狐狸是怎么分的奶酪?他给谁分奶酪?奶酪分得公平吗?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向学生提出新颖、巧妙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让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长句的停顿。
2.自由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教师随机纠正和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在课文讲解之初,让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读,了解、概括文章大意,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题,为下一步的精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先鼓励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
2.引导学生交流,找到故事的起因:小熊兄弟为了分一块捡到的奶酪,拌起嘴来。
3.认读“捡”“俩”“始”“拌”。
(1)“捡”“拌”本义都与手有关,所以部首是“扌”,可以与“脸”“胖”换偏旁识记。理解“拌嘴”是吵嘴的意思。
(2)强调“始”是翘舌音;
鼓励学生通过组词加强认知,再读一读,记一记。
(3)“俩”的读音是liǎ,表示两个,要与“两”区分开。
4.小组交流:本来捡到奶酪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为什么兄弟俩会拌起嘴来?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词把“高兴”和“拌嘴”两部分内容连起来的? 5.小组汇报:兄弟俩因捡到的奶酪不知道怎么分而拌嘴;
把“高兴”和“拌嘴”两部分内容连起来的词是“可是”。
6.指导朗读,要读出兄弟俩捡到奶酪时高兴的语气,为了怎么分奶酪而拌嘴生气的语气。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用“____”画出狐狸说的话,并圈出狐狸的动作。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1)狐狸说的话:
①“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 ②“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 (2)狐狸的动作:跑、问、笑、拿、掰。
4.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狐狸是“跑”过来“问”?他心里会想什么? 5.指导朗读狐狸说的第一句话,要读出狐狸假装好奇和热情的语气。
6.学习“吵”字。引导学生理解“吵”字的部首为什么是“口”,再小组交流识记字形。
7.指名读狐狸说的第二句话,思考:说这句话时,狐狸为什么“笑”? 8.交流汇报:
(1)指导学生做“笑了笑”的表情,体会狐狸的“笑”有什么不一样。
(2)猜一猜:此时狐狸是怎么想的?(狐狸心生诡计,用笑来掩饰。) (3)根据狐狸的心思,指导朗读句子。
9.认读“帮”字,学生组词后,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并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10.四人小组合作练一练,分角色朗读第2~5自然段。
11.分角色朗读展示,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的编排意图在于将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一起,赋予了识字教学双重的目的。儿童识字离不开具体环境,离不开反复接触,反复实践。“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通过诵读课文,生字词及时得到复习,对以后的巩固也极为有利。在规范语言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孩子们在以后的写话、作文中就会少写错别字。
四、细心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奶、吵。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字形的共同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汇报,发现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重点指导,逐一分析写字要点。
奶:左右宽窄相当,女字旁靠近竖中线,“乃”的横折折折钩的第二折刚好在横中线上,最后一撇稍短,收笔在竖中线上。
吵:左窄右宽,“口”要写得小而高,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右边“少”的第一点在竖中线左侧,最后一撇要舒展,延伸到左半格。
4.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5.展示,师生点评,学生修改后再次练写。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间的相互点评,观察他人写字的优点及不足,能够让学生及时地提醒自己,在写字中扬长避短,把字写得更规范。
五、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习了文章的前5个自然段,狐狸知道小熊兄弟俩为分奶酪拌嘴,主动来帮助他们分奶酪。那么,狐狸把奶酪分得公平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文本提供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巧妙设疑,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积极地诱导学生思索和探究。课时结束时,通过设疑“狐狸把奶酪分得公平吗”,激起学生在下节课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1.复习:(1)出示生字卡片,随机点名认读并组词。
(2)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奶酪 捡到 兄弟俩 始终 拌嘴 争吵 帮忙 2.导入:狐狸把小熊兄弟俩捡到的奶酪分好了吗?他分得公平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根据“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儿童在识字教学课后对生字的复习、巩固尤为重要。上课前,通过认读生字,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并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抓住主线,朗读感悟 1.自由读第9~10自然段,思考:狐狸帮小熊兄弟俩分好奶酪了吗?小哥儿俩最后得到奶酪了吗?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知道? 2.思考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用“____”画出相关句子。
(1)没有!是从“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这句话看出来的。
(2)没有!是从“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这句话知道的。
3.认读生字“剩”“整”,理解“一点儿也没剩下”和“整块”。
4.指导朗读第10自然段,读出小熊兄弟俩无奈和生气的语气,再鼓励学生猜想小哥儿俩此刻的心情。
5.学法总结: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就能把故事读得有滋有味。
6.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第6~8自然段。
(1)狐狸先是怎样分的? (2)看到奶酪分得不匀,狐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用“____”标出狐狸说的话,用“ ”标出写狐狸做法的语句。
7.学生交流汇报:狐狸故意把这块奶酪分得不均匀。(半块大、半块小。) 8.相机学习“匀、嚷”。“匀”可与“均”比较,“嚷”可与“喊、叫”比较。理解两个字的意思。
9.指导朗读小熊兄弟俩的话。
10.引导学生思考:听了小熊兄弟俩的嚷叫,狐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11.组织学生汇报,相机理解“仔细”“不停”这两个词语,识记“仔”“剩”两个字。
12.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奶酪”演示狐狸分奶酪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13.读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狐狸把奶酪分得公平吗?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 14.组织学生汇报,体会狐狸的第二次“笑”,相机引导学生深思:从这次“笑”中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这次“笑”是狐狸得逞之后暗自得意的笑。
15.分角色朗读全文。
(1)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狐狸得逞后暗自得意的笑,要读出假装无辜的语气。
(2)进入角色,入情入境地朗读。
(3)小组内先练习,再请几组展示表演。
(4)戴头饰,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重点读好狐狸和小熊兄弟俩的四次对话。
设计意图:此环节抓住文章的主线——“分奶酪”,从结果入手,并利用教具,通过角色转换,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朗读、表演,突出了文章的重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环节的两个问题设计正是关注了学生的个性理解,给予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机会,同时很好地贯彻体现了文本的编写意图和主旨。
三、抓住重点,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本课剩下的6个生字“始、仔、急、咬、第、公”。
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跟着书空。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重点讲解“急”“第”两个字: (1)“急”和“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2)“急”的部首在下面,是“心”,书写时上长下短。
(3)急:上长下短,上半部分紧凑,第四笔写在横中线上,心字底扁一些。
第:上短下长,第八笔写在横中线上,末笔撇起笔在竖中线上,第九笔竖折折钩要比第七笔横折写得宽大。
始:左窄右宽,女字旁要靠近竖中线,“台”的撇折的折段在横中线上,“口”要写得扁一点。
仔:左窄右宽,“子”最后一横要从竖中线的左侧起笔,写在横中线上。
咬:左窄右宽,“交”比单独成字时要窄瘦,长撇从横中线起笔,撇尖伸到“口”下,捺的捺脚低于撇尖。
公:上宽下窄,第三笔撇折起笔在田字格中心点上,撇段的运笔方向同第一笔撇平行。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自由读文,梳理故事脉络。
(1)课件出示填空:( )捡到一块( ),( )趁他们拌嘴时提议帮他们分( )。在分( )的过程中,( )故意分得不均,而( )都不愿意吃亏,让( )一次又一次有机会吃( )。最后,一整块的( )都被( )吃光了。
(2)学生自由读文,小组内交流填空。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2.正确评价狐狸。
(1)组织学生讨论:通过狐狸分奶酪这件事,可以发现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为什么? (2)引导学生明确:狐狸的行为是损人利己的行为,所以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3.想象体会,感悟真谛。
(1)引导学生想,如果自己是其中一只小熊,应该怎么做? ①不让狐狸分,自己分吃,大一点儿,小一点儿都没关系。
②兄弟间要学会礼让,哥哥让着弟弟。
③两只小熊不该分捡来的奶酪,他们应该把奶酪归还失主。
(2)结合学生回答,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不团结就会给坏人可乘之机。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结合实际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强调了对学生识字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低年级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识字量大,如果集中识记字形,会增加识记难度且枯燥无趣,也不科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分散识字。随文识字教学既是一种教学要求,同时,它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根据儿童的语言思维发展水平与特点,从儿童的兴趣与接受能力出发,构建学习体系与内容;
同时把识字与阅读及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以识字与学习书面语言互相促进的方式,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本课识字写字内容较多,很适合使用“随文识字”这一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会认、会写的字。对一些重点字词,也可扩展延伸,如借字组词、扩展造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