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化学试题 > 内容

[读《做官与修德》心得体会【5篇】]什么什么修德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9 18:19:32     阅读:

读《做官与修德》心得体会【5 篇】【篇一】做官先做人,从政先修德。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以伦理立国,向来注重德,“修身立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礼记》有:“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认为只有先修身立德,才能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才能为民办实事、为民谋福祉。最近,拜读了刘长富老师的《做官与修德》一书,深刻领会长富老师历练官场数十年的为官心得及感悟,觉得这是一本好书,这本精神食粮对为官者升华思想境界,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保持共产主义纯洁性指引了方向。作为党员干部,我始终坚持正人品、树官德,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自觉追求和为官做事的原则,融入到思想和行动中,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一、修作风,立政德一要密切联系群众,树立为民思想。刘长富在《做官与修德》中写到,在毛泽东的历史观中,人民是世界的主宰。他一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为人民公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胜利法宝。要赢得民心,就要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解决民需。一心为了群众,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领导干部根本的“德”。作为领导干部,肩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重要职责,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想问题,作决策,要认真倾听群众意见;
搞建设,上项目,要充分考虑群众要求;
用干部,看政绩,要特别注重群众公论。要把心思和精力用于为民、利民、富民之事上来。要有“在其任、谋其政”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坚定信念,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我们要结合阳光扶贫和“三进三帮”大走访等活动,自觉做到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多走访、多慰问、多调研,多交往、多交流、多交心,多问需、多问政、多问计,让群众经常看得见、始终信得过,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群众致富增收能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让群众满意。二要敢于务实担当,转变工作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要把真功夫用在办实事上,不搞形式主义,要落实在行动上。向群众承诺的事情,要千方百计办好、想方设法办成,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我们要始终明白手中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是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有“为党为民勇担当”的勇气和魄力,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领导干部要时常告诫自己保持公仆之心,事事出于公心。做事守责、讲德,才能成就事业;
做官守责、重德,才能凝聚人心。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争做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敢于担责者、勤于守责者、勇于尽责者,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二、修学问,立才德一要慧眼做伯乐,知人善任用好人。《做官与修德》中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强天下。春秋时期伯乐相马的故事,流传了好几千年。任何社会都需要人才,也更需要伯乐。做善于识才、能够用才的伯乐,这是每一位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美、苏、中、英、法为核心的盟国取得胜利,战后,美国从德国抢走最多的是各种人才,正是这些人才,造就了美国成为经济、科技、军事大国,更是人才强国;
《史记·魏世家》中有一段故事,是说魏文侯想找一个德才兼备的能人当宰相,有魏成子和翟璜两个候选人,可魏文侯拿不定主意,难以取舍,就让李克帮助出主意。李克没有直接回答应当选谁,而是列出了识人用人的五项评价标准:居则视其所亲,富则视其所与,达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不为,贫则视其不取。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每个时代每个阶段,都会有选拔任用干部的实际内容和具体标准,但李克提出选人的五项标准,在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宋代名臣司马光在选人、用人上,独具眼光,在他看来,选拔为社会和老百姓服务的官,“德”字当头,以德为先。他说,“才对德只是起着借助作用,德对才起着统帅作用”。这个观点和毛泽东提出的德才兼备原则是一致的。以德为主,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和原则,成为中国官场上长久不变的一个方针。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要把选好人、用好人作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中之重来抓,端正用人导向、创新用人机制,坚持选用作风好的人,把广大干部引导到实干兴业、实干有为、真干有位的轨道上来。二要勤学善思考,提升自我做表率。才干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品德修养的体现,是不断成长的途径,是干事创业的前提,我们领导干部自己要有真才实学,更要有远见卓识。广大干群的积极性需要领导干部调动和激发,他们的见解需要领导干部来集中和升华,有关全局的战略谋划更需要领导干部思考和提出,某些重大问题的意见分歧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辨析和决断。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比他人更多一些辩证思维,更多一些深层思考,更多一些战略眼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凭自身的远见卓识并结合大家的意见,作出科学的决断。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创新的基础。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多地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把握新趋向,确立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同时,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冲破思想束缚、打开认识桎梏、拓宽发展思路,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三、修品行,立廉德一要严于律己,廉洁从政。千百年来,善于修身、勤政廉明是一个流芳百世的“好官”的为官之道,明镜高悬以示自律,廉洁奉公以示自勉,清白为官,坦荡做人。《做官与修德》一书中,作者给我们讲述了唐代诗人罗隐、清朝末年曾国藩和林则徐清正廉洁的为官从政之道。作为当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以加强自身修养作为永葆先进性的必由之路,勤学立身做人之道,不贪图功名富贵,不沉浸欲望之中。修身以立德为先,德能正其身。领导干部要树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以为民谋利为荣,以损民之事为耻,牢记自己是人民公仆,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和切入点,吃苦在先,享乐在后,使自身符合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修身以自律为重,要做到“三慎”,乃是“慎独、慎思、慎行”。不以无人知而放任自我,不为权力所惑,不以金钱所诱,构筑牢固的道德防线,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身正心正。“一念之微、天理人欲”,领导干部要守得住清贫,不防于小,终亏大德,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越雷池半步。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力,不论在“工作圈”还是“生活圈”、“社交圈”,都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以俭为荣,稳得住神、管得住身、抗得住诱惑,彻底去私欲,始终存公心,全心谋民利,永不贪名利,以使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二要立家规树家风,管好身边人。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在战争的腥风血雨中历经磨难,从苏联留学回到延安后,又到农村、工厂去学习锻炼,朝鲜战争,奔赴战场,战死他乡,埋骨异土;
毛泽东的女儿在北师大女附中读书,平时住校,假日回家及返校,都和其他同学一样乘坐公交车,无专人接送;
任弼时的女儿因没有事先和老师请假而未敢违规,赶回学校上自习,导致任弼时突发脑溢血时,未能陪伴左右;
朱德留给女儿朱敏的遗产,只有读过的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
许光达大将给儿子许延滨定了“三个不准”规定;
周总理给家人定下“十条家规”等等。这些既是生活哲理,又是楷模家风,既是伟大心灵,更是高尚人格。特别是一代伟人周恩来,一生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其高风亮节,令全世界景仰。不仅自己清廉,还严格要求并谆谆教诲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绝不能占公家的便宜,绝不能享受任何特殊照顾,绝不能谋求一点私利!”他还经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并表示自己带头改造。家风连着党风,家风关乎形象。领导干部能否管好自己的亲属,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的自身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党群干群关系,是一个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原则性问题。因此,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向周总理看齐,把握好手中的权力,遵纪守法,秉公办事。要警钟长鸣,手握戒尺,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不纵容袒护身边人捞好处谋私利。要用自己的清正廉洁影响干部群众和亲属家人,消除特权思想和贪婪心理,做一名纯洁高尚的领导干部。【篇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中科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段振豪虚报冒领差旅费,涉嫌贪污,中国科学院监察审计部门核实后已将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段现已被刑事拘留。(7 月 21 日人民网)如此高学术水平和知名度的科学家却有如此低的道德修养,这不得不引发人们的反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
“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党员干部应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第一,加强学习,坚定理念。胡锦涛主席曾说:“加强学习不仅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广大干部要深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多读书,读好书,见贤思齐,用知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世界,不断提高道德修养。避免因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而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追求高尚道德。第二,付诸行动,德行合一。一个人道德高尚与否,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表现出来。一名干部是否称职、是否优秀,群众心里自然有底儿。优秀干部之所以能够受到人民的爱戴、社会的赞誉,就是因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爱民、亲民、敬民,在他们眼里群众利益始终高于一切。俗话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广大干部在工作中应该常修为政之德,常怀为民之心,多行利民之事,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竭力做到德行合一第三,做官修德要“七慎“ :慎始:谨防“第一次“ 。做人做事贵善始,果断拒绝“第一次“。

慎微:谨防积小成大。要“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

慎好:谨防嗜好毁程。不次情放纵兴趣爱好,以免被人投其所好。慎欲:谨防纵欲无度。把握欲望,以理导欲,以理制欲,扬正治邪。慎权:谨防权力滥用。正确树立掌权为民,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

慎独:谨防自我放纵。任何时候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慎终:谨防晚节不保。要善始更要善终,使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篇三】美国学者福山说:世界上只有三个真正的统治者,一个是基督、一个是默罕默德、另一个就最伟大的统治者 ——孔子。孔子虽然逝世两千多年,但人们仍不折不扣地执行着他倡导的基本精神、基本价值观念、基本行为规范。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太上,不知有之……”。武则天为什么立“无字碑”?因为她试图改变盛唐时期的文化,消灭盛唐文化,但最终她未能如愿。她自知有罪于后人,无法面对后人,这才立下无字碑。但事实上她已经改变了文化,毕竟自武则天以后,中国开始弱化。正如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所言:文化弱、则民族弱。这就是控制力,或者说是用“德”去管理的领导力。“德”是一种文化,以“德”管理人,不仅规范人们的行为,还规范人们的看法(价值观)、想法(思维方式)。与制度管理相比,可以说,文化管理的力量和作用无法比及。而领导者的“德”则表现在社会或某一特定群体共同的行为习惯、传统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共同的意愿之中。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

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
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弟子规》中的“孝悌、谨信、爱众、亲仁”都是“德”的范畴,《弟子规》倡导“余力学文”思想,就是倡导“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些德的行为都没问题了,然后“有余力,则学文”。德才二者,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有德有才,大胆使用;
有德无才,培养使用;
有才无法德,坚决不用”,党员干部应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我工作地是长富老师故土,乡邻经常以老师为荣,每每谈论长富老师,无不自豪骄傲,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做官与修德》一著,是老师为官数十年的心得,也是为官数十年行为真实写照!拿书到手,怀着以老师同乡人的自豪感情拜读,怀着对前辈崇敬之情拜读,几天下来,畅快淋漓,刚步入官场的所有困惑应刃而解!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官者只有勤学习多读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识天地之大,知环宇之广,明古今之事,晓人生之难。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坚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坚决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要加强年轻干部的道德修养,引导他们珍重人格、珍爱声誉、珍惜形象,增强道德责任感,常修为政之德,积小德养大德,努力成为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爱岗敬业、敢于负责的力行者,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先行者,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引领者。当官者要不辜负党中央的殷切期望,干干净净做事,承担起历史使命,只有通过学习来修身、正己,才能锤炼出高尚的道德操守,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读到一本好书,犹如结识了一位挚友,激动、兴奋,乃至激励、鼓舞;
又如一盏指路明灯,解惑、传道,乃至明志、思变。《做官与修德》正是这种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是当今社会官场行为的指路明灯,为官者通读此著,深刻体会长富老师历练官数十年的为官心得及感悟,对于升华思想境界,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保持共产主义纯洁性,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从“爱人民、能决断、善用人、严约束”的为官行为到“会舍弃、惜名声、求中庸、摆正位”的做人准则,以及“巧激励”的管理方法、“苦修炼”的学习态度,本著全方位阐述了为官者“做官先做人”的重要意义,以及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为官者如何真正做到“立功立德立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读罢此著,掩卷静思,由此想到范仲淹,这位千古名人一生做人、做事、做官的实践,给现如今的为官者做了最好的典范。当官者不妨学习效仿范仲淹的四种品德。“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佳句正是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真实写照。据说他的居家生活也非常自律,平日里若没有宾客登门,家人吃饭,范仲淹是不准上两样荤菜,即便后来官居宰相,也要求全家只求温饱,不要奢华,对于家居房产,范仲淹常用“身甘一枝巢”自足,范仲淹一生忧乐天下,开一代廉政之风,死后入殓时,连一件新衣服也找不出来。他以他短暂的一生践行了“以德行事”、“积德行义”的廉政主张。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河,范仲淹一生的勤政廉政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沉淀而成。而现在一些当官者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往往是不能严于律己,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己,最终就会滑入罪恶的深渊。从刘长青、张子善到刘志军、薄熙来,当为官者把权力当成了资源,当成了自己的摇钱树,当成了特殊商品,把本来亮色的权力弄得污秽不堪,这时的权力就变成了危害社会、伤及百姓、毁灭自己的魔鬼。由此看来,德是发自心底的善,而不是说在嘴上的空话。《做官与修德》倡导“为人要有人品,做官要有官品”的准则。人品,即一个人的人格品行,是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立身做人的综合体现,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风貌。官品,是为官者的从政态度、能力绩效、品德操守等的整体表现。人品和官品,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对领导干部而言,二者却有着必然的联系。人品是基础,只有拥有好的人品,才会有好的官品。人品决定官品,官品折射人品,人品和官品决定事业的成败。作为领导干部,要想清清白白做官,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办事,必须先堂堂正正做人。我一直奉行的做人原则:一是与人为善,和睦相处。二是以人为本,力求和谐。三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四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五是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六是对内严格,对外平等。七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八是光明磊落,公道正派。工作上,讲奉献,不讲索取;
处事上,干好事,不干坏事;
利益上,想别人,不想自己。做官必须先做人。官品源自人品。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必须首先是好人。“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人的能力可以有大小,职务可以有高低,但人格、“官德”不能低。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有人给为官者作了这样的界定:清官无私、好官无畏、昏官无信、贪官无耻。这句话很精辟。清官并不是做了官后才清廉,而是首先应当具有无私的品格,然后为官才能清正廉洁。同样,贪官也是因为抛弃了做人的廉耻之心,才在官位上以权谋私,贪得无厌。由此可见,好人才能做好官。没有好的人品做底子,缺乏做人的基本品德,就会人品不端、德品不修、官品不正,一旦权力在手,势必生邪心、走歪路、办坏事。古人云:“德不厚者不可使民”,道理就在这里。有好的人品,才能使为官者忠于自己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永不懈怠,才能在各种思潮激荡和政治风波中明辨是非,看清主流,矢志不移地站在党和人民这一边;
有好的人品,才能使为官者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勤政爱民,真心实意为公众做事,才会在看到群众吃不好穿不暖有困难时寝食难安,而不是过多地考虑个人得失;
有好的人品,才能使为官者遵纪守法,修心正身,保持人格和气节,慎用手中权力,才能经得住权力、金钱、美色、人情等的考验。做官就要锻造好的官品。做一个好官,不仅要有好的人品,更要有好的官品。对领导干部来说,人品和官品的集中表现,在于为谁用权和如何用权。为人正直、热心向善与为官清廉、造福于民,是绝大多数人衡量一个好官的基本标准。做官不是为了自己。欲求私利、贪图享乐、追求金钱者,莫做官,做官也不会是个好官。所以说,做官莫贪钱,赚钱莫从政;
有责不懈怠,无责不消极。做官就要以民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做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无私、清廉,勤政、务实、创新。为人民干事创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无怨无悔。所做之事,要经得起历史考验,经得起法律检验,经得起公众评判。做官就要淡化做官心理,强化奉献意识,把官位看成是尽责任、做奉献,必要时牺牲个人一切的岗位。把做官看成做事,为了做事才做官,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图个人得名利,只求百姓得实惠,勤勤恳恳为群众办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时刻以百姓为天,视百姓为本,为百姓服务,帮百姓致富,替百姓谋福,保百姓平安,让百姓满意,得百姓拥护。“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领导干部身在官位一天,就要讲究官品一日,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加强人品和官品的修养,要时刻算清“七笔帐”:一是算清“政治帐”,每个走上领导岗位的人,都经历过人生的拼搏,如把握不住自己,必将断送自己的政治生命,多年的努力也将付之东流。二是算清“经济帐”,领导干部收入稳定,待遇较高,如因贪污受贿等问题受到查处,不但非法所得要全部退出,就连合法收入、正常待遇也没有了,到头来只落得两手空空。三是算清“名誉帐”,领导干部如误入歧途,不但给组织抹黑,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四是算清“家庭帐”,领导干部出了问题,势必会给家庭带来痛苦。五是算清“亲情帐”,做一个好干部,亲朋好友必以他为荣,敬而近之;
如果违法犯罪,亲朋好友必以他为耻,避而远之。六是算清“自由帐”,自由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失去自由的人将是最可悲的。七是算清“健康帐”,收取不义之财,往往会心存压力,吃不香、睡不好,危及健康。算清了这七笔帐,就能够清政廉洁,当好人民的公仆。锻造好官品就要加强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团结出成果、出人才、出干部。只有团结和谐,才能威信高、形象好,有号召力;
才能同甘共苦、心心相印,有凝聚力;
才能同心同德、步调一致,有战斗力。闹不团结,从小处讲,对自己无利,对他人无益,只能造成两败俱伤;
从大处讲,涣散人心,贻误大局,影响工作,势必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损失。作为领导干部就要搞好团结,相互支持、相互维护,多做维护他人威信的工作,多讲别人的成绩和优点,努力做到丑话讲在当面,好话讲在背后,不仅自己不在背后议论别人,就是听到有人乱发对单位或人员不利的言论,也要抵制、批评,做好解释工作,不能充耳不闻、听之任之,不能默许,更不能推波助澜。《做官与修德》一著,对于年轻为官者或刚入仕途者,无疑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教材,人手一卷,置于案头,闲暇时,困惑时,迷茫时,振奋时,时时信手翻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时时让她来警示自己的做人准则,来规矩自己的为官行为,来提醒自己肩负着对人、对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让自己“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中,要能够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始终保持那么一股精气神,难不倒、推不倒、诱不倒,在平凡的岗位上、事业中和生命里发掘和锤炼真我,在做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爱戴的好官的历程中,不断做一分贡献,增一分亮色,添一分光彩。”【篇四】读刘长富的长篇随笔《做官与修德》,会有一种颇为新异的阅读体验。首先是文体的新颖,这是一种端庄质朴的政论体随笔,一个个严肃而饶有意味的话题连珠坠玉般鱼贯而出,既让人怦然心动,又令你若有所思;
其次是文气的贯穿,20 余万字的篇幅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没有刻意酝酿情感,冲而不盈、淡而入味;
最后是讲述的别致,面对老生常谈的旧题,总能有些独到的见解、体悟和发现,旁征博引的大量事例剪裁得当、毫无堆砌之感,古今中外为我所用,娓娓道来,从容有力。毋庸讳言,“官”是很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心理特征的标志性字眼,官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醒目,“求官为上”“以官为本”的“官本位”思想影响深远。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探讨“做官”问题的著作数不胜数,而选择的角度不同、秉持立场的不同、言说的方式不同,看到的景致就会千差万别,产生的结果可能判若天渊。放眼望去,市面上一些备受追捧的“官场小说”,一味渲染物欲、贪欲,极尽投机钻营之能事;
一些粉墨登场的所谓“官场哲学”书籍,推崇人性之恶、权术之争、发财之道,凡此种种。这些作品看多了,只能让人信仰迷失、价值迷乱、人生迷航,只会助长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许多人渴望有一些跳脱出功利世俗狭隘视野的文学类书籍,能够正本清源地谈谈官员的人格修养与道德建设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下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使得这种呼唤更为强烈。正是在此意义上,《做官与修德》的出版,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稀缺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将“做官”与“修德”并置而言,讲官不离德,讲官先讲德,从“爱人民”“能决断”“会舍弃”“苦修炼”等10 个方面勾勒出一个好官的道德修炼路径,揭示了做官先做人、做官先修德的重要性。其文深入浅出、实事求是,其情由心而发、力透纸背,虽然讲的是大道理,但绝无大话空话套话,多是作者当兵、从政的切身感受和耳闻目睹的故事百态,不回避敏感问题,不隐晦尖锐观点,也绝不空泛地议论和虚伪矫情地说教,真正是一本很耐读也值得细品的案头书。【篇五】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强天下。这两句话大概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意味,具有普遍的真理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为核心的盟国取得胜利,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轴心国战败。战后,美国从德国抢走最多的是各种人才。毫无疑问,当今世界美国是经济、科技、军事大国,而它首先是人才强国,是强大的人才支撑着这个强大国家的大厦。《哈佛之训》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法国的故事。

1141年,法国巴伐利亚公爵沃尔夫所坚守的温斯堡城,被康纳德国王的军队围困了数月。沃尔夫实在坚持不下去,他已无路可走,只能投降。可是,温斯堡城中的女人们不肯放弃,她们要求康纳德国王许诺,要保证温斯堡城内所有女人的尊严和安全,并且在她们离开时,允许带走她们双手能够带走的所有东西。当她们的要求得到允许后,便从打开的城堡大门中走了出来。康纳德国王及其军队惊呆了:女人们怀中抱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她们的丈夫。女人们知道,金银珠宝是有价的,而丈夫是无价之宝,因为有了丈夫就有了家,有了依靠,有了希望,有了未来。

这故事好像和人才的事不沾边,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搭界的, 能够给女人们带来幸福和希望的人,才是最珍贵的。这个道理谁都懂得。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做得出色,开创事业新的局面,人才是诸多重要因素之首。认识人才对于事业的重要性,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你用什么样的标准和眼光看准人、选好人、用对人。有再多再好的人才,如果看走了眼、用错了地方,或者干脆压着不用,同样于事业无补。

《史记·魏世家》中有一段故事,大意是说魏文侯想找一个德才兼备的能人当宰相,他面前有魏成子和翟璜两个候选人,可魏文侯拿不定主意,难以取舍,就让李克帮助出主意。李克对这两个人非常熟悉,没有直接回答应当选谁,而是列出了识人用人的五项评价标准:居则视其所亲。在官场内外,看他都与哪些人走得近、交往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一个人所交往的朋友,大体可以断定他的人品和格调。富则视其所与。当他富有的时候,是把钱财拿来花天酒地无度地挥霍享受,还是把钱财用在发展事业、关心社会、接济他人上。达则视其所举。当他身居领导岗位的时候,看他喜欢重用些什么样的人,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人才的情感、胆识和肚量。穷则视其不为。当他处于厄运和险难环境之中时,能不能守住原则,守住心志,守住做人的底线。贫则视其不取。当他穷苦潦倒时,是否能够严格操守,贫贱不移其志、不改其色。魏文侯用李克所提出的五个标准,反复比较,左右权衡,觉得魏成子的综合素质与李克的标准比较接近,于是,决定任命魏成子为宰相。

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是个历史的范畴,每个时代以至于每个社会发展阶段,都会有选拔任用干部的实际内容和具体标准,不会一成不变。然而,也一定会有超越时空,具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在起作用,承接起历史和现实,为人们提供共性价值和判断尺度。李克提出选人的五项标准,在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宋代名臣司马光在选人、用人上,独具眼光,在他看来,选拔为社会和老百姓服务的官,“德”字当头,以德为先。他说,“才对德只是起着借助作用, 德对才起着统帅作用”。这个观点和毛泽东提出的德才兼备原则是一致的。以德为主,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和原则,成为中国官场上长久不变的一个方针。司马光还按照德才之间的辩证关系,把人才划分为四种类型:德才俱佳是上等人才,每个时代、每个社会, 这样的人才都是凤毛麟角,很难求得。德胜过才是中等人才,尽管这种人不是出类拔萃,但他们德高品优,讲究操守,仍然是社会的栋梁之材。才胜过德是下等人才,社会上这种人非常多,他们有三个鲜明特征:很精明但善于投机钻营;
情商高但爱玩变脸游戏;
敢作为但为己私心太重。德才平庸是次等人才,这种人属于草包饭桶之类,他们的最大特点是大事好事不能做,坏事赖事不敢做,放在哪里都比较放心,虽然成不了事,但也败不了事。司马光在列出四种类型人才后,又阐述了对不同类型人才的用法:德才俱佳者属于圣人,是支撑社会大厦的顶梁柱;
德胜过才者属于君子,为社会百姓所信赖,能挑起事业的大梁;
德才平庸者是庸才,可以安排到不重要的岗位,或者给个虚职;
才胜德者属于小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远小人,绝不能重用。重温司马光的用人思想,会使我们的领导干部提升识人用人境界。

任何一个领导干部都处在社会的大网络之中,你在选拔任用下属的同时,又可能被你的上级选拔任用。选人者被人选用,被选用者又会去选用别人,这是官场运行的程序和规则。作为领导者, 不论你是位高权重、大权在握,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千万别忘了,你选拔任用什么样的下属,已经把自己的心胸、灵魂和人格暴露无遗,上级就会用同样的尺子去衡量你。所以,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要出于公心,不要做套中人,因为私心、祸心是包不住的。有人仿龚自珍的话:“但愿天公重抖擞,降人厚德又多才。” 从战略层面选拔人才,需要遵循规则;
在现实生活中选拔人才个体,则需要眼力和智慧。王磊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过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术,很让人开眼界:
炎炎夏日的一个黄昏,曾国藩刚回府邸,家人低声告诉他,李大人推荐来的三个要做官的年轻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很长时间了。曾国藩悄悄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暗暗观察这几个人。其中一个人,不停地用眼睛观察着房屋内的摆设,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另外一个年轻人则低着头规规矩矩地站在庭院里;
剩下的那个年轻人相貌平庸,却气宇轩昂,仰头看着天上的浮云。很快, 曾国藩胸有成竹地召见了这三个年轻人,和他们攀谈了一阵子。待他们离开之后,曾国藩吩咐手下对三个人安排职位。出人意料的是,曾国藩并没有对和自己谈得最投机的年轻人委以重任,而是给了他个有名无权的虚职;
很少说话的那个年轻人则被派去管理钱粮马草;
最让人惊奇的是,那个仰头看云,偶尔顶撞曾国藩的年轻人被派去军前效力,并再三叮嘱下属,这个年轻人要重点培养。在大家实在想不通时,曾国藩说出了用人的秘诀:第一个年轻人在庭院里等待的时候,便用心打量大厅的摆设,刚才他与我说话的时候,明显看得出来,他对很多东西不甚精通,只是投我所好罢了,而且他在背后发牢骚最厉害,由此可见,此人表里不一,善于钻营,有才无德,不足托付大事。第二个年轻人遇事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沉稳有余,魄力不足,只能做个刀笔吏。最后一个年轻人不焦不躁,竟然还有心情观浮云,两眼望着遥远的天空,就这一份从容淡定便是少有的大将风度。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显贵他能不卑不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很有见地,这是少有的人才啊!这个年轻人日后必成大器,不过,他性情耿直,很可能会招来口舌是非。说完,曾国藩不由得一声叹息。那个仰头看云的年轻人没有辜负曾国藩的厚望,在后来的一系列征战中迅速脱颖而出,受到军政两界的关注,并因为战功显赫被册封了爵位,又在垂暮之年复出,率领台湾居民重创法国侵略军,从而扬名中外。他便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不过,正如曾国藩所言,性情耿直的刘铭传后来被小人中伤,黯然离开了台湾。

《[读《做官与修德》心得体会【5篇】]什么什么修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读《做官与修德》心得体会【5篇】]什么什么修德.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