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散文:让人生如茶般淡然清廉] 清廉自律
廉政散文:让人生如茶般淡然清廉
曾经有这样一句格言:“廉政是一把琴,可以弹奏一生的幸福;
自律是一杯茶,可以品味一世的清香”。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做诗云: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茶是郑板桥一生的最爱,于他来说,可以没有锦衣玉食,唯独不能没有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郑板桥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执政勤奋为民,深得百姓爱戴,晚年告老还乡时,仍是一肩明月,两袖清风,被后世传为佳话。立世德为先,律己廉为首。茶,清淡,幽雅,隽永,悠远。郑板桥的一生不正如一盏茶吗?他将自己的身躯毫无保留的融入百姓之中,将自己幻化成一盏茶香,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百姓。
作为一名统计系统的党员干部,需要的不也是一种茶的品质吗?廉洁自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才会得到人民的赞成和尊重。
人生如茶,悟茶可得,静守清廉。
悟茶以静心。茶,首先让人坐下来,然后让人的内心静下来,最终让人的灵性定下来,不再漂移,不再躁动,不再迷惑。做决策时,静能拨开迷雾,指点迷津;
成功时,静能戒骄戒躁,保持清醒;
失败时,静能从容面对、善谋其理。心不能静便无所安,心不能定便无所守,也就是说人静不下来就会没了主心骨,就会一事无成。心静才能催生智慧,沉静才能拒绝浮躁,冷静才能保持稳重,守静才能不丢根本。统计工作清贫、枯燥,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浮躁心理。每名统计系统党员干部应该经常泡一杯茶,静静地思考,想得开,放得下。
悟茶思养德。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最宜精行修德”,把品茶当做励志雅志的一种手段。自古文人雅士“以茶悟道、以茶修心”,以培养修身立本、修己爱人、自尊敬人、敬业乐群的理想人格。修德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基、强能之要,也是必修之课、必要之功、必行之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自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利益驱动和资产级阶腐朽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等冲击着人们的人生观,这种形势给每位统计系统党员干部都带来了更艰巨、更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多样化的道德取向中,必须牢固地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一方面牢牢守住自己的心理防线,知道自己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处处以大局为重,严格按党纪、政纪和职业纪律办事,不越雷池;
另一方面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抛弃个人和小集团私利,清除意识中的邪恶念头,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去实现人生的美好精神境界。
悟茶尚清廉。茶文化崇尚清正、俭朴。几千年来,人民群众在品茶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与“茶”有关的廉政格言、警句,如“一杯清茶问今古,两袖清风为苍生”、“茗溢芳醇满天地,人修廉洁和乾坤”、“历尽艰辛成极品,自甘恬淡散清香”等。“以茶养廉”的观念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被提出来了,代表人物有陆纳、桓温等。人生当如茶清廉胜浮华。在清正廉洁上,统计系统的党员干部不管身居何职都要坚定理想信念,抗得住权、钱、色各种糖衣炮弹的诱惑,顶得住贪婪之念的侵蚀。要时刻提醒自己,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民谋福利,不能为个人谋私利;
要严于律己、两袖清风。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保持朝气蓬勃、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葆清廉本色。
悟茶可和谐。茶,吸天地之精华,聚山川之灵秀,具有“清和”的本性。茶道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陆羽在《茶经》中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炉中烧的木炭从“木”,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木炭燃烧从“火”,放置在地上从“土”。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的过程。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涉身于矛盾交错的利益纠缠,一些党员干部难免会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和”不来。不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而是排除异己、自私自利,做不到“和而不同”;
不是努力节制,达到对欲望、感情和行为的平衡点,而是行为无度、进退无据,做不到“中和”;
不是宽以待人、尊老爱幼,而是粗暴蛮横、虚情假意,做不到“和为贵”。在经济新常态下,统计系统的党员干部,要以“和谐统计、统计和谐”为核心,大力推进统计改革和各项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
清茶一杯,茶里人生。作为一名统计系统的共产党员,就要谨记党和人民的信任,如莲般清正,如茶般无私,以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为准绳,以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明镜,以“真实可信”、“不出假数”和“统计为民”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在如茶的人生里,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淡泊明志,静守清廉,谱写统计最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