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试文档 >  地理试题 > 内容

提升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7 06:18:59     阅读:


  摘要:本文先提出高校贫困生目前面临的一些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深入分析其心理问题的表现,进而探讨提升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047-02
  自从高校实行“扩招”、“并轨”政策以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大大增加,与此同时高校贫困生问题也日益突出。大部分高校贫困生的家庭在社会性资源的占有上较为匮乏,且经常需要承受着各种巨大的压力去完成学业,这种压力往往会影响他们的情绪,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深入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其解决并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已成为当代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贫困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情况分析
  国内学者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研究历史较短但研究成果较为丰富。随着如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疾患已成为各大高校中的普遍现象,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首先,贫困生进入新的校园环境之后,在生活和心理方面都或多或少承受着巨大压力,因而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暴露。其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一般为过分敏感、严重自卑、自我封闭、暴躁狂躁、自我定位和自我认识错误等。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各地的教育条件和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再加上贫困生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其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都与校园里一般学生有一定的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贫困生在人格特质上会更加体现出其敏感多疑的特性,无法做到客观看待自己,容易产生极端情绪,因此,他们往往会选择减少人际交往以自我保护,并将“富人和穷人”、“城里人和乡下人”的等级分化观念深深植入脑海中,由此激化了心理矛盾,引发心理危机。
  再者,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背景有限,加上从小文化环境资源匮乏,使得其知识受限,视野受阻,社交能力普遍低于一般大学生,最终导致高校贫困生难以融入校园氛围和集体生活圈子。随着安全感和信任感的逐渐缺失,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发展逐步走向极端化,容易产生心理异常,影响自身心理健康。
  除此之外,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的社会风气。高校生本身便已经是心理健康易受害的高危人群,而高校贫困生的心理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很多来自农村或者乡下地区的贫困生在进入繁华的大城市进修学业的同时,心理上难免也产生了细微的變化。再加上现在很多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扭曲,倾向于对金钱和地位的盲目追求,过度强调自我主义,从而对贫困人群采取鄙夷、厌弃的态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和恶化。
  二、提升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贫困生作为高校教育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如何帮助他们从经济脱贫到心理脱贫已成为高校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定期开设心理讲座和心理课程辅导。首先,高校需要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并积极在其他学科教育中囊括些许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这样不仅帮助高校贫困生正确认识自身能力,进一步消除其心理上的不适应,也能帮助全体在校大学生掌握心理知识,提高其心理素质,实现人文知识素养全面发展。其次,学校教育部门应当针对不同水平贫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积极组织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知识或者心理辅导讲座,比如开展“心理健康标准入门介绍”、“大学生心理冲突与自我调节方法”、“人际关系与环境协调”等不同类型的专题讲座。通过不同的专题侧重点引导学生参与讲座,努力帮助高校贫困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健康指标,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他们提供正确认识和面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平台,从而有助于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心理危机应对能力以及提高自我情绪调节能力。
  2.改进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经济资助是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物质前提,足够的资金支持有助于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各大高校必须改进完善以“奖、贷、助、补、减”为基础的高校资助措施,不断弥补实施过程中的不足,解决好实际执行工作中的困难障碍,为高校贫困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一是需要导师、辅导员一类的亦师亦友的角色去进行针对性指导,督促其努力学习,争取获得各级奖学金减轻学业负担;二是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机会,培养高校贫困生的自立自强意识,引导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三是改进和完善高校助学贷款系统,简化贷款流程和手续,减少申请难度,建立专门办理机构并雇佣专业人员开展办理工作;四是在充分保护贫困生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建立行之有效的贫困生认定基准,避免“假贫困生”的乱认领现象,保障真贫困生的个人利益,为其创造公平公正的资助环境。
  3.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避免忽略学生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感受和需求出发,尊重和理解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通过相应的课程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采取主动积极的姿态面对已经或即将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保证贫困生与同学、老师的平等沟通交流,与他们一起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坚决避免以被动消极方式承受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伤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学科,其教学目的不重视让高校贫困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而是要引导他们根据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有步骤、有计划地排除心理健康问题隐患,最终达到认清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
  4.通过营造融洽和谐的校园环境,为高校贫困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从根源上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丰富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开拓视野,更能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文化素养。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校园活动,带动全体在校师生参与到活动中,从而积极调适高校贫困生的自卑自闭情绪,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创造出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树立交际信心。此外,高校还应该及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通过个别咨询,总结普遍和特殊咨询案例,随后组织相应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工作者探讨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方式,为日后科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提升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提升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