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育人 共同成长
我校始建于1912年,原名京兆师范附属小学。多年来,学校一直以优良的教育传统和出色的教育业绩享誉通州。悠久历史的传承与现代文明的展现,使我们感悟到:办学必须有明确的教育思想作先导,有过硬的干部教师队伍作支撑,有规范到位的管理制度作保证,更要有共同的信念和目标,才能使百年老校激情常在、生命力常青。
一、“以爱育人, 共同成长”理念的形成
每当看到校园里嬉戏奔跑的孩子和步伐匆匆的老师,我时常在思考: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但是怎样教育人,靠什么培养人呢?要靠教师、靠课程、靠教学资源……但支撑这一切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大厦的基础。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思想众说纷纭,但“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是其结合的焦点。基于此,我提出“以爱育人”的观点。
在观点形成初期,由于认识水平有限,“以爱育人”偏重于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爱。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我们重新探讨“以爱育人”的观点,深挖爱的多重内涵,明确了爱是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爱是校长对教师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对学校的爱;爱是使命,是责任,是宽容,是尊重;爱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是教师职业生命的幸福源泉。
我校地处寸土寸金的通州城中心地带,因旧城改造、居民搬迁等客观原因,学校的迁址、改造已等待多年,制约了学校正常发展。但是我想,评价一所学校的优劣不应当以有几幢漂亮的大楼、有多大的办学规模为标准,更重要的评价指标应当是校园里面的人,是学校内隐的价值观、做事态度和行为方式。我们应当明确现实条件下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放弃无谓的幻想,在可为之处做文章。
在此基础上,我们反复研究学校育人和发展的目标,在校园内涵发展上做文章。根据学校现实条件和环境,根据学校的区域位置,学校确定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办学目标。主要有三点:选择有效的管理方式,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以人为本,以爱为魂,塑造有作为的教师;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性成才,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创建有特色的学校。以此来实现学生、教师共同成长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至此,我校“以爱育人,共同成长”的核心理念初步形成。
二、构建充满尊重与关怀的管理环境
要让“以爱育人,共同成长”的理念被全体教师认同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管理方式的选择与实施至关重要。
服务,就是把“以爱育人,共同成长”的理念渗透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把制度管理与情感沟通结合起来。淡化领导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做到服务到位、服务到人、服务到心。
服务到位:班子成员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注重研究管理目标落实的方式和方法,把工作做细,让教师们感到“爱”的存在。
服务到人:班子成员分到各个教研组,参加教研组的各种活动,每个班子成员都有重点的联系沟通对象,要经常走下去,进入教研组,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协商,解决各种问题。
服务到心:班子成员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教师工作状态的切实问题,做教师的主心骨、好参谋、好伙伴。
和谐,是指学校管理要打整体战,使学校各个部门、各种因素和谐共生,形成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有机体。
平衡:我校领导班子的工作原则是既各司其职,又合作互补,这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难解的课题。在学校分工上,我们尊重教师的个性和才能,注重能力的强弱搭配、性格的刚柔互补和年龄的互助组合,学校工作减少了内耗,步入良性循环。与此同时,我们关注教师内心的自我认同和心理和谐:对教育教学业绩突出、成绩显著的教师,我们大力表扬,为其成就喝彩,促其树立更高的追求目标;对一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付出的教师,我们通过“最爱我的老师”评选,彰显其功绩;通过“爱生标兵”的表彰,肯定其付出;通过“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评选,树立其威望。如此用其长避其短,使教师们感受到了工作的快乐和价值。
协调:学校的课程安排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哪一个链条上出现故障,都会影响全局。我们尽可能合理安排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工作中少了一份怨气,多了一份投入。我们及时调整各种微妙的人事关系,倡导“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相处之道,使教研组内互相理解、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关怀带来和谐,尊重产生动力。以2006年为例,我校荣获了“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区巾帼文明岗”及“区精神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及奖励。
三、以人为本,塑造有作为的教师
和谐校园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我们在教师发展上采取“引领、激励、成就”的思路。
1.抓反思,促提高
以学科理念为取向,给教师一个自我更新的机会,从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等方面提高素养; 以实践反思为取向,给教师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研究中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整体效应,并通过教学叙事、个案研讨等活动,提高其研究能力。
2.抓研究,上档次
课题研究研出兴趣。我校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两项,承担市级课题两项、区级多项,并连续三年获市级科研先进单位。2004年6月,我作为北京市小学界代表在全市教科研会上交流。
课改小组改出新意。我校是北京市课改样本校,多次被评为市区课改先进单位。我校低数组、高语组和自然学科等,分别作市区教学、教研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
教学比武比出干劲。在我区举行的“春华杯”、“秋实杯”教学比武中,我校届届榜上有名。
材料积累累积成册。教师的“反思日记”、每周一练,学生数学日记、作文集锦、阅读展台的积累,既使常规管理的内容形成了系统,同时也汇聚成了我校比较丰厚的教育教学智慧和资源。
校本课程形成特色。我校的“古诗诵读课程”、“艺术活动课程”、“学生自主实践课程”正在有声有色地开展,经验于2006年11月在区交流。
教育论坛论出水平。我们定期开设师德和教学论坛,教师们可以开诚布公、无拘无束地进行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教育智慧的交流探讨。教师优秀获奖论文集《杏坛春雨话情怀》已出版两本。
我校是一所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底蕴,有很多优秀教师。校长的责任心促使我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铺设台阶,让人人都感到受尊重,感到成功的喜悦,感到在中山街小学当教师的光荣与自豪。为此,我们对优秀的教师采取“引路子”、“压担子”、“架梯子”促其成才;对有特长的教师,用其所长;对年青教师,给他们搭建成长与展示的舞台。
四、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创建有特色的学校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亚斯贝尔斯)正因为有爱,才使教育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教师是托起太阳的人,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是我们一贯的目标。
我们按年级,有层次、成系列地抓艺术教育,对大型团体艺术活动课程进行相对稳定的设计和安排。一年级:交警操;二年级:功夫操;三年级:腰鼓队、藏族舞、新疆舞、儿童集体舞;四年级:傣族舞、鼓号队;五年级:手工制作;六年级:民间工艺制作。
在全员参与、动静结合的基础上,我们设立了合唱、舞蹈、工艺制作等二十几个校兴趣组,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特长,构建了我校“培养艺术兴趣,训练艺术技能技巧,提高艺术鉴赏力,发展学生特长”的多层次艺术活动系列。我校的艺术教育,做到了“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字、社会上有名”。
我校的合唱队、舞蹈队多次在市区艺术节、合唱节上获得殊荣;英语组、科技组、田径队多次在市区科技节和运动会上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小小交警团”的表演在通州区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声名远播。我们还分别举办了市、区艺术教育成果大型展示,被区教委评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区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并被团中央命名为“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中山街小学)
编辑 朱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