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二课堂促进法治人才培养新途径
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秉承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在培养法治人才、加强科学立法、繁荣法学研究、弘扬法治思想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校团委高度重视学校办学目标的总体要求,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共青团工作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推动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对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人才、深化法治实践、传播法治理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近年来,校团委紧密围绕“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进步”的主题,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目标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锻炼、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中,通过搭建各种平台,积极营造校园法治文化氛围,鼓励动员学生踊跃参与课外活动,扶持学生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力求实现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逐渐探索出以第二课堂促进法治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取得了良好成效。
以第二课堂促进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宗旨
立足于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和有力支撑,不断完善法治人才培养的途径、形式和效果。充分明确学校法学学科优势地位和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深刻认识第二课堂对于丰富和完善学校教学体系、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新颖独特的课外活动,寓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实践性于一身,实现第二课堂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
致力于践行法治理念和营造法治氛围,不断提高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学校坚持 “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环境”全员育人的德育新体系,下大力气抓品牌、抓质量,整合校园学术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形势政策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营造浓郁的法治气息,充分发挥法治先锋的示范和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完善激励保障体系和创新型项目化运作机制,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并努力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着眼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内在要求,不断深化法学专业学生的价值观、就业观和成才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法治人才培养的始终,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索出的各类平台和载体,有效发挥第二课堂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的科学引导和积极影响。开辟更多的阵地和窗口,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直接或间接地将社会现实、法制现状同个人远大理想、职业规划紧密结合,协助学校教学部门共同培养国家和社会的执法公仆、护法忠臣和弘法良才。
以促进法治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第二课堂建设
校团委在第二课堂建设的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六大平台和阵地,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补充,为法治人才培养起到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
1.以法律援助为核心的社会服务平台
校团委着眼于培养法律人才的需要,以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成立弘扬法治类社团,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创新能力,丰富学生能力结构,形成了以准律师协会、法律援助中心、农村与法治研究会等品牌学生社团。
准律师协会致力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长期坚持接待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帮助出具法律文书、意见,并代理参与诉讼程序,努力维护被代理人合法权益。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入社区、街道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尤其是每年的“一二·四”普法宣传日、“三一五”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知识产权日等活动中,通过发放法律宣传手册、现场接受法律咨询的方式进行社会服务工作。
2.以暑期社会实践为龙头的法制宣传平台
社会实践是学校的优良传统,也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专业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重要课堂。基于新世纪青年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社会需要,对青年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
校团委针对这一情况,加大了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并侧重扶持优秀法律普及与宣传的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多方面的资源为广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结合当下面临的新形势,党和国家对青年的要求和期望,上级有关部门发出的号召、倡议,学校重大战略部署,以及新时代条件下青年的新特点,学校有针对性地围绕“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进步”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学生自发组团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法律知识普及行动,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3.以学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载体的法治文化研究平台
为培育学生的学术创新精神,推动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学校重点扶持和着力打造以本科生“学术十星”“准律师大赛”“模拟法庭”为代表的校内学生学术竞赛活动。“学术十星”本科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活动每届分别选出“十星”论文10篇,优秀论文20篇。该活动至今共已有2,000余名学生直接参与,收到参赛论文共计1,800余篇,其中法学研究类论文1,400余篇。
“准律师大赛”邀请多名资深律师和法律界知名人士担任评委,通过由法学专家拟定题目的初试,知名教授、律师对选手现场提问的复试和公开举行的最终决赛等环节,每届选出金、银、铜牌准律师各1人。大赛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对法律职业的深刻体悟,为学校法律学子提供了一个法律理论学习与实务历练相融合的舞台。
校团委联同教务处共同举办院际“模拟法庭”大赛,并承办北京市模拟法庭大赛,遵循“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学生主体、社会参与”的理念,以校际比赛的形式进行。竞赛持续时间长,参与度高,社会反响热烈,作为北京市各高校法学院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促进了法学教育改革并为挖掘和培养法学职业人才提供契机。活动吸引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5所高校的广泛参与。
4.以形势政策教育为抓手的法制模范辐射示范平台
校团委通过广泛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为国家取得重大荣誉、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为大学生举行形势与政策报告会,使学生更直接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法治理念和法律从业者的正面宣传教育。
近年来,先后多次邀请“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先进事迹报告团、新时期武警英模丁晓兵、新时期杰出的法官代表宋鱼水和王书田、优秀的律师代表佟丽华为学生进行专场报告,借榜样的力量感染、教育学生,学习英模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以倡导文明自律、求真向善为主题的大学生自我教育平台
校团委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理念,针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以教育促发展,以激励为杠杆,以制度为保证,以服务实现管理的价值,努力营造勤奋、向上、创新、自律的学习氛围。校团委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诚实守信之人”的专项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考场纪律的自觉性,效果显著。为了引导学生恪守学术道德,端正考风考纪,校团委联同教务处共同推出“诚信考试”主题教育活动,至今共有107个班级作为诚信示范班级,约4,460人次直接参与其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为提高学生节约自律的生活意识,营造文明、健康的生活氛围,校团委举办“与陋习告别,与文明握手”文明自律月系列活动。
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维权的指导、对学生合理表达诉求的引导。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利益需求,普及法制理念,运用法律、舆论、道德等手段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对学代会闭会期间学生代表和学生委员积极性的调动,完善代表和维权工作机制,努力探索和不断完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经常性工作机制,深化学生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议制度,拓展合法、有序、有效的组织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