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背景下研究生就业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实行了研究生扩招,相对缓解了强烈的研究生入学需求,初步满足了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层次人才的需求。但是,研究生就业难度增加,就业竞争激烈,起薪相对值明显下降,“就业难”开始凸现出来,甚至部分专业出现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重视研究生扩招后的研究生就业问题,关注研究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研究生扩招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辅导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2X(2006) 07·08-0117-04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我国及时采取了研究生扩招的高等教育政策,这是我国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顺应历史发展、世界潮流的内在要求。这几年连续扩招,相对缓解了强烈的研究生入学需求,初步满足了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层次人才的需求,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研究生“就业难”开始凸现出来,甚至部分专业出现买方市场,人们对研究生扩招的感激开始转变为“就业难”、“质量滑坡”等抱怨。如果顺其发展,就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研究生教育形象。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扩招后的研究生就业问题,关注研究生就业质量。
一、 当前研究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就业意识”未在招生、设置学位和培养工作中体现,就业、招生、设置学位和培养各行其是
当前的研究生扩招是在国家战略指导下政府主导的研究生人数超常规增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些地方、学校的研究生扩招既没有严格遵循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研究生教育特点,又没有充分考虑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以致研究生扩招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问题集中表现为有些地方、学校的研究生扩招没有充分发挥就业的导向作用,没有根据各学校、各专业的研究生就业机会合理安排招生计划,而是都实行高速度的扩招,导致部分专业研究生供大于求。这样的研究生扩招,常常“以神设庙”,“来者不拒”,甚至个别学校的研究生扩招已演变为“规模导向”、“金钱导向”的扩招,没有将招生规模与研究生教育资源、条件、导师的团队和市场需求挂钩,以致研究生水平市场认可度降低,研究生就业越来越困难。
学位授予权审批、学位类型设置没有真正反映就业市场的变化。在新增学位授权点和授予单位工作中,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过分考虑学科发展水平,没有根据国家战略、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等背景因素充分考虑研究生教育的科类结构和层次结构,未切实把相关学科和高校的就业情况作为增列学位授权点和授予单位工作的重要参考因素。同时在学位类型设置上主要以学术性学位为主,没有及时扩大现有的专业硕士学位的种类和人数规模,使专业硕士学位仍处于边缘地位,而且专业学位的设置仍限制在硕士学位层次,没有在博士层次设立专业学位。这样势必造成毕业研究生的科类结构、层次结构、学位类型与社会需求不吻合,“结构性失衡”也会更加凸现。
研究生培养没有注重就业市场需要的就业能力。在研究生培养时,学校过分考虑促进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的问题,忽视研究生职业市场的动态;注重专业知识与能力的传授和学术训练,不重视研究生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观念、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致培养出来的许多研究生缺乏就业能力,无法适应研究生就业市场需要。同时,研究生培养模式仍然不够灵活,层次、类型和规格不完全符合社会需要,又体现不出办学特色,并且全国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误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学术性理论型人才,不是高层次的应用人才和职业技术人才。这样研究生培养过分重视学术性教育,忽视应用性教育,游离于社会经济和市场发展之外,以致研究生教育改革不到位,研究生培养定位不符合社会需求。又由于教育资源、条件的不足,研究生扩招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确造成了一定影响,无法按时代主题、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坚持研究生培养质量。
2.研究生就业指导在理念、内容和手段方面不符合研究生就业需求
当前研究生就业指导理念仍然停留在就业安置和职业指导阶段,尚未发展到生涯辅导阶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只重找到所谓理想工作的就业结果,而忽视职业生涯发展的根本。这样的就业指导非常重视指导内容的实用性、速效性、技巧性,而不重视其科学性、前瞻性和创造性;这样的就业指导往往是程序式、被动式、经验式指导,“临阵磨刀,不快也不光”,常常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生涯发展角度给予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辅导。而且,在研究生就业指导中我们又未贯穿素质教育思想。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时,我们没有着眼于研究生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而推行“短期促销”,未能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
目前研究生就业指导内容没有体现研究生职业发展特点。大多数学校根据本科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只进行研究生就业政策咨询、就业心理调适和就业技巧运用等方面的就业指导,没有构建出全程化、全方位的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这样的研究生就业指导常常就事论事,苍白无力,工作难以深入,不能为研究生成长和事业的发展提供人生导航。同时,目前研究生就业指导与研究生专业教育没有相衔接、相融合,各自为政,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研究生教育体系之中。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目前各高校没有将职业规划课程列入研究生非学位课程,没有明确规定研究生生涯发展方面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学校没有将研究生生涯教育作为关键内容给予重视;在研究生专业教育中,又没有贯穿和体现生涯发展理念,没有在培养研究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协助研究生作好生涯发展准备。
虽然部分学校面向研究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由于未按研究生生涯发展需求设计,又未对研究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而停留在低层次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承担起专业教育以外的就业发展性素质教育。而且在研究生就业工作过程中未普遍采用职业测试工具,同时由于没有一批专业人员,以致使用不够专业,不能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解释和分析,而且未开展测试后的跟进工作,以致无法发挥职业测试作为生涯探索的工具作用,无法为研究生生涯探索过程提供额外的资讯来源。
3.在研究生就业调控中缺乏有效手段,就业政策激励作用不显著
研究生就业调控缺乏有效手段。在研究生扩招以后,原有的行政方法和思想教育方法调控越来越困难。在研究生扩招中学校已实行部分收费制度,而目前研究生资助体系不完善,以致毕业后的还贷压力剧增,已大大超过研究生本人承受度,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就业选择。在目前还贷制度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研究生在就业的时候难免会过多考虑本人当前职业的薪金水平,忽视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事业成功,急于通过就业实现教育投资回报,不能理性选择人生生涯发展的起点。此外,研究生就业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发展,对研究生就业调控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新要求。在研究生求职择业过程中,市场有自身不能解决的弊端,容易诱导研究生在就业时过分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过多关注眼前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不注意职业发展的阶梯,以致研究生出现以“实用”为标尺的短期择业行为。同时,研究生社会化就业对学校的就业管理带来了新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生选择非传统形式就业、暂不就业,产生研究生就业调控的“失真”。
当前我国研究生就业具体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发挥激励作用。各校研究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具体政策由于操作性不强,又不互相配套,其政策激励作用不显著,不能完全满足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需要。这些政策的核心仍旧是传统的政策安置,而不是政策激励。这些政策不是非常制度化的政策,没有提供矫正市场选择的信号,没有给予毕业研究生到基层、西部和艰苦地区就业的多元化和明确化的经济补偿,无法弥补其工作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