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运用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教学实效性低下的问题。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案例教学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案例库的建立、教案的设计、教学的课堂组织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2-0247-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教学方法比较单调,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学实效性低下。笔者及其同事经过了两年多的探索,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并且自编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学生应用手册和教师应用手册,经过多名教师在多个班级的教学试验,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下面就以《第五章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为例介绍一下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要建立案例教学库
案例教学的前提是要建立自己的案例库。案例的入选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其中案例质量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与前提,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案例选择的思想性、典型性和感染性。思想道德修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因此思想性是第一位的,所选案例一定要有利于提高觉悟、端正思想。案例是用个别事例说明一般理论,因而必须具有典型性,这样才能充分揭示理论的内涵,鲜明、准确地说明理论。不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说服力不强,教学效果无法保证。不少学生认为思想道德修养就是空洞的说教,枯燥乏味。事实上它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课程,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典型的案例分析和问题答疑可以澄清和解答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因此在案例的选编过程中一定要本着“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原则选择一些与现实联系紧密的案例,如第五章针对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这个问题,在学生手册上设计了四个案例:“一米线”内有公德;公用图书利千代,公然损坏德何在;火车站人流如潮大三女生被挤下站台轧死;中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10万。[1]
这四个案例涉及到的问题都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生活领域,有些问题甚至是司空见惯的,通过这些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如何理性地面对这些问题,加深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还要兼顾案例的感染力。所选的案例不仅要具有教育性,而且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不致于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这样教育、教学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在案例的选择中不仅要保证案例的质,还要有一定的数量要求。我们学校思品教研室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建立了思品案例教学库,并且从中精选部分案例编写了案例教学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每章都有十五个左右的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是精心挑选的。这样可以保证不同的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案例,学生手册上还给学生留下一些案例作为课外作业,并且设计了相关的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作业有效地延伸课堂教学,当然作业的设计并非简单地重复、复习课堂教学内容。
二、课前要精心设计教案
教案的优劣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有了精选的案例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案例,因此教案设计也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采用了核心问题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不再受教材框架的约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材上有三节内容,现在我们把它概括为四个核心问题: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要求。
以四个问题为核心,共编选了十三个案例。例如,在第一个核心问题即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中选了四个案例:
案例1一米线内有公德
案例2公用图书利千代公然损坏德何在
案例3火车站人流如潮大三女生被挤下站台轧死
案例4中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10万
以此四个案例为一组,设计了四个问题:
1.分析中国现代社会公共道德精神缺失的原因。
2.怎样培养具有公共精神的现代公民?
3.中国交通事故频发且致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请根据课堂讨论情况总结: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关系。
学生手册人手一册,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领悟。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教学,通过这组案例分析,然后讲解这组案例的理论面向就很容易理解了。
核心问题: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的特点
2.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公共秩序
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基本概念:公共生活公共秩序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因此所选案例必须要紧扣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力求使知识点集中。但同时也不要忘记案例教学法虽然以案例为讨论内容,但案例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加深对课程中某些重点、难点的理解,自觉澄清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认识,提高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案例分析进入理论讲解,要比直接讲解理论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除了要准备教学案例之外,还要从师、生两个方面准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在教师方面,要事先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室及相关教具;熟悉案例及相关理论知识;设计好案例使用时的情境;案例分析的相关问题准备等等。在学生方面,要根据各班学生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提问角度、讨论方法,预设课堂讨论可能的发展方向,设法管理、控制并引导好讨论,鼓励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参加对话与交流。总之,教师要对自己及学生的角色定位有正确的理解和心理准备。
三、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
有了恰当的案例、完整的教案设计,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的成功。同一个案例,有的教师使用时备受学生欢迎,有的却效果不够理想,这说明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是最关键的一环了。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展示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案例教学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不同功能将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根据案例的不同情况,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案例展示方法,如果故事性较强的案例可以采用简单的FLASH动画来表达,直观、生动;逻辑性较强的案例可以采用POWERPIONT来展示,简洁明了,逻辑关系清晰;如果数字较多的案例可以采用图表法,有合适的视频片断的案例也可以播放一些视频,当然也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不同的案例展现方法的交替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大信息输出量,提高学习效率。
创造案例教学的情境氛围,组织好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要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情景,激发学生探讨案例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学生讨论中要注意引导,善于使用质疑、点拨、提示、鼓励等策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思路诱导,逐步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分析能力。”[2]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还要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
做好课堂讨论的总结工作。在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注意总结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问题、新对策等,引导学生辨清是非曲直,对学生正确的独到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对模糊的、错误的认识要加以澄清并纠正,从而掌握所学内容。
总之,在组织案例教学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成为教学的指导者和推动者;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要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灌输。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答案进行归纳分析,从理论与现实的契合点上加以评析,但并非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要使学生了解导出各种主要答案的不同视角和方法的优势与缺陷。
参考文献:
[1]赵炜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学生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113-117.
[2]王艳红.高职保险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3).